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lectronics
icon
搜索文档
4.5天工作制讨论了十年,为何是绵阳带头试行?
36氪· 2025-05-27 10:53
绵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 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以刺激消费需求,鼓励短途旅游、餐饮娱乐等消费活动[1][3] - 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2200元/月,提高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1] - 清单包含29条具体措施,涵盖城乡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消费升级换代等七大核心行动[3] - 类似弹性工作制试点地区周末景区客流量平均增长45%,预计每年可释放60亿至百亿消费潜力[8] 绵阳市经济表现 - 2024年GDP总量4344.03亿元,增速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3][7] - 2000-2024年GDP年复合增长率达10.59%,位居四川第二[6] - 2024年GDP总量突破4000亿元,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从91位提升至77位[7] - 2024年一季度GDP达1035.7亿元,同比增长7.2%,远超四川5.5%的增速[19] 绵阳市科技实力 - 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2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9][12] - 2020-2021年科研经费投入占比超GDP的7%,远超全国2.4%的平均水平[10] -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7] - 在《科技城百强榜(2024)》中排名第五,形成"北上广绵"的科技格局[12][15] 绵阳市人才政策 - 2022-2024年人才流入量达8.6万名,较前三年增长153%,其中博士硕士超1.5万名[18] - 推出"人才十条"政策,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对创新创业团队最高资助2000万元[19] - 2023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万余名,高居全省前列[18] - 2024年一季度引进重点人才7259名,青年人才安居补助最高达40万元[19]
ETF热门榜(2025年5月26日):中证短融相关ETF成交居前,标普500ETF(159612.SZ)交易活跃
新浪财经· 2025-05-27 09:48
市场成交概况 - 非货币类ETF合计成交1773.79亿元,39只ETF成交额破10亿元 [1] - 短融ETF、政金债券ETF、信用债ETF成交额居市场前三,分别达88.68亿、72.23亿、62.70亿 [1] - 行业主题类ETF仅恒生科技指数ETF进入成交额前十,成交39.59亿 [1][4] 债券型ETF表现 - 短融ETF(511360 SH)份额规模3.88亿,跟踪中证短融指数,全天成交额增长20.87%,换手率增长21.58%,近20日上涨0.17% [1] - 政金债券ETF(511520 SH)份额规模4.10亿,跟踪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近5日日均成交额109.57亿,近20日上涨0.18% [2] - 信用债ETF(511190 SH)同时出现在成交额和换手率前十榜单 [1][7] QDII及股票型ETF动态 - 标普500ETF(159612 SZ)换手率552.15%居首,份额规模3.47亿,近20日上涨6.81% [2][3][7] -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 SZ)和港股汽车ETF(520600 SH)换手率分别达128.30%和91.96% [7]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 SH)成交额39.59亿,为行业主题类ETF唯一进入前十 [4] 高波动ETF特征 - 民企ETF(159973 