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21社论丨规范价格行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8:14
行业背景与监管动因 - 互联网平台经济已发展近30年 形成大型平台相互竞争的稳固格局超过10年 行业进入高度成熟的存量时代 [1] - 日常消费高度互联网化 涵盖购物 打车 餐饮 票务等领域 平台凭借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在数据 流量及算法方面建立相对优势 [1] - 平台常通过补贴或价格战吸引流量 算法定价和流量竞争易演变为无序竞争 损害消费者和经营户利益 [2] 算法定价监管重点 - 禁止基于支付意愿 支付能力 消费偏好等信息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 [2] - 禁止利用平台规则 数据和算法等手段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 [2] - 要求平台经营者和定价算法服务商承担法律责任 并在纠纷中提供算法定价协议 [2] 价格竞争行为规范 - 不得采取限制流量 屏蔽店铺 下架商品等措施逼迫经营者参与价格战 [3] - 要求公开价格促销 补贴 差别定价 动态定价 竞价排名等规则 [3] - 禁止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以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 [3][4] 法律体系协同 - 价格法修正草案增设禁止利用数据和算法等技术从事不正当价格行为条款 [2] - 反垄断法规定禁止利用数据和算法等技术及资本优势从事垄断行为 [2] - 反不正当竞争法同样禁止低于成本销售行为 需明确不同法律间类似规定的协调以提升市场治理效率 [4]
规范定价、补贴及促销等行为 三部门就《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搜狐财经· 2025-08-25 16:1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旨在细化平台经济领域价格行为监管,引导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以营造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并保护消费者与经营者权益 [1] 规则主要内容 - 引导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规范平台收费行为,并特别要求平台不得通过限制流量、屏蔽店铺等措施不合理限制平台内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2] - 明确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明码标价的要求,并规定价格促销、补贴、差别定价、动态定价、竞价排名等规则需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 [3] - 规范经营者价格竞争行为,围绕维护价格竞争秩序和明确价格诚信要求提出具体认定标准与监管要求,引导有序公平竞争 [4] - 构建协同共治机制,通过加强政府部门协同、指导行业协会自律、推动平台健全内部合规制度等方式,共同规范价格行为并构建良好平台生态 [5] 规则制定进程 -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5年8月23日至9月22日,公众可通过国家发改委或市场监管总局门户网站提交意见 [5] - 相关部门将根据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则,并在正式出台时为经营者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 [5]
阿里美团京东齐涨,发改委等发布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规范价格竞争行为
第一财经· 2025-08-25 13:29
互联网平台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股价盘中一度上涨6.78%至126港元,创5月15日以来新高,现涨5.34% [1] - 京东集团股价上涨4.2% [1] - 美团股价上涨2.79% [1] 监管政策动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三部门联合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于8月23日公开征求意见 [2] - 征求意见时间为一个月,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适应调整期 [2] - 规则聚焦大数据定价、价格补贴及价格诚信三大领域,要求平台经营者公示补贴促销规则,禁止虚假宣传和夸大补贴金额 [2] - 官方媒体明确表示文件未叫停补贴措施,仅规范补贴行为透明度 [2]
平台经济迎新规:不得强制商家“降价促销”
北京商报· 2025-08-25 00:29
核心观点 - 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 旨在规范平台经济领域价格行为 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权益 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1][2] 经营者自主定价权 - 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依法享有自主定价权 可合理制定价格 [2] - 平台内经营者在不同平台提供商品或服务时 依法自主定价 [2] - 禁止平台经营者通过限制流量 屏蔽店铺 下架商品等措施对平台内经营者价格行为进行不合理限制或附加不合理条件 [1][2] 不合理价格限制行为 - 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降价或通过让利 返现等方式促销 [2] - 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在本平台价格不得高于其他平台 [2] - 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开通自动跟价 自动降价或类似系统 [2] 规则框架与监管目标 - 规则共七章30条 涵盖经营者自主定价 价格标示行为 价格竞争行为和消费者价格权益保护等内容 [1] - 构建透明可预期的常态化价格监管机制 细化实化监管要求 保持监管制度稳定性 [1] - 鼓励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创新技术商业模式 提升产品服务质量 合法获得利润 [2]
医美行业,风向变了
