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馆

搜索文档
海伦司“小酒馆第一股”背后,一场短暂的繁华
新消费智库· 2025-05-16 20:34
小酒馆行业现状 - 酒精消费市场持续丰富,除传统白酒、啤酒外,轻度酒和小酒馆等新业态加速发展[4] - 2021年海伦司上市成为"港股小酒馆第一股",引发行业关注[5][8] - 2021年小酒馆融资活跃,全年融资事件贯穿且8-9月达5次,海底捞、老乡鸡等餐饮品牌纷纷入局[13] 海伦司经营动态 - 门店规模收缩:2023年门店479家,较2022年767家下降37.55%,远低于上市时规划的2200家目标[9] - 亏损持续:近三年累计亏损达16.43亿元[9] - 战略转向下沉市场:2023年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2.6%(252家),一二线城市门店分别减少52.5%和50%[10] - 模式调整:直营酒馆从653家缩减至255家(降60.95%),特许合作酒馆从114家降至92家(降19.3%),推出"嗨啤合伙人计划"加盟模式[10] - 新业态探索:2022年推出"海伦司·越"(酒馆+大排档组合),14家门店中9家位于三四线城市[10] 行业挑战与竞争格局 - 需求端:经济环境下改善型需求受压制,18-35岁年轻人60.2%选择居家自饮场景[15][16] - 竞争加剧:燕京、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等啤酒厂商布局小酒馆,青岛1903已开上百家门店[17][18] - 模式验证困难:和府捞面、云海肴等跨界品牌试水后闭店或转型,成功案例稀缺[17] 市场潜力与行业特征 - 规模预测:2025年酒馆行业收入预计达18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8%,三线及以下城市为增长主力[11] - 行业阶段:处于导入期,渗透率快速提升但格局分散,龙头海伦司市占率仅1.1%[19] - 经营特性:标准化程度高于其他餐饮细分,但存在消费频次低、营业时间短等天然短板[19]
“10元小酒馆”神话崩塌,海伦司崩盘 | 酒业内参
新浪财经· 2025-04-09 08:4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总收入从2023年的12.09亿元大幅下滑37.8%至7.52亿元 [2] - 直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11.03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5.58亿元,同比跌幅约50% [2] - 特许经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1.05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95亿元,同比增长约85%,收入占比从8.7%提升至25.9% [2] - 2024年净亏损达7797.6万元,而2023年为1.8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3] - 经调整净利润为1.006亿元,较2023年的2.91亿元骤减65.46% [3] 门店运营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19日,全球门店总数达到579家,覆盖中国274个城市 [3] - 直营酒馆、特许合作酒馆分别为113家、42家,较2023年底分别收缩142家和50家 [3] - "嗨啤合伙人"酒馆门店数为424家,较2023年底增加292家 [3] - 2024年同店销售额同比减少21.3%,同店日均销售额同比减少21.5% [3] - "嗨啤合伙人"加盟店的日均销售额仅为5000元,远低于直营酒馆和特许合作酒馆的7000元 [5] 市场与战略挑战 - 2024年酒类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4%,消费市场表现疲软 [5] - 下沉市场门店数量从252家增加至375家,但客单价普遍较低,单店效益难以提升 [6] - 产品品类单一,客单价低,复购率不高 [6] - 新加坡上市首日开盘价为0.385新加坡元(约2.24港元),但随后下跌至0.365新加坡元(约2.12港元),首日成交额仅1282新加坡元 [7] - 截至2025年3月19日,内地以外地区的门店数量仅比2023年增加了2家 [8] 资本市场表现 - 上市首日收盘市值超过300亿港元,截至2025年4月8日收盘,市值仅20亿港元,较上市初期高点缩水超过90% [7] - 2024年2月被剔除出恒生综合指数,3月被剔除出港股通名单 [7] - 2024年7月以介绍上市方式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完成第二上市 [7]
