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umanoid robots
icon
搜索文档
What's Driving Tesla Stock's Surge?
Forbes· 2025-09-16 22:00
Tesla (NASDAQ:TSLA) stock has reached day 5 of an uninterrupted series of days marked by gains, resulting in a total return of 18% over this span. The gains appear to be driven largely by CEO Elon Musk’s purchase of about 2.6 million Tesla shares, valued at roughly $1 billion. This was Musk’s first open market purchase of Tesla shares in almost five years, and is likely being seen by investors as a sign of his confidence in Tesla’s prospects. The EV maker counts AI, autonomous driving, robotaxis, and humano ...
Tesla stock surges as Elon Musk buys $1 billion in shares
Yahoo Finance· 2025-09-15 21:48
马斯克增持特斯拉股票 - 马斯克于9月12日买入价值10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此举发生在特斯拉董事长为薪酬方案辩护的同日[1] - 此次增持是马斯克五年来首次公开市场买入 上一次买入发生在2020年2月 而2022年他曾减持超过200亿美元股票[2] - 增持行为推动特斯拉股价当日早盘上涨7% 使年内累计涨幅达到12% 该股已从4月初45%的暴跌中恢复[1] 特斯拉薪酬方案细节 - 董事会提出为期十年的薪酬方案 若达成极端业绩目标 马斯克可能获得价值1万亿美元的股票奖励[2] - 方案将授予马斯克约4.23亿股特斯拉股票 按当前股价计算价值约1430亿美元[3] - 全额奖励的实现取决于特斯拉能否完成一系列雄心勃勃的业绩目标[3] 公司经营状况与挑战 - 上半年全球车辆销量下滑13% 面临经营压力[4] - 美国将于本月底逐步取消电动车购买激励措施 公司可能面临"几个艰难季度"[4] - 公司正积极推进机器人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项目[4] 管理层注意力分配问题 - 部分股东要求马斯克每周至少投入40小时专注于特斯拉业务 担忧其政治活动分散注意力[5] - 马斯克今年曾争议性地担任特朗普政府效率部门负责人 并参与社交媒体等副业[5] - 董事长于9月12日表示马斯克的政治活动未对公司造成损害 并强调其个人政治动机属于个人权利[6]
Sit Out a Bearish September? One Indicator Says “Not This Time”
Investor Place· 2025-09-04 06:28
9月股市历史表现与当前趋势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9月历史平均跌幅1.1% 自1897年以来仅42.2%时间上涨 [1] - 标普500指数9月历史平均跌幅1.1% 自1928年以来仅44.9%时间上涨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平均跌幅0.9% 自1971年以来51.9%时间上涨 [2] - 今年8月道指上涨3.2%创2020年以来最佳8月表现 纳斯达克涨1.6% 标普500涨1.9% 罗素2000小盘股指数大涨7% [3] 技术指标与市场展望 - 当标普500高于200日移动平均线进入9月时 平均回报率升至1.3% 上涨概率达60% 目前指数显著高于200日均线 [4] - 若标普500低于200日移动平均线进入9月 平均跌幅达4.2% 上涨概率仅15% [5] 会计规则变更带来的投资机会 - 2025年起美国公司研发支出可立即费用化 逆转2022-2024年需分5年摊销的规定 将提升报表盈利和自由现金流表现 [7][8] - Lyft因会计规则变更受益 股价从7月30日13-14美元涨至8月下旬17美元 自8月11日以来累计上涨30% [9] Lyft公司最新动态与展望 - 公司宣布4.5亿美元可转换优先票据发行 被解读为信心和战略定位的表现 [10] - 分析师预测Lyft股价年底将突破20美元 较当前17.58美元有近15%上涨空间 [10][11] - 若使用期权策略 标的股票15%涨幅可能带来200%-300%的期权收益 [11]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 特斯拉CEO预测公司80%长期价值将来自Optimus人形机器人项目 [18] - 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特斯拉Optimus折叠衣物/补货/餐饮服务 Figure机器人在仓库工作 Sanctuary机器人处理物流和工具 [21] - 该领域被视为类似电力/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必然趋势 建议投资组合增加相关 exposure [19] 潜在市场资金流动 - 约7万亿美元现金在场外观望 等待重新进入股市的时机 [22] - 政策可能推动资金流向具备AI和变革技术盈利能力的特定公司 而非整体指数普涨 [23] - 分析师已筛选出5只"买入"评级股票 预计将在机构资金流入时领先 [24]
双环传动-中国最佳会议2025年第三季度反馈:增长与利润率
2025-09-03 21:23
