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emu
icon
搜索文档
Sensor Tower:2019–2025年全球电商应用下载量复合年增长率达6.5%
智通财经网· 2025-11-04 10:53
智通财经APP获悉,疫情带来的线上消费浪潮为电商应用奠定了长期增长基础,新兴市场成为主要增量来源,AI推荐、短视频内容与社交电商、即时配送 等创新模式正推动全球移动电商进入新的竞争阶段。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19–2025年间,全球电商应用年度下载量从43.6亿次增至63.5亿次,整体增 幅超过45%,复合年增长率约6.5%。 2025年,全球电商应用增长格局重心正从成熟市场向新兴地区转移——亚洲继续领跑,欧洲与北美趋稳,而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成为驱动全球下载量增 长的新引擎。 在亚太市场,印度持续领跑,成为推动新增下载的核心驱动力;东南亚保持稳健增长,中国市场步入成熟阶段,竞争焦点转向用户留存与服务价值提升;日 韩市场延续稳定态势,AI电商与会员生态建设成为创新突破口。 《Temu》蝉联全球电商应用下载榜和MAU增长榜冠军,《Blinkit》登顶下载增长榜 《Temu》凭借在多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再度蝉联全球电商应用下载榜与月活跃用户增长榜双料冠军。其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持续扩 张,推动平台下载量与用户活跃度双双攀升,稳固其全球跨境电商领导者地位。 与此同时,印度即时电商《Bl ...
浙商早知道-20251103
浙商证券· 2025-11-03 07:32
拼多多(PDD)海外市场公司深度 - 报告核心观点:主站竞争压力缓解,商家生态及用户体验深度调整,看好平台长期高质量发展;海外Temu美区流量回暖,欧洲与拉美等新增长极表现亮眼,基本面逐步好转[4] - 超预期点:主站国补边际力度减弱,竞争压力减缓;Temu美区引入新全托管模式过渡、流量回暖,加速推进半托,欧盟与拉美新增长极表现亮眼[4] - 驱动因素:平台货币化率提升,国内主站GMV增长及拿份额速度加快;海外Temu物流模式改造维持低价优势,带来销量提升、促进海外GMV有效增长[4] - 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237.61/4922.56/5604.10亿元,营业收入增长率为7.60%/16.16%/13.85%,归母净利润为1033.99/1278.77/1534.61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15.49%/23.67%/20.01%[4] - 催化剂:国内主站GMV增长超预期,海外Temu盈利超预期,多多买菜减亏转盈超预期[4] 赛维时代(301381)公司深度 - 报告核心观点:技术驱动品牌孵化,铸就服饰类跨境电商龙头[5] - 超预期点:非服饰品类清库存超预期,服饰品类中小品牌销售超预期[5] - 驱动因素:北美消费需求稳定[5] - 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26.64/155.36/190.92亿元,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3.25%/22.67%/22.89%,归母净利润为3.41/5.38/6.80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59.34%/57.73%/26.45%[5] - 催化剂:非服饰品类清库存超预期,服饰品类中小品牌销售超预期[5] 宏观专题研究:10月PMI - 报告核心观点:10月经济活动相较上月或有所放缓,但总体仍有望保持韧性[6] - 市场看法:经济放缓[6] - 与市场差异:结构上新动能延续扩张[6] - 驱动因素: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PMI数据[6] A股策略周报 - 报告核心观点:配置方面,基于市场走势不明晰的判断,建议战略层面坚持系统性慢牛思维,战术层面保持当前持仓;行业配置从三季度的科技优先转为相对平衡[7] - 市场看法:若上证指数保持在趋势线上方且不跌破前期平台顶部3936点,则上升趋势得以保留;双创指数处于震荡偏弱格局;券商板块短期方向选择仍待观察[7] - 观点变化:行业配置建议重点关注券商板块动向,同时关注相对低位的钢铁、消费、中字头基建等板块,从科技优先转为相对平衡的配置风格[7] - 驱动因素:上证指数趋势线支撑、双创指数企稳条件、券商板块方向选择[7]
