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或将大量退役,综合利用如何规范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6-25 07:10
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 全国首个以省级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的专项文件,标志着四川省在规范动力电池回收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1] - 旨在解决退役动力电池流入"小作坊"导致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等问题,引导企业有序投资、有序发展 [3] - 从区域中心建设、回收利用规范、鼓励支持措施、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提供制度支撑 [2] 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现状 - 截至2024年年底,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40.2万辆,同比增长56.4% [1] - 未来2年—3年可能迎来第一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 [1] - 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大量电池流入"小作坊",正规综合利用企业"吃不饱" [1]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 动力电池中含有锂、镍、钴等重金属,电解液以及含氟有机物等污染物,未经专业化处理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2] - 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生产阶段碳排放量的50%左右,回收利用可减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2] - 实现金属资源的循环再生,提升整个产业的资源利用水平 [2] 全国动力电池退役及回收情况 - 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58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104万吨,2030年将达到350万吨 [2] -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2] - 行业长期面临渠道分散、技术标准不统一、监管盲区等问题 [2] 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 - 国家层面已出台《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3] - 工信部发布新修订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 [3] - 政策落地仍需地方结合实际细化创新 [3] 行业发展建议 - 政府应制定适应当地实际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形成强制性回收机制 [4] -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给予符合规范的回收利用企业资金、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 [4] - 企业应在回收、拆解、再制造等环节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4] 行业未来展望 -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真正成熟体现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完善 [4] - 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将退役电池转化为资源再生的起点 [4] - 四川的做法为各地推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做出有益探索 [3]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以“智变”求“质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6 09:16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工信部召开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会议,部署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2] -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年会聚焦"低碳化智能拆解及回收再利用"分论坛 [2] - 《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发布,要求2025年底前遏制违规行为,2027年底前完善体系 [11] - 升级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将于2025年中下旬发布 [12] - 《锂电池回收和综合利用管理条例》将于2027年发布,探索建立"电池身份证制度"等创新机制 [12] - 2023年汽车生产企业溯源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比例达94.3%,2024年各项责任履行情况有较大改观 [12][1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65.4万吨,同比增长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61.2% [4] - 受原材料价格影响,2024年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同比下滑31%至86.6亿元 [4] - 碳酸锂价格从近60万元/吨高位持续下跌,2024年9月跌破7万元/吨,2025年5月最低触及5.8万元/吨 [3][4] - 截至2025年4月,中国现存17.7万家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超6成成立于3年内,注册资本200万元以内企业占比超5成 [5] -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名义产能利用率不足16%,远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74.1%的平均水平 [8] - 电池包技术发展(CTM/CTP/CTC/CTB)导致拆解难度加大,小作坊式回收乱象丛生 [7][8] 技术与创新 - 格林美数字化除胶拆解线年处理量超6000吨,电芯除胶速度3.5PCS/min,除胶率100% [8] - 格林美退役动力电池分选技术容量预测时间小于20分钟,分选精度大于97%,效率大于180个/小时 [10] - 北京理工大学研发有机酸绿色回收技术,实现锂和过渡金属分离及三元正极材料重塑再生 [15] - 北京理工大学开发无酸机械化学辅助法回收LiFePO4正极材料,避免酸性化学试剂使用 [15] - 北京科技大学研发极片热解剥离技术及多种正极材料升级再造技术 [16] 国际趋势与标准 - 欧盟环境总局2025年3月推出"废物清单"修正法案,重点关注电池破碎产物"黑粉" [14] - 国际社会对废锂电池管理、梯次利用纳入及取样测试要求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14] - 《规范条件》将冶炼过程锂回收率指标由85%提高至90%,新增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等要求 [16][17] - 明确梯次利用电池不得用于电动自行车,再生利用企业应兼顾处理电动自行车废锂离子电池 [16][17]
锂电产业大省,“掘金”千亿风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07:13
