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

搜索文档
【尝鲜】《公司的秘密》+智解财经 | 解码12家大公司的跌落与重生
第一财经· 2025-07-23 18:20
核心观点 - 商业世界正在经历巨头坠落与重生的过程,12家标杆企业被深度剖析以揭示其巅峰与困境 [1][2] - 研报聚焦企业生命周期,涵盖不同行业的代表公司,如拼多多、lululemon、星巴克、英特尔等,探讨它们的战略调整与市场挑战 [2] - 研报内容兼具深度与实用性,帮助用户快速掌握关键数据点和行业趋势 [4][5][6] 12家标杆企业分析 - **拼多多 & lululemon**:分别以极致性价比和极致溢价为核心,正在重新思考用户定位 [2] - **星巴克 & 永辉**:快节奏市场中的慢生意模式面临挑战 [2] - **海底捞 & 美团**:在“吃喝”成本上升的时代探索战略调整 [2] - **蜜雪冰城**:聚焦下沉市场的“过冬生意”模式 [2] - **英特尔**:面临台积电和英伟达的竞争压力,时间紧迫 [2] - **丰田**:在电动化时代起步较晚,需加速转型 [2] - **Alphabet**:AI技术是否真正提升了其竞争力 [2] - **恒隆**:能否重现昔日辉煌 [2] - **迪士尼**:IP之王是否仍能延续魔法 [2] 研报价值 - 基于一年深度调研,涵盖财报数据、市场趋势、战略方向等核心内容 [4] - 帮助用户节省80%的时间,快速掌握关键数据点 [5] - 可用于判断行业未来走向和公司战略的可行性 [6] 智解财经工具 - 基于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识别相关概念板块与行业龙头 [10] - 功能包括智能挖掘财经资讯关键信息、延展解读上市公司基础信息及行业竞争力 [10][11] - 体验周卡限时售价9.9元,可与研报组合购买 [14] 目标受众 - 希望穿透财报迷雾的公司人 [15] - 寻找产业破局点的创业者 [15] - 需避开“价值陷阱”的长期投资者 [15]
太猖狂!上海迪士尼突发:抓获33人
新浪财经· 2025-07-23 17:51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入住迪士尼主题乐园酒店、玩具总动员酒店的游客,可以凭借房卡优先 进园游玩,这是园方的一项福利政策。而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如果需要提前入园,则需要单 独购买"早享卡"。 随着生意做大,顾客络绎不绝,不法分子收购的真房卡开始不够用了。于是,他们便又想到 了制作假房卡带人提前入园的新套路。 "随着园区安检手段加强,不法分子的伪造方法也在不断'进化'。"浦东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反 侵财队副大队长顾烨介绍,酒店房卡背后每天印有不同的验证码,早享通道的保安员以此查 验真伪。然而, 犯罪分子在收购到真房卡后,就获取了验证码信息,会连同验证码一并打 印。他们还会使用PS等技术伪造住宿信息。 一些不法分子从中发现了"商机",大肆收购甚至仿造房卡,再包装成所谓的"早享卡",出 售给不知情的游客。 记者今天上午从上海警方获悉,浦东警方捣毁两个以"房卡"伪造"早享 卡"的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3人,涉案金额超30万元。 今年3月,浦东公安分局国际旅游度假区管理支队在工作中发现,迪士尼小镇区域有一些可 疑人员正向游客收购迪士尼主题酒店的房卡。前不久园方曾反映,凭酒店房卡提前进入乐园 的游客突然增多,而且数量远大于当天酒 ...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调研行丨中牟新区“新”在哪
河南日报· 2025-07-23 08:46
城镇化与区域发展 - 中牟从农业大县转型为"中国主题公园第一县",过去10年实现城镇化华丽转身 [1] - 中牟新区作为省级新区挂牌成立,规划面积730平方公里,定位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等五大功能 [5] - 中牟地处郑州与开封之间,承担郑开同城化战略使命,成为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新引擎 [1][5] 产业升级与投资 - 艺秀小镇时尚产业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引入区域总部企业培育时尚领军品牌,促进跨界融合发展 [4] - 郑开大道8公里区域内集聚八大主题乐园,形成"主题公园+文创聚落+创新园区"生态,2023年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 [11] - 汽车产业带集聚上百家企业,年产值达200多亿元,驱动区域经济发展 [12] 基础设施建设 - 郑州地铁8号线延伸至中牟绿博园,郑开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构建"四环八纵十三横"交通网络,道路密度达300公里/百平方公里 [7] - 中牟新区享受郑州市中心城区同等待遇政策,推动低运量轨道交通T1线等18项先行政策落地 [6] 文旅产业发展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2024年观剧人数达1600万人次,超过上海迪士尼,省外游客占比超80% [11] - 中牟利用箜篌故乡、官渡之战等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从农业县到文旅新城的转型 [11] 产城融合 - 中牟新区发展先进制造、文旅文创、新能源等产业,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人才集聚 [12] - 通过"产城人"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就近就业增收,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12]