盐财经· 2025-08-24 17:04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医美行业存在严重非法执业问题 非法执业者数量是合规执业者的9倍 黑诊所数量是正规诊所的6倍 黑诊所年手术量超2500万例[3] - 消费者因过度治疗导致面部受损案例频发 有案例显示求美者花费近20万注射几十支材料后脸型完全"发泡"[2] - 行业缺乏专业规范与审美共识 治疗方案未实现量体裁衣[2] 消费需求趋势 - 20-34岁进阶期用户规模快速提升 年轻一代审美趋向个性化 开始追求皮肤质感与面部协调感[3] - 无创抗衰 水光补水和注射塑形项目线上交易年增速超过30% 近70%医美需求集中在维养与抗衰类项目[9] - 消费者核心顾虑集中在药品安全性 机构合规性和医生资质三个方面[10] 平台解决方案 - 美团发布2025北极星医美榜 覆盖39个城市的152家机构和26个城市的240位医生[4][7] - 建立双轨评估体系 包含医疗专业性与用户口碑 设立927项考察点 邀请10位行业教授参与评审[13][15] - 采用超2万大众评审 核验364万条真实评价 并通过神秘访客匿名探访机制强化评估真实性[7][15] - 推出"放心美"药品溯源服务 与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数据中心合作 通过药品追溯码与医疗器械UDI系统实现药械追溯[23] - AIoT智能验真设备覆盖全国104座城市近2000家机构 水光针等项目月均验真量增速超106.89%[38] 行业影响与成果 - 上榜机构订单量显著提升 有医生门店订单量同比增长约300% 吸引跨城市求美者[44] - 优质医美资源向三四线城市渗透 乌鲁木齐等12座城市首次跻身榜单 香港机构首次入选体现区域融合[41] - 2025年8月平台新开医美机构近9500家 同比保持增长 超200家上游品牌入驻[12] - 平台合作品牌数量在618期间实现翻倍增长[38] 技术赋能与创新 - 将推出AI导购助手和AI咨询师工具 为机构提供数智化支持[44] - 通过采销模式创新帮助机构降本提效 向上游供应链延伸[44] - 开发"找品牌"功能一键直联机构和医生 缩短用户决策链并提升货源周转效率[38]
为平台价格行为提供明确指引——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
人民日报· 2025-08-24 16:32
政策背景与总体思路 - 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1] - 政策制定背景是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但价格行为监管需细化,需构建透明、可预期的常态化价格监管机制,引导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 [2] - 总体思路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事前引导和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着力规范价格行为、推动公开透明、增强各方协同,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2] 核心监管方向 - 规范价格行为,围绕大数据定价、价格补贴、价格诚信等方面依法规范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行为,营造有序竞争环境 [3] - 推动公开透明,要求严格遵守明码标价规定、提高价格规则透明度、及时公示收费变更情况 [3] - 增强各方协同,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平台经营者作用,形成协同共治局面 [3] 经营者自主定价权规范 - 明确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依法享有自主定价权,合理制定价格水平,鼓励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4] - 规范平台经营者收费行为,要求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并公示,新增或变更收费项目需公开征求平台内经营者意见 [4] - 保护平台内经营者自主定价权,禁止平台经营者采取限制流量、屏蔽店铺等措施对价格行为进行不合理限制 [4] 明码标价与价格标示要求 - 要求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明确标示价格或收费标准,销售商品需标示品名、价格和计价单位,提供服务需标示项目、内容及价格,禁止标外加价 [5][6] - 促销规则需真实标明折价、减价基准,积分、礼券等折抵价款需显著标明具体计算办法 [6] - 平台补贴需公平公正开展,不得虚假宣传补贴金额,需在显著位置标示补贴规则、对象、方式、参与条件及时间等信息 [6] - 差别定价和动态定价需公开相关规则,对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行明确说明 [6] 价格竞争行为规范 - 维护价格竞争秩序,禁止平台经营者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但免费商业模式或正当理由降价除外 [7] - 规范大数据定价,禁止无正当理由基于支付意愿、支付能力等信息对同一商品或服务设置不同价格 [7] - 明确价格诚信要求,禁止使用欺骗性语言标示价格,不得通过虚假折价、价格比较等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 [8] - 禁止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禁止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 [8] 政策预期影响 - 政策将通过多维度的公开公示破解信息不对称,有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9] - 为平台上经营的商家带来利好,规范平台经营者行为,营造更良好环境,推动市场竞争良性有序 [9][10] - 健全价格监管机制,使平台价格行为更理性规范,促进平台经济稳健发展,为扩内需、促转型、稳就业、惠民生作出贡献 [10]
规范定价、补贴及促销等行为,三部门就《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搜狐财经· 2025-08-24 11:59
平台经济监管新规 -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 旨在细化平台经济领域价格行为监管要求 引导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 [1] - 规则制定过程征求了有关部门、地方、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专家、消费者及社会团体意见 体现多方参与和协商共治 [1] -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5年8月23日至9月22日 后续将根据反馈修改完善并适时印发 同时为经营者预留适应调整期 [4] 经营者自主定价规范 - 明确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的基本要求 强调保护平台内经营者自主定价权 [1] - 禁止平台经营者通过限制流量、屏蔽店铺、下架商品或服务等措施 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价格行为进行不合理干预 [1] - 规范平台经营者收费行为 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平竞争原则 [1] 价格标示与透明度要求 - 细化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明码标价规定 明确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的价格标示规范 [2] - 要求公开价格促销、补贴、差别定价、动态定价、竞价排名等规则 接受社会监督以增强透明度 [2] 价格竞争秩序维护 - 围绕维护价格竞争秩序和价格诚信 提出具体的认定标准和监管要求 为经营者提供明确指引 [3] - 引导经营者有序竞争和公平竞争 防止价格欺诈、恶意降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3] 协同共治机制构建 - 加强政府部门协同以形成监管合力 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并依法引导经营者规范价格行为 [4] - 推动平台经营者健全内部合规管理制度 构建良好平台生态 促进多方共同参与治理 [4]
