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NA干扰
icon
搜索文档
悦康药业(688658.SH)子公司YKYY013注射液获临床试验批准
智通财经网· 2025-11-05 16:18
药物研发进展 - 公司子公司悦康科创和杭州天龙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YKYY013注射液《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1] - YKYY013注射液将开展I期临床试验 临床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1] 药物作用机制 - YKYY013注射液是一款偶联N-乙酰半乳糖胺配体的化学合成双链siRNA药物[1] - 药物通过RNA干扰作用有效沉默HBV基因组转录的信使RNA 进而抑制乙肝病原蛋白的产生[1] - 药物可抑制HBV的复制 并为宿主免疫重建创造条件 最终目标是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1]
千亿市场潜力、有望成为第三大药物类型的小核酸药物 迎高速爆发期丨黄金眼
全景网· 2025-10-09 11:08
小核酸药物定义与分类 - 小核酸药物是寡核苷酸药物,由十几个到几十个核苷酸串联组成,通过干预靶标基因表达实现疾病治疗目的 [3] - 核酸药物主要分为小核酸药物和mRNA两大类,其中小核酸药物包括反义核酸(ASO)、小干扰核酸(siRNA)、微小RNA(miRNA)、核酸适配体(Aptamer)和转运RNA(tRNA)碎片 [1] - mRNA产品可分为mRNA疫苗和mRNA药物 [1]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首次提出反义核酸概念,1998年揭示RNA干扰机理并于2006年获诺贝尔奖 [3] - 2010年左右行业遭遇瓶颈,因RNAi不稳定性、免疫原性及递送系统缺乏导致大型药企撤资 [3] - 2014年后因GalNac递送系统发展推动行业复苏,2016年后多款重磅药物上市,在遗传罕见病和慢性病领域取得突破 [3] 小核酸药物核心优势 - 研发周期短,只需锁定致病基因序列进行设计,早期研发速度远快于小分子和抗体药物 [4][5] - 效果持久,体内半衰期可按月计算,能降低给药频次,对慢病治疗具巨大临床价值 [5] - 研发成功率高,作用机制明确,I期到III期成功率达59.2%,相比靶向药和整体医药高5倍 [5] - 不易产生耐药性,因直接调节上游基因表达 [5] - 治疗领域广,不受限于蛋白质可成药性,理论上可靶向任何基因 [5] - 有望成为继小分子、抗体药物后的第三大药物类型 [6] 技术进展与市场表现 - 技术在设计序列、化学修饰和递送方式上取得突破,攻克了血管内降解、免疫激活、跨膜困难等难题 [7] - 多款药物成功获批,展现良好成药性,例如Nusinersen 2024年销售额16亿美元,Vutrisiran销售额9.7亿美元(同比增长73%),Inclisiran销售额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7] - 截至2025年中,全球共获批上市22款小核酸药物,包括13款ASO药物、7款siRNA药物和2款核酸适配体药物,其中16款针对遗传罕见病 [10]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从2019年27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4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4.3% [12] - 预计从2023年起以26.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3年达到467亿美元 [12] - RNAi疗法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3.62亿美元增至2030年250亿美元,中国RNAi疗法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约4百万美元增至2030年约30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超300% [14] 研发管线与交易活动 - 全球研发管线丰富,例如VSA-001处于注册申请阶段,STP-702针对流感病毒感染,VSA-003处于临床Ⅲ期 [8] - 跨国药企如诺华、阿斯利康、礼来等纷纷下注小核酸领域,中国药企相关交易活跃,例如舶望制药与诺华合作金额超52亿美元,苏州瑞博与勃林格殷格翰总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 [14][15] - 中国“十三五”规划等国家政策促进RNA干扰药物等生物治疗性疫苗开发 [10] 相关上市企业概况 - 悦康药业具备全自主知识产权平台,小核酸药物管线7项,其中2项处于临床阶段,最快临床II期,覆盖肿瘤、高血压等领域,年营业额40~50亿元 [18] - 成都先导主营小分子及核酸新药发现,管线包括LDR2402(高血压)和Lipisense(高血脂/高血糖),年营业额15亿元 [18] - 前沿生物核心产品为抗艾药,优先推进IgA肾病,2023-2024年总收入1-2亿元 [19] - 瑞博生物有六款自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核心产品RBD4059是全球首款且进展最快的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siRNA药物 [20] - 舶望制药利用RADS平台技术建立丰富siRNA管线,目标实现一年给药一次,覆盖心血管、代谢紊乱等广泛治疗领域 [20]
