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Energy Vehicle

搜索文档
别让“老”车位卡住新能源汽车
北京晚报· 2025-05-25 18:19
新能源车停车难题 - 新能源车面临智能立体停车库和机械车位的停放限制,包括超宽停不下、超重有隐患、停后充电难等问题 [1] - 部分小区物业因消防安全隐患禁止新能源车进入智能立体停车库,如慧谷金色家园二期等多处停车库明确禁止停放 [1] - 新能源车电池安装在底盘,智能立体停车库的搬运器可能挤压电池,存在安全隐患 [1] - 地下车库机械车位对车辆尺寸和重量限制苛刻,新能源车大多超过停放规格,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等地下车库几乎见不到新能源车 [1] - 新能源车无法使用这些车位导致车主停车困难,同时车位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1] 停车设施设计标准滞后 - 智能立体停车库和机械车位设计标准与当前居民用车实际情况脱节,主要依据2015年发布的行业标准,无法满足新能源车和部分燃油车"越造越大"的趋势 [2] - 新能源车加速迭代,车型超过常见机械车位对尺寸和重量的限制 [2] - 部分停车单位因资金难题无法改造升级机械车位,导致新能源车"停不下"与机械车位"改不动"的矛盾 [2] 解决方案与行业建议 - 新能源车制造方需严守电池安全标准以消除安全隐患 [2] - 属地街道等部门可通过科学评估消除各方对新能源车停放的顾虑 [2] - 机械车位设计规范需与时俱进,满足新能源车停放需求 [2] - 对确有改造需求和条件的机械车位,产权方应尽快盘活资源,发挥便民利民作用 [2] - 智能立体停车库和机械车位需跟上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解决停放和充电问题 [3]
超50项前沿成果亮相! “科创中国”创新创业投资大会项目成果发布会收官
搜狐财经· 2025-05-23 22:17
大会概况 - 活动以"成果展示+产业推介+资本对接"三位一体模式举办,汇聚科技工作者、投资机构、政府代表等多方力量[1] - 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五届,累计征集24864个优质项目,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1] - 本届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新材料、生物产业、数字经济五大前沿赛道[1] 项目亮点 - 吸引超80%市外项目参赛,超50项前沿成果集中亮相[1] - 北京锐德康科技的"激光质子刀"、埃逻科技的"多模态3D生成式AI模型"等标杆项目通过沉浸式路演展示[1] - 五大赛道标杆项目开展沉浸式路演,全方位展示前沿技术[4] 产业对接 - 设置项目产业对接会,定向邀请五大赛道优秀项目方与深创投、东方富海、高新投等投资机构一对一洽谈[6] - 深圳市各区产业引导基金参与对接,助力解决科技工作者融资难题[6] 未来规划 - 2025年工作方案以"面向基层,赋能落地"为目标,重点强化"市区协同机制"[8] - 市级科协统筹技术需求与项目资源,区级科协定制"一区一产业地图"[8] - 目标征集500个优质项目,市外占比≥70%[8] 组织架构 - 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各区科协及相关部门协办[10] - 深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承办,提供全过程全周期服务,推动成果高效转化[10]
2200亿雷军,遭遇逆风
创业家· 2025-05-18 17:51
核心观点 - 小米近期因多重负面事件陷入舆论危机,包括SU7车祸事故、员工工时争议、产品宣传问题等,对品牌声誉造成冲击 [4][5][12][17] - 雷军个人财富达2200亿元,全球排名第50位,但近期因公司风波情绪低落并减少公开露面 [7][9][10] - 小米汽车将"智驾"功能更名为"辅助驾驶",显示宣传策略趋于谨慎 [10] - 小米SU7 Ultra因碳纤维前舱盖功能争议引发消费者集体维权,涉及金额达4.2万元/车 [13][14][15] - 公司面临流量反噬风险,需平衡营销热度与产品质量 [20][21] 事件梳理 车祸事故 - 3月末安徽高速SU7车祸致3人死亡,引发品牌最严重舆论危机 [4][9] - 雷军4月1日公开致哀但未能完全平息质疑,事故调查仍在进行 [9] - 事件导致雷军缺席上海车展并减少社交媒体互动 [10] 产品争议 - SU7 Ultra碳纤维前舱盖被消费者质疑功能与宣传不符,维权车主超300人 [13][14][15] - 公司补偿方案为2万积分(约2000元)或改配铝制盖板,但遭消费者拒绝 [15] - 车辆1.7.0版本更新限制1548匹马力至约900匹,引发性能"阉割"争议后暂停推送 [15] 公司管理 - 4月下旬被曝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部分部门达14-15小时 [17][18] - 工时考核影响绩效评估及外包员工去留,相关话题获近亿阅读量 [17][18] 业务表现 - 小米汽车4月交付量超28000辆,居新势力第四且连续7个月破2万辆 [19] - 小米YU7仍按计划于6-7月发布,未受风波影响发布时间 [5] - 雷军全平台粉丝超7700万,个人IP具有强大流量效应 [19] 行业观察 - 公司从智能手机到新能源汽车的跨界扩张取得阶段性成功 [19] - 流量经济下企业需警惕营销反噬,产品质量仍是核心竞争力 [20][21] - 创始人个人形象与企业品牌深度绑定可能放大舆情风险 [20][21]
百亿机器人总部基地落户常熟,智算未来城再添智造强引擎
扬子晚报网· 2025-05-09 11:12