规范经营者价格竞争行为 《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
新华社· 2025-08-24 09:53
监管政策框架 -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网信办联合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1] -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1个月[1] - 规则基于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现行法律法规制定[1] 规则核心内容 - 引导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以保护自主定价权[1] - 明确经营者价格标示要求以构建透明监管机制[1] - 规范经营者价格竞争行为以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1] - 构建协同共治机制实现事前引导与事中事后监管结合[1] 政策目标导向 - 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并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1] - 建立常态化价格监管机制以提供明确行为指引[1] - 通过规范价格行为实现发展与监管并重的目标[1]
为平台价格行为提供明确指引
人民日报· 2025-08-24 06:42
政策背景与总体思路 - 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1] - 政策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 事前引导和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 着力构建透明可预期的常态化价格监管机制[2] - 政策目标包括规范价格行为 推动公开透明 增强各方协同 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2][3] 经营者自主定价规范 - 明确平台经营者与平台内经营者依法享有自主定价权 鼓励通过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提升服务质量[4] - 要求平台经营者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并公示 新增或变更收费项目需公开征求平台内经营者意见[4] - 禁止平台经营者通过限制流量 屏蔽店铺等措施对平台内经营者价格行为进行不合理限制[4] 明码标价与价格标示要求 - 要求平台经营者在网站 APP 小程序明确标示价格或收费标准 禁止在标价外加收未明示费用[6] - 促销活动需真实标明折价减价基准 积分礼券等折抵价款需显著标明具体计算办法[6] - 平台补贴需公平公正开展 在显著位置公示补贴对象 方式 参与条件及起止时间等信息[6] 价格竞争行为规范 - 禁止平台经营者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秩序[7] - 规范大数据定价 禁止在消费者不知情情况下基于支付能力或消费习惯设置差异化价格[7] - 明确价格诚信要求 禁止使用欺骗性语言标示价格 禁止虚假折价或先低价诱骗后高价结算行为[8] 政策预期影响 - 通过多维度的公开公示破解信息不对称 有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9] - 为平台上经营的商家营造更良好环境 推动市场竞争更加良性有序[9][10] - 健全价格监管机制后 平台经济将为扩内需 促转型 稳就业 惠民生作出更大贡献[10]
为平台价格行为提供明确指引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
人民日报· 2025-08-24 06:20
政策背景与总体思路 - 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1] - 政策出台背景为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但需细化监管要求 构建透明可预期的常态化价格监管机制[2] - 总体思路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 事前引导和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 着力规范价格行为 推动公开透明 增强各方协同[2] 核心监管方向 - 规范价格行为 围绕大数据定价 价格补贴 价格诚信等方面依法规范经营者行为[3] - 推动公开透明 要求严格遵守明码标价规定 提高价格规则透明度 及时公示收费变更[3] - 增强各方协同 综合运用法律法规 发挥政府部门 行业协会和平台经营者协同共治作用[3] 自主定价权规范 - 明确平台经营者与平台内经营者依法享有自主定价权 需通过合同订单等规范方式约定变更价格[4] - 规范平台收费行为 要求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并公示 新增变更收费项目需公开征求平台内经营者意见[4] - 保护平台内经营者定价权 禁止平台采取限制流量 屏蔽店铺等措施进行不合理价格限制[4] 明码标价具体要求 - 要求在其网站 APP 小程序明确标示价格或收费标准 不得收取未标明费用[6] - 促销规则需真实标明折价减价基准 积分礼券等折抵价款需显著标明具体计算方法[6] - 平台补贴需公平公正开展 在显著位置标示补贴对象 方式 参与条件 起止时间等信息[6] - 差别定价与动态定价需公开相关规则 对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行明确说明[6] 价格竞争行为规范 - 禁止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但免费商业模式有利于创新进步或处理特定商品除外[7] - 规范大数据定价 禁止在消费者不知情情况下基于支付能力偏好等信息设置不同价格[7] - 明确价格诚信要求 禁止使用欺骗性语言标示价格 虚假折价 低价诱骗高价结算等行为[8] - 禁止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 禁止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8] 政策预期影响 - 通过明码标价和多维度公开公示破解信息不对称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9] - 使平台收费更透明 为平台上经营的商家营造更良好环境 推动市场竞争良性有序[9] - 通过健全价格监管机制让平台价格行为更理性规范 促进平台经济稳健发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