蜜雪冰城高增长VS海伦司市值暴跌90%!营收、利润双崩盘,小酒馆神话破灭
金融界· 2025-04-08 19:39
蜜雪冰城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市后股价从256港元最高飙升至471 80港元 涨幅达84 3% [1] - 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22 29%至248 3亿元 归母净利润增长41 41%至44 37亿元 [1] 海伦司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7 52亿元 同比下滑37 8% 其中酒饮收入缩水超54% 第三方产品收入下降32 3% [3] - 归母净利润亏损0 78亿元 近五年仅2020年盈利0 70亿元和2023年盈利1 81亿元 [3] - 毛利率57 94% 同比下降12 29个百分点 净利率从14 93%降至-10 37% [6] 海伦司门店扩张策略 - 2024年新增81家门店 总数达579家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激增至66 96% [5] - 嗨啤合伙人计划新增274家合伙门店 总数达406家 贡献特许收入1 95亿元 同比增长85 7% [5] - 直营和特许门店日均销售额7000元 同比下降300元 合伙门店主力店型日均销售额降幅8 16%-29 41% [5] 行业竞争格局 - 小酒馆赛道竞争加剧 传统酒企加速布局线下 独立酒馆和音乐酒馆等特色业态分流客源 [7] - 低端市场受便利店调酒冲击 高端市场受精酿酒吧挤压 10元小酒性价比优势模糊 [7] - 露营酒馆和居家微醺等新消费场景兴起 对传统门店模式形成分流 [7]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2021年上市首日市值251 48亿元 2023年暴跌约77% 2024年市值仅18 05亿元 [7][8] - 港股券商目标价从31 88港元下调至2 60港元 2024年4月7日股价报1 50港元 [8] - 2024年3月被剔除出港股通名单 反映投资者对商业模式信心动摇 [10]
1.83万亿港元!"雪王",登顶!冠军基金悄然换仓,什么信号?
券商中国· 2025-02-27 11:35
港股消费赛道配置需求回升 - 2024年2月中旬以来,古茗、蜜雪冰城等奶茶巨头登陆港股,奈雪的茶两日暴涨超80%,A股基金经理南下买入港股白酒,显示公募对港股消费赛道极致低估后的配置需求 [1] - 多位基金经理判断,2025年终端消费预期加速回升,叠加消费企业IPO市场变化,消费股出清正转换为配置需求与赚钱效应 [1] - 恒生科技指数2月26日涨超4%,但涨幅前列股票多为消费股,因指数包含美团、阿里等消费型互联网公司,美团当日涨近10%,阿里涨近5% [3] 蜜雪冰城创港股IPO纪录 - 蜜雪冰城港股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超5266倍,认购金额达1.83万亿港元,刷新港股新股认购纪录 [2] - 蜜雪冰城IPO纪录刺激公募产品寻求仓位再平衡,奈雪的茶近两日涨超80%,海伦司涨超25%,古茗11个交易日累计涨近30%,茶百道3日大涨30% [2] 公募基金消费股仓位出清与回归 - 奈雪的茶、海伦司等消费股已从大部分港股主题基金十大重仓股名单中淡出,固生堂、巨子生物、微盟集团等也经历头部基金抛售 [4] - 南方中国新兴经济QDII基金2024年12月增持港股化妆品巨头毛戈平,列为第七大重仓股,该决策带来约40%股价涨幅 [5] - A股基金如长信内需均衡混合、天弘基金、鹏扬基金旗下产品将港股白酒股珍酒李渡纳入前十大重仓股,显示港股消费赛道吸引力提升 [5] 消费股估值与基金经理预期 - 2024年末消费股估值在科技赛道拉扯下进一步回落,2025年终端消费需求预期高改善,基金经理对消费股拉动赚钱效应信心增强 [6] - 南方基金王士聪认为消费互联网走向平台化,注重3-5年业绩表现及投资回报率,偏好短期扰动但长期逻辑通顺的优质公司 [6] - 创金合信陈建军配置低估值高分红传统消费标的(白酒、家电、景区等),预期2025年终端消费好于2024年,消费赛道选股价值凸显 [7] - 广发基金孙迪看好消费零售板块结构性机会,包括功能饮料、宠物食品等,选股注重组织、渠道、产品变化带来的业绩弹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