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搜索文档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11:27
利润分配预案 - 公司第九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以5票同意、0票弃权、0票反对审议通过《关于2024年度利润分配的预案》,认为该预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是基于公司实际情况做出的客观判断 [1] - 该利润分配预案将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1] 日常关联交易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关于2024年度日常性关联交易确认及2025年度日常性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认为该交易属日常关联交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5][6] - 公司全资孙公司霍尔果斯仁恒医养拥有多家护理院和养老公寓的经营收益权,但部分民非机构已单方面解除《咨询管理服务协议》,导致公司无法收取相关咨询管理服务费 [8][9] - 公司已就关联方拒付咨询管理费提起诉讼,一审未获支持并于2025年4月11日提起上诉,相关交易存在不确定性 [4] 会计政策变更 - 公司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变更会计政策,自2024年1月1日起执行,不涉及以前年度追溯调整 [15][16] - 变更主要涉及不属于单项履约义务的保证类质量保证的会计处理,预计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无重大影响 [16][17] 资产减值准备 - 2024年度公司计提减值准备13,238,457.70元,冲回减值准备53,510,366.47元,合计计提各项减值准备-40,271,908.77元 [25] - 该事项导致公司2024年度合并利润总额增加40,271,908.77元,对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影响相同 [27] 子公司担保 - 公司拟为全资子公司诺德生物和交大昂立保健品提供总计不超过4,000万元的担保额度,用于银行短期借款和信用证授信 [32][3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给子公司提供的担保余额为0元,本次担保后累计担保金额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0.66% [32][44] 股东大会通知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20日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包括利润分配、关联交易、资产减值准备、子公司担保等议案 [49][52] - 股东大会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进行 [49][50]
汤臣倍健(300146)2025年一季报点评:收入承压延续 净利率降幅收窄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50
财务表现 - 25Q1营业总收入17.92亿元,同比-32.29% [1] - 归母净利润4.55亿元,同比-37.44%,扣非归母净利润4.09亿元,同比-42.36% [1] - 归母净利率25.4%,同比-2.1pcts,降幅环比收窄(24Q1-Q4单季降幅分别为-5.7/-12.4/-18.3/-10.0pcts)[3] 收入结构分析 - 分渠道:境内线上/线下收入同比-15.78%/-42.62%,线下受高基数(占全年收入38.7%)和药店渠道人流收缩影响更大 [2] - 分品牌:主品牌/健力多/Life-Space国内产品/LSG境外业务收入分别为9.83/2.01/0.77/2.44亿元,同比-36.37%/-46.15%/-36.19%/+5.94%,LSG境外表现优于整体 [2] 成本与费用 - 毛利率68.7%,同比-1.2pcts,主因LSG等低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及规模效应弱化 [3] - 销售费用率30.3%,同比-0.9pcts,因减少抖音达播投放及线下去库尾声 [3] - 管理费用率同比+1.0pcts至5.8%,受收入下滑影响 [3] 经营策略与展望 - 线下:通过药店终端让利、试吃检测活动吸引消费回流,新品钙DK销售超预期 [4] - 线上:以盈利为红线,通过高质创新产品、差异化原料提升高端销售,减少抖音达播并强化自播 [4] - 全年定调稳健修复,预计Q2起基数降低后业绩逐步向好 [4] 估值与预测 - 维持25-27年业绩预测8.7/10.2/11.4亿元,对应PE 21/18/16倍 [4] - 目标价13.5元对应25E PE约26X [4]
