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
搜索文档
你知道投诉都有哪些渠道吗?这一篇讲清楚
新浪财经· 2025-11-17 17:46
文章核心观点 - 消费者在多种消费场景下面临的问题均可通过特定投诉渠道有效解决,关键在于找对入口并保存证据 [1][18] - 投诉渠道分为线下与线上两大类,涵盖从现场投诉到官方监管及社会化平台等多种方式 [1][17] - 有效利用投诉渠道是解决消费纠纷、促进商业规范化的关键 [19] 线下消费投诉渠道 - 实体店消费问题最直接的方式是寻找店内负责人、商场客服台或现场管理人员处理 [2] - 连锁品牌门店的问题可通过官方客服热线、官网用户反馈、微信公众号或App向品牌总部投诉,通常处理速度更快 [4][5] - 酒店类消费根据付款方式区分:线下入住问题找酒店前台及品牌总部,平台预订问题通过旅游平台售后投诉 [6][7] 线上消费投诉渠道 - 网购平台内部投诉是最常用且直接的方式,通过订单页面申请售后、联系商家或平台客服介入,处理速度快 [9] - 直播带货问题可在购买平台APP或直播平台内提交投诉,抖音小店、快手小店等有独立售后入口 [10] - 外卖、打车等同城服务类应用内设投诉功能,如美团、滴滴的客服中心,通常能快速响应 [11] 官方监管投诉平台 - 全国12315平台适用于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几乎所有消费领域,由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具备行政效力 [12][13] - 行业专线如12300(通信)、12328(交通运输)、12305(邮政快递)提供对口处理,效率较高 [14] 社会化投诉平台 - 黑猫投诉支持官网、App及小程序入口,适用于任何消费问题,流程透明且企业会公开回复,处理速度较快 [15][16] - 平台提供企业红黑榜、案例展示等功能,帮助消费者提前避雷,并与12315形成互补 [16]
民进党阻挠淘宝拼多多在怕什么 ?
新浪财经· 2025-11-14 01:17
文章核心观点 - 民进党当局阻挠淘宝和拼多多在台湾地区经营,其根本原因是担心台湾民众通过电商平台了解大陆的真实发展情况,从而打破其长期灌输的“大陆贫穷落后”的刻板印象,并担忧两岸经济联系因此更加紧密 [1] 电商平台运营与市场影响 - 淘宝与拼多多被台湾经济部门声称依法不得在台湾落地经营 [1] - 大陆电商平台凭借品类丰富、价格实惠、物流便捷的优势,成为全球消费者热捧的对象 [1] - 2019年“淘宝台湾”开站,为当地民众带来超过3000万种产品,卖家人数达十多万,但运营仅一年后因民进党当局的政治打压而被迫退出 [1] - 尽管“淘宝台湾”退出,台湾消费者仍直接使用淘宝网和拼多多进行购物 [1] 政治动机与民众反应 - 民进党当局以存在“安全隐患”、“扰乱市场”、“掏空台湾”等理由对大陆电商平台进行打压 [1] - 民进党当局的真实恐惧是台湾民众通过电商平台了解大陆高效物流体系、完善供应链和强大创新能力,打破“大陆贫穷落后”的刻板印象 [1] - 两岸电商交流热络将促使台湾与大陆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这是民进党当局不愿看到的 [1] - 台湾民众用钱包投票,对网络购物的需求无法被完全阻挡,大陆商品通过其他途径仍会抵达台湾消费者手中 [1] 行业背景与宏观视角 - 中国大陆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业产能,大陆商品的性价比难以替代,为台湾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便利和利益 [1] - 两岸同胞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高度统一,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和交流合作的热切期盼无法被政治操弄压制 [1]
国台办回应台经济部门阻挠大陆电商平台岛内落地:惯于站到台湾民众的对立面,所言所行无不违背民意、大失人心
格隆汇· 2025-11-12 11:15
大陆电商平台在台湾市场的发展 - 大陆电商平台淘宝和拼多多在台湾引发舆论关注,台湾经济部门称其依法不得在台落地经营[1] - 大陆电商平台为两岸民众提供了丰富多样、价格实惠的商品,受到两岸同胞普遍认可和欢迎[1] - 大陆电商平台如能在台湾上线,将就地服务台湾民众和企业,是便民利民的好事[1] 台湾当局的政策立场 - 台湾经济部门表示会进一步研商加强境外电商管理[1] - 民进党当局被指横加阻挠,无端限制大陆电商平台在岛内落地经营[1] - 该行为被解读为是为了谋“独”而一味“反中”,站到台湾民众的对立面[1]
QuestMobile2025年秋季中国移动互联网价值榜单