小核酸药物行业深度报告:“小”核酸,“大”未来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5 20:59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行业投资评级为积极看好 投资案件部分明确支持小核酸药物发展前景[2] - 核心观点认为小核酸药物技术成熟且具备显著优势 包括研发周期短 靶点丰富 效果持久和研发成功率高[2] - 行业处于从罕见病向常见病跨越的快速发展阶段 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46亿美元以26.1%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33年467亿美元[2] - 国内企业正加速布局 重点关注具有自主技术平台和优势管线的公司如瑞博生物 圣诺医药等[2] 行业简介 - 小核酸药物定义为寡核苷酸药物 由十几个到几十个核苷酸组成 作用于mRNA层面干预基因表达[8] - 发展历程显示1978年提出反义核酸概念 1998年发现RNA干扰机理 2014年GalNac递送系统突破推动行业复苏 2016年后多款重磅药物上市[11] - 与传统小分子和抗体药物相比具有五大优势:研发周期短 效果持久(体内半衰期按月计算) 研发成功率高(I期到III期达59.2%) 不易产生耐药性 治疗领域更广[13] - 全球已获批22款药物(3款退市) 主要类型为ASO(占2023年市场62.5%) siRNA(36.7%)和适配体[18][21] 主要药物类型与技术 - ASO通过两种机制发挥作用:与靶mRNA结合调控基因转录或促进RNaseH降解mRNA 代表药物Spinraza 2024年销售额15.73亿美元[24] - siRNA通过RNAi机制沉默基因表达 需递送系统支持 2018年首款药物Patisiran上市 目前7款获批[28] - 适配体可特异性结合蛋白质等目标 具有低免疫原性优势 首款药物Pegaptanib于2004年获批[33] - GalNac递送技术是重大突破 通过肝细胞靶向实现高效递送 2019年首款GalNAc-siRNA偶联物Givlaari获批[36] 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27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46亿美元 CAGR为14.3% 预计2033年达467亿美元[41] - 明星药物包括SMA治疗药物Spinraza(累计销售额138亿美元) DMD药物Exondys系列 以及TTR类药物Onpattro和Amvuttra[47][51][55] - 慢病领域突破性药物Inclisiran(靶向PCSK9)2024年销售额7.54亿美元(同比增112%) 年注射仅需2次[61] - 国内研发直接切入慢病赛道 聚焦心血管 乙肝等大病种 多款产品处于临床I/II期[63] 国内外重点企业 - Alnylam是全球siRNA领导者 6款药物上市 2025年预计总收入26.5-28亿美元 TTR药物贡献主要收入[74] - Ionis是ASO领域领头羊 拥有LICA技术平台 6款上市药物 2025Q2收入4.5亿美元并实现盈利转正[84] - Arrowhead拥有TRiM平台 专注肝脏 肺部及CNS疾病[95] - 国内瑞博生物6款自研药物进入临床 舶望制药采用RADS平台 悦康药业YKYY015靶向PCSK9进入临床I期[104][106][111]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持续进步推动市场扩容 尤其GalNac递送系统显著提升靶向性和稳定性[36] - 研发管线向常见病领域拓展 高血压 高血脂 乙肝等大病种成为新焦点[63] - 授权合作活跃 2025年多项交易金额超10亿美元 包括舶望制药与诺华达成首付款1.6亿美元的合作[68] - 投资关注点集中于临床数据读出和海外授权进展 具有自主技术平台的公司更具优势[2]
悦康药业(688658.SH)子公司YKYY013注射液获得FDA临床试验批准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17:20
药物研发进展 - 子公司悦康科创获得美国FDA同意YKYY013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试验许可(IND编号:177486)[1] - YKYY013注射液为自主研发的偶联N-乙酰半乳糖胺配体的化学合成双链siRNA药物[1] - 药物通过RNA干扰作用沉默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转录的信使RNA 抑制病原蛋白产生和病毒复制[1] 药物作用机制 - YKYY013通过抑制HBV复制为宿主免疫重建创造条件 最终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1] - 临床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1]
悦康药业:子公司注射液获FDA临床试验批准
新浪财经· 2025-09-22 17:20
公司研发进展 - 子公司悦康科创YKYY13注射液获美国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 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1] - YKYY13为双链siRNA药物 通过RNA干扰作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病原蛋白产生 目标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 [1] - 临床前研究显示药物在体内外具有显著HBV抑制活性 动物试验中表现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 [1] 药物技术特性 - YKYY13由悦康科创与杭州天龙药业共同自主研发 [1] - 药物研发获FDA批准标志着阶段性成功 但研发过程仍存在不确定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