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深耕细作 激活乡村文化(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7-27 05:52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践 - 浙江已组织文化特派员举办万余场文化活动并组建上千支村民文艺队伍[1] -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首次提出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1] - 文化特派员通过非遗剪纸、拓印等活动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和审美韵味[1] 传统文化创新融合模式 - 河南光山县东岳村通过设计吉祥物和体验空间使非遗项目周末人流量突破万人[2] - 浙江嵊州市将时代主题融入传统越剧实现移风易俗宣传[2] - 文化特派员推动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实现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2] 文化驱动乡村产业发展 - 湖南湘西苗绣服饰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并带动留守妇女就业[3] - 广东丹灶镇盘活17处闲置空间发展网红民宿和潮玩营地[3] - 特色项目包括文旅线路规划、工艺创新、研学开发等多元化发展模式[3] 文化资源开发挑战 - 部分乡村面临文艺人才短缺、资源推广不足、非遗传承困难等问题[3] - 需要精准对接乡村资源禀赋以充分发挥文化瑰宝价值[3] 制度优化方向 - 需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并尊重地方特色避免标准化考核[4] - 文化特派员需提升跨领域整合、市场对接和持续创新能力[4] - 政府社会协同发力构建"文化轻骑兵"长效发展机制[4]
文化+”赋能,泗水乡村振兴有了“金钥匙
齐鲁晚报· 2025-07-01 05:27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 泗水县入选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打造"泗水模式"让当地民众受益[2] - 柘沟镇制陶工艺有4000年历史,被誉为"中国陶乡",上世纪80年代"柘沟大缸"畅销全国[3] - 山东儒陶工艺制品有限公司通过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工艺,产品从大缸升级为茶具、酒具等精美制品[3] - 儒陶公司为附近村民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并培养年轻匠人传承技艺[3][4]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融合 - 柘沟陶土经1200℃高温淬炼,产品呈现冰裂纹、澄泥砚台等现代美学特征[3] - 公司邀请外地大师指导教学,计划派遣年轻匠人赴景德镇学习提升技艺[4] - 中央美院毕业生加入制陶行业,运用专业审美能力创新产品设计[3] 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 龙湾湖示范片区开发民宿、非遗体验等项目,带动400余人就业[6] - "虎咬瓜"地瓜系列国潮零食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6] - 景区展示红薯粉皮制作过程,周末可售上百份,日均产量约40斤[6] 地瓜产业价值提升 - "泗水地瓜"品牌价值达62.53亿元,全国粉条市场占有率30%[7] - 建设甘薯全产业链项目,包括研学基地、博物馆、主题酒店等文旅设施[7] - 利丰食品公司打造三产融合体,涵盖种苗繁育、20条加工线和地瓜宴等业态[8] - "薯乐恬园"项目预计年吸引15万游客,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8]
从乡音到强音:解码广东乡村歌手大赛的振兴“三重奏”
南方农村报· 2025-05-26 21:06
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概况 - 广东乡村歌手大赛已连续举办三届,成为广东省文艺精品项目和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品牌 [3][65] - 首届大赛创造过亿流量,2024年赛区扩增至10个,覆盖全省21个地市,举办33场线下比赛 [66][71] - 2024年大赛吸引10.32亿人次线上关注,66.75万群众现场观赛,短视频内容播放量达2.21亿次 [78][80] 赛事创新与参与情况 - 赛制创新引入"代村出战"机制,鼓励选手为家乡荣誉而战,形成全民互动热潮 [68][76] - 大赛打破职业、年龄限制,吸引近2万人报名参赛,包括农民、工人、乡村教师等群体 [81][85] - 2024年孵化原创精品村歌238首,如粤语歌曲《咪走鸡》、丝苗米主题曲《广东丝苗有米有家》等 [87][88] 文化赋能与经济效益 - 大赛带动乡村旅游和农文旅创收显著增长,活动期间周边民宿入住率和农产品销售额大幅提升 [5][61] - 各赛区设置特色美食区、土特产展销区,助力农户增收,如汕尾沙滩音乐会带动旅游和美食消费 [97][100] - 孵化"乡村推荐官"推介家乡美食,如清远酸笋炒大肠、广宁大心粽等借赛事直播走向全国 [102][105] 社会影响与政策支持 - 中央一号文件将音乐产业列为八大重点赋能领域之一,鼓励音乐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活动 [40][42] - 大赛通过"音乐+"跨界融合,如中山赛区结合相亲大会,256位返乡青年在歌声中收获爱情 [59][60] -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崔峥嵘评价大赛为乡村音乐"好苗子"提供展示机会,播撒音乐火种 [91]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快讯· 2025-04-30 16:46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第二批50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地区 [1] - 各级部门将在改革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重点任务谋划、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加强对试点地区的政策扶持和工作指导 [1] - 试点地区将发挥县域统筹规划、资源配置作用,因地制宜推进试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1] - 试点地区将积极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1] - 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适时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并推广典型经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