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
icon
搜索文档
博物馆日|为一个展奔赴一座城!上海171家博物馆等你来
新浪财经· 2025-05-16 20:58
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5月16日下午,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上海主会场活动暨文化遗产季启动仪式在 徐家汇书院举办。 上海有着171家博物馆,一大批高质量展览近年来不断掀起"文博热","来上海,看文博大展"日渐深入人心,"为一个展奔赴一座城"成为普遍现象。今年围 绕"守沪文脉,创享未来"等主题,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拉开帷幕,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上海的博物馆、文物建筑、城市文化空间将融合为一座没有边界 的"博物馆"。 据今天发布的《上海博物馆发展2024年度报告》最新数据,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备案博物馆171座,每14.5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4年,上海全市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949个,共接待观众4086万人次,相比2023年增长31.9%,创历史新高。 2024年7月19日,上海博物馆,观众在参 观埃赫纳吞雕像。智通财经记者 朱伟辉 摄 近年来,上海一大批高质量展览掀起"文博热","来上海,看文博大展"日渐深入人心,"为一个展奔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的"埃及展"既卖座、又叫好,成为跨年度"现象级大展"。截 ...
青年和技术,如何改变了博物馆?|2025国际博物馆日
腾讯研究院· 2025-05-16 14:53
博物馆数字化转型 -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聚焦"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强调博物馆需在保持文化核心价值的同时拥抱数字技术创新[1] - 国家文物局特别强调发动青年群体力量,将博物馆空间转化为青年探索社会议题的实验室[4] - 故宫博物院在香港推出沉浸式数字体验展"纹以载道",首次展示故宫纹样数字技术应用[6] 技术驱动的展览与运营变革 - AI、VR、AR技术重塑博物馆藏品管理、展览方式和观众体验,AI可自动化完成编目、元数据创建等传统繁琐工作[7] - 故宫博物院已完成92万件文物数字化采集,构建72万平方米紫禁城三维模型,通过AI+VR技术实现可交互文化空间[8] - 疫情后远程教育和在线展览成为常态,短视频、直播等线上渠道保持公众联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模式[8] 青年群体需求与文创发展 - 青年观众更注重沉浸式体验和社交分享,博物馆需提升互动性和"拍照友好"设计[10] -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量突破53万件,带动门票预约量同比激增10%[12] - 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推出"敦煌诗巾"DIY小程序,激活文化遗产当代生命力[14][15] 短视频与文化传播创新 - 短视频平台成为博物馆传播主阵地,故宫"故宫猫"系列通过短视频爆火[17] - 甘肃省博物馆结合"天水麻辣烫"热点推出文创产品,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2.5亿次,销量同比大涨343%[18] - B站UP主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播放量突破4000万,实现文化议题破圈[19] 文化出海与青年创意 - 《黑神话:悟空》团队73%为35岁以下青年,登顶全球100国游戏销量榜,被外媒称为"中国软实力的数字化觉醒"[19][20] - 泡泡玛特2024年欧美市场营收预计突破15亿元,占总海外收入35%,成为文化出海成功案例[20] - 青年通过数字媒介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19][21] 博物馆的核心使命与创新平衡 - 技术无法替代博物馆的人文价值和核心使命,需平衡"变"与"不变"[23] - 博物馆需确保技术变革提升而非削弱其社会功能,保持文化表达的真实性与伦理责任[24] - 未来应深化技术应用、强化青年合作,发挥文化身份连接者和守护者的作用[24]
“国际博物馆日”中茶博邀你畅玩
杭州日报· 2025-05-16 11:14
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 中国茶叶博物馆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举办系列活动 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3] - 新展"宋风吉韵、吉州窑茶器展"在双峰馆区第10展厅开展 展期持续至8月18日 [3] - 展览将展示复原的吉州窑茶器 并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全新观赏体验 [3] 展览特色内容 - 展览融合景德镇陶瓷大学刘晓玉教授的研究成果 展示吉州窑出土瓷片的整理与复原研究 [3] - "国茶六味"研学课程以"六大茶类+文化传承"为核心 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 [3] - 5月18日将举办"六大茶类"探秘之旅 涵盖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茶类体验 [3] 观众互动与服务 - 5月18日10:00与14:00在双峰馆区和龙井馆区提供免费专业导览服务 [4] - 博物馆将免费发放茶文化小手册 数量有限送完即止 [4] - 2025绿叶子志愿者正在招募 5月18日将举行社会志愿者纳新签约活动 [4]
2000多年前的“新衣”长这样!马王堆文物研究成果上新
央视新闻· 2025-05-16 11:08
