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研

搜索文档
群星闪耀!深圳发力基础研究 已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92家
深圳商报· 2025-05-16 00:58
深海生态研究 - 深圳市海洋生态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联合国"海洋十年"西太平洋黄昏带生态系统研究计划首航任务,采集南海北缘大陆架四个站位的海洋沉积物、水样、微生物样品和现场图像 [1] - 黄昏带覆盖海水深度200-1000米范围,是海洋生产力最活跃区域,TOWER计划以"西太平洋海洋黄昏带原位立体生态观测和生命过程研究"为主题,将推动海洋黄昏带观测和研究手段革新 [2] - 实验室计划下个月进行南海3000米海试 [3] 重点实验室建设 - 深圳市累计有492家国家部委、广东省、深圳市级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新增15家市重点实验室和11家省重点实验室 [1] - 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战略和省市产业发展需要,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高能级创新平台 [4] - 深圳市跨模态认知计算重点实验室专注于生成大模型、通用认知和可解释智能,整合多模态信息模拟人类行为 [4] - 深圳超滑技术重点实验室致力于超滑科学和技术研发,开发基于超滑技术的颠覆式产品 [4] 科技创新体系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与深圳清力技术有限公司构建"源头创新-中试验证-产业落地"全链条协同体系 [6] - 深圳市启动2025年度重点实验室组建资助项目申请,围绕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大未来产业领域布局 [6] - 2025年度资助项目分为基础研究类和应用研究类,单个最高资助500万元,企业资助额不高于项目总预算50% [7]
瞭望 | 青岛:破解海洋科创堵点
新华社· 2025-04-29 09:57
科研资源与实验室体系 - 青岛拥有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省重点实验室18家、市重点实验室64家,形成梯次衔接的实验室体系[1] - 集聚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40家知名高校院所和60家涉海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 - 近三年驻青涉海科研院所SCI论文、EI论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8%、20.4%[3] 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突破 - 黄海水产研究所绘制20余种海水动物基因组图谱,创制F5代dmrt1基因编辑鱼6万余尾,研制多款鱼虾育种基因芯片[2] - 建成全球领先超算大科学装置、"极地号"破冰调查船,推进"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研究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3] - 自主研发船舶智能航行系统,实现全球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商船"智飞"号累计航程超4.8万海里,自主决策超100万次[4] 产业应用与科技成果转化 - 15万吨级养殖工船交付运营,21万吨氨双燃料散货船订单新能源动力占比超70%,全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全球领先[5] - 海洋防污超滑涂层技术通过仿生学原理降低生物污损概率,实现绿色环保应用[9] - 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汇聚科技成果36884项、企业需求4285项,促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超33亿元[10] 人才梯队建设 - 青岛海洋人才近40万人,占海洋经济活动从业人员总量103万人的38.8%[7] - 中国海洋大学培养16位海洋领域院士,占全国海洋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8] - "现代海洋英才激励计划"提供最高30万元奖励,"五找"服务覆盖创业全环节[8] 经济贡献与产业协同 - 2024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占全国5.2%、山东省30.6%,对全市GDP贡献率达45.9%[11] - 海洋一、二、三产占比分别为2.9%、43.5%、53.6%,技术合同成交额87.47亿元(同比+26.13%)[11][12] - 设立1亿元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参股总规模56亿元的产业基金,推动10余项成果产业化落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