景区强制刷脸“盯”上VIP会员:办年卡入园,先交出你的脸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17:47
景区强制"刷脸"现象 - 北京欢乐谷等景区强制年卡用户必须通过"刷脸"方式入园 拒绝提供身份证、指纹等其他验证方式 [1][2][3] - 景区给出的理由是防止会员卡被盗刷 确保入园者与购卡者系同一人 [1] - 北京环球度假区提供"刷脸"和刷身份证两种入园方式 用户可自主选择 [9][14] 人脸信息处理合规问题 - 线下办理年卡时园区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未说明人脸信息处理者、保存使用情况等 [3][15] - 仅在隐私政策中"一揽子"告知的做法涉嫌违法 未取得用户单独同意 [15][16] - 园区将游客人脸信息与关联公司共享 但未告知接收方详细信息 也未取得单独同意 [16] 技术应用现状 - 人脸识别技术已成为景区主流身份验证方式 尤其针对VIP会员 [1][22] - 景区普遍采用集二维码、身份证、人脸识别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三辊闸设备 [22][23] - 带人脸库的人脸识别机售价12800元/台 使用支付宝人脸库作比对 每年需支付1000元授权费 [23] 监管与法律风险 -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不得以胁迫方式采集人脸信息 必须提供非生物特征验证选项 [1][25] - 景区强制"刷脸"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 [25][26] - 多地已开展公共场所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人脸识别信息专项治理 [31] 行业影响 - 欢乐谷集团旗下13个城市25个主题公园年接待游客约4000万人次 [22] - "一脸游"成为景区智能化管理的标志性服务 被作为重要卖点宣传 [22] - 人脸识别技术可缩短检票时间 避免伪造门票和黄牛倒卖等问题 [22]
夜游海口:够凉快 更畅快
海南日报· 2025-07-19 09:37
海口夜间旅游市场 - 海口夜间旅游项目多样化,包括文化公园漫步、特色演出、篝火晚会等,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参与[1][3] - 海瑞文化公园以新中式建筑风格和夜间清凉环境成为游客休闲散步的热门地点[3] - 长影环球100奇幻乐园通过"极限飞车"特技表演和千年非遗打铁花表演提升夜间游客体验[3][4] 夜间旅游项目运营 - 长影环球100奇幻乐园夜场演艺项目最受欢迎,包括特技表演和打铁花等,吸引游客避开日间高温[4] - 荣山寮村篝火晚会结合海滩环境和凉爽海风,成为游客夜间打卡项目[5] - 骑楼老街、海口湾演艺中心、观澜湖电影公社等通过灯光、演出和场景秀丰富夜间旅游内容[5] 游客反馈与市场表现 - 外地游客专程选择海口夜间活动,认为夜间环境凉爽且活动丰富[3][4] - 游客对夜间演艺项目评价积极,如"极限飞车"表演引发热烈反响,打铁花表演被视为浪漫体验[3][4] - 家庭游客偏好夜间项目,因能让孩子脱离空调环境并享受表演[4]
“2025人间烟火酷食大集”开市,聚集百余种国内外特色美食
新京报· 2025-07-18 22:20
活动概况 - 南磨房地区招商节在北京市朝阳区酷车小镇启动,同步拉开特色消费季活动,"2025人间烟火酷食大集"率先开市,为期三天 [1] - 活动涵盖百余种国内外特色美食,包括老北京炸酱面、东南亚冬阴功汤等,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1] - 新能源汽车展区展示最新款车型与智能科技体验,非遗互动区成为人气打卡点,包括剪纸、糖画等传统技艺展示 [1] 联动与产业升级 - 活动与北京欢乐谷、国家广告产业园形成联动,欢乐谷将推出"夏夜狂欢季",国家广告产业园计划举办"数字文创市集" [1] - 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被授予"朝阳区数字广告产业园"牌匾,以数字经济为引擎,打造全区首个数字广告产业集聚区 [1] 长期规划与目标 - 特色消费季是"数智招商+消费升级"模式的持续实践,未来将通过完善全周期服务,推动文创园区成为消费创新的"策源地" [2] - 目标是以特色市集为活力展示窗口,持续拉动消费、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2]
海外游客畅玩中国本土主题公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8 06:46
