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省水利厅】陕西两部门联合推进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
陕西日报· 2025-06-05 06:47
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行动推进 - 陕西省水利厅联合省检察院召开会议推进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工作 旨在强化协同机制并落实问题整改 [1] - 陕西持续完善"河长+检察长+河务局"治河管河模式 黄河河道治理成效显著 [1] - 会议要求深化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 建立问题及案件双台账 分类推进立行立改和立案查处 [1] 检察机关职能与协作机制 - 检察机关将聚焦水资源管理、河湖库保护及水土保持领域 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四大职能 [1] - 强化黄河流域检察公益诉讼协同平台应用 加强信息互联与宣传 提升依法治水社会意识 [1] - 水利系统需依法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责 推动《黄河保护法》《渭河保护条例》等法规实施 [2] 重点工作部署与实施 - 会议强调压实责任 通过协同平台深挖典型经验 形成工作合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 - 水利部门需集中整治突出问题 严格开展线索排查与执法检查 强化责任担当 [2] - 会议提出加强水利部门与流域管理机构协作 共同维护黄河干支流水事秩序 [1][2]
城市24小时 | 锂电产业大省,“掘金”千亿风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00:18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 四川省推动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目标构建网络完善、规范有序、循环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 [1] - 2024年底四川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402万辆,未来2-3年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高峰 [1] -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领先 [1] - 退役电池回收可满足每年24%锂、312%钴、168%镍需求,对资源安全和环保意义重大 [2] - 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但2023年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2] - 四川作为锂电大省,锂矿储量全国最丰富,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20%,正构建全产业链 [3]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财政部等五部门提出到2027年建成长江黄河干流统一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4] 航空产业 - 贵州省强调更大力度推进航空产业城建设,推动航空装备制造和民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 [6] 对德合作 - 湖南省出台政策支持对德合作,对新引进德企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7] 数字贸易 - 深圳计划到2030年将数字贸易比重提高至50%,2035年提高至55% [8] 城市更新 - 中央财政将补助超200亿元支持20个城市更新行动,东部城市补助不超8亿元,中部不超10亿元,西部和直辖市不超12亿元 [9][10] 特色食品产业 - 工信部发布首批39个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对象,覆盖28个省份,产业规模超25万亿元 [11][13]
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价值有效转化
中国环境报· 2025-06-04 10:31
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关举措,明确要推动建立覆盖 更加全面、权责更加清晰、方式更加多元、治理更加高效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作为破解跨区域生态治理难题的关键制度创新,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重构生 态价值分配体系,不仅能矫正生态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更能打破行政壁垒、凝聚治理共识,形 成"保护者获利、使用者付费"的格局。 优化协商机制,放大生态价值转化协同效能 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可以从厘清区域权责、统一补偿标准、完善协商程序方面优化协商 机制。 作,通过园区共建、税收分成等方式实现利益共享;建立生态产品品牌增值机制,将保护区生态优势转 化为特色农产品溢价能力。通过市场化补偿机制,以"保护—增值—反哺"的良性循环激励持续的保护投 入。 健全保障体系,夯实生态价值转化运行基础 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可以从完善法治保障体系、优化财政保障机制、健全监督问责体系 方面健全保障体系。 规范的协商程序能够确保各方在平等、公正的基础上进行协商,提高协商效率和成果的可执行性。可以 召开协商机制建设推进会,搭建各部门、地方之间信息联通的框架, ...
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贯彻《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
新华日报· 2025-05-30 07:33
紧扣省域特点 优先保护典型生态系统 在"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5月29日,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贯彻近日正式施行的《江 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该《条例》聚焦江苏生态系统特点,从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物种及生物遗 传资源保护、保障监督等方面作出规定,为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规范化、法治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条例》有哪些鲜明特点?聚焦贯彻落实,江苏如何进一步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今年,《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为美丽江苏建设又增加一部法规制度。江苏成为继云 南、山东后第3个完成生物多样性地方立法的省份。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介绍,《条例》充分考 虑江苏省生态系统的区域性、典型性以及物种的独特性等特点,明确规定优先保护具有高自然价值、功 能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典型生态系统。 江苏依托生物迁徙通道构建"四带三区"自然生态保护总体布局,围绕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实 施"山水工程""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优化生态格局。"我们将采取以 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措施,重点推进湿地、森林、海洋等江苏三大典型生态系 统的治理与修复,改善动植物生境,扩大生物多样性 ...