汤臣倍健(300146):线上线下多调整策略并举 未来有望逐步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50
1Q25业绩表现 - 公司1Q25收入17.9亿元,同比下滑32.3%;归母净利润4.55亿元,同比下滑37.44%,基本符合预期 [1] - 主品牌、健力多、lifespace国内产品收入同比分别下滑36.4%、46.2%、36.2%,主因药店客流下行及产品升级不及预期 [2] - LSG收入同比增长5.94%,受益于益生菌品类及跨境电商表现稳定 [2] - 线下渠道收入同比下滑43%,线上渠道同比下滑16%,线上降幅收窄 [2] 利润率与费用 - 1Q25毛利率68.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主因低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及规模效应收缩 [2] - 销售费用同比下滑34%,销售费用率下降0.9个百分点,体现严格费用管控 [2] - 整体利润率下滑1.1个百分点,基本维持稳定 [2] 渠道与产品策略 - 线下渠道将重塑基础营养品价值链,推出钙DK等低客单产品,2Q计划推出维生素、益生菌新品 [3] - 线上渠道将升级高端产品(如双金标藻油)并启动抖音直播间搭建,提升品牌认知 [3] - 公司预计2Q起措施将贡献额外收入增量,收入增速有望逐季改善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5/26年盈利预测6%至8.3/9.8亿元,主因线下渠道压力 [4] - 当前交易对应22.5/19.0倍25/26年P/E,目标价12.6元对应26.0/21.9倍P/E,上行空间15.4% [4]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因保健品赛道长期空间广阔 [4]
消费复苏中“全家庭营养健康”赛道成亮点,H&H国际控股(01112.HK)迎一季报“开门红”
格隆汇· 2025-04-29 09:14
文章核心观点 在全球外需冲击加剧背景下,我国促消费政策加码,消费复苏呈“前低后高”态势,消费领域“分子端”韧性或边际修复源于行业成长性和政策支撑两个方向,健合集团一季度财报表现出色,其所在的“全家庭营养健康”赛道因需求与政策共振、公司战略布局和创新能力,有望在消费复苏中脱颖而出并持续发展 [1][2][27] 消费市场整体情况 - 今年我国消费复苏节奏清晰,呈“前低后高”态势,2025年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增速较1 - 2月提升1.9个百分点 [1] - 消费领域“分子端”韧性或边际修复主要源自行业自身成长性和政策支撑两个方向,二季度财政政策发力,相关领域有望推动消费市场进一步复苏 [1] 健合集团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健合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0.4%,达31.7亿元,中国市场增长18.1%,占集团总收入68.8% [2] - 一季度婴幼儿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BNC)营收11.4亿元,同比增长25.3%,中国内地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同比增长46.9%,合生元在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份额提升至15.6% [2] - 一季度成人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ANC)营收同比增长3.2%,中国市场增长8.9%,其他扩张市场双位数增长;宠物营养及护理用品(PNC)增长8.2%,中国市场增长13.7% [7] 行业基本面分析 婴幼儿奶粉行业 - 需求侧:2023年出生人口跌幅收窄、2024年个位数增长,行业价格体系走出低谷,逐步复苏 [3] - 供给侧:新国标产品落地和行业整合,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加速洗牌,市场集中度向头部企业提升 [3] - 结构变化:高端及超高端奶粉占比增加,消费者购买300 - 399元及以上奶粉比重提升5.3个百分点,羊奶粉和有机奶粉增长迅速 [4] 保健品行业 - 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993亿元增长到2023年超3500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43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 [7] - 银发市场需求增长,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但竞争激烈 [10] 政策环境 - 