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饮品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第29周:跨境出海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7-30 08:02
行业环境 - 中国企业加速"出海",目标转向新兴市场和"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领域集中在先进制造、清洁能源等战略性行业 [1] - 2023至2025年中国对外投资持续增长,但面临欧美国家安全审查、欧盟碳关税等新型壁垒 [1] - 专家建议企业通过当地合作、合规补救等措施降低风险,提前布局并选择经验丰富的法律顾问 [1] 微短剧出海 - 中国微短剧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规模达5.76亿人 [1] - 海外市场表现亮眼,如《离婚的亿万富翁女继承人》以低成本创下高收入 [1] - 作品如《一梦枕星河》《逃出大英博物馆》通过非遗元素和文物叙事展现中国文化 [1] - 行业面临内容质量提升和版权保护挑战,北京市通过专项资金推动微短剧精品化、国际化发展 [3] 新能源出海 - 光伏和储能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出海的两大领域,但受美国政策调整影响,发展路径出现分化 [4] - 美国"大而美"法案大幅削减光伏补贴,提前终止税收抵免,重创市场需求 [4] - 储能受政策冲击较小,税收抵免延长至2036年,且美国本土产业链不完善,依赖中国供应 [4] - 中国储能企业正加速出海,抢抓美国市场机遇 [4] 跨境电商 - 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2.71万亿元,独立站占比升至20% [5] - 企业面临合规成本上升、供应链韧性不足等挑战 [5] - 数商云通过"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协同"技术,助力品牌全球化 [5] 潮玩出海 - 中国潮玩在海外市场迅速崛起,泡泡玛特等品牌在韩国、英国等地引发抢购热潮 [6] - 产品形态从PVC玩偶转向搪胶毛绒,结合触感和社交属性,成为海外年轻人的时尚单品 [6] - 厂商通过TikTok直播带货和周边配件(如娃衣)拓展市场 [6] - 东南亚和日本市场面临挑战,厂商对泰国、越南等地的经济波动和政治风险保持谨慎 [7] 汽车出海 - 中国汽车出海呈现"深潜"趋势,加速本土化布局 [8] - 新能源产业链和智能驾驶技术成为亮点,企业通过错位竞争、深化合作及构建产业生态拓展市场 [8] - 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在RCEP成员国建厂,促进本土化生产 [8] - 智能驾驶领域,百度、小马智行等在中东落地Robotaxi服务 [8] 品牌出海 - 未来十年是中国品牌出海黄金期,天时(全球接纳)、地利(制造业升级)、人和(年轻人全球化)俱备 [9] - 中国国家品牌形象提升为出海奠定基础,企业应抓住机遇打造世界级品牌 [9] 美妆出海 - 中国美妆个护品牌正通过跨境电商拓展全球市场 [10] - 品牌通过精准本土化洞察和敏捷供应链,推出高性价比的DIY美甲、家用美容仪等产品 [10] - 挑战包括各国合规要求、本土化运营和成本控制 [10] 情绪经济 - 中国新消费品牌如蜜雪冰城和潮玩LABUBU在全球市场迅速崛起 [12] - 这些品牌成功的关键在于从功能提供者转变为情绪陪伴者,输出温和、治愈的文化形象 [12] 头部品牌动态 - 奇瑞汽车海外销量占比近半,2023年上半年海外销售55.03万辆 [13] - 小米汽车计划2027年启动海外销售,目前国内订单积压严重 [15] - 比亚迪计划2026年在日本推出定制电动轻型车,瞄准占市场40%的轻型车领域 [20] - 元气森林通过精准定位和本土化策略,成功打入印尼及欧美市场 [21]
一年闭店20万+?2025饮品上半场:“活着就是最大胜利”
36氪· 2025-07-21 11:21