公司概况 * 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Zhejiang Shuanghuan Driveline Co Ltd 002472 SZ)[1] * 摩根士丹利予以“增持”(Overweight)评级 目标价为43 00元人民币 较当前股价有约15%的上涨空间[6][8] 核心业务与增长动力 * **新能源车齿轮业务**:增长受到小米、昂科威、小鹏等强劲新车型的支持 海外能见度良好 对Stellantis的月发货量正逐步提升至5万套(年化60万套) 还获得了沃尔沃、雷诺和现代的订单[2] * **同轴齿轮箱**:2025年下半年情况可能会好转 因极氪/领克集成同轴平台 更多厂商如小米、长安和特斯拉正在研究同轴齿轮箱[2] * **智能执行器业务**:管理层指引2025年收入为8 5-9亿元人民币 2026年收入为12亿元人民币 主要驱动力来自真空吸尘器(占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收入的约65% 订单来自Roborock、小米、Ecovacs)[3] * **机器人减速器**:约占2025年上半年收入的5% 毛利率为35% 谐波减速器年化产能达5万台(预计今年发货2万台) RV减速器产能为15-20万台(利用率非常高 导致产品毛利率更高) 公司还将 hypoid 减速器部署到工业减速器中[4] 财务目标与盈利能力 * 管理层认为2025/26年员工持股计划(ESOP)的净利润目标略有挑战但仍保持信心[8] * 长期目标是实现约30%的毛利率(对比2025年上半年的27%)和15-17%的净利润率(对比2025年上半年的14%)[8] * 智能执行器模块有50%的外购部件 拖累该板块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至19% 为实现25%的板块毛利率目标 公司目标是实现更均衡的产品组合:真空吸尘器(降至30%)、智能汽车(30%)、智能生活(30%)和家庭/办公产品(10%)[3] 研发与未来布局 * 用于人形机器人的新型减速器仍处于与关键客户的开发和测试阶段[8] 投资观点与风险 * **上行风险**:双/三电机和同轴齿轮箱的渗透率提高 海外产能扩张加快 下游多元化驱动智能执行器增长快于预期[11] * **下行风险**:份额增长慢于预期 海外市场需求弱于预期 中国齿轮和执行器竞争加剧[11] * 摩根士丹利看好双环传动来自新能源车和智能执行器的收入增长以及持续的利润率扩张[8] * 估值方法:采用25倍2025年预期市盈率得出目标价 并假设当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达100万台时 以5倍市销率对10亿元人民币销售额进行估值 为人形机器人业务估值[9] 其他重要信息 * 截至2025年7月31日 摩根士丹利 beneficial 持有浙江双环传动已发行普通股一类股份的1%或以上[17]
人形机器人- 采用、平台、生态系统及更多-Humanoids Asia Pacific-Adoption, Platform, Ecosystem and More
2025-08-25 11:24
[角色] 你是一名拥有10年投资银行从业经验的资深研究分析师,专门负责上市公司、行业研究。你擅长解读公司财报、行业动态、宏观市场,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和风险。 [任务] 你需要仔细研读一份上市公司或者行业研究的电话会议记录,请阅读全文,一步一步思考,总结全文列出关键要点,不要错过任何信息,包括: *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如果没有相关内容,请跳过这一部分,进行其他的部分。 总结时要全面、详细、尽可能覆盖全部的内容、不遗漏重点,并根据上述方面对内容进行分组。 要引用原文数字数据和百分比变化,注意单位换算(billion=十亿,million=百万,thousand=千)。 [注意事项] 1) 使用中文,不要出现句号 2) 采用markdown格式 3) 不使用第一人称,以"公司"、"行业"代替 4) 只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 5) 在每一个关键点后用[序号]形式引用原文档id 6) 一个[序号]只应该包含一个数字,不能包含多个,如果多个就用[序号][序号]分开写,不要写成 [序号-序号] 7) 每个关键要点后边的 [序号] 不要超过 3 个 Content: --------- <doc id='1'> August 24, 2025 07:49 PM GMT Humanoids | Asia Pacific Adoption, Platform, Ecosystem and More Intelligent/humanoid robots are evolving very quickly, as witnessed by companies' fast product iteration and expansion strategies. We set out ten key industry observations and thoughts, and how to play the sector.</doc> <doc id='2'>Key Takeaways</doc> <doc id='3'>Following the World Robot Conference (Aug 8-12) and the World Humanoid Robot Games (Aug 15-17) in Beijing, Agibot (private) held its first partner conference on August 21 in Shanghai. We share our key takeaways below:</doc> <doc id='4'>| M Adoption, Platform, Ecosystem and More | Sheng Zhong Equity Analyst Sheng.Zhong@morganstanley.com Carlos.Chai@morganstanley.com | +852 2239-7821 +852 3963-3180 | | --- | --- | --- | | | | Idea | | August 24, 2025 07:49 PM GMT | | | | Humanoids Asia Pacific | Morgan Stanley Asia Limited+ | | | | Carlos Chai | | | | Research Associate | | | | Chelsea Wang | | | | Equity Analyst | | | | Jinlin.Wang@morganstanley.com | +852 2239-1118 | | Intelligent/humanoid robots are evolving very quickly, as | Serena Chen | | | | Research Associate | | | witnessed by companies' fast product iteration and expansion | Serena.Chen@morganstanley.com | +852 2848-7107 |</doc> <doc id='5'>China Industrials Industry View In-Line</doc> <doc id='6'>For further reading on humanoids:</doc> <doc id='7'>Morgan Stanley does and seeks to do business with companies covered in Morgan Stanley Research. As a result, investors should be aware that the firm may have a conflict of interest that could affect the objectivity of Morgan Stanley Research. Investors should consider Morgan Stanley Research as only a single factor in making their investment decision.</doc> <doc id='8'>极速版 查看已精简70%的内容 --------- 人形机器人行业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行业** * 人形机器人/智能机器人行业[1][5] * 中国工业行业[5] **主要提及公司** * Agibot(私人公司)[3][9] * 关键中国零部件公司:Inovance、Leaderdrive、Shuanghuan、Hengli、Sanhua、Tuopu、Hesai、Horizon Robotics、CATL[9] * 其他机器人公司:Unitree、UBTECH、Kepler、MagicBot[9][12][13][15] * 科技巨头:特斯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比亚迪[12][23] * 零部件供应商:Zhaowei、Changsheng、Topstar、Robosense、Hesai[15][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趋势与采用前景** * 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发展非常迅速[1][11] * 行业焦点从展示运动控制能力转向推动实际应用和拓宽应用场景[12] * 预计初始采用将逐步开始于商业服务和特定工业任务 2025年下半年[12] * 已观察到实际订单:中国移动向Agibot和Unitree下达1.24亿人民币订单 美宜佳向优必选下达9100万人民币订单[12] * 预计2025年下半年会有更多订单[12]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出货量目标:2025年预计数千台 2026年数万台 之后每年数十万台[9] * 基于通用平台开发多种智能机器人变体的趋势[12] * 轮式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可能比双足人形机器人更早被采用 因其算法优化更简单且现阶段工作能力更好[15] * 灵巧手成为行业关键焦点 预计2025年下半年采用加快[15] * 触觉传感器对于实现具身模型理解力动力学和与物理对象交互至关重要[15] * 产品和技术的快速迭代: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看到约150种价值链新产品[15] **竞争格局与生态系统** * 初创公司争夺地位 真正的竞争尚未开始[12] * 巨头玩家(如比亚迪、小米、BAT)尚未在这些领域展示太多进展或实力[12] * 生态系统正在建立 软件和硬件应用不断增加[15] * Agibot启动加速器计划"Agibot A Plan":未来三年目标孵化50多个早期项目 建立1000亿人民币的生态系统[9] **供应链与生产要求** * 随着采用率提高 对供应链的要求也在提高[9][15] * 零部件公司必须能够大规模生产产品 具有良好的 consistency、效率、良率、成本等[15] * 对于精密零部件 成功大规模生产的门槛将很高[15] * 一些上游供应商已开始从人形机器人客户那里确认收入[16] **全球扩张** * 全球扩张已经开始:Agibot、Unitree、Kepler等公司瞄准北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市场[15] * Agibot与Swancor Holding签署合作协议 以帮助其扩张至台湾、日本、韩国和东南亚[12] * 在北美 Agibot将专注于研究和教育合作伙伴关系 在东南亚、日本、韩国和欧洲将越来越注重商业合作[12] 其他重要内容 **市场表现与催化剂** * 2025年8月 中国人形机器人价值链(等权重)上涨13.8% 