中美关税政策调整,刺激内需成为对冲外需冲击手段,育儿补贴成主流补贴项目,中央及地方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6] - 4月9日,12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推动健康产业多元发展 [10] 健合集团战略布局 - 公司自1999年成立,从婴幼儿营养市场拓展到成人营养和宠物营养领域,形成BNC、ANC、PNC三足鼎立业务格局 [14][15] - 健康营养品销售额占比从2014年的9%提升至2024年的68%,EBITDA贡献比例可能达80%,公司从奶粉公司转变为以健康营养品为核心的公司 [15] 各业务板块优势 ANC业务 - 2024年营收67.0亿元,同比增长8.8%,占集团总收入51.3%,Swisse斯维诗在多个市场表现卓越 [16] - Swisse斯维诗是电商渠道领导者,有望享受行业渠道转型红利 [16] BNC业务 - 合生元在婴童益生菌营养补充品领域领先,2024年在婴配粉超高端市场占比从12.4%升至13.3%,2025年市场份额继续增长 [17] - 2025年有望完成新国标过渡,相关业务全面回归 [17] PNC业务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市场优化渠道和产品组合高端化,北美市场拓展业务和优化渠道 [18] 健合集团创新举措 ANC板块 - 围绕“Mega Brand”品牌战略矩阵,推出NAD + 细胞新生瓶等高端抗衰产品,完善“功能营养 + 口服美容”创新矩阵 [20][21] - 关注细胞层级营养产品在澳新市场推广,2025年3月Swisse斯维诗在意大利市场推出专业美容系列 [24] BNC业务 - 推出“合生元大灌篮儿童奶粉”等创新产品,完善婴童益生菌产品矩阵 [24] PNC领域 - 持续拓展产品线,推进黑色系列产品和宠物软糖开发,聚焦素力高高端化战略 [27]
大客户销售数据“打架”,青海春天去年到底卖了多少酒
国际金融报· 2025-04-28 23:16
退市风险警示 - 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87亿至2.2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5亿至1.88亿元,营收2.56亿至2.85亿元,扣除非主营业务收入后营收为2.18亿至2.3亿元 [2] - 营收低于3亿元触发《股票上市规则》第9.3.2条退市风险警示条款,公司股票将在2024年年报披露后"披星戴帽" [3] - 相比1月中旬预测,营收从3.1亿至3.39亿元下调至不足3亿元,关键变化在于营收未达监管门槛 [3] 财务数据争议 - 审计机构政旦志远对财报可信度提出质疑,可能对2024年度财务报表发表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 [4] - 冬虫夏草业务2024年销售收入1.52亿元,其中11-12月占比50%,但新增的分期付款模式涉及1.18亿元收入被质疑缺乏商业合理性 [5] - 白酒业务四季度营收占比50%,但审计机构认为在消费下行环境下异常增长缺乏合理性,部分客户存在年底突击发货确认收入嫌疑 [7] 客户交易异常 - 第一大客户众香国和第三大客户苏州金独花2024年12月销售异常增长,但期后销售比例低,存在库存积压风险 [7] - 第四大客户上海听花酒业2024年12月合作首月交易金额879.96万元,但回款金额880万元,存在数据矛盾 [10] - 酒水业务新增客户上海听花酒业第四季度销售778.73万元,占酒水营收6.8%,但与其他披露数据存在不一致 [11][12] 季度业绩波动 - 公司2024年一季度至四季度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181.53%、-79.26%、-61.48%、147.47%,四季度预计营收1.13亿至1.41亿元 [9] - 公司解释一季度增长因"听花酒"市场反馈良好,二、三季度受负面报道影响停销,四季度通过调整经销商政策刺激业绩回升 [9][10]
肉桂类保健食品行业研究:健康需求驱动下的广阔市场展望
头豹研究院· 2025-04-28 20: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肉桂类保健食品以肉桂为主要原料,具有多重健康功效 行业原料资源丰富、监管边界清晰、需求持续旺盛 历史规模增长相对平稳,主要受供给新增量有限和消费者认知度待提高影响,价格拉动是主要增长动力 未来,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剧将推动供给增加,消费者需求提升将带动价格上涨,共同促进市场规模扩大和行业持续发展[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与分类 - 肉桂类保健食品是以肉桂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有多种功效,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5] - 按剂型可分为酒剂、胶囊及片剂等,酒剂常见,利于肉桂活性成分吸收;胶囊无味易吞咽,吸收高效;片剂便于保存运输,稳定性好;其他剂型还有颗粒剂、口服液等,各有特点[6][7][8][9][10] 