广东推动红树林全部纳入生态补偿范围 今年省财政安排红树林补偿资金约600万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8 15:58
财政资金安排 - 广东省财政安排公益林补偿资金28.03亿元 补偿面积6600余万亩[1] - 红树林补偿资金约600万元 首批6个村集体获公益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励补偿[1] 红树林保护与补偿 - 广东红树林总面积达1.14万公顷 是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1] - 2023年广东创新将红树林纳入公益林生态补偿范围 按最高标准56元/亩补偿[1] - 已纳入生态补偿的红树林面积10.57万亩 占全省总面积62% 补偿资金591.92万元[1] - 广东将推动红树林全部纳入生态补偿范围 继续加大保护力度[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励 - 首批6个村集体各获30万元激励 涉及林木食用菌培育、仿野生种植、南药益智产业发展、森林旅游等领域[1] - 激励村集体包括始兴县罗坝镇桃源村、高州市新垌镇高良村、翁源县江尾镇东鹊村、梅江区城北镇玉西村、平远县上举镇八社村和惠东县宝口镇龙坪村[1] - 广东将继续实施公益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励制度 推动增加林农收入 促进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利用均衡发展[2]
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 全省第一!
杭州日报· 2025-05-28 11:00
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 - 杭州市2024年度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较上一年提升6分,排名上升两位至全省第一 [2] - 杭州市拥有16000余种物种的完整家底记录,并发布全国首部省会城市生物多样性白皮书 [2] - 杭州市办结94件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建成7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2] 生态保护措施 - 杭州市建成34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湿地保护率达63%,森林覆盖率达65.74% [3] - 杭州市建立生态警务体系,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生态安全网络 [3] - 杭州市发布《杭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5年)》,部署4大优先领域、25项优先行动和46个建议项目 [3] 珍稀物种保护 - 杭州市建成华南梅花鹿抢救基地、天目铁木保育中心等保护网络 [3] - 清凉峰华南梅花鹿种群由80余头增至370余头,成为中国东部最大野生种群 [3] 生态资源转化 - 杭州市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如西溪湿地观鸟径、天目山自然课堂等网红打卡点 [4] - 西湖龙井茶品牌价值达82.35亿元,连续6年蝉联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榜首 [4] - 临平藕粉、塘栖枇杷、富阳竹纸、淳安千岛湖鱼等特色资源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 [4] 公众参与与标准建设 - 杭州市率先出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和评定规范》团体标准 [4] - 杭州市连续两年举办"杭州市生物多样性观察节",每年举办科普活动超200场 [4] - 杭州市4个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涌现出"鹿爸爸"章叔岩等典型人物 [4] 未来规划 - 杭州市将举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4]
6村各获30万元!广东首创公益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励补偿
南方农村报· 2025-05-27 23:05
6村各获30万 元!广东首创公 益林生态产品价 值实现激励补偿 _南方+_南方 plus 近日,记者从广 东省林业局获 悉,今年,省财 政安排公益林补 偿资金共28.03 亿元,补偿面积 6600余万亩,其 中红树林补偿资 金约600万元, 首批6个村集体 获公益林生态产 品价值实现激励 补偿。 流溪河水源涵养林。 广东是我国红树 林分布面积最大 的省份,全省红 树林总面积达 1.14万公顷。 2024年广东创新 公益林补偿方 式,首次将红树 林作为公益林特 殊区域纳入生态 补偿范围,并根 据《广东省省级 以上公益林结合 森林质量分类差 异化补偿方 案》,给予最高 标准56元/亩补 偿。 树林保护中的激 励和导向作用, 切实调动广大群 众保护红树林的 积极性。 林下仿野生种植灵芝。 实施公益林生态 产品价值实现激 励是广东创新公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的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 据统计,2024年 已纳入生态补偿 范围的红树林面 积共10.57万 亩,约占全省红 树林总面积的 62%,补偿资金 共591.92万元。 2025年,广东还 将继续加大红树 林保护力度,按 照林草湿荒普查 形成的"一张 ...