QuestMobile· 2025-11-04 11:21
APP用户规模核心格局 - 微信以111,58168万月活跃用户位居榜首,在即时通讯类别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4] - 综合电商领域呈现三强鼎立格局,淘宝(98,27759万)、拼多多(70,75610万)和京东(61,02501万)合计用户规模超2亿 [4] - 支付宝作为支付结算类代表,月活跃用户达95,26969万,高德地图(94,75227万)和百度地图(57,96264万)在地图导航领域用户基础庞大 [4] - 短视频赛道竞争激烈,抖音(93,64105万)、快手(45,81577万)及抖音极速版(30,52438万)均进入前30名 [4] - 手机银行应用中,中国农业银行(20,28154万)、中国建设银行(17,87594万)和中国工商银行(17,08634万)用户规模领先 [5] 微信小程序生态价值 - 生活服务类小程序用户活跃度高,腾讯手机充值和美团外卖相关小程序月活跃用户分别达到72,22278万和24,44799万 [6][7] - 金融理财服务在小程序中渗透深入,腾讯公益(57,63849万)、微粒贷借钱(15,58671万)等均拥有千万级用户 [6][7] - 京东购物(40,82745万)和拼多多(9,60623万)显示出小程序作为移动购物渠道的重要价值 [7] AI原生应用市场格局 - AI综合助手类应用用户规模领先,其中一款应用月活跃用户达17,20420万,占据榜首 [10] - AI搜索引擎DeepSeek月活跃用户为14,45528万,显示出市场对专业AI工具的强劲需求 [10] - 腾讯元宝(3,28566万)、Kimi(96723万)等综合助手类应用构成第二梯队 [10] 全景生态流量分布 - 芒果TV通过覆盖大屏端、移动网页、小程序和快应用等全渠道,总用户量达到63,20830万,日均用户量为8,36750万 [12] - 汽车之家生态流量为49,29140万,汽车服务类平台通过内容合作与新媒体矩阵拓展用户触达 [12] 用户粘性与媒介价值 - 知识阅读类应用番茄免费小说月总使用时长高达441,23853万小时,显示出极高的用户粘性 [15] - 高德地图(244,48524万小时)和百度地图(74,24804万小时)作为信息服务类应用,用户投入时间显著 [15] - 音频平台中,酷狗音乐(39,74776万小时)、QQ音乐(27,77386万小时)等占据用户大量使用时长 [15] 长视频内容竞争态势 - 2025年秋季剧集市场头部内容播放量集中,《生后物》(2,67716万)、《朝雪录》(2,59358万)和《凡人修仙传》(2,32483万)位列前三 [18] - 综艺领域《披荆斩棘2025》以4,70901万播放量领先,《歌手2025》(3,12366万)和《奔跑吧第九季》(2,37503万)紧随其后 [21] - 长视频平台短剧市场快速发展,《未省堂》播放量达79097万,显示出短剧内容的增长潜力 [24]
Sensor Tower:2019–2025年全球电商应用下载量复合年增长率达6.5%
智通财经网· 2025-11-04 10:53
全球移动电商行业增长趋势 - 2019至2025年间,全球电商应用年度下载量从43.6亿次增至63.5亿次,整体增幅超过45%,复合年增长率约6.5% [1] - 疫情带来的线上消费浪潮为行业奠定了长期增长基础,AI推荐、短视频内容与社交电商、即时配送等创新模式正推动全球移动电商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1] - 行业增长重心正从成熟市场向新兴地区转移,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成为驱动全球下载量增长的新引擎 [3] 区域市场动态 - 在亚太市场,印度持续领跑成为核心驱动力,东南亚保持稳健增长,中国市场步入成熟阶段竞争焦点转向用户留存与服务价值提升,日韩市场AI电商与会员生态建设成为创新突破口 [3] - 拉丁美洲占《Temu》总下载量近三成,非洲市场下载量暴涨178%,巴西下载量逆势飙升79%登顶最大单一市场,尼日利亚激增83倍跃居全球第三 [19] - 印度市场即时电商快速崛起,多家大型平台推出“10分钟送达”服务 [23] 领先平台表现 - 《Temu》蝉联全球电商应用下载榜和月活跃用户增长榜冠军,其在新兴市场的持续扩张稳固了其全球跨境电商领导者地位 [6] - 截至2025年10月,《Temu》全球累计下载量突破12亿次,2025年8月全球月活跃用户规模达5.3亿创历史新高 [16] - 印度即时电商《Blinkit》凭借“10分钟达”配送模式登顶2025年全球电商应用下载增长榜,2025年1-10月下载量环比激增167%,截至2025年10月全球累计下载量近1.8亿次 [7][23] 中国市场格局 - 在中国iOS市场,《抖音商城》问鼎电商应用下载榜和下载增长榜双料冠军,凭借短视频内容与购物场景的深度融合吸引海量新用户并激发活跃用户持续参与 [10] - 2025年1-10月中国iOS市场电商应用排行榜显示,在下载榜、下载增长榜、月活跃用户榜和月活跃用户增长榜中,《抖音商城》、《淘宝》、《京东》、《闲鱼》等应用位列前十 [11] 营销与用户洞察 - 2025年1-10月,美国市场线上购物行业数字广告支出达190亿美元居于领先地位,英国市场达到37亿美元 [12] - 社交媒体平台是购物品牌主要投放渠道,Facebook和Instagram的广告曝光量占比均超过70%,在日本市场LINE平台广告曝光量接近50% [12] - 《Blinkit》用户以城市年轻男性为主,25–34岁白领人群构成核心消费力,女性用户占比40% [26] 创新模式案例 - AI驱动型独立购物应用《Naver Plus Store》依托NAVER自研AI模型与海量数据实现智能推荐,融合社交电商模式与会员积分体系,为用户打造全新购物体验 [30] - 自2025年3月上线以来,《Naver Plus Store》首日便登顶韩国应用商店下载总榜,累计夺冠近60天,截至2025年10月累计下载量接近800万次成为韩国市场下载量最高的电商应用 [30][33] - 通过大规模投放高曝光横幅广告与限时优惠信息,《Naver Plus Store》在2025年3月至5月间超越《ChatGPT》成为韩国市场下载量最高的移动应用 [33]
什么是电商ERP管理系统?
搜狐财经· 2025-10-27 14:45
文章核心观点 - 电商ERP管理系统是专为电子商务企业设计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内部资源管理与电商平台操作,实现数据一体化管理 [1][2] - 电商ERP系统通过解决多平台、多仓库管理的核心痛点,为企业带来效率与利润的双重提升 [1] - 在电商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善用ERP技术工具优化内部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15] 电商ERP管理系统定义 - 电商ERP管理系统是电商企业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协调各部门工作,让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高效运转 [2] 电商ERP核心功能 - 订单统一管理:对接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自动同步订单信息,避免多平台切换,大幅提升订单处理效率 [5] - 智能库存管理:实时监控库存数量,设置安全库存预警,自动生成采购建议,避免断货或积压,实现库存最优化 [6][8] - 供应链协同:打通供应商管理环节,实现采购流程标准化,提升与供应商的协作效率 [9] - 财务数据可视化:一键生成财务报表,明确公司赢亏状况,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10] - 客户关系维护:整合客户信息,剖析消费行为,推动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 [11] - 多维度数据分析:从销售、客户、产品等角度进行数据分析,助力企业掌握行业前景 [12] - 具体功能模块涵盖商品管理、订单处理、仓储管理、财务对账、客户服务及数据分析 [7] 电商企业核心痛点及ERP解决方案 - 多平台订单处理效率低下:ERP自动同步所有平台订单,智能审单,一键生成发货单,打单发货效率提升数倍 [13][14] - 库存管理混乱导致超卖或积压:ERP统一管理所有仓库和渠道库存,实现实时同步,设置安全库存预警,优化备货策略,加速资金周转 [13][14] - 财务核算困难难以精准核算利润:ERP自动归集各项成本支出并与订单收入匹配,一键生成利润报表,清晰了解平台盈利能力和产品利润情况 [13][14] - 各部门协同不畅形成信息孤岛:ERP构建统一信息流平台,实现销售、仓管、客服、财务等岗位在同一系统内协作,信息实时共享 [13][14] 引入电商ERP的时机信号 - 同时在2个及以上电商平台开店 [13][16] - 日均订单量超过50单,手动处理感到吃力 [16] - 拥有多个仓库或线上线下结合的业务 [16] - 经常出现超卖或库存积压 [16] - 无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公司整体利润 [16] - 感觉内部管理越来越乱,沟通成本越来越高 [16]
特力A:目前黄金产品线上销售合作平台包括淘系、京东等
证券日报· 2025-10-21 19:39
公司线上销售渠道 - 公司目前黄金产品的线上销售合作平台包括淘系、京东、抖音、拼多多、得物等 [2]
万亿AI,谁来买单?