SZ)振幅11.70%最高,当日振幅增长5184.03%,布局电力设备行业,权重股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8][11] - 信创ETF指数(159540 SZ)振幅9.14%,跟踪国证信创指数,重仓电子行业,权重股含中科曙光、中芯国际等 [8][11] - A100ETF(561180 SH)振幅5.61%,跟踪中证A100指数,权重股包括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等 [9][11] 行业主题分布 - 振幅前十ETF中8只为行业主题类,信息技术ETF(562560 SH)、信创50ETF(159539 SZ)等5只重仓电子行业 [8][11] - 宽基类ETF仅方正中证500ETF(510550 SH)和A100ETF(561180 SH)进入振幅前十 [8][11]
华为主导新技术,旨在替代HDMI
半导体芯闻· 2025-05-26 18:48
文明进步与信息存储传递 - 文明进步与信息存储介质和传递方法密切相关 存储介质从结绳记事演进到云存储 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2] - 信息传递方法更新较慢 高清视频接口技术沿用20余年 现有接口在超高清传输 多设备协同等场景中难以胜任 [2] GPMI技术概述 - GPMI是面向智慧场景的接口范式重构 旨在解决现有接口在新应用场景中的适配问题 被称为万物互联时代接口的「全村的希望」 [3] - GPMI技术架构分为链路层 隧道底座 适配层和业务层 链路层包括主链路 辅助链路等 其中主链路和辅助链路为必选 [3] - 隧道底座由电气层 逻辑层和传输层组成 通过适配层实现设备管理 信号传输等功能 支持去中心化管理 [5] GPMI核心优势 - 七大核心优势包括双向多流 双向控制 高功供电 生态兼容 极速传输 快速唤醒和全链安全 [7] - 双向多流能力支持视频流和数据流混合双向传输 单根线支持192Gbps带宽 最多128个节点组网 适合智能家居和商用场景 [12] - 双向控制功能实现主副设备角色动态重构 例如机顶盒可借助电视网络能力 电视可作智能家居中控屏 [15] - 高功供电整合超高清视频 控制 数据和供电 Type-B接口支持480W供电 Type-C支持240W供电 [18] - 生态兼容方面 GPMI全面兼容USB接口标准 使用USB Promoters分配的SVID'0XFF10' 融入USB生态 [21] GPMI应用前景 - 解封受限于现有接口技术的智慧场景 如智慧家庭多屏生态 海尔已首发采用GPMI接口的智能电视 [24] - 在工业生产和物联领域可打通多个工业物联网 组成互联互通的智慧体系 [24] - 硬件层面消除电源线 信号线等物理区隔 协议层面构建统一传输层 可能催生「显示即服务」等新商业模式 [24] - 为智慧家庭 汽车电子 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创新之门 [24]
摩根士丹利:全球科技_ Computex 2025 Takeaways
摩根· 2025-05-25 22: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对Greater China Technology Hardware行业的投资评级为In-Line,即分析师预计该行业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7][109] 报告的核心观点 今年Computex展会更具渐进性而非革命性,展示了Blackwell Ultra、GB300 NVL72、B300 DGX/HGX等产品,对全年机架出货量的看法更为乐观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产品展示与出货时间 - GB300 NVL72机架和B300 HGX服务器受关注,是GB200和B100 HGX的适度升级,多数展位仍展示带Cordelia的GB300计算托盘 [2] - GB300机架预计3季度准备好发货,4季度大规模生产,从Cordelia切换到Bianca有助于加快GB300机架上市时间 [3] - RTX PRO 6000企业AI服务器支持NVIDIA ConnectX - 7的6月交付,支持ConnectX - 8的最早可能在3季度末或4季度初大规模生产 [23] - DGX Spark预计3季度末发货,DGX Station预计4季度交付 [28] 电源和液冷相关 - 随着数据中心功率需求增加,电源架构预计向800V HVDC转变,Delta和Vertiv展示了相关电源解决方案 [10][11] - GB300机架Cordelia外形的液冷设计仍在进行中,Bianca板设计的液冷预计2025年3季度可大规模生产 [13] - 