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
搜索文档
大量倒闭,商场正在死去?
新浪财经· 2025-08-19 16:26
商场行业整体衰退趋势 - 惠州君尚百货结束20多年运营并于8月停业 [1] - 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梅龙镇伊势丹百货等经营30年左右商场陆续关闭 [5] - 2024年全国至少38家商场闭店 其中76%运营超10年 外资百货伊势丹关闭多家门店 [6] - 2025年闭店潮持续 王府井旗下多家商场停业 长沙阿波罗商业广场、大连麦凯乐西安路店相继关闭 [6] - 上海爱琴海购物中心50万方建筑体量中室外商铺空置率近90% [5] 消费市场结构性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负 [5] - 2024年全国社消总额同比增长3.5% 但上海同比下降3.1% 北京下降2.7% [7] - 深圳社消增速仅1.1% 广州增速0.03% 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7] - 北京SKP 2024年销售额同比下降17% 该商场曾年销超200亿元 [8] - 限额以上零售业中百货店零售额下降2.4% 便利店/专业店/超市分别增长4.7%/4.2%/2.7% [22] 新兴零售模式冲击 - 即时零售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 [12] - 便利店门店数量达19.6万家 净增1.4万家 90.4%门店开展鲜食销售 [22] - 新零售本地生活服务对商场形成近距离冲击 [11] 商业地产企业资产处置 - 万达2017年出售77个酒店和13个文旅项目 2023-2024年出售超30座万达广场 2025年初出售7座 5月出售广州等城市48座万达广场 [16][17] - 万科2024年2月以23.84亿元七折出售上海七宝万科广场50%股权予领展集团 7月以约20亿元出售上海南翔印象城48%股权予GIC [18] - 世茂/上海证大/绿景中国地产/合景泰富/华侨城/新世界发展等房企同步减持商业资产 [18] 行业转型与创新案例 - 2024年73%购物中心销售总额同比增长 78%客流增长 近半数提袋率上升 [19] - 成都太古里/北京SKP通过引入首店/艺术展览打造商业地标 [19] - 胖东来超市凭借服务实现近百亿经营业绩 [20] - 北京朝阳合生汇通过二次元活动国庆7天吸引85万人次 销售额近2亿元 [20] 县域市场逆势增长 - 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 10省份超70% [23] - 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国比重提升至38.8% 乡村消费增速比城镇快0.9个百分点 [23] - 2025年春节县域电煮锅销量增超10倍 三明治机增8.6倍 县城酒店预订量增40% 高星级酒店预订翻番 [23] - 美宜佳2024年新增超4000家县域门店 瑞幸开放157个三四线城市加盟 [23]
公共场所楼层命名把人绕晕
北京晚报· 2025-05-13 15:56
核心观点 - 当前中国商业建筑和交通枢纽存在楼层标识系统混乱问题 多种字母与数字混搭命名方式导致公众寻路困难 反映出行业缺乏统一规范的现状 [1][6][12] 楼层命名混乱现象 - 北京大兴机场停车楼出现1M夹层命名 导致乘客与网约车司机定位困难 停车楼共4层包含B1层、1层、1M层和2层 [6] - 北京南站地下停车场设M夹层 因入口隐秘导致大量司机和旅客迷路 东西停车场结构复杂 [6] - 东方新天地商场采用UG层(商场首层)、LG层(商场地铁层)和P1/P2/P3停车场命名 电梯系统分区导致顾客误入写字楼区域 [3][7][8] - 百货大楼停车场出现J2层夹层 位于B2与B3层之间 采用拼音首字母"J"标识 [5][9] - THE BOX朝外商场采用G层、L1、L2命名 但内部书店使用1/2/3层编号 出现同一建筑双重标准 [9] - 北京超极合生汇商场楼层指示牌使用LG0/LG1/LG2 但电梯按钮标注M/B1/B2 造成消费者认知混淆 [10] 命名规则解读 - L代表Level F代表Floor 均指示地上楼层 例如L1/F1/1F [10] - B代表Basement地下室 例如B1/B1F [10] - LG代表Lower Ground地下楼层 LG1为地下一层 LG2为地下二层 [10] - UG代表Upper Ground地上楼层 通常不跟数字 [10] - P代表Park停车场 P1为地下一层停车场 P2为地下二层 [11] - M层代表Mezzanine夹层 J层可能为汉语拼音"夹层"首字母 [11] 行业现状与建议 - 非数字编号方式被广泛采用 因其能提示楼层功能属性 [12] - 部分商场避免使用B1/B2命名地下楼层 以消除消费者负面心理感受 [12] - 中国高层建筑发展历史较短 尚未出台楼层命名规范指南 落后于发达国家标准化进程 [12] - 需制定本土化楼层命名规则 参考国外设计指南建立清晰统一标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