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展览
icon
搜索文档
“南薰之音”主题文物展亮相沈阳故宫
辽宁日报· 2025-04-30 09:42
展览概况 - "南薰之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制诗文主题文物展"于4月29日在飞龙阁、翔凤阁开放,展出50余件(套)带有御制诗文的文物,涵盖书画、瓷器、漆器等品类 [1] - 展览名称"南薰"源自《南风歌》中"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的诗句,借指文化象征 [1] - 展览分为"为政之责"和"文人之趣"两部分,解读御制诗文的政治意义与文化内涵 [1] 为政之责单元 - 展出文物包括清乾隆帝御笔《为君难》册、清桂芳书《御制为臣不易论》册,展现清帝"建极绥猷"的政治理念 [1] - 清金士松《御制题耕作蚕织二图即用程棨书楼璹诗韵》册、清御题《棉花图》墨盒体现清代"敦本务实"的治国思想 [1] - 清乾隆款朱漆描黑字御制诗碗、清嘉庆款粉彩开光御制诗海棠式茶托聚焦宫廷文化艺术 [1] - 清嘉庆帝楷书题鹿角椅七绝屏、清描金《内廷四阁记》玉册等文物与沈阳故宫历史密切相关,后者为首次展出 [1] 文人之趣单元 - 展出文物涵盖书画题咏、景物寄情、器物赏析等御制诗文内容 [2] - 清王炳《消夏八景图》屏(第三屏、第七屏)刻画乾隆帝夏日对雨和闻蝉情景,体现"诗画同源"特点 [2] - 清紫檀边座嵌珐琅山水插屏描绘乾隆帝湖中赏月场景 [2] - 清乾隆款仿朱漆菊瓣盘、清乾隆粉彩开光御制诗挂瓶展示清代精湛工艺水平 [2] - 清乾隆御制诗掐丝珐琅蕉叶开光挂瓶为清宫御用车轿内悬挂器物,鎏金开光处有"御制"二字及于敏中手书乾隆帝御制诗文 [2]
180余件夏商周时期一级文物将亮相“安徽文明史陈列”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09:31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将于5月1日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预开展,5月18日正式开放[1][2] - 展览共展出文物9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80余件,展览面积1400平方米[2] - 展览分为"寻踪夏迹""煌煌商域""夷立淮土""诸侯方国""楚辉照耀"五个单元[2] 展览内容 - 展品包括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等,重点展示安徽寿春城遗址和寿县蔡侯墓出土的春秋晚期青铜器群[2][4] - 展览系统呈现安徽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演进轨迹,阐释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关键地位[2] 历史背景 - 夏商周时期安徽江淮地区是夏王朝兴国之地,淮河流域成为商王朝东南锁钥,经济文化影响力延伸至长江以南[5] - 西周时期淮夷族群崛起,夷夏为控制铜矿资源博弈,促进地域文明一体化[5] - 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地域方国林立,多种文化激荡碰撞,最终融汇于楚文化[6] 文化意义 - 青铜文化高度发达是夏商周时期社会发展的时代标志,安徽在中国青铜时代文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5] - 战国末期楚国迁都寿春,楚文化为中华文明承续写下重要篇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