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补偿
icon
搜索文档
立足山地特色开辟发展新路
经济日报· 2025-06-19 04:18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 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生态价值转化、数字技术赋能、清洁能源开发、乡村生态富民为四大抓手,探索山地特色绿色发展新路 [1] - 通过系统化构建核算、交易、产业和补偿四大环节,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包括GEP核算方案、省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特色产业体系和跨省流域横向补偿机制 [1] - 打造"山地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文旅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将生态优势直接嵌入价值创造过程 [1] 数字技术赋能绿色治理 - 作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构建"数据监测—智能决策—产业转型"的技术赋能体系 [2] - 依托流域智慧监测平台,通过水质传感器、无人机巡航及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动态监测,提高污染溯源效率 [2] - 创新打造"天眼监控—云端分析—网格处置"全链条治理范式,提升流域治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2] 清洁能源开发与供给体系 - 针对喀斯特地貌与石漠化地区的地理限制,攻克柔性光伏组件适应性安装、复杂地形风机基础稳固等关键技术瓶颈 [2] - 规划建设以大型水电基地为核心、水风光储多能深度融合的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 [2] - 通过区域智慧能源协调平台,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补互济与联合优化调度,构建智慧能源供给体系 [2] 乡村生态富民与产业融合 - 创新"生态+体育+文旅"融合业态,通过"村BA"等乡村体育IP带动生态康养、农文旅体融合等产业发展 [3] - 立足林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地增值、农户增收 [3] - 建立生态护林员制度,让农户在保护生态中获得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3] 未来发展规划 - 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全域生态治理系统,实现从碎片化监测到整体性智治的跨越 [3] - 探索"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试点探索到制度建构 [3] - 打造"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循环经济体系,在新能源、大数据等领域培育区域绿色产业集群 [3]
广东推动红树林全部纳入生态补偿范围 今年省财政安排红树林补偿资金约600万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8 15:58
5月27日,据广东省林业局消息,今年,省财政安排公益林补偿资金共28.03亿元,补偿面积6600余万 亩,其中红树林补偿资金约600万元,首批6个村集体获公益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励补偿。 实施公益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励,是广东创新公益林补偿方式的又一大举措。今年,广东给予在林木 食用菌培育、仿野生种植、南药益智产业发展、森林旅游等方面有带动效应的首批6个村集体各30万元 的激励。这6个村分别是始兴县罗坝镇桃源村、高州市新垌镇高良村、翁源县江尾镇东鹊村、梅江区城 北镇玉西村、平远县上举镇八社村和惠东县宝口镇龙坪村。 广东是我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全省红树林总面积达1.14万公顷。去年,广东创新公益林补偿 方式,首次将红树林作为公益林特殊区域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并根据《广东省省级以上公益林结合森林 质量分类差异化补偿方案》,给予最高标准56元/亩补偿。同年,广东已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的红树林面 积共10.57万亩,约占全省红树林总面积的62%,补偿资金共591.92万元。 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广东将继续加大红树林保护力度,按照林草湿荒普查形成的"一张 图"数据确定全省红树林范围,推动红树林全部纳入生态 ...
江苏省首笔生态保护与补偿付款保函落地苏州港
苏州日报· 2025-05-16 08:43
近日,苏州港管委会与太仓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太仓建行,成功为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有限公司开 立全省首笔生态保护与补偿付款保函,金额达538.3万元。 "非常感谢苏州港管委会、太仓市农业农村局、中国建设银行太仓分行的创新举措,帮我们避免了 千万流动资金的冻结,"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技术规划部经理庄骋倍说,公司非常明白保护 好母亲河的重要性,因此主动以最高1.2倍的系数,顶格认定生态补偿资金。 然而,近千万的生态补偿资金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会对企业现金流带来巨大压力。 针对涉渔工程普遍面临的施工周期与生态补偿节点错位、资金监管难、资金压力大等问题,苏州港 管委会与太仓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专项研讨,共同研读《长江保护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 法》等法规,联合太仓建行,创新性设计"保函+资金监管"分阶段履约的综合服务方案,企业不需要一 次性拿出全部的生态补偿资金,而是根据生态补偿节点进行分阶段履约,大大降低了现金流的压力。 2024年12月,海通太仓公司增殖放流102.96万尾翘嘴鲌、41.54万尾胭脂鱼,总价值高达390万元。 这笔费用也是海通公司执行的首批生态补偿资金,执行后剩余的538.3万金额全部列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