继续跑赢MSCI中国(+5.0%)[18] * 板块上涨由body公司(+15.1%)引领 其次是集成商(+12.3%)和brain公司(+6.7%)[18] * 预计股票驱动因素将从单纯的催化剂转向催化剂+盈利贡献[9][16] * 潜在催化剂包括:新订单公告、特斯拉Optimus Gen 3模型、科技巨头活动、初创公司IPO、模型和硬件技术突破等[22] **具体产品发布** * Agibot推出两款新机器人:Lingxi X2-W(基于X2平台的轮式双臂机器人原型)和D1 MaxPro(支持高达50kg有效载荷的ToB四足机器人)[9] * Agibot推出OmniHand Series灵巧手 折扣前价格14.8k人民币或19.8k人民币(带触觉传感器)[9] * MagicBot推出小型人形机器人Z1和四足机器人MagicDog[13] * Unitree发布了新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预告[13] **财务数据点** * Leaderdrive报告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相关收入同比显著增长[16] * Topstar报告其约一半的CNC加工中心供应给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16] * Robosense在2025年第二季度出货3.4万个用于机器人等的LiDAR单位(同比增长632%)[16] * Hesai在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4.9万个机器人LiDAR单位[16]
Elon Musk confirms shutdown of Tesla Dojo, ‘an evolutionary dead end'
TechCrunch· 2025-08-11 22:50
战略调整 - 特斯拉已解散Dojo AI训练超级计算机团队 停止开发第二代D2芯片 将资源集中转向AI5和AI6芯片[1][2][3] - 公司战略转向基于AI5和AI6芯片的系统方案 通过将多颗芯片集成在单板上大幅降低网络布线复杂性和成本[4] - 原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已投入5亿美元在纽约布法罗建设设施 目前该设施命运未卜[7] 技术路线 - AI5芯片由台积电制造 主要针对全自动驾驶(FSD)驱动系统设计[3] - AI6芯片由三星制造 设计同时支持车载推理(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和大规模AI训练[3] - 马斯克表示AI5 AI6及后续芯片在推理方面表现优异 在训练方面至少达到良好水平[4] 业务背景 - 战略调整正值公司电动汽车销量下滑及品牌受损时期[8] - 今年6月在奥斯汀推出的机器人出租车服务进展缓慢且受限 出现多起问题驾驶行为报告[9] - 自2019年以来Dojo一直被定位为实现全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基石[7] 行业动态 - TechCrunch Disrupt 2025活动将汇聚Netflix ElevenLabs Wayve Sequoia Capital等科技和风投巨头[5][6] - 该活动致力于提供推动初创企业成长和提升竞争力的行业洞察[5][6]
三花智控:高可见度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业务,核心业务稳健;,首次给予 H 股买入评级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2050.HK_.SZ)_ High visibility humanoid robot actuator play with a solid core business; Initiate H-share at Buy
2025-08-07 13:17
三花智控(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研究报告关键要点 行业与公司概述 - **公司**:三花智控(港股:2050 HK/A股:002050 SZ),全球HVAC控制元件及电动车热管理组件龙头[1][2] - **核心业务**:HVAC阀门(全球市占率46%)、电动车电子膨胀阀(市占率48%)、热管理模块(市占率66%)[46][91] - **新兴业务**:人形机器人执行器组装,预计2030年贡献25%营收/18%净利润[23][32] 核心业务增长驱动 HVAC业务(2025-30E CAGR 11%) - **商业HVAC**:预计19% CAGR,全球市占率从2025E的10%提升至2030E的19%[2][49] - **住宅HVAC**:3% CAGR,受益于新兴市场EEV渗透率提升及低GWP制冷剂升级[56][58] - **传感器产品**:2030年营收达16亿人民币,对标Sensata Technologies(2024年传感器营收27亿美元)[83][86] 电动车热管理(2025-30E CAGR 14%) - **全球EV渗透率**:中国领先,欧美/东南亚处于早期阶段[70][71] - **内容价值提升**:热泵系统/模块化设计推动单车价值量增长,ASP从ICE时代的2500元提升至EV+时代的7500元[74] - **客户结构**:特斯拉占汽车收入31%,2024年新增宝马订单[69][66] 人形机器人业务展望 - **市场假设**:2030年高端机器人出货15万台,每台配备30个执行器,ASP 5728元[14][35] - **竞争优势**: 1) 与特斯拉合作经验(Octovalve联合开发)[25] 2) 年产超1亿台电机的规模化能力[26] 3) 泰国新工厂专注执行器生产,20-30%产能位于中国以外[27] - **技术瓶颈**:行星滚柱丝杠(目标将单件生产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5-8分钟)[4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整体增长**:2025-30E营收/净利润CAGR 