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因测序
icon
搜索文档
华大智造推出首款面向消费者基因测序仪 20分钟速测饮酒基因
证券时报网· 2025-05-27 20:35
产品技术 - 华大智造推出首款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基因测序产品"饮鉴TM饮酒基因速测星盒",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测序"技术,可实现20分钟内完成酒精代谢基因检测,准确度大于99% [1][2] - 该产品通过检测ADH1B和ALDH2基因的SNP位点,评估用户先天性酒精代谢能力,结果分为五个等级(一星酒渣至五星酒神)[2] - 技术突破在于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的极简操作模式,首次使基因检测具备与血糖仪、血压计同等的居家使用便利性 [2] 市场应用 - 产品配套小程序提供"玖助手"AI智能体服务,基于酒文化知识库和基因科学知识库,向用户科普健康饮酒知识 [2] - 产品荣获第二十一届文博会"文博会礼物"及"深圳手信"称号,显示市场认可度 [3] - 公司表示将持续洞察市场需求,打破业务边界,推动多组学工具研制,满足多样化应用场景需求 [3] 行业背景 - 全球每年约300万人死于酒精相关疾病,酒精代谢能力存在基因天花板 [1] - 产品解决传统酒桌误区(如误认为脸红者酒量好),提供科学饮酒决策依据 [1][2] - 该产品重新定义基因检测边界,将专业基因检测技术引入日常消费场景 [2]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5-27 06:40
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 保荐人中信证券制定了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明确了现场检查要求 [2] - 保荐人与公司签订保荐协议并报备交易所,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2] - 2025年5月19日完成现场检查,核查内容包括公司治理、财务内控、募集资金使用等8个方面 [2] 财务表现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295,688.50万元,其中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234,787.72万元(+2.47%),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收入20,936.91万元(+36.69%),新业务收入39,963.86万元(+57.05%) [19] - 研发投入占比同比下降4.34个百分点,因实施效率优化措施 [19][29] 核心竞争力 - 全球首个同时拥有短读长(DNBSEQ系列)与长读长(CycloneSEQ/G400)测序产品的企业,构建"全读长"工具矩阵 [19][21] - 拥有988项境内外专利(境内553项/境外435项),DNBSEQ技术具备准确性高、重复序列低等优势 [20] - 全球布局9大研发中心、7大生产中心、13个客户体验中心,覆盖90多个地区市场 [25] - 研发团队812人(占员工总数31.2%),60.5%为硕士及以上学历,跨学科覆盖12个专业领域 [26][28]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基因测序仪市场被Illumina(活跃设备2.2万台)和Thermo Fisher垄断超80%份额 [8] - 公司在中国及部分海外市场实现装机量快速增加,但欧美市场面临用户习惯和地缘政治挑战 [8][17] 研发进展 - 发布中通量纳米孔测序仪CycloneSEQ-WT02及高通量G400-ER,完成长短读长技术布局 [19] - 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升级为GLI智能系统,提供AI驱动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22] 风险因素 - 国际诉讼风险:与Illumina在德/英/瑞/瑞典受和解协议约束,涉诉产品业务受限 [7] - 供应链风险:境外原材料采购占比8.75%(10,279.95万元),贸易摩擦可能影响供应 [18] - 汇率风险:海外收入占比较高,结算涉及美元/日元/欧元等多币种 [14][16] 战略布局 - 被认定为广东省基因测序仪产业链"链主"企业,推动上游原材料国产化 [26] - 与全球500+机构合作,包括崖州湾实验室、临港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及吉因加等临床企业 [24] - 在农业、脑科学等领域落地DCS Lab示范项目,拓展多组学应用场景 [24]
华大智造测序仪助力发现天宫新物种
仪器信息网· 2025-05-23 15:25
中国空间站微生物新物种发现 - 中国科研团队在中国空间站天宫空间站首次发现并鉴定了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命名为"天宫尼尔菌" [1] - 研究使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华大智造DNBSEQ-T7测序平台,通过多学科手段确认新物种 [1] - 华大智造DNBSEQ-T7测序仪性能超强,适用于多个领域 [1] - 该研究是中国空间站居留舱微生物监测任务的一部分,样本采集于2023年5月 [1] - 该菌株具有独特特性,研究团队发现其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和突变 [1] - 研究确认发现于中国空间站的菌株是尼尔菌属中的新物种 [1]
新研究揭秘3.2亿年动物大脑进化路径
科技日报· 2025-05-22 09:11
3.2亿年前,当脊椎动物离开水域来到陆地生活时,它们面对的是全新的挑战:如何适应陆地环 境,如何在陆地上找到食物、躲避危险、寻找伴侣。此后进一步演化出的鸟类更是需要适应长时间飞行 迁徙的特殊生活方式。 原标题:新研究揭秘3.2亿年动物大脑进化路径 当人们提到高智商动物时,通常会想到猴子、猩猩等灵长类,或宠物狗、海豚。但鸽子或麻雀等鸟 类,其实也展现出了媲美灵长类的工具使用和社会认知能力。 这听起来或许有点不可思议,但最新科学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 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5月13日,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 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等机构,共同揭开了跨越3.2亿年的大脑神经元演化之谜。相 关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发育细胞》。 构建跨物种单细胞图谱 形成基因双轨演化机制 鸟类的小脑占全脑的比例较高,细胞类型的复杂程度也相对较高,此前有推测认为这可能与它们适 应飞行等因素相关。 该研究首次在鸟类小脑中鉴定出SVIL+浦肯野细胞亚型,其基因表达谱显著区别于哺乳类的 ALD ...