36氪· 2025-10-09 22:16
文章核心观点 - AI行业当前的应用多体现为对现有需求的替代而非创造增量需求,但参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AI作为通用技术有望通过多个维度逐步释放增量价值,只是需要时间验证 [1][2][34][35] - 到2030年,AI公司可能面临8,000亿美元的实际收入与支撑预期计算需求所需的2万亿美元年收入之间的缺口 [35] - 美国当前有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依赖于数据中心建设的投资 [5] AI应用的当前变现逻辑 - 许多应用层AI的变现模式是替代逻辑而非增量逻辑,例如Perplexity通过订阅和广告替代了传统媒体的订阅费和广告预算 [2] - AI生图、生视频、生音频应用同样遵循替代逻辑,争夺用户有限的注意力,而非创造新的消费时长 [2] - 在行业内部,AI起到了财富再分配的作用,价值链上游(如英伟达)通过销售硬件获利丰厚,而应用层企业则在争夺市场份额和流量 [2][3] 增量需求的来源框架 - 创造增量需求取决于终端消费者的意愿和能力 [5] - 意愿层面受广告信息传播影响,关键在于增加人均使用时长和提升转化效率 [6][8] - 能力层面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居民收入增长能释放新需求,而供给端通过效率提升降低交付成本也能激发潜在需求 [9][1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增量案例 - 移动互联网初期通过智能手机的便携性,聚合用户碎片时间,增加了人均使用时长 [15][17] - 随后通过压降交付成本创造增量,例如外卖平台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配送成本降低50%以上,网约车服务降低空驶率,普惠金融降低服务门槛 [19] - 人均GDP增长和财富效应催生了新消费需求,如高端茶饮、潮玩等品牌在2015年左右集中出现 [21][22] - 4G/5G技术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富媒体形式(如直播、短视频)提高了内容的单位时间变现率 [23][24][25] AI时代的潜在增量机会 - 增加人均时长可能依赖于新一代交互终端(如智能眼镜)来突破手机的时间占用上限 [27] - 提升转化效率方面,已有案例显示AI驱动的广告技术可为电商商家带来25%至35%的增量收入 [30] - 压降交付成本是当前重点,AI工具降低了编程、行业研究等服务的门槛,使更多用户能以更低成本获得以往昂贵的技术外包或专业咨询服务 [32] - 增收释放新需可能体现在“组织小型化”趋势下,AI赋能个体成为“超级个体”,从而催生新的附带需求,但短期内增量可能有限 [33] AI行业发展与估值挑战 - 参考移动互联网从iPhone发布到直播电商爆发用了近10年,AI创造增量需求的逻辑验证同样需要耐心 [35] - 当前市场担忧在于,若数据中心的大量投资未能创造相应的增量消费,则支撑美股上涨的逻辑可能难以持续 [5]
为什么烧钱救不了中国AI?
