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Artec 3D 与雅昌携手,加速 AI 驱动的数字孪生技术在数字文博领域落地
中国经济网· 2025-11-19 20:04
合作概述 - Artec 3D与雅昌文化集团正式签署文化数字化、技术融合与AI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1] - 合作聚焦三大核心方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3D与AI先进技术研发、全球文化创新传播 [1] - 中国驻卢森堡大使与卢森堡驻华大使共同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 [1] 合作目标与技术应用 - 双方将为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打造一体化3D+AI解决方案 [1] - 方案重点应用于文物与遗址的数字孪生构建、馆藏珍品数字化存档与可视化呈现、线上数字展览及文化教育 [1] - 未来技术将应用到文博领域、服装设计领域等,加速中国艺术领域数字化 [2] 合作模式与资源整合 - 雅昌文化集团输出其在文化机构运营管理、行业需求洞察方面的深厚积淀 [1] - Artec 3D发挥全球领先的3D扫描技术、AI重建算法及多维度技术支撑能力 [1] - 合作强调本地化适配与国际市场协同双轮驱动 [2] 市场拓展与合规性 - Artec 3D技术解决方案将全面符合中国文物数字化行业技术标准及监管要求,确保落地合规性 [2] - 雅昌将借助Artec 3D的全球技术网络与市场资源,推动数字文化服务向欧洲市场拓展,尤其聚焦卢森堡及周边区域 [2] 联合实验室与未来规划 - 双方将在中国与卢森堡同步设立联合示范实验室,重点开展3D与AI融合技术在文化数字化领域的测试、展示与试点应用 [2] - 实验室将围绕概念验证项目、行业工作坊、专业技术培训及共享知识库搭建等方面推进工作,建立技术成果评估体系 [2]
四川川宝茶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18 19:2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四川川宝茶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强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经营范围广泛,涵盖食品销售、茶叶制品生产、食品互联网销售等许可项目,以及技术服务、农产品加工、茶叶种植、进出口等一般项目 [1] 业务范围与战略方向 - 公司业务覆盖茶叶全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茶叶种植、初级农产品收购,中游的茶叶制品生产、食用农产品初加工,以及下游的食品销售、批发零售和互联网销售 [1] - 公司注重科技与文化融合,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与推广、软件开发、品牌管理、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 [1] - 公司布局多元化业务,涉及供应链管理、广告设计、会展服务、日用百货及茶具销售等 [1] - 公司具备进出口资质,可进行食品、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1]
7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烟台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
大众日报· 2025-11-18 10:44
城市文明建设战略 - 烟台市推动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并第七次获选“全国文明城市”[1] - 公司以实施全民美育工程为抓手,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1] - 公司印发《烟台市实施全民美育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将美育理念转化为市民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人文情怀和文化气质[3] 社区美育实践案例 - 烟台黄渤海新区福莱山街道国奥社区通过“自然美”“空间美”“行动美”“心灵美”四维美育阵地建设,改造社区业主之家2700平方米的多功能美育活动场所[1] - 社区实施“落叶缓扫”举措,设立七处落叶缓扫区,响应居民需求以保留秋景[1] - 龙口市新嘉街道泳汶小区通过集中放置并彩绘咸菜缸,将影响环境的传统习惯转化为社区景观,并组织歌舞汇演、戏曲专场、健康义诊等活动增进邻里交流[2] 美育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 - 芝罘区向阳街道烟台山社区以朝阳街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向上链接鲁东大学等高校资源,横向联合美术博物馆、画院等专业机构,向下发动非遗传承人、文艺骨干,形成“专家+志愿者+商户”的协作网络[3] - 社区美育工程唤醒市民内心对美的追求,例如国奥社区“草地艺术展”征集到上百幅孩子绘画作品,业主之家征集“家风家训”获得几十个家庭积极投稿[1] - 美育资源从单向供给转向多元共生,全方位营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社会氛围[3]
烟台|7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烟台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
大众日报· 2025-11-18 08:52
龙口市新嘉街道泳汶小区是一个回迁安置小区。居民虽然住上了楼房,但还是丢不掉腌咸菜的老传 统。 "随处放置的咸菜缸确实影响小区环境,让大家都搬到屋里去也不现实。"泳汶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卫 龙告诉记者,经过反复商讨、征求意见,决定将这些咸菜缸集中放置在二楼的一处平台上。社区邀 请"双报到"单位龙口一中的师生在咸菜缸上进行彩绘,师生们在一个个咸菜缸上绘出青山绿水、桃红柳 绿,咸菜缸也成了小区的一景。 王卫龙告诉记者,一开始要集中放置咸菜缸,也有群众想不通,以为是面子工程。随着美育进社区 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居民认可了这项工作。除此之外,社区还组织歌舞汇演、戏曲专场、健康义诊等 一系列进社区活动,增进了邻里交流,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 7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烟台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 落叶缓扫,让秋天多留一会儿 11月15日—17日,"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山东行"活动走进烟台。从2005年首批入选"全国文明 城市",到如今第七次获此殊荣,烟台以实施全民美育工程为抓手,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 化需求,推动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 初冬时节,走进烟台黄渤海新区福莱山街道国奥社 ...