项目概况 - 立讯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签约落户常熟经开区,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1] - 项目选址常熟智算未来城核心区,占地面积66亩,总投资50亿元 [3] - 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及智能化产线的研发、制造、销售,将引进3000人规模的研发与制造团队 [3] - 项目聚焦工业机器人研发、智能装备制造及自动化解决方案,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声学通信等产业形成深度联动 [3] 公司背景 - 立讯精密成立于2004年,2010年于深交所上市,2024年位列《财富》中国500强第133位 [3] - 公司在全球设有110多家生产基地和16个研发中心,机器人业务群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7%,专利持有量超800项 [3] - 2019年立讯智造科技(常熟)有限公司落户常熟经开区,2024年产值达119亿元,业务涵盖消费电子精密零组件、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智能移动终端 [4] 区域产业布局 - 常熟拥有工业企业超1.4万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900亿元,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3079.10亿元 [5] - 常熟正打造"中新昆承湖园区、智算未来城、苏州.中国声谷"三大创新核,智算未来城已落地华为常熟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中国移动(常熟)智算中心、科大讯飞等项目 [5] - 常熟市委书记表示立讯精密为常熟产业转型注入强劲动能,期待项目加快竣工投产 [4] - 常熟市承诺提供"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服务,希望立讯发挥链主企业效应布局更多优质项目 [4]
Q1新能源车市生变:纯电重拾增势,增程光环渐褪
高工锂电· 2025-04-12 20:02
摘要 纯电销量占比重回60%。 2025 年伊始,中国新能源车市风向 再度 转变 。 最新数据显示,纯电动汽车的增长势头正在复苏,而 在 2024 年 表现抢眼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则显 现疲态,市场格局较 2024 年发生逆转。 回顾 2024 年, 增程、插混 车型 成为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当年,狭义插 电混动车型批发销量达到 391 万辆,同比激增 84.8% ;增程式车型批发销量亦达 117.9 万 辆,同比增长 70.9% 。 相比之下,纯电动汽车 2024 年全年批发销量虽有 709.5 万辆,但同比增速仅为 15.9% 。 这一增长差异导致纯电动车在全年新能源批发总量中的份额降至 58% ,插电混动与增程式合计占 比达 42% ,呈现出与纯电平分秋色的态势。 然而,进入 2025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结构 开始 经历显著转向。 与此同时,增程式车型的增长显著放缓, 1 月同比甚至下降 11.3% , 2 月增速仅为 7.4% , 3 月虽回升至 26.0% , 但已落后于纯电和插混。 纯电动市场的复苏呈现出鲜明的 " 杠铃形 " 结构特征,主要由低端入门级和高端细分市场两端共 ...
Visionary Ushered in a Major Reform: The New Board of Directors Ushered in a New Chapter of the Company's High - 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Prnewswire· 2025-04-09 21:00
文章核心观点 - 远见控股成功完成重大战略调整,新领导团队将推动公司在多领域协调发展,开启新发展阶段 [1][5] 战略调整举措 - 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全面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未来业务发展 [1] - 加强高科技领域高端人才招聘和培养,增加金融投资保障高科技项目推进,整改内部治理和运营管理问题 [2] - 选举五名具有专业背景和行业经验的新董事,涵盖生物技术、医疗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教育和金融等领域 [2] 管理层任命 - 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范周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军为首席运营官,侯锡勇调整为联合首席执行官 [3] - 王卫星、苗金超和胡永恒分别担任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主席 [3] 合规运营 - 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行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合规团队持续监控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审查 [4] - 未来计划为董事、管理层和员工实施额外合规培训项目,加强公司治理 [4] 发展前景 - 新领导团队将推动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协调发展,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为股东创造价值,为行业发展带来活力和机会 [5]
为什么智能产品成了“维修刺客”?