Illumina(ILMN)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2 02:00
分组1 - 截至2025年3月26日,公司登记在册股东名单显示有15.08260315亿股普通股有权在本次会议上投票 [4] 分组2 - 无 分组3 - 无 分组4 - 无 分组5 - 无 分组6 - 会议流程为先进行2025年度股东大会的正式事务,随后开启问答环节,股东可在会议网络直播门户指定位置以书面形式提问,问答环节最长持续15分钟 [2] - 会议行为规则和程序可在门户上查看 [3] - 股东可通过会议网络直播门户指定位置在线投票,需使用代理材料中提供的控制号码,投票截止到年度会议正式部分休会 [4] - 2025年4月9日左右,股东大会通知已邮寄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给截至2025年3月26日登记在册的所有股东,登记股东名单在会议期间可通过网络直播门户供股东查阅,会议结束后将存档于公司记录中 [5] - 本次会议需股东审议和表决四项事项,分别是选举11名董事候选人、批准任命安永为公司截至2025年12月28日财年的独立注册公共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指定高管薪酬进行咨询性投票、批准公司第二次修订和重述的2015年股票和激励计划 [6] - 董事候选人需获得多数投票才能当选,若现任董事未获连任,根据特拉华州法律将继续担任董事会留任董事,公司治理准则要求每位董事提前提交有条件不可撤销辞职信,董事会可酌情接受或拒绝 [7][8] - 批准安永的任命、高管薪酬咨询性投票、批准股票和激励计划均需获得多数投票的肯定票 [9][10] - 初步投票结果显示,所有董事候选人、批准安永任命、高管薪酬咨询性投票、批准股票和激励计划的提案均获得足够票数通过,最终投票结果将在未来四个工作日内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8 - K表格中披露 [11] - 会议期间可能会作出有关公司未来事件或业绩的前瞻性陈述,实际情况可能与预期有重大差异,公司不承担未来更新的义务,建议参考公司最近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10 - K和10 - Q表格及其他报告 [12][13] - 若收到实质相似的问题,公司将进行分组并提供单一回复以避免重复 [14]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公司的董事辞职条款是否会因允许董事会对未获连任董事的最终决定而损害股东投票权 - 该条款仅适用于无竞争的选举,若无此条款,未获连任的董事将自动合法留任,有此条款后,董事会有权根据具体情况行使自由裁量权,以确定符合股东最佳利益的做法 [17][18]
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违约,贝瑞基因控股股东354万持股遭强制变现
新京报· 2025-05-20 14:04
控股股东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高扬被成渝金融法院裁定强制变现3535214股公司股票(占总股本1%) 因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违约 [1] - 高扬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持有31988723股(占比9.05%) 全部股份处于司法冻结状态 [1] - 一致行动人侯颖持有14920736股(占比4.22%) 质押比例达92% 高扬系合计持股13.27%的股份已100%被司法冻结/标记 [3][4] 股权质押与司法处置 - 质押始于2017年借壳上市后 高扬与侯颖初始质押比例分别为27.51%和51.81% 用途为个人理财 [3] - 2024年12月高扬1660万股曾进入司法拍卖程序 后因异议撤回 侯颖已有528万股完成司法拍卖 另有1378万股拍卖中止 [4] - 本次353万股强制处置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 但执行时间与价格存在不确定性 [2] 公司经营业绩 - 2021-2024年连续四年亏损 累计亏损额达9.85亿元 其中2024年亏损1.92亿元 [5] - 营收持续下滑 2021-2024年营收分别为14.22亿/13.68亿/11.51亿/10.78亿元 [5] - 亏损主因包括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加剧及资产减值计提影响 [5] 股价表现 - 2020年7月股价峰值达98元/股 2023年跌破10元/股 最新收盘价13.40元(5月19日单日跌幅5.57%) [2][5] - 股价下跌导致质押人需持续补仓 金融机构有权对未补仓质押股份强制平仓 [3] 借壳上市背景 - 2017年通过借壳*ST天仪上市 成为基因测序领域首家上市公司 [2] - 上市初期高扬与侯颖分别持股13.89%和7.38% 完成三年业绩承诺后次年(2020年)净利润即下滑40% [3][5]
华大智造国产测序仪“解码”中国空间站新物种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12:10