行业特征 - 原料资源丰富,全球肉桂种植集中于亚洲部分国家,中国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居首,且注重可持续农业,保障原料供应稳定可靠,利于企业控成本、增竞争力[11][12] - 监管边界清晰,属保健食品范畴,监管要求介于普通食品和药品之间,需遵循特定安全和功能标准,既保护消费者权益,又为企业提供创新空间[13] - 需求持续旺盛,肉桂既是药材又是香料,提高了消费者对其保健食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其多重功效增强了产品吸引力,结合现代食品科学拓宽了市场空间[14]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96 - 2003年),相关法规出台,首批肉桂类保健食品获批上市,肉桂被列入药食同源物质名单,行业步入规范化轨道并获市场认可[16] - 高速发展期(2004 - 2014年),肉桂保健食品新增注册数量大幅增长,《食品安全法》颁布强化监管,肉桂产量和收割面积增加,推动行业快速发展[16] - 成熟期(2015 - 2025年),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通道机制开启,简化市场准入流程,肉桂种植规模扩大,保障原料供应稳定,促进行业发展[17][18]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上游环节 - 种植与原料供应是产业基础,广西、广东等地是肉桂核心产区,政府与企业加大投资,提升原料产量与质量,建立采购和储备体系增强抗风险能力,但肉桂原料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影响产业链企业利润和产业可持续发展[20] - 2023年中国肉桂产量达9.19万吨,同比2022年增长1.86%,同比2021年减少1.50%,产量增长缓解原料供应紧张,企业有采购选择余地,也促使企业注重库存管理和供应链优化[23] - 2025年1月肉桂原料价格同比2024年增长6.18%,同比2023年减少4.44%,价格增长使企业采购成本上升,企业需关注价格走势应对风险[24] 产业链中游环节 - 中游生产加工环节技术要求高,需先进设备和工艺,加工技术与设备革新推动行业进步,智能化生产提高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企业还需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多渠道销售扩大市场覆盖面[21] - 截至2025年2月,中国肉桂类保健食品剂型构成中,酒剂占43.92%领先,其次是胶囊、片剂等,不同剂型各有优势,反映市场需求和企业策略[26] - 截至2025年2月,中国肉桂类保健食品功能声称集中,缓解体力疲劳占46.62%,增强免疫力占35.14%,与肉桂药理作用相关,为产品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7][28] 产业链下游环节 - 线上直营渠道重要性提升,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便捷购物方式,利于企业规范发展、控制质量和品牌形象、降低成本,大数据分析可助企业了解需求、优化产品和营销[30] - 线下传统药店在销售中仍具重要性,作为专业销售场所,有权威性和可信度,药师和销售人员可提供咨询服务,实体店面让消费者直观接触产品[31] 行业规模 - 2020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由14.02亿元增长至15.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00%;预计2025 - 2029年,由16.26亿元增长至19.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99%[32] - 历史规模增长平稳,供给新增量有限和消费者认知度待提高导致规模增长不显著,主要依赖价格拉动,2023 - 2024年产品均价从198.61元升至202.58元,受原料价格、企业投入和市场供需影响[33][34] - 未来规模增长在量上受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剧推动,产品供给有望增加;价格预计从205.01元升至215.03元,受消费者需求和企业投入影响,价格增长将促进市场规模扩大[35][36] 政策梳理 -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人参 西洋参 灵芝》《保健食品标志规范标注指南》《保健食品新功能及产品技术评价 实施细则(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均为规范类政策,从原料、标志、功能评价、质量监管、广告审查等方面对保健食品行业进行规范[39] 竞争格局 - 行业属中药材保健食品细分赛道,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呈现三梯队格局,第一梯队有威士雅健康等,第二梯队有雷允上药业等,第三梯队有烟台张裕等[41] - 