北京加强乡村地区暗夜保护,“数星星”不再奢侈
新京报· 2025-05-22 21:32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 百花山、野鸭湖等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北京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对重要生态空间和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整体性、原真性保护 [1][2] - 北京市将约75%的国土空间划入生态控制线,其中生态保护红线占市域面积约27.5%,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和用途管制 [2] - 北京市在国内率先编制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以269种鸟类、11种兽类作为典型物种,识别重要生物栖息地、廊道及节点,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体系 [2] 生态修复成果 - 北京市完成生态修复约123平方公里,十年间鸟类种类增加近百种,珍稀动植物回归城区 [3] - 温榆河公园作为拆违修复后京城最大的绿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观测到鸟类物种达32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现身于此 [3] - 高标准实施"首都西部山水工程",将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2万余公顷,恢复华北豹、黑鹳等重要物种栖息地 [3] 城市生态规划 - 北京市编制花园城市专项规划,打造8大类花园场景、15片精华示范区,构建"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生物多样性共生网络 [3] - 加强乡村地区暗夜保护,在门头沟区清水镇、怀柔区喇叭沟门乡等地区,探索将暗夜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3]
到今年年底,北京将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20 处
新京报· 2025-05-22 17:30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北京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建设20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推动百花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创建 [1] - 北京市森林覆盖率达44.95%,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79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 [3] - 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达620种,较2024年新增8种鸟类,麋鹿、黑鹳、褐马鸡等物种种群持续增长 [6] - 南海子麋鹿苑向全国输出668只麋鹿,建立47处麋鹿迁地种群 [6] 生态监测与智慧保护 - 北京市创新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部署1500多台红外相机和1600多个功能传感器 [3] - 保护地累计捕获生物多样性图像近百万张,智能识别1455种植物和283种鸟类 [3] - 卫星追踪器记录北京雨燕种群动态和迁徙规律,松山自然保护区打造智慧监测平台 [3] - 国内首个"古树数字博物馆"上线,收录全市古树名木信息 [3] 自然带建设成效 - 北京市首创自然带概念,建成558处自然带,包括生物多样性示范区、生态保育小区等 [4] - 自然带内建设2600余个本杰士堆、700余处小微湿地、7800余个人工鸟巢、3000余个昆虫旅馆 [5] - 种植75万株食源蜜源性植物,乡土植物群落覆盖度提升30%,湿地生态链修复率达85% [5] - 颐和园后溪河、翠湖湿地等示范区域成为野生动物栖息地 [5] 生态产业发展 - 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森林疗养、观鸟经济等绿色产业加速发展 [6] - 《北京观鸟地图》串联45处观鸟胜地和6处观鸟基地,带动观鸟经济发展 [6] - "花开北京"等四季品牌活动组成花园城市文化名片,家庭园艺产品销售额超18亿元 [6] - 3家森林疗养基地和19条古树主题游线促进生态价值转化 [6] 区域协同保护 - 京津冀晋蒙五地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森林防火和疫源疫病监测信息互通 [7] - 野生动物收容救助率达100%,支援周边地区建设有害生物防控体系 [7] - 联合开展检疫专项行动,保护华北地区2.8万平方公里生态屏障 [7]
广东首次发布综合性生物多样性报告
中国环境报· 2025-05-22 09:27
从行动看广东守护力度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报告提到,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 作,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启动现场 5月17日,在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启动现场,广东省内首份生物多样性报告《广东省生物 多样性(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由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牵头,联合广东省环 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农 业科学院等部门编制,系统呈现了广东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与保护成效,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南粤 智慧"。 从数据看广东生态家底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生态系统类型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3.03%,湿地超190万公顷,海域 面积41.93万平方公里,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天然宝库之一。 报告显示,目前广东省记录高等植物8186种、陆生脊椎动物1052种、昆虫及其近缘类群超12000 种、水生生物超3000种及微生物716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6种、野生动物321种,通过系统化保 育措施守护了中华穿山甲、仙湖苏铁等珍稀濒危物种。此外,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