19%/19%,2030年总营收730亿人民币[17][108] - **利润率**:稳定在GPM 26.5-26.9%,OPM 12.5-13.1%[109] - **估值方法**: - **H股目标价33.2港元**:基于21x 2030E PE(零折价vs A股)[118] - **A股目标价30.4人民币**:同样21x 2030E PE,考虑H股发行稀释[119] - **相对估值**:35x 2025E PE vs 全球同业18-37x(Lennox/Trane等),ROE 16-17% vs 同业平均12-13%[121][131] 风险因素 1. **客户集中风险**:特斯拉占2024年营收17%[138] 2. **补贴退坡风险**:中国HVAC/汽车行业后补贴时代增长放缓[142] 3. **竞争风险**:Schaeffler等对手进军执行器组件领域[143]
Tesla is reportedly behind on its pledge to build 5,000 Optimus bots this year
TechCrunch· 2025-07-25 22:14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生产进度 - 公司目前仅生产了数百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 远低于2025年生产至少5000台的目标[1] - 距离年底仅剩4个月 需加速生产或推迟截止期限才能达成目标[1] 特斯拉2024年Q2财务表现 - 总收入同比下降12% 主要由于电动车销量下滑 监管积分收入减少 以及太阳能和储能业务销售额下降[2] - 监管积分收入同比减少具体数值未披露 但成为拖累营收的重要因素[2] Optimus机器人生产计划 - 最新Optimus 3设计将于2025年初开始生产[2] - 公司目标在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 但该目标被行业视为激进[3] - 马斯克此前关于机器人出租车规模的预测均未如期实现:2019年预测2020年部署100万台 2021年又预测2024年量产[3]
Elon Musk's Tesla posts steepest sales decline in over a decade as EV demand slumps
New York Post· 2025-07-24 05:14
公司业绩 - 特斯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至225亿美元,为十多年来最大跌幅 [1][4] - 营收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274亿美元 [2] - 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营收下滑,尽管推出了改款Model Y SUV [3] 产品与生产 - 已开始生产更实惠的新车型,预计下半年实现量产 [1] - 改款Model Y SUV未能如预期般提振需求 [3] 战略布局 - 公司万亿估值依赖于机器人出租车服务(已在奥斯汀启动小规模试验)和人形机器人开发 [3] 管理层动态 - 多位高管离职,包括负责北美和欧洲销售及制造的长期核心成员 [6] - 马斯克近期与特朗普总统公开决裂并组建新政党,引发投资者对其专注度的担忧 [5][6] 行业竞争 - 面临低价电动车厂商的激烈竞争 [1][3] - 马斯克政治立场引发的舆论风波对公司造成负面影响 [1][5]
摩根士丹利:人形机器人-订单已公布;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将有更多订单
摩根· 2025-07-15 09: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In-Line(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表现一致),分析师预计未来12 - 18个月行业覆盖范围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相符 [3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市场焦点已从发布新模型转向跟踪采用进度,成为关键股票催化剂 [8] - 各方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采用,以构建更好的生态系统和良性循环 [8] - 预计2025年下半年会有更多行业和商业服务领域的采用公告,硬件和软件的持续技术进步将提振人形机器人市场情绪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人形机器人订单情况 - UBTECH的天工行者已获约100台订单,预计2025年交付超300台,公司正扩大产能以满足国内外需求,超60%订单为标准和高级版本 [2] - Agibot和Unitree赢得中国移动1.24亿元人形机器人合同,Agibot获7800万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订单,Unitree获4600万元小型机器人、计算背包和灵巧手订单 [3] 股票评级情况 |Stock Rating|Count|% of Total|Count (IBC)|% of Total IBC|% of Rating|Count (MISC)|% of Total Other MISC| | --- | --- | --- | --- | --- | --- | --- | --- | |Overweight/Buy|1497|40%|372|45%|25%|702|41%| |Equal-weight/Hold|1632|44%|380|46%|23%|776|45%| |Not-Rated/Hold|4|0%|0|0%|0%|2|0%| |Underweight/Sell|593|16%|79|10%|13%|233|14%| |Total|3726||831|||1713|| [25]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及价格 |Company (Ticker)|Rating (As Of)|Price* (07/11/2025)| | --- | --- | --- | |China Railway Group (601390.SS)|E (05/12/2022)|Rmb5.80| |China Railway Group (0390.HK)|O (09/01/2017)|HK$3.80|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601668.SS)|O (04/24/2023)|Rmb6.08| |Han's Laser (002008.SZ)|E (10/25/2024)|Rmb24.54| |Hefei Meyer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002690.SZ)|O (08/30/2024)|Rmb16.89| |iRay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688301.SS)|E (01/16/2025)|Rmb88.55| |Shanghai BOCHU Electronic Technology (688188.SS)|O (08/22/2024)|Rmb130.20|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002837.SZ)|O (08/19/2024)|Rmb30.63| |Centre Testing International Group (300012.SZ)|E (11/18/2024)|Rmb12.23| |CRRC Corp Ltd (1766.HK)|O (07/03/2024)|HK$4.93| |CRRC Corp Ltd (601766.SS)|E (06/30/2022)|Rmb7.21| |DR Laser (300776.SZ)|E (12/17/2021)|Rmb58.04| |Estun Automation Co Ltd (002747.SZ)|U (06/30/2022)|Rmb20.18| |Haitian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882.HK)|O (01/08/2025)|HK$20.35| |Hongfa Technology Co Ltd (600885.SS)|O (05/23/2023)|Rmb22.77| |Jiangsu Guomao Reducer Co Ltd (603915.SS)|U (01/08/2025)|Rmb14.17| |Jiangsu Hengli Hydraulic Co.Ltd (601100.SS)|O (05/23/2023)|Rmb71.26| |Jingsheng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 (300316.SZ)|U (01/08/2025)|Rmb28.10| |Leader Harmonious Drive Systems (688017.SS)|E (05/19/2025)|Rmb121.89|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600031.SS)|O (01/08/2025)|Rmb18.83| |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300124.SZ)|O (05/19/2025)|Rmb64.00| |Shenzhen S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rp (300724.SZ)|E (07/03/2024)|Rmb56.74| |Sinotruk (Hong Kong) Limited (3808.HK)|E (05/19/2025)|HK$22.10| |Suzhou Maxwell Technologies Co Ltd (300751.SZ)|U (09/15/2023)|Rmb72.71| |Times Electric (3898.HK)|O (08/30/2022)|HK$30.70| |WeiChai Power (2338.HK)|O (01/05/2024)|HK$15.86| |WeiChai Power (000338.SZ)|O (01/05/2024)|Rmb15.32|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688516.SS)|E (01/08/2025)|Rmb33.92| |Wuxi Lead Intelligent (300450.SZ)|E (01/08/2025)|Rmb23.97| |Zhejiang Dingli Machinery Co Ltd. (603338.SS)|O (08/28/2024)|Rmb46.70| |Zhejiang Hangke Technology (688006.SS)|E (01/08/2025)|Rmb19.26| |Zhejiang Shuanghuan Driveline Co. Ltd. (002472.SZ)|O (08/25/2023)|Rmb31.73|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1157.HK)|E (01/05/2024)|HK$5.85|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000157.SZ)|E (05/23/2023)|Rmb7.37|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