报告:2025年全球电商访问量前三,中国平台速卖通、TEMU占两席
新浪科技· 2025-10-31 11:48
全球电商平台访问量排名 - 2025年全球访问量前三大的电商平台为亚马逊、Temu和阿里速卖通AliExpress [1] - 排名数据统计时间为2025年6月至8月的月平均访问量 [1] - 亚马逊以27亿次月访问量位居榜首 [1] -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Temu和速卖通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位 [1]
Sensor Tower:短剧、AI、电商齐发力 Q3中国非游戏移动应用全球增长强劲
智通财经网· 2025-10-24 11:00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非游戏移动应用在全球市场延续强劲增长势头,主要体现在内容娱乐、AI工具和跨境电商三大赛道 [1] - 短剧应用成为暑期档最大受益者之一,头部平台通过内容创新和用户运营实现下载量与收入高增长 [10] - AI工具类应用在垂直细分领域加速落地,新兴产品凭借技术优势在新兴市场快速获客 [11] - 内容与电商平台通过生态协同与全球化布局巩固竞争优势,内容社区出海成为新亮点 [12] Q3非游戏应用出海收入榜 - 短剧应用FlareFlow成为季度黑马,自2025年4月上市以来移动端收入快速攀升,第三季度环比激增269%,首次入围出海收入榜第13名 [10] - 小红书国际版rednote海外收入环比提升55%,首次入围出海收入榜第19名 [12] - 爱奇艺收入保持增长,得益于海外市场持续内容投入和多语种适配策略 [13] Q3非游戏应用出海下载量榜 - 字节跳动旗下短剧应用Melolo在Q3下载量环比增长101%,成功关键在于对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精准定位 [10] - AI搜索应用Seekee下载量环比大增114%,智能助手Cici增长达60%,在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迅速扩大用户基础 [11] - 主题美化工具Themepack下载量环比激增159%,通过丰富图标与主题设计精准吸引年轻用户群体 [11] Q3非游戏应用出海活跃用户榜 - TikTok继续稳居全球下载与活跃用户榜首,其核心视频剪辑工具CapCut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12] - WPS Office凭借全球移动办公场景中的刚性需求与产品稳定性,继续在活跃用户榜中占据一席之地 [11] - 小米旗下系统级工具应用持续占据多个席位,依托南亚、东南亚及俄罗斯市场庞大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构建稳固设备生态 [14] 内容娱乐赛道表现 - 头部短剧应用DramaBox和ReelShort凭借成熟内容生产与用户运营策略,下载量和收入持续保持高位 [10] - ReelShort在北美市场巩固领先地位,以"反转爱情"和"悬疑浪漫"等题材推出多部爆款剧集,精准契合西方用户观看偏好 [10] - 短剧平台通过超短视频形式与社交分享奖励机制,形成高效用户获取与病毒式传播效应 [10] AI与工具赛道表现 - AI工具类应用在垂直场景中加速落地,多款新兴产品跻身下载榜新星 [1][11] - 美图持续深化AI技术在美颜与影像编辑功能中的应用,依托订阅模式在新兴市场实现高质量增长 [11] - 具备轻量化、场景化功能的AI工具正在成为出海开发者的重要增长引擎,尤其在拉美与东南亚地区表现突出 [14] 电商与内容平台表现 - Temu与SHEIN通过供应链优化与本地化营销策略不断提升用户渗透率,在北美、欧洲及中东市场活跃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12] - AliExpress在东南亚与拉美市场持续发力,通过丰富商品供给与促销活动保持用户活跃度增长 [12] - TikTok与CapCut共同构建"内容生产—创作工具—分发生态"的闭环体系,在全球内容娱乐领域形成高壁垒竞争格局 [12]
中美开辟“新暗战”?三大电商围剿亚马逊,消费话语权将要易主
搜狐财经· 2025-10-23 07:34