行业现状 - 饮品行业面临严峻生存压力,2025年上半年行业普遍认为"没倒闭就是最大的胜利"[1] - 过去一年全国奶茶店净减少15.7万家(总数42.6万家),咖啡店净减少5.2万家(总数22.8万家),合计超20万家现制饮品门店退出市场[7][9] - 典型品牌案例:Sevenbus门店从400家锐减至不足20家,Seesaw咖啡从160余家缩减至48家[5][6] 市场格局变化 - 马太效应加剧,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头部品牌保持扩张,行业预计头部品牌将占据80%市场份额[10] - 外卖补贴推动价格带下移,2025年5月10元以内咖啡销售占比同比提升25%,10元以内奶茶销售占比提升10%[16] - 补贴导致"单量涨、利润降"现象普遍,部分门店日销3000杯但利润不足400元,平均实收下降7-8个百分点[20] 经营困境 - 中小品牌陷入"用本金赌生存"的恶性循环,出现"4个月亏18万""37万投资最终只卖2500块"等极端案例[18] - 外卖补贴重构行业逻辑,20~30元价格带需求下降明显,消费者对原价支付意愿降低[18][20] - 平台补贴持续隐性存在,7月18日监管约谈后仍继续发券,但力度较"零元购"阶段减弱[12] 破局策略 - 差异化创新成为关键,需通过产品创新、模式升级构建核心竞争力,避免低价内卷[24][26] - 优化消费价值主张,满足"高审美、高内容密度、高性价比感知、稳品质"的"三高一稳"需求趋势[26][28] - 提升供应链效率和门店运营能力,从备货、排班到出餐流程全面优化[29][30] 未来展望 - 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国庆后可能出现更猛烈闭店潮,补贴退场后小型品牌将面临更大压力[15] - 行业调整进入深水区,市场出清加速进行,最终形成头部品牌主导的固化格局[9][10]
5家消费公司拿到新钱;抖音否认做外卖;KKR拟收购大窑汽水85%股权|创投大视野
36氪· 2025-07-19 17:58
健康食品与饮品融资动态 - 橘帝堂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健康产品供应链拓展及品牌连锁门店规模化发展 公司成立于2024年11月 主营药品、保健品及健康食品研发生产销售 [1] - 玉米科技完成A轮融资 资金用于鲜榨玉米汁产品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主打NFC非浓缩还原工艺 保留玉米天然风味与营养成分 [2] - 枫蓝咖啡获5000万A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供应链建设、门店拓展及产品研发 重点开发咖啡与多元风味融合的创新饮品 [3] AR/AI技术领域融资 - 灵境AI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多模态生成架构研发 强化AI动漫领域技术壁垒 投资方包括柏睿资本、零以创投 [4] - 影目科技完成1.5亿元B+轮融资 资金用于下一代AR产品研发、AI能力建设及供应链拓展 公司为国内首批实现无线消费级AR眼镜量产厂商 计划2025年推出轻量化AI智能眼镜 [5] 饮料行业资本运作 - 大窑汽水85%股权被KKR收购进入交割阶段 交易完成后将推进全国化及国际化战略 公司现有千家经销商覆盖31个省级区域 2024年营收达数十亿元 [6][7][8] - 甜啦啦联名《球球大作战》推出8元/杯活力果蔬茶系列 采用羽衣甘蓝等健康原料 延续品牌低价策略 [14] 互联网平台动态 - 抖音否认自建外卖业务 聚焦到店团购配送 2023年外卖GMV目标从1000亿下调至50亿 当前主要发展"随心团"第三方配送服务 [9] - 字节跳动否认出售TikTok美国业务 正开发代号"M2"新版应用 计划9月上线 同时拓展拉美东南亚市场 [10] - 小红书启用新品牌口号"你的生活兴趣社区" 强化兴趣社交属性 将举办"RED LAND"二次元线下活动 覆盖多个知名游戏动漫IP 平台二次元内容笔记量年增175% [11][13] 消费行业数据 - 2025中国网络零售Top100总销售额2.17万亿元 同比增13.6% 其中25家消费品企业实现双位数增长 [15] - 暑期档电影总票房达35亿元 行业表现平稳 [16] - 6月33家中国游戏厂商全球收入17.6亿美元 占TOP100发行商总收入33% 点点互动收入涨10%位列第二 [17] - 淘宝闪购带动4124个餐饮品牌销量破峰 2318个非餐饮品类订单翻倍 整体非餐饮订单增长143% [18]
5家消费公司拿到新钱;抖音否认做外卖;KKR拟收购大窑汽水85%股权|创投大视野
36氪未来消费· 2025-07-19 16:25