各种相关供应商展示了液冷设备,未来采用率将随GB200机架出货量增加而快速增长,沉浸式冷却广泛采用仍需时间 [15] 其他产品情况 - 今年PC或AI PC方面无增量信息,投资者对AI PC的关注度低于去年,游戏PC持续升级 [29][30] - Pegatron展示了AI眼镜“Verge 1”和“Verge 2”,GoerTek目前仍是主要AI眼镜ODM,Pegatron也在发展相关能力 [31] 相关公司动态 - Accton展示了企业IA的交钥匙开放基础设施解决方案Nexvec,这是其首个AI部署总解决方案,未来可能有更多产品 [78][79] - Bizlink展示了电源鞭和母线解决方案,未来几个季度随着GB200机架出货量增加,收入贡献将增加,2025年下半年将从400G带宽迁移到800G [83][84] 行业公司评级 报告列出了Greater China Technology Hardware行业多家公司的评级和价格,如AAC Technologies Holdings评级为O(Overweight),价格为HK$38.05等,评级可能会发生变化 [137][139][141]
电子行业:2024年电子板块迎来复苏,2025一季度营收利润同环比均实现快速增长
东兴证券· 2025-05-23 19: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电子板块迎来复苏,2025年一季度营收利润同环比均快速增长,当前行业呈现市场信心回暖与竞争格局加剧并行态势,持续看好海外压力下的自主可控 [1][6][4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子板块25Q1基金持仓占比降低,基金重仓九成为半导体行业标的 - 2024年Q4基金持有电子行业总市值9308.48亿元,占流通A股市值比重8.06%,较2024Q3环比提升;2025年Q1总市值降至5705.58亿元,占比降至4.78% [4][15] - 2025年Q1电子板块基金持仓市值前十公司中半导体领域标的占比90%,持仓市值/流通市值占比前十公司有茂来光学等,基金加仓位列前十公司有聚辰股份等 [4][17][25] 市场回顾:年初至2025年5月9日A股电子板块上涨2.77% - 年初至2025年5月9日,电子行业指数(中信)上涨2.77%,跑赢沪深300指数与创业板指数,年初受开源模型创新浪潮和终端侧AI应用升级驱动算力产业链表现强劲,后续受特朗普美国关税政策干扰 [5][26] - 2025年初至5月9日,电子板块指数涨幅在全行业指数(中信)中居中 [26][30] 2024年电子板块迎来复苏,2025一季度营收利润同环比均实现快速增长 - 2024年电子行业营收34801.15亿元,同比增长17.4%,归母净利润1379.13亿元,同比增长35.85%;25Q1营收8641.17亿元,同比增长17.97%、环比下降14.57%,归母净利润367.35亿元,同比增长29.76%、环比增长23.42% [6][33] - 2024年半导体市场复苏,数字芯片设计和半导体设备增速亮眼,预计2025年延续增长,2025Q1半导体营收1483.45亿元,同比增长15.95%,归母净利润92.83亿元,同比增长35.13% [6][37] - 元件板块2025Q1延续营收利润双增长,PCB一季度利润高增,2024年营收2848.08亿元,同比增长17.63%,归母净利润224.49亿元,同比增长21.63%;2025Q1营收747.72亿元,同比增长23.63%,归母净利润69.55亿元,同比增长46.08% [40] - 24年光学光电子板块利润扭亏为盈,25Q1归母利润同比增长249.24%,2024年营收7189.54亿元,同比增长5.68%,归母净利润72.63亿元;2025Q1营收1741.53亿元,同比增长4.5%,归母净利润34.52亿元 [42] - 消费电子板块2024年业绩恢复增长,2025Q1延续复苏态势,2024年营收16459.14亿元,同比增长20.86%,归母净利润641.57亿元,同比增长12.74%;2025Q1营收4008.50亿元,同比增长21.8%,归母净利润142.92亿元,同比增长6.48% [44] - 电子化学品板块国产化进程加快,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68%,2024年营收591.15亿元,同比提升8.95%,归母净利润45.91亿元,同比提升0.85%;2025Q1营收145.6亿元,同比增长9.21%,归母净利润15.34亿元 [46] 投资建议 - 看好上游供应链国产替代的半导体设备、零组件以及材料等,推荐江丰电子,受益标的有北方华创等;AIOTSoC芯片相关受益标的有乐鑫科技等;AI发展带来算力需求,算力芯片相关受益标的有寒武纪等 [7][48]
年内2000余家上市公司被券商“拜访”,哪些板块被重点关注?