跨境消费模式转变 - 香港居民北上深圳消费呈现高频化、生活化趋势,从“扫货模式”转变为家庭聚餐、KTV娱乐及企业团建等日常消费 [6] - 政策优化如“免刷证通关”和“离境退税”极大提升了跨境消费便利性,莲塘口岸新通道客流量在两年内增长三倍 [4][6] - 深圳消费市场精准对接香港需求,推出“车票+门票”套票及“吃住玩”一条龙服务,吸引60岁以上香港老人占比超过40% [4][6] - 北上消费与香港本地支出形成良性互补的跨境消费生态,并未产生挤压效应 [6] 中国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扩张 - Temu在115个国家购物类APP中排名第一,其核心模式为C2M,直接连接中国工厂与海外消费者以提升效率 [8][9] - 平台运用AI技术实时监控全网价格,并在14天内自动优化上架策略以实现极致性价比 [11] - TikTok Shop在美国黑五当天成交额超过3300万美元,成功将直播带货和社交裂变等中国模式复制到海外 [11] - SHEIN通过数字化柔性供应链将服装从设计到交付的周期压缩至7天,速卖通则依靠精准流量算法打造“超级爆发日” [11] 全球消费话语权转移 - 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输出平台、品牌及新消费逻辑转变,例如Temu、TikTok、蜜雪冰城和海底捞 [13] - 国产品牌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大疆占据全球无人机市场70%份额,国产手机在欧洲高端市场与苹果分庭抗礼 [15] - 海外对中国商品需求激增,韩国海外购中国货增长8倍,美国黑五出现疯抢中国商品的现象 [13][15] - 消费话语权的转移基于国货品质升级、数字支付便利及强大供应链支撑,而非被动适应全球规则 [15][17]
2025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带数据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21 21:01
跨境电商与产业带融合的战略背景 - 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达2.71万亿元,市场规模达17.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占货物贸易比重超40% [1][7][8] - 中国制造业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24年工业增加值达40.54万亿元 [1][12][13] - 中国在全球电商市场遥遥领先,市场规模约3万亿美元,市场渗透率达47%,“出海四小龙”(阿里速卖通、Temu、TikTok Shop、SHEIN)在全球市场表现突出 [9][10] - 2024年上半年全球主流跨境电商平台GMV排名中,亚马逊以3500亿美元居首,Shopify生态GMV达1281亿美元,阿里速卖通和SHEIN各为300亿美元,Temu为200亿美元 [11] - 全托管模式显著降低工厂出海门槛,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海外仓数量超2400个,面积超2500万平方米 [1][16] 跨境电商与产业带融合的内涵与模式 - “跨境电商+产业带”指适合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链接海外市场的产业集群,主要分为B2B(工业品)和B2C(消费品)模式 [1][24] - 融合模式可带来显著效益:企业物流成本降低18%-25%,综合成本降低约30%,平台平均交货周期缩短至7天,新品开发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45天,DTC模式毛利率提升至35%-50% [1][28] - 主要发展出六大模式:跨境电商平台+产业带、跨境电商卖家+产业带、联合/代运营+产业带、外综服平台+产业带、跨境电商园区+产业带、展会/协会+产业带 [29][30] 跨境电商与产业带融合的发展趋势 - 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商务部等9部门鼓励依托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培育“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模式标杆,设立选品中心和线上专区 [1][19] - 主要平台推出产业带扶持计划,如亚马逊“产业带加速器”计划3年覆盖100+产业带,Temu“多多出海扶持计划”目标联合100个产业带,SHEIN推出“全国500城产业带计划” [1][19] - 区域发展呈现梯度,东部沿海(广东、浙江、福建)产业带成熟,广东卖家占亚马逊中国卖家40.1%,中西部依托特色产业追赶,新兴市场(东南亚、中东、非洲)成为出海重点,预计2025年东南亚电商规模将达1860亿美元 [1] - 服装、家居、3C电子等类目热销,品牌出海成为价值链跃迁关键,Anker、SHEIN等品牌成功崛起 [1]
拼多多是个INTJ?