融资动态 - 橘帝堂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健康产品供应链拓展及品牌连锁门店规模化发展 [3] - 纯粒NFC鲜榨玉米汁所属企业完成A轮融资 资金用于产品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4][5] - 枫蓝咖啡获得5000万A轮融资 资金用于供应链建设、门店拓展及产品研发 [6] - 灵境AI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资金用于多模态生成架构研发 [7] - 影目科技完成1.5亿元B+轮融资 资金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AI能力建设及供应链拓展 预计2025年下半年发布新智能眼镜产品 [8] 公司并购与战略 - 大窑汽水被KKR收购85%股权案已过公示期 预计年内启动交割 收购后将推进全国化及国际化战略 [9][10][11][12] - 抖音否认自建外卖业务 聚焦到店业务 外卖业务GMV目标从1000亿下调至50亿 采用第三方配送合作模式 [13][14] - 字节跳动否认出售TikTok美国业务 美国政府设定9月17日为最终截止日期 TikTok正开发新版应用"M2"并拓展拉美、东南亚市场 [15][16] 品牌与营销 - 小红书启用新品牌口号"你的生活兴趣社区" 强调兴趣连接与社区属性 [17][18] - 小红书打造"RED LAND"二次元线下活动 覆盖多个知名游戏动漫IP 二次元内容笔记量同比增长175% [19][20] - 甜啦啦联名《球球大作战》推出活力果蔬茶系列 定价8元/杯 延续低价策略 [21] 行业数据 - 2025中国网络零售Top100中消费品企业表现突出 25家实现双位数增长 整体网络销售额达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22] - 暑期档电影总票房达35亿元 行业表现不温不火 [23] - 6月中国游戏厂商全球收入17.6亿美元 占TOP100发行商总收入33% 点点互动收入上涨10%排名第二 [24] - 外卖大战带动餐饮品牌销量 淘宝平台4124个餐饮品牌销量破峰值 非餐饮订单增长143% [25]
链博会观察|一杯茶的沉浮 健康理念让传统文化“沏”出新味道
贝壳财经· 2025-07-19 09:38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中国茶叶行业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达到5309.6亿元 [2] - 健康生活理念和年轻化趋势推动即饮茶饮料、奶茶等创新产品需求增长 [2][6] - 养生茶饮相关企业注册量2024年同比增长6.1倍,存量企业同比增长44.4% [22] 产业链转型与创新 - 传统茶企从种植、批发向全产业链布局转型,涵盖研发、深加工、境内外销售等环节 [3][7][9] - 湖北省茶业集团开发茶衍生品如茶啤酒、茶曲奇、茶冰淇淋等,并建立海内外营销渠道 [7] - 新宝堂打造陈皮全产业链,涵盖种植、批发、食品研发、生物科技等领域 [9][14] 供应链合作与品牌联动 - 茶叶、中药材企业成为健康饮品品牌供应商,如星巴克使用广西茉莉花茶、福建铁观音作为茶咖原料 [17][20] - 农夫山泉在云南采购茶叶7000余吨,投资1亿元建设茶叶初制厂 [21] - 茶百道与凤庆合作建设"滇红茶园"生产基地,解决茶农"卖茶难"问题 [21] 产品创新与消费场景 - AI泡茶机、茶咖、茶味冰淇淋等创新产品涌现,拓宽茶饮消费场景 [1][7] - 星巴克推出本土化茶咖饮品,包装实现100%中国采购与加工 [19][28] - 东阿阿胶开发阿胶入茶饮品,正大集团探索养生纯茶饮料 [26] 传统文化与现代融合 - 年轻消费者通过奶茶、茶饮料等非传统方式接触茶文化 [7][20] - 老字号企业如新宝堂通过陈皮饮料等创新产品实现传统技艺年轻化转型 [14][23] - 茶饮与咖啡、中药等跨界融合,推动产品功能化、个性化发展 [17][27]
曾经的“果汁界爱马仕”,被盒马做成了“白人中药”的爆款生意
雪豹财经社· 2025-07-16 09:00
