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贸易

搜索文档
2024年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多部门热议合力助推文化抢滩全球新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4:56
文化贸易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到1.4万亿元,其中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数字文化贸易超过3700亿元,占比25.8% [1] - 商务部在全国认定112家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29家文化出口基地和14家语言出口基地 [1] - 深圳对外文化贸易营收占全国六分之一,居全国首位 [4] 政策与平台支持 - 文旅部联合商务部建立13家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和金融支持 [2] - 文旅部打造"线上一张网"平台,覆盖全国文化贸易出海 [2] - 文旅部推出"多彩中国 佳节好物"品牌活动,推动14场活动形成交易额超5亿元 [2] - 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等政策,优化数字文化营商环境 [4] 行业推动措施 - 广电总局支持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微短剧等内容建设,从创意到推广全程资助 [3] - 广电总局组织企业参加法国戛纳、新加坡电视节等国际影视节展,拓展海外渠道 [3] - 广电总局推动修订中外合拍电视剧管理规定,降低合作门槛 [3] - 商务部计划优化文化贸易支持政策、对外开放环境和平台载体建设 [4] 关键发展要素 - 文旅产业本质是内容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2] - 推动文化贸易需聚焦内容建设、渠道建设和主体培育 [2][3] - 产权保护和创新环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3] - 科技赋能与文化融合可提升文化影响力 [3][4]
中国文化新经济发展基金赵迪:粤港澳大湾区能够用体系化力量助力文化企业出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2:20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 企业出海正从文化内容单点突破转向更深层次的系统出口阶段,涉及供应链整合、市场动态预判、合规控制与海外处置等多维度能力协同构建 [1] - 文化新经济发展基金管委会与智库合作推动体系化、模块化的国际化服务模式 [1] 出海企业案例与解决方案 - 广东某精品咖啡品牌通过"自带解决方案的电子护照"机制解决欧盟市场合规难题,该机制嵌入数据资产管理、品种认证、社区共生机制等关键合规要素 [2] - 案例反映中国企业出海经历从"内容输出"到"系统输出"的跃迁,需应对供应链融合、市场导航、合规风控、资源调动等复杂议题 [2] 体系化出海支持能力 - 实现体系化出海需具备国家级智库支撑、全球化资源调配能力及领先技术 [2]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内容集成创新港项目以体系化力量助力文化企业出海 [2] 未来体系化出海图景 - "一个体系"指精准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产业体系,"两个带来"指带来欧美订单和低成本资金,"三个聚集"指供应链企业、多层次服务机构、金融支持机构的聚集 [3]
“新文博”系列评论⑤ | 构建文化开放与出海超级贸易平台 彰显国家软实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5-25 23:49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出海联盟成立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出海联盟"在文博会宣布成立 首批成员包括三七互娱、百田科技、星辉娱乐、贪玩科技、君海网络等企业 [1] - 联盟将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打通政策、渠道、人才等关键环节 推动湾区文化IP与全球市场精准对接 [1] - 探索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在文化贸易中的应用 抢占数字文化新高地 [1] 文博会推动文化出海成果 - 深圳市酷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6年构建覆盖超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发行网络 累计助推亿级价值文化内容出海 [1] - 深圳雅文信息传播有限公司展示百余个国际出海传播业务相关IP、商品、品牌合作案例 吸引众多目光并达成多项合作 [1]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演艺出海推介舞台"汇集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服务供应商、采购商等 搭建中国演艺与国际市场的专业化对话平台 [1] 文博会国际化发展 - 文博会自2015年设立"一带一路·国际馆" 重点展示沿线国家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及演艺内容 [2] - 文博会已在英国、法国、德国等11个国家开展文化推广活动 聚焦扩大文化进出口贸易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 [2] - 参展国家和地区从50个增至110个 海外线上线下参展商达305家 国际展商占比20% [3] - 与20余家国际头部展览机构合作 通过展示推介消除文化贸易壁垒 完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机制 [3] 文博会平台价值 - 文博会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21年来国际化程度持续提高 [3] - 通过交易撮合使国外企业了解中国市场 中国企业接触海外文化产品 拓展合作领域 [3] - 助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传承丝路精神 促进文明互鉴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
渝港协作共拓西部大开发新机遇
新华网· 2025-05-25 17:20
经贸投资合作 - 香港在重庆投资项目超过3700个,两年组织2405家重庆企业赴港对接发展需求 [1] - 香港是重庆第一大外资来源地、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2024年渝港进出口额575.3亿元人民币 [1] - 重庆企业在港上市数量达19家,在港发行债券累计27.87亿美元 [1] 金融与服务业合作 - 渝港两地签约金融服务、资本合作、金融科技等领域7个项目 [1] - 重庆首家渝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成立,成为中西部地区探索内地与港澳律所合伙联营的重要里程碑 [2] 物流与基础设施 - "渝深港图定班列"2024年8月开通,重庆货物2天到深圳、3天到香港 [2] 区域协同发展 - 香港参与西部大开发合作范围从经贸拓展至人文交流等领域 [3] - 渝港澳三地举办电影、音乐、书法等文学艺术活动,香港位列重庆入境游客来源地首位 [3] 平台与机制建设 - 2023年渝港确立11个领域47条合作内容,组织29场服务港商活动,参与人数2153人 [1] - 香港作为国家双循环连接平台,积极担当"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 [2] - 西洽会成为香港与西部地区拓展合作机遇的重要平台 [2]
河南开封多措并举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3 06:22
政策框架与战略定位 - 河南六部门联合印发《全省联动促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20条具体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 [1][2] - 方案依托"两区一基地"(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开封综合保税区、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设立河南省对外文化贸易中心,形成"1基地+1中心+N分中心"联动格局 [2] - 开封综合保税区将打造河南唯一的文化综保区,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是河南唯一的特色文化贸易基地 [1] 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 - 支持开封片区探索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改革、承接国家社会文物领域试点任务、开展博物馆"三权分置"改革 [2] - 推动文物艺术品数字化新业态,打造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和"一站式"服务平台,促进海外文物回流 [3] - 加快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文创艺谷等载体建设 [3] 营商环境与贸易便利化 - 推行海关便利化措施包括信用培育、绿色通道、税收优惠政策,提升文化贸易通关效率 [2] - 实施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及项目认定,参与国家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 [3] - 建立协调机制统筹政策与资金支持,确保任务落实 [3] 非遗文化与产业融合 - 支持非遗产业化与国际交流,建设非遗展示场馆,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旅游等领域融合 [2] - 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展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贸易品牌 [4] 实施路径与未来规划 - 开封片区将加快文物流通改革试点,为全省提供可复制经验 [4] - 完善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推动数字化平台落地,提供全链条服务 [4] - 发挥"两区一基地"示范作用,成为全省对外文化贸易门户和实操平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