乱翻书· 2025-10-21 12:57
核心观点 - 拼多多的核心战略是极度专注,将全部力量押注在“省”这一零售业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上,通过构建高效、简单的系统实现惊人的人效和商业规模 [1][2] - 公司仅用沃尔玛1%的员工,在第一个十年就达成5万亿商业规模,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快达到此规模的零售企业 [1] -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可被视为一种“终极模式”,其核心护城河源于极致的简单和专注,而非业务多元化或复杂运营 [2][46] 战略专注与业务边界 - 面对外卖大战和AI概念炒作等市场热点,公司选择按兵不动,将管理精力集中于海外市场和核心电商业务,体现出战略上的极度专注 [6][7][26][27] - 公司的业务边界清晰,主要优势在于功能性、标准化的“卖得更便宜的商品”,而在需要情感、创意和体验的“应该卖得更贵的商品”领域存在硬边界 [48] - 即时零售对于拼多多而言被视为一种“扰动”,因其与传统电商的人群延展性和复用性较弱,且与公司T+1/T+2的计划性业务逻辑不符 [7][8] 极致人效与组织模式 - 公司通过构建高效、自治的系统而非依赖人海战术实现极致人效,例如买药团队仅十余人创造巨大GMV,而阿里健康、京东健康需数千人达成类似规模 [1][21] - 拼多多国内主站业务团队不到1万人,远少于美团、腾讯等十几万人的规模,践行“60分万岁”原则,追求组织的自动化和简单,避免因过度优化导致系统复杂化 [21][22][23] - “简单”被视为公司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人少使得组织问题更少,长期来看是更优的系统模式 [23][24] 低价护城河与供给侧升级 - “省”在零售“多快好省”四要素中被认为占据七八十的重要性,是所有零售巨头起家的共同原因 [8][9][10] - 拼多多的低价护城河源于多个环节的极致简化:直连产地砍掉流通环节、无需复杂投流玩法、店铺运营简单、需求集中喂饱工厂、公司自身人效和运营费用最低 [45] - 公司战略正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通过规则和算法引导优质商品“涌现”,而非采用Costco式的买手“控制”模式,旨在从“极致低价”升级为“极致低价好货” [33][35][37][38] 全球化机遇与差异化路径 - Temu在海外一年做到了阿里巴巴和希音十年达成的用户规模等指标,利用“时间机器”效应,将国内“五环外”的成功路径复制到全球市场 [13][14] - 亚马逊全球MAU仅3.1亿,全球70-80亿人口中仍有巨大未覆盖市场,为Temu提供了广阔空间 [14] - 中美市场存在根本差异,中国产能过剩而美国供给有限,且美国履约成本占比极高(端到端约8美金),因此业务模式需差异化适应 [15][39] 买菜业务的战略取舍 - 在美团优选退出后,多多买菜作为市场第一,有机会接收优质供给、团队和团长,并沿计划性逻辑向T+0拓展,而非转向即时性业务 [16][17] - 公司选择不提供分拣上门等体验优化服务,因为对大部分用户而言“便宜最重要”,体现了服务核心需求而非优化少数人体验的INTJ特质 [1][18][19] - 买菜业务巩固了核心人群,预计市场规模可能从300亿快速达到2000亿 [17]
拼多多:2025 年第三季度前瞻- 国内业务可能符合预期,而 Temu 有望带来上行空间
2025-10-19 23:58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拼多多控股(PDD Holdings Inc)及其旗下国内电商平台拼多多(Pinduoduo)和跨境电商平台Temu [1][76] * 行业涉及中国电商行业及全球跨境电商市场 [1][77]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业绩预测与调整 * 预计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8%至人民币1070亿元,与市场预期一致,其中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增长15%至人民币565亿元,交易服务收入增长1%至人民币504亿元,Temu收入为人民币370亿元(或51.9亿美元),同比下降5% [3]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同比下降5%至人民币260亿元(利润率24%),高于市场预期的人民币249亿元,主要因国内业务季节性疲软、欧洲业务势头强劲以及Temu美国业务连续改善 [1][3] * 