入境游市场表现 - 暑期入境游持续火热,海外游客对中国本土主题公园青睐度显著提升 [4] -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海外游客同比增长146%,日本、韩国、泰国游客增长明显 [5] - 长隆集团海外游客预订房间数占比同比增长近80% [6] - 横店影视城2024年海外游客数量同比增长近10倍 [7] - 清明上河园海外游客数量明显上升,成为河南入境游热门目的地 [8] 主题公园运营亮点 -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暑假推出"全球动物嘉年华"主题,国际大马戏新增《流光梦舞》等节目 [5] - 开元森泊度假乐园"酒店+乐园"模式受海外游客欢迎,杭州和莫干山项目接待量增长显著 [6] - 横店影视城通过换装互动、文化穿越等沉浸式体验传播中华文化 [7] - 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82处微缩景观及非遗体验项目吸引海外游客 [7] - 清明上河园以宋文化实景演艺和体验项目实现"一日穿越千年"效果 [8] 行业竞争力分析 - 文化独特性与科技体验深度融合是本土主题公园吸引国际游客的核心优势 [9] - 创新手段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参与体验项目,形成差异化文化标识 [9] - 前沿技术显著提升游客交互深度与体验维度 [9] - 行业需加强外语导览、便利支付、智慧游园等国际化服务配套 [9] - 建议通过IP体系打造、海外营销推广增强国际辨识度 [9]
迪士尼20250507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华特迪士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 - 行业:主题公园、娱乐(电影、电视、新闻、体育)、流媒体、广告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整体业绩与战略 - **业绩表现**:2025财年第二季度表现强劲,调整后每股收益较上年增长20%,上半年业绩稳健[3] - **战略重点**:推进四个战略重点,着眼未来驱动增长,包括主题公园投资、内容创作、流媒体业务发展等[3] 主题公园业务 - **新合作与扩张**:与阿联酋阿布扎比的Moral集团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将在阿布扎比建设第七座迪士尼主题公园,迪士尼负责设计、授权IP和提供运营专业知识,Moral集团提供资金、建设资源和运营监督;计划在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主题公园投资超300亿美元以提升服务、创造就业和支持美国经济[2][3] - **选择阿布扎比的原因**:中东地区有大量有消费能力的人群前往现有迪士尼乐园路途遥远且费用高,阿布扎比预计到2030年将有3900万游客,当地政府和合作伙伴重视质量、创新、艺术和新技术,且双方理念契合[8][9] - **业务表现与前景**:体验业务板块本季度业绩强劲,国内业务表现出色,投资回报率达到历史最高;未来三到四年,随着更多游轮部署,游轮业务将成为该板块的增长驱动力;国际游客到国内公园的人数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占比仅1 - 1.5%,国内游客增长弥补了这一影响[3][17] 娱乐业务 - **电影业务**:漫威影业的《雷霆特工队》全球票房表现良好,是过去几年评价最好的漫威电影;未来影片片单丰富,包括《星际宝贝》真人版、皮克斯的《埃利奥》、漫威的《神奇四侠:第一步》等,对未来票房表现有信心[4][10] - **体育业务**:ESPN第二季度黄金时段18 - 49岁关键年龄段观众人数增长32%,是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第二季度,广告收入季度增长超20%;即将推出ESPN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新产品,预计将通过合理捆绑等方式推动业务增长[4][12] 流媒体业务 - **内容策略成效**:将更多Hulu内容和体育内容引入Disney+,用户参与度提高、流失率显著降低;未来计划将Disney+和Hulu进一步整合,推出ESPN直接面向消费者产品时进行智能捆绑,并增加国际本地内容投资[6] - **运营杠杆**:随着业务增长将产生运营杠杆,既依赖收入增长,也有成本优化机会,如G&A成本、营销成本等,部分成本降低将直接提升利润率[19] 广告业务 - **市场情况**:广告市场整体健康,直播体育广告表现出色,ESPN广告收入季度增长超20%;前期广告需求旺盛,餐厅和医疗保健行业广告需求大;直接面向消费者(DTC)领域虽有新进入者带来供应挑战,但迪士尼广告仍有强劲需求,预计广告增长将超过年初预期[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前瞻性声明风险**:电话会议中的部分声明为前瞻性声明,受经济或行业状况、竞争、执行风险、广告市场、未来财务表现以及法律和监管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际结果可能与声明有重大差异[1] - **ESPN新产品细节**:下周Jimmy Pitaro将公布ESPN直接面向消费者产品的名称和定价策略,计划减少产品SKU数量,使消费者更清晰了解不同服务内容;线性ESPN订阅者将自动获得ESPN新服务,但新服务功能更丰富[13][14] - **公园运营理念**:为保证游客体验,会限制入园人数;在扩张时注重利用现有土地和知识产权,增加容量同时不影响游客体验[20]
有多少海洋公园被鱼吃垮了?
