Workflow
GMV增长
icon
搜索文档
快手(01024.HK):第一季度,电商GMV同比增长15.4%至人民币3,323亿元,电商月均活跃买家数达1.35亿。
快讯· 2025-05-27 16:41
电商业务表现 - 第一季度电商GMV达人民币3,323亿元,同比增长15.4% [1] - 电商月均活跃买家数达1.35亿 [1]
晚点独家|淘宝、抖音电商之后,拼多多也将 GMV 放回第一目标
晚点LatePost· 2024-07-31 18:33
电商行业竞争态势 - 抢夺市场份额仍是电商行业当前竞争重点 [2] - 阿里、京东、抖音电商均转向低价竞争策略 投入大量补贴并牺牲利润 [4] - 阿里中国零售GMV约8万亿元占四成市场 拼多多4万亿量级 京东3万亿量级 抖音电商2.6万亿 [4] 拼多多战略调整 - 二季度将业务重点从追求利润转向GMV增长 主站电商上半年GMV增速降至30%以下 低于此前40%+水平 [3][4] - 多多买菜业务6月起从盈利导向转为增长导向 日均单量回升至4000-4500万件 [4][7] - 推出"自动跟价"工具升级版 允许平台修改商家所有商品定价 效仿抖音推出"抢单神器"工具抢夺同行流量 [6] 竞争应对措施 - 百亿补贴预算调高至百亿元以上 在3C数码、美妆品类补贴率增加20%-40% [5][6] - 大促期间优惠券成本改为平台与商家各担50% 淘宝618满减优惠由商家全额承担 [6] - 2023年三季度至2024年一季度约110万商家流向淘宝 应对措施包括加大产业带招商和品牌扶持 [6] 广告与运营优化 - 7月29日上线新广告产品"商品推广" 取代原有两款产品 提升精准匹配度与转化率 [6] - 考虑将Temu全托管模式复用于国内业务 由平台决定零售价实现极致低价 [6] 组织与人效管理 - 2023年国内电商业务人均贡献营收超1800万元 淘天同期人均1623万元 [8][9] - 国内员工维持11-11-6工作制 Temu部分员工常工作至凌晨2-3点 [10] - 2024年一季度增发超10亿元员工激励 但涨薪覆盖率和幅度较往年下降 [10] 多多买菜运营动态 - 2024年一二季度日均单量下滑超20%后 6月净利润率达5% 美团退出区域达10%-15% [7] - 员工规模精简至700-800人 美团优选同期保留1.2万人 [7] - 转向增长策略后美团优选原定80-100亿元减亏计划可能被打乱 [7]
晚点独家丨抖音电商弱化低价,GMV 重回第一优先级
晚点LatePost· 2024-07-23 18:40
抖音电商战略调整 - 抖音电商近期调整经营目标优先级,不再将"价格力"放在首位,下半年重点追求GMV增长[3] - 年初时抖音电商目标排序为:低价>完美订单率>月成交客户数>GMV,目前GMV已升至首位[3] - 战略调整背景是GMV增速持续下滑:1-2月GMV达5000亿元(同比+60%),3月降至40%以下,二季度跌破30%,而2023年单月增速普遍超50%[4] 行业低价竞争趋势变化 - 淘宝天猫年初已弱化低价战略,将销售额和平均消费额设为最重要目标,取消五星价格力评估体系[5] - 阿里巴巴高管会议强调要聚焦战略、明确自身优劣势,显示行业正从价格战转向差异化竞争[5] - 电商平台集体意识到低价只是过程目标,无法持续带动GMV增长时开始战略转向[5] 抖音低价实验措施 - 升级产业带商家扶持政策,最高返还GMV的50%作为激励[6] - 建立比价系统将商品分为"全网低价/同款低价/同款高价"三类,通过流量分配引导降价[6] - 5月内测"自动改价"功能,允许平台根据竞品价格实时调价,比拼多多更早上线类似功能[9] - 广告策略转向指导商家拆分大规格商品,通过小规格低价刺激消费[9] 战略调整后的运营变化 - 非标品(如女装)已弱化比价要求,部分类目取消价格标签[10] - 引导商家提供差异化套装或赠品,提高比价难度[10] - 商家运营部门统一转向GMV导向,原注重订单量的白牌商家组也调整目标[10] - 标准品仍维持比价要求,但整体策略从单纯压价转向差异化竞争[10] 直播电商模式困境 - 直播电商因达人分销环节增加10%-20%成本,难以实现拼多多级别的极致低价[11] - 流量分配需兼顾内容质量,导致低价商品不一定获得曝光,与拼多多"压价=流量"机制存在本质差异[11] - 618大促期间近180家商家中仅20家盈利,显示低价策略下商家普遍亏损[11] - 比价系统忽视质量差异,导致劣质商品获得流量,推高退货率(商家通过延长发货周期应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