36氪· 2025-09-19 09:36
资本开支差距 - 2020年中美科技企业资本开支比例约为1:6 2024年差距扩大至1:10 [1] - 2020至2024年美国四大科技公司(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资本开支合计5.36万亿元 中国七大互联网企业(腾讯、阿里、百度、京东、快手、美团、网易)同期总开支6300亿元 [1] - 2025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含字节跳动)资本开支预计达5000亿元 仅为美国四大科技企业AI相关资本开支的五分之一 [3] 美国AI竞争优势 - 美国消费市场规模全球最大且购买力强 服务业占比近70% 高昂人工成本为AI应用创造巨大空间 [4] - 美国全职工作者人均年收入6.2万美元 显著推高用户付费意愿和能力 ChatGPT付费用户超2500万(含2000万个人用户和超500万企业用户) 月收入突破10亿美元 [4] - 美国资本市场成熟 科技企业凭借高股价获得充沛现金流 支撑长期高强度研发投入 微软对OpenAI投资达百亿美元级 [4] - 纳斯达克指数从2020年初8970点升至2025年9月22200点 累计涨幅148% 英伟达全年涨幅超171% 成为首家市值破4万亿美元企业 [5] - 美国拥有全球顶尖AI人才培养机制 学术界与工业界高效协作 联邦机构与科技企业共同资助高校基础研究 [7][8] 中国AI竞争优势 - 中国AI发展依托效率与场景驱动 资本规模差距不直接决定竞争结局 [9] - 中国互联网企业凭借本土市场深刻理解和快速落地能力 在移动支付、即时通讯和搜索引擎等领域实现超越 [9] - DeepSeek通过算法优化和训练方法创新 在弱资本条件下实现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9][10] - 中国拥有14亿人口构成的庞大用户基数 新功能可在极短时间内得到验证和迭代 微信、支付宝、抖音等产品精准响应中国用户真实需求 [11] - 中国具备最完整制造业供应链体系 为AI技术落地提供丰富试验场 用户和企业对新技术接受度高 形成"应用-反馈-优化"良性循环 [13] 人才竞争格局 - 中国高校每年培养约140万名STEM本科毕业生 人数为美国6倍以上 为AI产业提供稳定高质量人才基础 [14] - 高端人才回流趋势显著 海外顶尖高校教授和一线工业界研发人员回归 提升本土企业研发效能与创新质量 [14][15] - 海归人才与中国庞大用户市场、完整产业链结合 在支付、医疗、制造等垂直领域开展开创性应用 [18]
互联网数据跟踪周报:模型更新迭代加速,推动用户渗透率提升-20250918
东吴证券国际· 2025-09-18 18:4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10] 核心观点 - 模型更新迭代加速推动用户渗透率提升 多个国产大模型数据表现优异 主要受益于模型迭代与更新 [1] - 文生多模态模型架构革新重新定义图像创作工具标准 显著提升商业场景关键指标 [1] - 电商与本地生活领域竞争趋于常态化 视频领域受开学季影响出现流量分化 [1] Chatbot领域 - ChatGPT周度下载量环比下降11.1% 但WAU增长1.9% [1][2] - Gemini表现突出 周度下载量环比大幅增长105.3% WAU增长23.0% [1][2] - 多个国产大模型数据优异:Kimi下载量增长17.3% 通义增长22.1% 文小言增长17.2% 智谱清言增长13.6% [1][2] - Kimi K2版本升级 上下文长度从128K拓展至256K API支持60-100Token/s输出速度 [1] - Qwen3-Max-Preview参数超1万亿 在Agent任务与指令遵循等方面性能强劲 [1] - 百度文心大模型X1.1在事实性、指令遵循、智能体等能力上提升显著 [1] 文生多模态领域 - 即梦AI表现亮眼 周度下载量环比激增68.3% WAU增长12.1% 收入增长9.6% [1][2] - 可灵AI下载量下降25.2% WAU下降2.9% 收入下降17.0% [1][2] - 字节跳动发布Seedream 4.0模型 实现文生图、图像编辑等八项核心功能集成 [1] - 支持4K超高清分辨率生成与1.8秒快速响应 显著提升文字渲染清晰度和复杂排版处理能力 [1] - 美图设计室周度收入环比大幅增长37.5% [1][2] 电商领域 - 天猫表现突出 周度下载量环比增长47.9% WAU增长10.4% [1][2] - 拼多多下载量增长3.5% 但WAU下降0.5% [1][2] - 淘宝下载量下降5.8% WAU下降2.0% 京东下载量下降2.3% WAU下降0.9% [1][2] 本地生活领域 - 大麦表现优异 周度下载量环比大幅增长33.6% WAU增长2.9% [1][2] - 高德地图下载量增长7.0% WAU增长1.1% [1][2] - 美团WAU增长2.6% 但下载量持平 [1][2] - 大众点评下载量下降3.3% WAU下降6.4% 饿了么下载量下降8.2% [1][2] 视频领域 - 红果短剧WAU逆势增长1.0% 印证碎片化消费趋势 [1][2] - 快手下载量增长3.4% 但WAU下降0.1% [1][2] - 长视频平台普遍下滑:优酷下载量下降10.5% WAU下降0.6% 爱奇艺下载量下降4.3% WAU下降0.8% [1][2] - 腾讯视频下载量下降1.9% WAU下降0.1% 哔哩哔哩下载量下降4.0% 但WAU增长0.5% [1][2] - 开学季导致日均娱乐时长缩短 用户更倾向于5-10分钟的轻量化内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