2000多年前的"新衣"什么样? T形帛画为"赶时髦"进行过改绘? "枕巾"为何新证为"坐垫"? 今天(5月16日) 湖南博物院发布 湖南博物院数据中心主任何也介绍,基于对文物本体超高清数据采集工作,协同创新团队采用数字化建模、搭建AI辅助工具等技术手段,做出两件"赭黄色 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数字孪生模型,一件还原出印花敷彩丝绵袍两千多年前的"新衣"状态,另外一件仿制文物出土之后、保存至今的"旧衣"状态。 "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数字复原关键环节展现。 马王堆研究新成果 ↓ "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 数字孪生模型首次亮相 5月16日上午,"湖南马王堆丝织文物智能数字仿真复原"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在湖南博物院发布,"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数字孪生模型首次亮相。 "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数字孪生模型还原"新衣"和"旧衣"。 这一项目将多项人工智能技术与文物研究学术成果相结合,数字复原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迄今所见最早的印花、敷彩 相结合的丝织衣物。 衣料上的纹样繁复精美,藤本植物的枝蔓为印花,蓓蕾、花穗和叶子为彩绘,呈现出"千花千面"的特点,展现出我国西汉服饰纺织、印染的 ...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面向未来(五洲茶亭) ——写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夕
人民日报· 2025-05-16 05:57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每年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1978年,多国开始组织相关活动。48年 来,国际博物馆日从一个意在吸引社会和公众对博物馆事业了解、参与并关注的全球性行业节日,逐渐 演变为一个博物馆人向社会和公众"主动告白"博物馆参与社会文化生活、承担社会职责的宣示活动。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样一个颇有忧患意识的话题,不仅表明 博物馆行业对国际局势持续复杂化的焦虑,以及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进 步的惊叹,还再次反映出博物馆人对自身与所处社会环境紧密关联的强烈意识,以及联合更广泛的跨地 域、跨专业力量,共同承担保护传承人类文明和文化遗产重要使命的坚定决心。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秩序进入剧烈动荡和深刻调整期,各国博物馆积极采取适应性和创 新性举措,从实践、理论研究、行业标准建设等角度努力实现未来博物馆发展愿景。 国际博物馆协会已基本完成修订《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以反映当下的"博物 馆价值观"。《准则》除延续规范博物馆传统职能(如收藏、展览、研究、教育等)外,还添加了促进 多元化、提升社会关注度、承担可持 ...
江苏博物馆游释放消费潜力
江南时报· 2025-05-15 22:37
博物馆参观数据与排名 - 江苏备案博物馆年参观人数达1.4亿人次 位列全国第一 [1] - 江苏拥有备案博物馆362家 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6家 二三级博物馆72家 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1] - 2024年五一假期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531.7万人次 同比增长31.54% 文创收入达2104.53万元 [4] 政策支持与改革措施 - 江苏省文旅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提出9条具体举措 [1] - 省内12个设区市跟进出台改革举措 推动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 开发文创产品 打造夜游项目 [1] - 75家博物馆延长五一假期开放时间 14家推出主题夜游活动 [2] 创新运营与活动成效 - 瞻园夜间表演《金陵·王府往事》2024年接待超10万游客 年度综合营收超700万元 [2] -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活动覆盖13个设区市 累计接待观众超150万人次 单日最高接待量4.2万人次 [2] - 2024年全省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近2500场 推出历史文物类重点展览项目20个 [3] 数字化与科技赋能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数字文化多样性保护案例 [5] - 南京博物院"物华天宝数字文物魔方" 苏州丝绸博物馆"丝绸纹样数据采集与应用"入选全国示范案例 [5] - 江苏加快建设"云上博物"数字博物馆平台 推动数智展示与文化创意新赛道发展 [5] 精品展览与文化建设 - 南京城墙博物馆为全国唯一城墙主题国家一级博物馆 常设展厅展示5方面文化遗产价值 [3] - 江苏4个原创展览入围2024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终评 5个展览入选"博物馆里读中国"主题推介 [3] - 各地围绕"水韵江苏"特性打造深度文化展览 如"无尽藏""旷世城垣"等 [3]
1:10复原齐化门!紫檀雕刻朝阳门惊艳亮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5 21:25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5·18"国际博物馆日临近,位于东五环的中国紫檀博物馆悄然上新,一件重达数吨、堪称"镇馆之宝"的 紫檀雕刻作品与观众见面。这件作品采用小叶紫檀制作,运用榫卯结构而不用一根钉子,以1:10的比例 复原了老北京的朝阳门城门,令人叹为观止。近年来,非国有博物馆和民办美术馆等文化类社会组织, 在北京文化中心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近日,用紫檀木复刻的朝阳门城楼首次与观众见面 "旧时北京又叫'四九城',朝阳门就是北京内城的城门之一。朝阳门旧称齐化门,是南方粮食进京的通 道。"伴随着紫檀博物馆宣教部主管刘礼的精彩讲解,观众看得入了神。这件紫檀雕刻作品由箭楼、瓮 城、城楼组成,全部采用珍贵的紫檀木料还原城门的一砖一瓦,集古建文化、檀雕技艺、历史文化于一 体,再现了老北京的神韵。 中国紫檀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观众讲解榫卯结构 目前,全市有非国有博物馆、民办美术馆等900余家文化类社会组织,其中市级社会组织480余家。这些 社会组织在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等方面发挥了积极 作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公众还可以欣赏到今日美术馆的"璀璨与史诗:阿尔丰斯·穆夏的艺术诗 ...