将2025-2027年调整后净利润预测下调5%/8%/6%至人民币1065亿元/1275亿元/1592亿元,以反映净利息收入和销售与营销费用假设的调整,但维持收入预测不变 [2][61] *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10%至人民币1221亿元,受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增长15%和交易服务收入增长6%推动,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3%至人民币309亿元 [69] * 预计2025年全年总收入同比增长9%至人民币4287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下降13%至人民币1065亿元 [69] 国内业务(拼多多)运营与战略 * 截至2025年8月,拼多多月活跃用户为7.1亿,同比下降2.5%,日活跃用户为3.62亿,同比增长1.4% [18] * 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调整了“百亿补贴”计划中某些类目的技术服务费率,例如中医经络保健器材(如按摩棒、刮痧工具、艾灸设备)从2.4%提高至4.4%,口腔护理类目(如冲牙器、水牙线)从1.9%提高至4.4% [12][14] * 公司于2025年10月11日宣布为短视频商家推出“流量+现金”支持计划,根据其平台内外短视频影响力分级,商家每月可获得高达45万流量单位和5万元红包返利,旨在吸引来自抖音等其他平台的经验丰富的短视频商家 [13][15] * 2025年双十一大促从10月16日持续至11月14日,平台将推出多种补贴游戏以吸引用户,并要求带有“促销标签”的商品提供“价保服务” [14] * 基于微信的社区团购产品“快团团”正在测试面向餐饮、酒店等行业的“订餐”服务,并推出了赠礼功能 [16][17] 国际业务(Temu)表现与动态 * 截至2025年9月,Temu全球月活跃用户(iOS/Android)同比增长42%/63%至1.92亿/3.05亿,美国月活跃用户开始反弹,iOS/Android渠道分别增长3%/12%至4000万/3500万 [4][37] * Temu在欧洲市场增长强劲,2024年其欧洲业务实体税前利润增长171%至近1.2亿欧元,在欧盟拥有超过1.15亿客户 [35] * 根据Bloomberg追踪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Temu美国销售额为1.167亿美元,环比增长9%,同比下降8%,相当于亚马逊销售额的2.9% [45] * Temu在美国启动了为期51天的黑色星期五促销活动(10月9日至11月29日),核心策略是价格竞争力,提供两档折扣,并为供应商提供补贴 [4][33] * Temu与电商服务平台Base.com合作,以简化欧美商家的订单履行流程 [34] * 在拉丁美洲市场,截至2025年9月,墨西哥月活跃用户(iOS/Android)同比增长20%至1000万/3600万,巴西月活跃用户(iOS/Android)同比增长63%/70%至400万/1400万 [47] 投资建议与估值 * 维持对拼多多的“买入/高风险”评级,目标价从168美元微调至167美元,基于14倍2026年每股收益预测 [1][67] * 该目标倍数较2025-2027年预计每股收益复合年增长率22%有约35%的折价,以反映盈利前景能见度低、缺乏指引和披露以及管理层沟通不足 [67] * 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预计市盈率约为12.7倍/10.7倍,被认为具有吸引力 [68] 其他重要内容 宏观行业数据 * 2025年8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除汽车外)同比增长3.7%,家具、体育娱乐、珠宝、家电等品类增长强劲(+18.6%至+14.2%),化妆品、服装和餐饮增长温和(+5.1%至+2.1%) [21][22] * 2025年8月中国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1%,1-8月累计增长6.4% [23] 潜在风险 * 风险包括中美关税谈判的不确定性、美国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中国国内竞争激烈、持续的商家补贴可能拖累收入增长、中全球宏观经济放缓、ADR退市风险以及缺乏股东回报 [79] 监管动态 * 欧盟拟对小型包裹征收2欧元费用的提案目前谈判陷入僵局,预计至少一年后才会生效 [36]
Can BABA's Heavy Spending on Quick Commerce Yield Long-Term Return?