政策动态 - 四川省9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旨在构建完善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1] - 四川省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层面规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建设回收利用区域中心 [1]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强调提升回收利用能力的重要性 [1] 市场现状 - 2024年底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402万辆,预计未来2-3年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高峰 [1] -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领先 [1] -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大部分流向无资质小作坊 [2] - 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2] 资源价值 - 退役电池回收可满足每年24%的锂、312%的钴、168%的镍需求 [2] - 回收利用对保障资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2] -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具价值的部分,被称为"心脏" [1] 监管措施 - 工信部召开全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会议,强调全链条监督管理 [2] - 四川省工作方案旨在解决退役电池流入小作坊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 [2] - 将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流向监测,打击非法拆解行为 [2] 产业发展 - 四川是全国锂矿储量最丰富的省份,动力电池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3] - 四川正在构建从锂矿开发到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 [3] -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将促进技术研发转化,建立良性循环产业生态 [3]
城市24小时 | 锂电产业大省,“掘金”千亿风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00:18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 四川省推动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目标构建网络完善、规范有序、循环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 [1] - 2024年底四川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402万辆,未来2-3年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高峰 [1] -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领先 [1] - 退役电池回收可满足每年24%锂、312%钴、168%镍需求,对资源安全和环保意义重大 [2] - 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但2023年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2] - 四川作为锂电大省,锂矿储量全国最丰富,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20%,正构建全产业链 [3]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财政部等五部门提出到2027年建成长江黄河干流统一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4] 航空产业 - 贵州省强调更大力度推进航空产业城建设,推动航空装备制造和民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 [6] 对德合作 - 湖南省出台政策支持对德合作,对新引进德企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7] 数字贸易 - 深圳计划到2030年将数字贸易比重提高至50%,2035年提高至55% [8] 城市更新 - 中央财政将补助超200亿元支持20个城市更新行动,东部城市补助不超8亿元,中部不超10亿元,西部和直辖市不超12亿元 [9][10] 特色食品产业 - 工信部发布首批39个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对象,覆盖28个省份,产业规模超25万亿元 [11][13]
碳路中国丨动力电池“退役潮”来袭,山西如何抢占千亿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5-22 05:06
动力电池退役潮与回收产业 - 中国首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期正式到来 根据工信部规定 乘用车生产企业需为"三电"核心部件提供至少8年或12万公里质保 2016年销售车辆将在2024年底迎来退役高峰 [1] - 动力电池退役催生千亿级新赛道 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达82万吨 2028年起将超400万吨 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产值预计超2800亿元 [4][6] - 中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17.2万家 近10年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 山西等地区加速布局退役电池处理产业链 [2] 山西市场布局与案例 - 太原市2016年成为全国首个出租车纯电动化城市 2024年首批8000块出租车动力电池退役 迪诺思获得1.6亿元回收订单 [3] - 迪诺思选择吕梁建厂 看中当地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空白及优良营商环境 目标打通产业链"最后一公里" [2] - 山西作为传统能源大省 通过回收退役电池实现绿色转型 将发展新能源与资源再造相结合 [3] 回收技术路径与挑战 - 梯次利用是核心环节 容量衰减至80%以下的电池经测试分容后可应用于低速三轮车、农业机械、路灯等场景 [5][6] - 再生回收处理容量低于40%的电池 通过粉碎、分选提取正负极材料及铜铝等金属 采用湿法回收技术实现资源化 [6] - 行业面临碳酸锂再生料成本倒挂问题 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下游厂商倾向使用新料 挤压回收环节利润空间 [6] 政策与行业规范 - 工信部2018-2024年发布5批共156家"白名单"企业 推动合规回收企业发展 [6] - 中国出台《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建立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体系 [7] - 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对碳排放、再生材料等提出严格要求 山西等地推出配套政策强化全过程监管 [7] 产业发展趋势 - 行业正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 未来几年将取决于产业链协同、标准完善和技术突破 [8] - 构建可循环、可持续、可盈利的闭环体系成为新能源行业关键课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