选址江南制造总局旧址,上海工业博物馆建设有新进展
新浪财经· 2025-05-15 21:04
项目建设进展 - 上海工业博物馆项目于5月13日取得整体施工许可证,正式进入建设新阶段 [1] - 项目分为A馆和B馆,A馆为新建部分,B馆由原中国船舶馆改建 [1] - A馆已于2024年11月30日取得桩基施工许可证并启动建设,当前已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主体结构施工许可证,开始围护工程 [1] - B馆设计方案稳定,稳步推进立项 [1] - 计划2025年10月完成围护工程、2026年8月基础出零、2027年3月完成金属屋面铺设,预计2027年6月竣工 [1] 项目规划与定位 - 项目位于江南制造总局旧址,紧邻黄浦滨江的中国船舶馆,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2] - 将通过重点展示工业过程,增强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工业文明 [2] - 展示内容包括重现江南制造总局历史场景、沉浸式工业生产体验(如"万吨水压机")、以及大白兔奶糖、"三转一响"等上海造轻工业产品 [2] - 建成后将集中展示上海工业文明和工业发展,成为对外窗口 [2] 项目合作与目标 - 由上海城投集团、东浩兰生集团、华建集团、上海建工集团等参建单位联合推进 [5] - 对标全球定义、世界眼光,打造"具有中国气派、世界回响、国家体系、上海特征,工业+、科技范、国潮风、世界波"的世界一流国家级工业博物馆 [5] - 目标形成高品质文博城市空间 [5] 展品与展陈策划 - 展品征集、展陈策划稳步开展,并通过001号展品专项实践,将建筑与展陈相结合 [1]
洞庭湖畔生态新地标 洞庭湖博物馆即将焕新开馆
央视新闻· 2025-05-15 16:41
项目概况 - 洞庭湖博物馆提质改造总投资超1.8亿元 占地5 08万平方米 集收藏 研究 陈列展示 宣传教育 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3] - 项目进入最后调试阶段 借势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推进展陈升级与生态景观一体化建设 定位"展 演 研 宴"多功能生态旅游目的地 [3][9] 展馆升级亮点 - 自然馆采用"展陈+沉浸互动"模式 分"洞庭天下水""远山吞长江""天然乐园"三大板块 通过展品 复原景观 多媒体影片等展示地质变迁 水系特点及野生动物生态 [5][6] - 配备20多项多媒体互动装置 VR体验区含2台设备可观察保护区实景影像 造景区结合投影与环绕声系统模拟湿地环境 [8] - 新增演艺项目《洞庭幻境》沉浸式5D生态剧场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功能 目标建设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及青少年自然教育课堂 [8] 生态经济区规划馆 - 改造聚焦五大主题展区:"南方文明的摇篮""融入华夏""汇通南北瓷粮销外""耕读传家文运昌盛""湖乡新貌" 系统展示人文历史与生态保护成果 [8]
玉启五千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安徽省主会场活动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试运营启动仪式即将启幕
央视网· 2025-05-14 11:06
活动概况 -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安徽省主会场活动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试运营启动仪式将于5月15日至16日在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 [2] - 活动包含学术研讨、公众参与和文化传播等多元内容 嘉宾云集 内容丰富 [2] - 系列活动包括"博物馆之夜"、学术研讨会、直播探馆等 5月16日主会场将公布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和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项目 [4]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亮点 - 凌家滩遗址是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标志性遗址 为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的关键遗存 [5] - 博物馆将展出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约1100件(套) 其中110件为首次展出 [9] - 展览结合人工智能、裸眼3D等数字技术 构建文物与虚拟空间的交互场所 [9] - 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玉器特展 集中展示凌家滩考古成果 [9] 特色活动 - 5月16日央博独家直播探馆 由央视主持人任志宏与专家王巍、吴卫红解读文物历史价值及最新考古发现 [18] - 举行凌家滩文化研究院揭牌及专家聘任仪式 加强学术研究 [4] - 发布长三角考古研学线路及微短剧文投专项基金扶持计划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 [4] 行业影响 - 活动促进文旅融合 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 为安徽省及全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23] - 通过集中展示博物馆事业发展成果 强化业内交流与文化传播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