华夏时报· 2025-05-23 16:23
随着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变化,投资者时刻关心二级市场的未来走向。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券商 凭借高频调研活动,深度洞察行业动态,备受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关注。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 下午3时左右,今年以来约2050家上市公司接受了券商调研。 接待券商调研较多的公司,多集中于电子元件、电气部件与设备等热门行业,比如深南电路、汇川技 术、立讯精密等。在调研过程中,上市公司的成长空间成为关注焦点,例如券商"宠儿"水晶光电,今年 以来被调研了16次,被144家证券公司拜访(含重复调研,下同)。在调研过程中,机构围绕该公司的 主要业务、产品价格、生产基地等情况进行了提问。 券商调研热情高涨 在资本市场中,券商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今年以来,券商对上市公司的调研热 情持续高涨。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15时左右,今年以来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接受了券商调研。其中,水晶光 电和华勤技术无疑是券商眼中的"明星",吸引了上百家证券公司的拜访。紧跟其后的是汇川技术、深南 电路、中控技术和立讯精密,年内分别被超80家券商拜访。 从业绩层面来看,券商显然关注绩优股。比如水晶光电,2022年至202 ...
电子行业景气周期持续上行 AI与机器人应用落地
证券日报网· 2025-05-22 17:45
电子行业整体发展 - 电子行业是现代社会的技术支柱,下游应用包括国防、通信、汽车、医疗等国民经济核心领域 [1] - 半导体为代表的细分行业是中国科技自主可控的关键环节 [1] - 伴随人工智能浪潮兴起,中国电子行业迎来发展机遇,自主可控持续加速 [1] - 电子行业景气周期持续上行,AI与机器人应用落地 [1] AI技术发展及影响 - DeepSeek R1发布,开源低成本引发行业巨震 [1] - 未来R2版本发布有望带动国产AI大模型性能再次升级,推动国产AI应用爆发及国产AI算力芯片需求增长 [1] - 大模型迈向多模态、高推理能力,推动AI端侧设备、AI应用百花齐放 [2] - 多模态大模型在端侧落地将开创AI眼镜、AI耳机、智能货柜、AI玩具、AI盒子、AI机器人/狗等不同形态,市场天花板不断创立新高 [1] 国产替代与技术创新 - 国产AI算力芯片、AI端侧芯片持续升级迭代,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2] - 以瑞芯微(603893)为代表的国产芯片厂商将有力支持国产机器人智能升级,驱动国产机器人蓬勃发展 [2] -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的核心场景之一 [2] 光模块行业现状 - 中国是全球光模块主要供应地,拥有光模块龙头厂商及产能 [2] - 光模块板块龙头厂商基本迎来合理业绩兑现,"需求稳健+供应链产能稳健+客户绑定程度深"的逻辑护城河坚固 [2] - 光模块板块为其他板块优质企业提供借鉴,提振投资信心与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2] 行业趋势与投资回报 - 电子通信行业处于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加深和国内厂商实力崛起的深刻变革时期 [1] - 全球算力资本开支依旧加码,但DeepSeek对算力投资方向和环节带来深远影响 [1] - 新趋势下优质企业业绩兑现确定性增强,股东投资回报提升推动市场良性发展 [1] - 电子行业预计将维持良好增长趋势 [2]
业绩高增长!这一行业投资正当时
中国基金报· 2025-05-22 17:40
行业整体表现 - 电子行业2024年营收达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7.53%,增速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 [4] - 2024年净利润合计1344.07亿元,同比增长20.37% [4] - 2024年一季度营收8594.53亿元,同比增长17.82%,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增长30.49% [4] - 电子(申万)指数近28个交易日涨幅达11.36%,显著跑赢大盘 [2] 细分领域表现 - 半导体、元件等子行业2024年及一季度盈利维持高增长 [4] - 光模块板块龙头厂商业绩兑现充分,需求稳健且供应链产能稳定 [6] - 