威士雅健康领先得益于保健食品注册优势,截至2025年2月,获批注册产品达96个,产品线丰富,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42] - 业内领先企业多为非上市公司,竞争格局分散,行业规模小、增长慢,难以吸引大型上市公司投资[43] - 未来,研发非决定竞争力关键因素,企业可通过品牌与渠道建设提升份额;行业规模小、对上市公司依赖低,小型企业有望通过差异化竞争崭露头角[44][45] 上市公司速览 - 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市值未提及,营收规模1.2亿元,同比增长3.2%,毛利率39.1%;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市值未提及,营收规模464.8亿元,同比增长18.0%,毛利率92.6%;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市值未提及,营收规模701.5亿元,同比增长5.9%,毛利率11.4%[48][49] 企业分析(以海南椰岛为例) - 公司存续,注册资本44820万元,总部在海口,属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经营范围包括食品销售、生产等[50] -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近年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资产负债率、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等指标有波动[51] - 竞争优势在于品牌在全国享有盛誉,品牌价值位列保健酒行业前茅,核心产业为保健酒、养生酒,主导产品“椰岛鹿龟酒”和“椰岛海王酒”定位明确[52]
肉桂类保健食品行业研究:健康需求驱动下的广阔市场展望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 2025-04-28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肉桂类保健食品以肉桂为主要原料,有多重健康功效 行业原料资源丰富、监管边界清晰、消费者需求旺盛 历史规模增长平稳,主要靠价格拉动,未来政策支持、老龄化加剧和消费者需求提升将推动市场规模扩大和行业持续发展[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与分类 - 肉桂类保健食品以肉桂为主要原料,肉桂是樟科植物干燥树皮,是常用中草药,有多种功效,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5] - 按剂型分为酒剂、胶囊、片剂等,酒剂常见,利于活性成分吸收;胶囊无味易吞咽,吸收高效;片剂便于保存运输,稳定性好;其他剂型如颗粒剂、口服液等也各有特点[6][7][8] 行业特征 - 原料资源丰富,中国肉桂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注重可持续农业实践,为行业提供坚实原料基础,保障供应稳定可靠,助企业控制成本[11] - 监管边界清晰,属保健食品范畴,监管比普通食品严、比药品宽松,需遵循特定标准,准确标注成分含量,不得夸大医疗效果,保护消费者权益,鼓励企业创新[13] - 需求持续旺盛,肉桂既是药材又是香料,消费者认可度和接受度高,其多重功效增强产品吸引力,结合传统与现代科学,满足健康追求和食用体验[14]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96 - 2003年),相关法规出台,首批肉桂类保健食品获批上市,肉桂被列入药食同源物质名单,行业步入规范化轨道[16] - 高速发展期(2004 - 2014年),肉桂保健食品新增注册数量大幅增长,《食品安全法》颁布,肉桂产量和收割面积增加,市场需求上升,推动行业快速发展[16] - 成熟期(2015 - 2025年),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通道机制开启,简化市场准入流程,肉桂种植规模扩大,保障原料供应,提升企业竞争力[17][18]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上游 - 种植与原料供应是产业基础,广西、广东等地是核心产区,政府和企业加大投资,提升原料产量和质量,建立采购和储备体系保障供应稳定,但原料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影响产业链利润和可持续发展[20] - 上游厂商众多,如平南县平山镇陈桂香辛料种植专业合作社等,2023年中国肉桂产量达9.19万吨,同比2022年增长1.86%,同比2021年减少1.50%,产量变化影响中游生产,价格波动影响企业成本和利润[20][22][23] 产业链中游 - 