南京各区深耕文化品牌建设构筑精神家园——文化馨香满城芳
南京日报· 2025-11-17 10:35
南京市文化品牌建设总体态势 - 各区精心培育一系列各具特色、惠民有感的区域文化品牌,正悄然改变城市气质与市民生活 [1] 鼓楼区文化项目 - 推出“遇见鼓楼”文化行走项目,以“实景行走+阅读分享+专家解读”模式激活文化传播,打破传统馆舍边界 [2] - 项目聚焦区域特色,串联文化资源,推动阅读场景从室内转向户外,并在相关评审中获评二类案例 [2] 建邺区数字化文化平台 - “建邺文化云”平台集成场馆预约、活动直播、积分抢票等功能,提供“菜单式”点选服务 [3] - 截至今年7月底,平台注册用户达80.65万,日均活跃用户5万,累计推动65万人次线上共享艺术盛宴 [3] - 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包含128个公共文化服务点、5座24小时智慧书房与63家社区分馆 [3] 栖霞区校地融合文化品牌 - “有言在仙·仙林大讲堂”自2021年创设以来,已举办40余场活动,形成参与触达超过10万人次的知识网络 [3] - 连续3年组织“大学·城市”仙林高校文艺联展,吸引16所驻区院校参与,辐射人群超10万人次 [4] - 校地艺术共创高校主题月活动促进高校资源与地域特色深度融合,探索文商旅产业赋能新路径 [4] 雨花台区街头文化活动 - “遇见”街头音乐汇是重点打造的民生实事项目,构建音乐欣赏、才艺展示等平台 [5][6] - 活动5年来共计举办500余场,覆盖72个点位,线上线下服务群众60余万人次 [6] 江宁区群众文化品牌 - “江宁之春”是连续举办25届的文化品牌,全年在街道、社区、景区等地举办活动 [6] - 今年自4月启动,计划开展各类活动1000余场,预计参与观众可达千万人次 [6] 浦口区非遗展演 - 省级非遗“方巷走北”民俗展演首次登陆浦口火车站街区,重现500年前江北风采 [7] 溧水区文体融合模式 - 依托首届“溧BA”创新打造“赛事+文化惠民”融合模式,将赛事热度转化为文化温度 [8] - 今年以来相继举办第五届骆山大龙文化节、第三届龙舟竞渡大赛等活动 [8] 六合区文旅资源整合 - 以“茉莉花”为媒整合全区文旅资源,有机串联金牛湖景区、池杉湖湿地公园等优质资源 [9] - 今年已举办茉莉花文化旅游活动开幕式、美食嘉年华、金牛湖茉莉花音乐节等活动 [9] 高淳区四季文化活动 - 开展“淳文·四季”百项群文活动,打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周周有热度的文化品牌 [10] - 品牌由“高图·淳少年”、“淳文课堂”、“唱响古戏台”、“高博·精品展”等多个子品牌组成 [10]
厦门市大福气礼品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13 11:1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厦门市大福气礼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瑞连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50万元人民币 [1] - 公司于近日成立 [1] 公司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包括礼品花卉、日用品、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象牙及其制品除外)的销售 [1] - 业务涵盖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食用农产品、珠宝首饰、化妆品、办公用品、电子产品、箱包、鞋帽、玩具、游艺娱乐用品、钟表、服装服饰、软件、新鲜水果的零售 [1] - 提供专业设计服务、数字内容制作服务(不含出版发行)、文艺创作 [1] - 涉及广告设计、代理、发布、制作以及市场营销策划 [1] - 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会议及展览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1] - 经营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和货物进出口业务 [1]
首都文化科技集团总部入驻北三环中路办公区
新京报· 2025-11-13 11:09
公司概况与战略定位 - 首都文化科技集团为市属一级国企,于2023年7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成立 [1] - 公司承担整合首都文化资源、深化市属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 [1] - 公司积极打造"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一流文化企业 [1] 业务整合与组织架构 - 2025年9月,公司推进与北京出版集团、北京演艺集团、北京歌华传媒集团的实质性整合 [1] - 目前集团下设出版、演艺、歌华三个事业部,管理二级企业54家 [1] - 此次改革重组是北京市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攻坚阶段的重点任务 [1] 核心业务与发展方向 - 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包括出版发行、演艺影视、传媒活动、文化服务 [1] - 公司将加强战略协同,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1] - 公司致力于持续巩固核心功能,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1]
近悦远来 主客共享美好生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2 09:11
年会概况与承办地展示 - 2025年11月12日至13日,以“爱艺术 爱生活 爱上文化馆”为主题的中国文化馆年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举办,这是该年会首次在京举办[1] - 北京市通州区作为承办地,展示了其“覆盖均衡、服务优质、特色鲜明、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发展新范式[1] 文化设施与数字化创新 - 北京城市图书馆元宇宙体验馆推出“AI鲁迅”、“图图”和“2122”三个数字人,自2023年底开馆至今已进行超过170万次语音对话,并荣获2025年度Vega Digital Awards最佳交互金奖[1] - 通州区已开放23家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全部为公益属性、智能化运营,覆盖全区9个街道、5个乡镇,累计办卡读者近1.5万人,外借图书超过60万册次,到馆量总计约75万人次[2] - 区文化馆实现全年延时开放至晚间21点,区图书馆部分区域延时开放至晚间22点,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3] 演艺活动与品牌项目 - “文艺轻骑 通州传奇”系列展演活动走进多个科技小院,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4] - “通之韵”文化活动自2018年启动,首创“一韵四季十二品”内容框架,获评北京市、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4][5] - 2025年主办三场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采用“三地接力+群众创演+非遗节目与市集结合”的做法[5] - 