HPP饮品市场发展 - HPP技术从高端小众市场向大众消费市场转变,价格从50元/300ml降至29.9元/750ml [2][16][17] - 盒马通过红心苹果汁等爆款产品推动HPP饮品普及,2022-2023年市场规模从0.08亿元增长至1.29亿元 [4][6][8] - HPP饮品在盒马冷藏饮品中销量占比达40%,冷萃茶季度销量翻倍增长 [10][12] 盒马的产品创新与市场策略 - 构建HPP进阶式产品矩阵:从果蔬汁(红心苹果汁、特小凤西瓜汁)到冷萃茶(金骏眉、茉莉花茶)再到功能性Shot系列(姜黄柠檬饮) [4][9][11][15] - 红心苹果汁通过HPP工艺和复合配方(搭配富士苹果)解决原料口感问题,销量同比暴涨400%,单日销售破百万 [7][8][9] - 供应链协同优化:与维果清合作降低生产成本,盒马渠道占其产能50%以上,物流效率提升推动价格下降 [24][25][26] HPP工艺与行业影响 - HPP技术采用600兆帕高压杀菌,保留营养与风味,但生产门槛高(需全程冷链、保质期短) [20][21][22] - 行业规模效应显现:维果清扩建工厂至4万平方米,日均产能提升至200吨;Market Research Future预测HPP果蔬汁未来5年CAGR达10% [27] - 产业链赋能:新疆阿克苏红心苹果、东台特小凤西瓜等原料产地因HPP需求扩产,解决滞销问题 [28][29]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HPP创新覆盖多品类(果蔬汁、茶饮、功能饮品),延展性强于气泡水等单一品类 [30][31] - 盒马通过需求洞察、研发迭代和供应链优势成为HPP赛道标杆,带动全产业链升级 [31][32] - 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推动HPP饮品需求,工艺优势或改变即饮市场结构 [31]
9个河南人,撑起中国食品半边天
36氪· 2025-07-11 23:25
河南食品产业概况 - 河南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面积的1.74%,凭借肥沃土地、适宜气候和便利交通等资源禀赋,孕育出蓬勃发展的食品产业[4] - 河南食品产业链庞大完整,在中国食品行业占据举足轻重地位,9位代表性企业家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4] 调料类——十三香 - 王守义60岁时以100元初始资金创业,1987年注册十三香商标并建立加工厂,初期面临资金短缺和市场认知度低等困难[6][7] - 对原料品质严格把控,花椒来自四川、辣椒来自海南、草果来自云南等,实行"分承包方评定制度"[7] - 2003年注册资金达8000万,年销售额5亿,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40克产品利润仅8分钱,靠薄利多销实现过亿销售额[8] 速食类——白象 - 姚忠良1997年接手连续亏损5年、负债1000余万的白象,进行重大改革并招聘高学历人才[11] - 团队曾跑遍全国100多个城市推广,在零下20℃哈尔滨街头煮面,从地方小厂逆袭为行业巨头[11][12] 饮品类——蜜雪冰城 - 张红超以2万元开设首家冷饮批发部,2007年首家蜜雪冰城门店开业,定位平价亲民[15] - 坚持加盟模式,对加盟商要求严苛,中亚首店试营业首日营业额超3万元,首月达43万元[15][16] 酒类——金星啤酒 - 张铁山1989年集资36万建厂,推出8度清爽啤酒定位大众市场,河南市场占有率65%[19][20] - 从德国引进冷滤设备,工厂成为工业旅游标杆,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就业超3万人[19][21] 休食类——好想你 - 石聚彬1992年创立好想你,深入新疆等产区建立种植基地,创新推出去核红枣和锁鲜工艺[23] - 市场份额超30%,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建设红枣博物馆传播文化[24] 糖果类——金丝猴 - 赵启三1980年创业,1992年借势推出金丝猴奶糖,广告语"三粒奶糖就是一杯好牛奶"[26] - 2008年销量突破20亿,近年推出"丑八怪巧克力"和"果汁捏捏"软糖等爆品[27] 冻品类——三全 - 陈泽民创新推出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和速冻粽子,开创速冻面点新品类[29] - 2008年以13.83亿营收登顶行业,产品涵盖速冻米面制品等多个领域[30] 冰品类——天冰 - 张振卿1986年创业,创新推出散装冰淇淋,按需称重购买[34] 肉制品类——双汇 - 万隆1990年改革时企业负债率87%,两年还清债务并打入欧美市场[36] - 2013年以71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年营收超1800亿,市场占有率25%[36] - 产品出口50多国,建成世界最大肉类加工基地,带动就业超100万人[36]
“投资50万,一年仍未盈利”,第一批日咖夜酒开始关店?