中游生产加工环节技术要求高,需先进设备和工艺,加工技术与设备革新推动行业进步,智能化生产提高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企业还需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多渠道销售扩大市场份额[21] - 中游厂商包括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等,截至2025年2月,中国肉桂类保健食品剂型构成中,酒剂占43.92%领先,其次是胶囊、片剂等,不同剂型有不同特点和优势,反映市场需求和企业策略[25][26] - 中国肉桂类保健食品功能声称集中,缓解体力疲劳占46.62%领先,其次是增强免疫力等,与肉桂药理作用相关[27] 产业链下游 - 下游包括药店、超市等销售终端及消费者,线上直营渠道重要性不断提升,为消费者提供便捷购物方式,利于企业规范发展,控制质量和品牌形象,降低成本,利用大数据了解需求[30] - 线下传统药店仍不可忽视,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药师和销售人员可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实体店面让消费者直观接触产品[31] 行业规模 - 2020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由14.02亿人民币增长至15.78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3.00%,预计2025 - 2029年,将由16.26亿人民币增长至19.02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3.99%[32] - 历史规模增长平稳,供给新增量有限和消费者认知度待提高导致规模增长不显著,主要靠价格拉动,2023 - 2024年产品均价从198.61元升至202.58元,受原料价格、企业投入和市场供需影响[33][34] - 未来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剧将推动产品供给增加,消费者需求提升将带动价格上涨,预计2025 - 2029年均价从205.01元升至215.03元,共同促进市场规模扩大[35][36] 政策梳理 -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人参 西洋参 灵芝》《保健食品标志规范标注指南》等多项政策,规范保健食品原料、标志、功能声称、广告等方面,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39] 竞争格局 - 行业属中药材保健食品细分赛道,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呈现三梯队格局,第一梯队有威士雅健康等,第二梯队有雷允上药业等,第三梯队有烟台张裕等[41] - 威士雅健康领先得益于保健食品注册优势,截至2025年2月,获批注册数量达96个,产品线丰富,响应市场需求能力强[42] - 业内领先企业多为非上市公司,竞争格局分散,行业规模小,对上市公司吸引力有限,上市公司进入也难占显著份额[43] - 未来研发非决定竞争力关键因素,企业可通过品牌与渠道建设提升市场份额,小型企业有望凭借灵活性和创新能力,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崭露头角[44][45] 企业分析(以海南椰岛为例) - 企业存续,注册资本44820万人民币,总部在海口,属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经营范围包括食品、保健食品销售等[50] - 2015 - 2023年财务数据显示,营业总收入、归属净利润等指标有较大波动,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毛利率有一定变化[51] - 品牌在全国享有盛誉,品牌价值位列保健酒行业前茅,主导产品“椰岛鹿龟酒”定位滋补保健酒,“椰岛海王酒”定位健康小酒[52]
美国高端品质保障!心脑活素胶囊,为 25 - 45 岁人群传递孝心
中国食品网· 2025-04-28 16:19
行业分析 - 美国心脑血管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超过百亿美元,并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 [2] - 高档人群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关注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高端保健品需求 [2] 产品定位 - 心脑活素胶囊定位为"美国高端心脑血管健康专家",专为高档人群定制 [2] - 产品通过五大核心成分(水蛭素/纳豆激酶/磷脂酰丝氨酸/蚓激酶/L-茶氨酸)实现全方位心脑血管保护 [2][3][4][6] 核心成分功效 - 水蛭素:与凝血酶结合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 - 纳豆激酶:分解纤维蛋白清除血管垃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3] - 