ZACKS· 2025-10-15 00:11
阿里巴巴即时商业战略与业绩 - 公司即时商业部门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实现12%的同比增长,主要由淘宝即时商业的成功推动 [1] - 淘宝即时商业平台日均订单量超过8000万,月活跃消费者接近3亿,带动淘宝月活跃用户增长25% [1] - 公司旨在通过整合饿了么按需配送网络和利用其庞大供应链来建立运营密度,以降低单均物流成本 [3] 阿里巴巴财务表现与市场前景 - 公司调整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同比下降14%,自由现金流转为负值,反映出扩展即时配送和补贴的沉重资本需求 [2] - 中国即时零售市场的总潜在市场规模达30万亿元人民币,市场共识预计公司2026财年收入增长5%,2027财年增长12% [4] - 公司视当前支出为战略性市场抢占,旨在通过高人口密度和消费者便利需求,将即时商业转变为盈利的高频消费模式 [3][4]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是公司在即时零售领域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其JD NOW服务通过与本地商店合作实现最快9分钟送达 [5] - 拼多多通过其轻资产、超低成本模式构成挑战,优先考虑可负担性、社交电商和效率,在全球即时商业中具有战略优势 [6] - 行业竞争加剧,京东为匹配公司支出而进行的即时配送和补贴投资可能对其利润率构成压力 [5] 公司股价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票年初至今上涨96.7%,表现远超Zacks互联网-商务行业5.1%和零售-批发板块3.3%的增长率 [7] - 公司股票当前远期12个月市盈率为18.11倍,低于行业平均的23.14倍,价值评分为C [10] - Zacks共识预期公司2026财年每股收益为6.97美元,过去30天下调9.7%,意味着同比下滑22.64% [13]
PDD Temu专家交流
2025-10-13 09:00
公司:Temu (PDD旗下) 财务业绩与目标 *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GMV同比增长73%至240亿美元 该GMV不包含折扣券[16][17] * 2025年第三季度美国市场GMV为74亿美元 同比增长75% 欧洲市场GMV为96亿美元 拉美市场GMV为28亿美元[1][16] * 2025年全年GMV目标维持在1000亿美元 但预计实际完成900-950亿美元 2026年GMV目标为1400亿美元[1][4][27] * 公司预计2026年上半年实现盈利 英国和法国已实现盈亏平衡 整个欧洲有望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25] 区域市场表现与策略 * 欧洲是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市场 2025年第三季度占比40% 同比增长80%[3][4] * 美国市场2025年第三季度占比31% 同比增长60% 黑五期间目标GMV占全年25%以弥补二季度增速放缓[3][4][13] * 拉美等新兴市场是重点增长区域 目标占比将接近一半 但当前面临美客多等本地平台竞争 用户基础薄弱等挑战[4][5][8] * 未来增长主要来自已开拓的80多个国家(全托管覆盖80多国 半托管覆盖40-50国) 而非新增国家 非洲等市场因消费能力有限不会大规模扩展[12] 业务模式与运营 * 全托管模式占比63% 半托管加本地模式(本对本)占比37% 其中本地模式仅占2%左右[17] * 半托管模式与亚马逊商家存在重叠 未来策略是主打美国每年500亿美元规模的尾货清仓市场 目标获取三分之一份额[2][21][22] * 公司采用轻资产物流策略 在日韩、欧洲(如德国仓、波兰仓)、拉美(墨西哥、巴西)设有少量大型仓库用于中转[2][26] * POP模式占比极低仅1%-1.5% 主要面向可自行定价的特定品牌商[18] 用户增长与留存 * 全球平均用户四月留存率约为60% 半年留存率约为30% 较2023年(四月30% 半年10%)显著提升[7] * 拉美市场半年留存率约为35% 低于竞争对手美客多的40%-50%[8] * 通过增加投流、保持价格竞争力(全托管补贴比例约30%)、拓展本地商家以增加商品种类和质量来提高留存和活跃度[9] * 获客策略进行多元化尝试 包括新兴市场的线下活动(快闪店、地推)和新的线上平台(打车软件、外卖平台)[6] 竞争与合规 * 服装类商品竞争策略为避免货盘重叠、减少抄袭、在爆款基础上改进 并注重严格的合规建设[12] * 积极应对欧洲等地的合规和反垄断调查风险 已建立专业律师咨询团队 对小额罚款采取认罚态度以确保业务稳定[11] 商家政策与盈利规划 * 对本地商家(本对本)提供流量倾斜、新店免佣期(品牌商家三个月、非品牌商家一个月)、投流折扣及返点激励[10] * 扩展本地模式旨在引入跨境无法运输的商品(如食品、IP产品) 与现有货盘不冲突且可自行定价盈利[19] * 半托管模式毛利率为35% 补贴后利润为5% 全托管模式空运与海运货量各占40% 加权平均后整体亏损约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