36氪· 2025-07-05 10:21
行业现状 - 日咖夜酒模式从现象级走红到转型收缩,多地店铺出现转让潮,杭州、成都、贵州等地旺季挂出转让信息 [1] - 社交平台话题热度高(小红书1.4亿次浏览、抖音近3亿),但实际经营中头部品牌扩张低于预期,多停留在概念店或区域试点阶段 [14] - 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现象:线上流量火爆与线下经营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16] 经营案例 - 重庆某门店投资50万元,咖啡定价15-40元、鸡尾酒35-70元,日均流水仅为同街咖啡店一半,酒吧时段单晚仅2-3桌客群,苦撑4个月后关闭 [3][5][6] - 浙江SISILI Cafe Bar经营一年后倒闭,主因产品线过多导致咖啡品质被淹没,最终砍掉酒类回归纯咖啡业务 [8][10] - 广州Cerberus持续调整灯光氛围和吧台装饰仍无改善,社交平台获近百条整改建议但效果不佳 [11][12] 模式痛点 - 空间体验冲突:咖啡馆需明亮松弛感(暖色调),酒吧需暗调沉浸感,简单叠加导致消费者夜间新鲜感缺失 [18][20] - 双品类运营难度大:咖啡与酒水均缺乏专业特色,产品线过宽使消费者记忆模糊,22%从业者反映"两头不讨好" [22] - 伪需求陷阱:社交平台带来"快门顾客"(高峰100+人降至日常20人),35-70元高客单价难形成复购,沦为一次性生意 [24][26] 商业本质 - 初衷为提升空间效率(一份房租两份收入),但实际需重构供应链、场景和经营能力,管理难度成倍增加 [27][29] - 行业尚未出现规模化品牌,头部玩家试水谨慎,缺乏标杆效应证明模式可持续性 [14][29] - 核心矛盾在于低估"咖啡+"模式的复杂度,需同时满足专业性与场景融合,非简单物理叠加 [20][22][29]
涉蜜雪冰城,外交部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09:22
中国品牌海外上市及国际化发展 - 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中国知名饮品品牌近期在海外上市引发关注 [1] - 中国品牌正成为外国民众消费新宠 外媒评价中国产品已告别复刻西方品牌时代 [1] - 中国品牌凭借科技含量、文化底蕴、设计灵感和融通中外的情感价值赢得海外消费者青睐 [1]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 [1] - 中国品牌国际化得益于完整的产业体系、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和长期创新研发 [1] 中外品牌市场互动 - 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丰富选择 [2] - 中国市场欢迎外国优质品牌进入 形成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格局 [2]
柠檬价格飙涨 杭城“酸经济”入夏升温
每日商报· 2025-07-03 07:46
柠檬消费市场趋势 - 柠檬成为今夏消费热潮中的"主角",从水果到饮品、甜品,"出镜率"持续攀升 [1] - 全国柠檬批发价同比涨幅超过六成,杭州市面上单颗柠檬售价已突破5元 [1] - 柠檬消费需求火热,但原材料端面临持续涨价 [1] 价格变动与供应链 - 2025年6月全国柠檬批发均价达12 83元/公斤,同比上涨63%,环比4月增长超29% [2] - 四川安岳柠檬主产区收购价一度突破8元/斤,涨幅明显 [2] - 安岳柠檬受天气影响产量下滑,加上运输、人工成本上涨,供货紧张 [2] - 进口柠檬货源几乎中断,终端零售普遍依赖国产柠檬 [2] - 社区水果店单颗柠檬售价普遍在4元至6元之间,销量显著增加 [2] 下游行业影响 - 柠檬茶连锁品牌单店日销量达六七百杯,但未调价以维持客源 [2] - 高端甜品店改用冻干柠檬替代新鲜柠檬以控制成本,产品价格上调2元至36元/片 [2] 消费行为与市场表现 - 柠檬成为茶饮爆款和社交平台"流量密码",天猫平台"柠檬茶"相关产品搜索量同比上涨41% [3] - 瓶装柠檬茶饮月销量突破20万件,小红书"柠檬茶"相关笔记总量达7740万条 [3] - 社交平台推动"柠檬新吃法"流行,如"冻柠一夜茶""柠檬气泡瓶"等 [3] - 盒马等零售端集中陈列柠檬热销单品,消费者形成日常饮用习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