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在需求复苏、AI创新与国产化驱动下高速发展 [4] 行业驱动因素 - 需求侧:消费电子国补推动复苏,工业汽车需求边际改善,AI产业链公司持续高景气 [5] - 库存周期:产业链库存水位回落至合理水平,为补库周期奠定基础 [5] - 供给端: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和高端化战略优化竞争格局,产品均价和毛利率同步上行 [5] 政策与技术突破 - 国内厂商从制造业向自主研发转型,算力芯片、光刻机等技术逐渐突破封锁 [6] - 国产AI算力芯片持续升级迭代,代工、设备及材料环节加快突破海外封锁 [7] - 人形机器人成为AI商业化核心场景,国产芯片厂商支持机器人智能升级 [7] 未来展望 - 电子行业预计维持良好增长趋势,AI端侧设备及应用百花齐放 [7] - 国产AI算力生态链加速成熟,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协同突破海外垄断 [7] - 需求复苏与AI创新双轮驱动,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机会显著 [7]
文博会首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诞生
搜狐财经· 2025-05-22 13:23
离境退税便利化措施 - 深圳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在文博会现场成功落地,境外旅客购买商品后可当场办理退税,首单退税款773.91元(商品价格8599元,退税率9%)[1][3] - "深圳离境退税专区"首次亮相文博会,集中展示华为、大疆、荣耀等深圳本土品牌热门商品,并提供"当场买、当场退、当场领钱"的全流程服务[3] - 专区配套"一单一包"便利服务,实现统一打包和离境快速验核,提升境外旅客购物体验[3] 深圳离境退税政策发展 - 深圳自2016年4月开始试点离境退税政策,2023年12月试点"即买即退",2024年12月实现华南地区"海陆空"离境口岸全覆盖[5] - 2024年4月全国率先实施"一单一包"模式,通过商店统一打包和海关一次性验核提升便捷性[5] - 目前深圳离境退税商店达409家,其中"即买即退"商店75家,覆盖87个重点商圈[5] 离境退税销售数据 - 2024年1-4月深圳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达2024年全年的70%,同比增长超2倍[5] - "即买即退"销售额同比增长17倍,国货开单量占比15.54%[5] - "五一"假期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6.7倍,申请旅客人次同比增长8.41倍,"即买即退"旅客人次同比增长28倍[5] 商品结构特点 - 2024年热销商品超30种,包括国货潮品、文创非遗潮品及3C电子、钟表眼镜等深圳品牌商品[5]
电子行业点评:云巨头资本开支高增,国产算力生态加速落地
民生证券· 2025-05-21 19: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云厂商巨头加大资本投入,反映AI产业潜力大,核心算力及上游技术设施有望受益 [1] - 云厂商资本开支加速带动国产大模型及云基础设施落地,推动AI应用渗透和上游产业链发展 [4] 相关目录总结 云厂商资本开支情况 - 2025年Q1阿里巴巴单季度资本支出246.12亿元,同比大增120.68%;腾讯资本开支275亿元,同比增长91% [1] - 2024年腾讯全年资本开支76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1% [3] 阿里云情况 - 2025年Q1兑现三年3800亿元资本支出规划,已签约未确认资本性支出承诺金额达453.21亿元,较2024Q1大幅增长 [2] - 阿里云明确投入大模型,构建全栈领先技术,开源开放,提出“繁花计划”,未来三年联合伙伴服务百万云上客户、拓展百亿市场 [2] - 云计算和AI相关服务高景气,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18%,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2] 腾讯情况 - 持续加大AI产业链投入,加码开源模型与自研通用大模型研发,推动AI训练效率和前沿技术演进 [3] - 依托多元业务体系,加速商业板块与AI融合,推动混元模型在C端与B端渗透,增强产品生态协同性 [3] - 2025年预计全年资本开支占营收低位两位数比例,投入力度维持高位 [3] 投资建议 - 关注算力芯片(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服务器(华勤技术、联想集团等)、电源(禾望电气、麦格米特等)、温控(申菱环境、英维克等)、其他供应链(德明利、长光华芯等)企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