吴晓波频道· 2025-04-04 22:02
智能化产品的市场现状 - 智能化时代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和维修难题 [1] - 浙江省智能家居产品渗透率全国第一,消费者成为智能产品的试验官,相关故障新闻频发 [2] - 2023年全国12315平台智能设备投诉举报10.4万件,同比增长1.1倍,其中智能手表(3.3万件)、智能家居(1.9万件)投诉最多 [3]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3286万台,同比增长23.3%,而全球市场同比下降3.8% [3] - 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7157.1亿元,增速约9.8% [3] 智能产品的维修难题 - 智能产品功能增多导致故障率上升,维修难度高,如智能面板因静电或电流过高易损坏 [8] - 智能卫浴维修难度远高于普通卫浴,存在技术壁垒和配件购买难的问题 [8] - 智能产品维修多为更换配件,但涉及系统、网络、硬件等多重问题,复杂度高 [10] - 保修期与传统产品无差别,延保服务需额外付费,引发消费者不满 [10] - 30%的报修案例源于客户误操作或常识不足,70%为真实维修问题 [10] 行业根源分析 - 消费降级、行业内卷、成本变化导致智能产品质量下滑、售后滞后 [13] - 空调等产品用料降级,如用铝、铁替代全铜,质量变差 [13] - 全屋智能中控系统客单价较2015年下滑超50%,未来可能每年下滑10%-15% [15] - 新能源汽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66.4%,但软件故障投诉同比上升137% [17] - 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4395元,较燃油车高63%,维修费用高企 [17] 消费者、企业、维修市场的改进方向 - 反对“智能产品优越论”,建议选择本地化运行的系统以减少对外网依赖 [20] - 企业应重视“维修经济性”研究,降低维修复杂度与成本,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可维修性研究 [22] - 维修市场需建立行业准入门槛(如职业证书系统)和信任机制(如维修前报价确认) [24] - 互联网平台高额抽成(60%)加剧恶性竞争,降低服务质量,损害行业声誉 [23] 行业未来展望 - 智能家居维修难题是行业高速扩张与服务体系脱节的产物 [26] - 行业需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重视用户全生命周期体验,维修市场需透明化 [26]
6座城市,冲刺千万人口大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5 22:53
中国城市千万人口冲刺现状 - 温州2024年末常住人口达985.2万人,距离千万大关仅差14.8万人,年增9.1万人 [4] - 合肥以1000.2万人成为中国第18个千万人口城市,近三年累计增长53.7万人 [4][10] - 6座城市(温州、宁波、佛山、南京、济南、沈阳)人口超920万且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 [5][6] 城市人口增长关键驱动因素 - **产业升级**:合肥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4.8%,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84.5% [10][12][18] - **人才政策**:合肥通过"江淮硅谷"创业政策、高校资源吸引人才,每10万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人数达2.8万,为全国1.6倍 [12] - **公共服务**:沈阳2024年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3060个,佛山新增中小学学位3.3万个 [22] 挑战与瓶颈 - **增长乏力**:宁波2024年仅增8万人,其他城市年增不足7万,部分出现人口波动 [13] - **区域竞争**:南京面临苏州的人口与经济总量压制,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2.5‰ [16] - **老龄化压力**:南京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1.97%,65岁以上占比16.01%,超全国水平 [16] 突破路径 - **产业创新**:温州2024年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732亿元(+18.8%),智能装备产业产值1410亿元(+12.3%) [19] - **落户政策**:沈阳取消积分落户限制,租房、务工即可落户 [21] - **基础设施**:合肥依托中科大打造人才基地,长三角区位优势显著 [12]
这两个字,回顾过去一年!
证券时报· 2025-03-05 09:32
创新能力有新提升,集成电路、人 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 果;"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 球背面采样返回,"梦想"号大洋 钻探船建成入列;技术合同成交额 增长11.2%。 2025年3月5日(星期三)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 JET 的冠军 IN E KIF 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 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 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 30%左右。 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城镇新增 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 率平均为5.1%,居民消费价格 上涨0.2%。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外贸易规 模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稳 中有升,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 美元。 民生保障扎实稳固,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脱贫 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义务教 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 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重点领域 风险化解有序有效,社会大局保 持稳定。 6 @人景目版 用心 I e and the FIN CD 一 一 户业才教育莉进展,根良广重自次 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提升 10.1斤;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 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