磷脂酰丝氨酸:增强神经细胞连接,改善认知功能并延缓大脑衰老 [4] - 蚓激酶:直接溶解血栓并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 [4] - L-茶氨酸:调节神经递质分泌,缓解压力并改善睡眠质量 [6] 品质保障 - 生产工厂通过美国FDA认证,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 [6] - 获得欧盟CE认证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6] - 原料筛选到成品检测全程遵循美国最高标准 [6] 市场认可度 - 获得李嘉诚、姆巴・戈多等长寿名人推荐 [7] - 国际权威机构临床研究证实其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 [7]
虚标成分、产地造假,央视曝光跨境电商保健品黑色产业链
新浪财经· 2025-04-28 10:02
跨境保健品制假售假产业链 - 电商平台存在标称进口但实际为境内非法生产的保健品 如一款售价129元的女性复合维生素产品显示已购3.9万件 但海外平台无法查询到产品信息 [1] - 另一款名为"LAXIN"的美国进口纳豆激酶胶囊同样无法在海外平台查询到任何信息 实际由境内公司生产 [1] - 涉事公司为节约成本虚标成分 且通过保税仓发货等方式伪装成正规进口产品 [1] 制假售假操作手法 - 江苏蕲臻堂生物科技提供全套跨境保健品销售服务 包括开设境外公司 购买商标等 并建议在国内生产后出口转内销以节约成本 [2] - 安徽全康药业在香港注册空壳公司提供合法跨境手续 实际产品在安徽阜阳工厂生产 通过出关再清关进入保税仓的方式伪装成香港生产 [2] - 山东益诺康药业采用国内生产胶囊颗粒再运到国外包装的方式 增加隐蔽性 [3] 行业监管现状 - 跨境保健品行业因国家暂时没有明确规定 在成本 质量和宣传方面较为随意 [2] - 相关行为涉嫌违反《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虚假广告罪和第一百四十一条生产销售假药罪 [3]
汤臣倍健20250126
2025-04-27 23:11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汤臣倍健 - 行业:食品饮料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汤臣倍健 2025 年一季度业绩情况 - 营收 17.92 亿元,同比下降 33%,净利润 4.55 亿元,同比下降 37%,净利率约 25.4%,同比降 2 个百分点,主要受渠道分化、外牌竞争、线下药店客流收缩、蛋白粉迭代调整、线上业务调整影响[2][4] - 除健力多外各业务单元收入达既定目标,符合公司预期[2][6] - 销售及管理费用率缩减,销售费用率降约 1 个百分点,反映公司控费成效[2][11] 汤臣倍健业务策略及展望 - 二季度推进线下渠道业务策略,如新品发布会模式和终端唤醒计划,钙维生素 D 产品试点超预期将推新规格产品,结合差异化服务促销售,还将在鱼油赛道推高含量产品并提升复购率[2][6][7] - EQ 举措初见成效,盖 DK 产品试点成功,上市不到三月全国月纯销破 100 万盒,预计全年销量翻倍以上,采用一口价模式对整体毛利率影响不大,一季度毛利率降 1.2 个百分点,因低毛利品类销量好和固定开支存在[2][8][9] - 线上渠道逐步改善,一季度双位数下滑但环比改善,将通过产品创新、提升基础营养素排行榜表现、搭建抖音直播间推动线上正增长[2][10] - 健力多和蛋白粉产品迭代完成但销售不及预期,将推 200 元以内新规新装产品满足市场需求[5][13] - 线上线下渠道独立运作,避免恶性竞争,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制定业务策略,抖音平台追求盈亏平衡、有序扩张份额[5][14] - 希望 2024 年利润率为阶段性新低,2025 年收入和利润预算指标与去年平稳,若管控好、业绩转化理想,利润率超平稳基础概率高,2025 年费用率预算略低于去年,结果视业务发展而定[3][12] 食品饮料行业情况 - 整体格局和分渠道变化延续 2024 年状况,抖音 2024 年超天猫和阿里成最大电商平台,2025 年 Q1 增速快于传统货架电商,市场占比持续提升,货架电商相对平稳,CR5 占比及前十大品类变化与去年一致性强,部分品类有差异[15] - 需求端增速预计为小个位数,因无大催化因素,品牌加入数量增加是过去两年趋势,今年需求与去年保持一致概率高[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各品牌费用率要求不同,主品牌费率相对低,健之佳和健视佳因收入下降收缩费用费比偏低,Life Space 益生菌品牌费率一直较高[17] - 公司品类不适用医保支付,不同省份终端执行有差异,目前终端执行力度越来越严,比例降至很低[18] - 公司费用投放一季度占比低,234 季度趋于平稳,不希望集中四季度大规模投入,但市场情况多变计划实现有不确定性[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