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举办近万场,每年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演出5000余场[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 通州区拥有10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7项[6] - 通过非遗云展厅、非遗文化驿站、非遗有声书、非遗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融入百姓生活[6] - 已完成《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等6项非遗的口述史编撰工作,并制作有声书传播运河文化[7] - 拓展“非遗+”融合范围,打造非遗体验线路,并利用VR/AR技术推进非遗文创产品开发[7] 文旅融合与消费促进 - 围绕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特展,创新策划以“票根联动”为核心的“文旅+”消费激励活动,将展览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9] - 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通州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和“硬支撑”,推动从“文化惠民”到“文化兴旅”的转变[9]
滨州|滨州以书香体系建设涵养城市“心安”内涵
大众日报· 2025-10-24 09:17
书香体系建设与城市文化内涵 - 以书香体系建设和阅环境优化为着力点 全面夯实文化阵地 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以文化浸润涵养城市心安内涵 [2] - 优化新型阅读空间建设 在主城区新建2处城市书房 构筑政府主导 社会多方参与的15分钟阅读服务圈 [2] - 依托图书流动服务车打造流动图书馆 深入学校 社区 企业等场所开展服务活动30场 打通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 [2] 多元阅体验与智慧化转型 - 依托公共图书馆阅览室打造9处心安阅览室 通过增设心安符号 推荐心灵书单等特色服务营造阅体验 [2] - 加速智慧化转型步伐 打造心安悦读驿站品牌 搭建线上心安悦读平台 推出沾图心安悦读驿站专栏64期 [2] - 深化图书馆总分馆制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心安家庭悦读驿站 心安漂流书屋等小而美的阅读空间 培育书香心安细胞 [2] 阅读推广与文化活动矩阵 - 打造多层次阅读推广品牌矩阵 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000余场 营造爱读书 读好书 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3] - 立足打造儿童友好图书馆 组织开展特色阅读活动500余场 通过小手拉大手的互动模式助力心安城市建设 [3] - 高标准举办第四届市民文化节 开展演出 展览 培训 赛事 乡村节庆等多样性文化活动700余场 [3]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与活动供给 - 累计打造145处城乡书房 智能书柜等新型公共阅读空间 [3] - 系统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 全市90处文化站均达到二级站及以上标准 其中29处获评特级站 56处获评一级站 5处获评二级站 [3] - 开展冬春文化惠民季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2200余场 好戏送千村 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3500余场次 [3]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打造 - 村晚活动蓬勃发展 连续5年20场村晚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 [4] - 12场村晚入选2025年全省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打造了群众家门口的全国村晚品牌 [4] - 滨州村晚大舞台项目成为全国村晚大舞台活动第一批全国试点 [4]
直达基层,文化惠民底色更亮(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人民日报· 2025-10-23 08:16
政策导向 -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2] - 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被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 [2] - 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把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2] 行业模式创新 - 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单一供给转变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 [3] - 运营模式从“政府派单”转变为“群众点单”,根据受众反馈实时调整项目服务 [3] - 第三方运营不改变文化服务的公共属性,收费类文化服务项目不超过三成 [3] 公共文化设施发展 - 各地创新拓展4万多个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空间,打造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 [4] - 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以上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 [4] - 全国博物馆2024年接待观众14.9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6] 文化业态创新 - 博物馆试行延时开放,破解“预约难”,带动“夜经济” [5] - 创新数字展馆打造新型文化业态,让文物“动起来” [5] - 大型博物馆带着精品文物到地方巡展、开展联合办展 [5] 基层文化活力 - 全国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逾47万个,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 [7] - “村晚”、“村BA”、村歌、村舞等“村字号”文化品牌叫响 [7] - 2024年全国“村晚”共举办8.17万场,吸引2.62亿人次参与 [7] 文旅融合案例 - 北京“美后肆时”四合院运营5年,年均举办文化活动600多场 [3] - 江苏连云港市博物馆参与联合办展,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达4.2万人次,刷新全省纪录 [5] - 云南老达保村寨通过“文化+旅游”,2024年接待游客7.1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7.5万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