远川研究所· 2025-07-15 20:39
核心观点 - 海洋公园行业面临系统性经营困境,高成本结构与单一盈利模式导致持续亏损 [6][8][13][21][30] - 动物养护成本极高(如虎鲸单日进食300斤、白鲸日均养护成本12000元)成为主要财务负担 [18][19][20] - 行业转型尝试包括引入IP合作(奥特曼等)和开发二次消费项目,但效果有限 [69][70][66] 海昌海洋公园案例 - 2024年6月祥源控股以23亿港元收购海昌控股权,后者过去5年累计亏损37.85亿元 [4][13] - 2021年出售4.66家乐园资产(青岛/天津/成都/武汉项目及郑州66%股权)短暂改善财务,但2024年营收仅增长0.08% [11][8] -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单日最高客流5.2万人,但单期投资达50亿元,郑州项目投资42亿元(土地成本20.5亿) [7][17] 行业成本结构 - 基建成本:武汉极地海洋世界年水电费4000万元,长沙海底世界海水循环系统年耗390万元 [17] - 动物养护:香港海洋公园23/24财年14.8亿港元总支出中1/3用于动物保育 [23] - 刚性支出特性:客流量波动下仍需维持动物生存成本,疫情期间大连圣亚靠出售44只企鹅创收1876万元避免退市 [31][32] 商业模式缺陷 - 盈利依赖动物表演(上海海昌2019年虎鲸表演创收28.02亿元),但全球政策限制(法国2026年禁止鲸豚表演)加剧经营压力 [26][57] - 海洋生物互动性差导致二次消费占比低(大连圣亚仅10%-15%,远低于迪士尼50%) [56][66] - 对比迪士尼可通过裁员(2023年裁7000人省55亿美元)灵活调整成本,海洋公园无法缩减动物养护开支 [65] 转型探索 - 香港海洋公园借6只大熊猫引流,2024年2月入园人次同比增19% [34][36] - 上海长风海洋世界用"美人鱼见面会"替代动物表演,上海动物园通过网红动物"红糖"带动文创销售 [72][51] - 行业需优化动物部门结构:减少高成本食肉动物(成本部门),增加可互动创收物种(利润部门) [40][41][45] 横向对比 - 景区类上市公司中宋城演艺净利率达52%,因其可控的演员成本与设备摊销 [62] - 动物园通过食草动物互动(上海野生动物园100元12次互动票)提升二次消费 [42] - 国际案例:法国Marineland Antibes因禁止表演破产,仍需承担虎鲸/海豚养护成本 [27]
上海迪士尼紧急叫停
证券时报· 2025-07-11 15:48
上海迪士尼夏日新品销售情况 - 上海迪士尼乐园推出"夏日海洋派对"系列新品,产品上线后引发消费者深夜排队抢购[1] - 购买者排队队伍长达几公里,有人排队时间超过14小时[3] - 相关视频在网络刷屏,引发网友热议[5] 新品销售渠道与价格变动 - 原价100多元的单个新品被黄牛溢价至近500元出售[9] - 上海迪士尼宣布自7月11日起,该系列不再通过乐园内抽签或酒店商店售卖[9] - 官方客服表示产品将在官方旗舰店不定时发放,建议消费者刷新页面查看库存[12] 消费者行为与社会反响 - 有网友对高温天气下长时间排队表示担忧[7] - 媒体呼吁消费者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