中国空间站微生物新物种发现 - 中国科研团队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发现并鉴定微生物新物种"天宫尼尔菌"(Niallia tiangongensis),拓展了太空环境微生物多样性认知边界 [1] - 该菌株具有适应极端太空环境的机制,可能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1] - 研究使用华大智造(688114)自主研发的DNBSEQ-T7测序平台进行基因测序 [1] 华大智造测序技术 - DNBSEQ-T7测序仪被业界誉为"超级生命计算机",支持PE100和PE150测序读长 [1] - 该设备最快可在24小时内生成至少7Tb数据,单张载片有效reads数达5800M [1] - 广泛应用于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多组学、医学科研等领域 [1] 天宫尼尔菌特性 - 菌株JL1B1071T为革兰氏阳性、好氧、产芽孢、杆状菌株 [1][3] - 基因组大小为5166230个碱基对,G+C含量为35.6mol% [3] - 与地球近亲环状尼尔菌基因组相似度仅83.3%,远低于物种界定标准(95%) [3] 菌株特殊能力 - 具有更强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和辐射损伤修复能力 [2] - 具有独特的水解明胶能力,可在营养有限环境中利用明胶 [4] - 在GAF结构域含蛋白和DNA连接酶D蛋白中存在关键indel突变 [4] 研究意义与应用 - 研究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期刊 [2] - 破译其生存机制有助于设计微生物控制策略 [2] - 潜在应用领域包括太空技术、农业和医学等 [2] 研究背景与方法 - 研究属于中国空间站居留舱微生物监测任务(CHAMP)的一部分 [3] - 样本由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2023年5月采集 [3] - 采用基因组测序和代谢分析等多学科手段进行研究 [1][3]
首次鉴定出人类颈动脉斑块中三级淋巴器官 华大科学家发现隐藏“免疫开关”
深圳商报· 2025-05-19 14:37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研究首次鉴定出人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三级淋巴器官(PTLOs)的存在,为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机制提供关键资源[1] - 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失稳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因素之一,过往研究已证明其与脂质代谢异常及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密切相关[1] - 适应性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斑块稳定性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此前尚不清楚[1] 研究方法与技术 - 运用华大自主研发的时空组学技术Stereo-seq和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构建人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分辨率单细胞空间图谱[1][2] - 通过系统分析首次在人类动脉斑块中鉴定出PTLOs,其特征包括淋巴细胞显著空间聚集、缺乏典型生发中心结构、活跃的B细胞免疫应答[2] 核心研究发现 - 颈动脉斑块中的效应B细胞通过"异位生发中心反应"形成,其B细胞受体出现显著扩增和多样化,表明局部经历克隆选择并可能生成特异性抗体[2] - 首次发现斑块B细胞与周围血管脂肪组织中的B细胞存在共同线粒体克隆亚群,提示两者存在免疫细胞迁移与互动,为"周围血管脂肪组织-斑块免疫轴"提供分子证据[2] - 斑块中三级淋巴器官的存在与患者脑卒中等症状显著相关,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1][2] 临床价值与应用 - 斑块中三级淋巴器官的效应B细胞分泌的IgG抗体可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疾病进程,为临床诊断和干预提供潜在治疗靶点[2] - 研究成果为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斑块研究提供全新视角,并对血管斑块相关临床疾病的治疗策略产生指导意义[3]
品牌工程指数上周涨0.94%
中国证券报· 2025-05-19 05:27
市场表现 - 上周中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上涨0.94%至1666.03点,华大基因、以岭药业、石头科技等成分股表现强势,其中华大基因涨幅达17.27%,以岭药业上涨9.81%,石头科技和丸美生物分别上涨7.18%和6.79% [1] - 2025年以来丸美生物累计上涨60.82%,上海家化上涨46.72%,华大基因上涨34.45%,安集科技、信立泰、韦尔股份涨幅均超20% [2] - 上周上证指数上涨0.76%,深证成指上涨0.52%,创业板指上涨1.38%,沪深300指数上涨1.12% [1] 成分股涨幅 - 上周天士力、新宝股份、亿纬锂能、宁德时代、阳光电源、达仁堂、芒果超媒、科沃斯涨幅均超4%,药明康德、东方财富、中际旭创、珀莱雅涨幅超3% [1] - 2025年以来科沃斯和广联达分别上涨19.60%和18.79%,珀莱雅、恒瑞医药涨幅超17%,海大集团、兆易创新、澜起科技涨幅超14% [2] - 天士力、山西汾酒、药明康德2025年以来分别上涨13.20%、12.85%和11.48% [2] 后市展望 - 机构认为市场将重新聚焦国内经济基本面变化,政策面预计积极应对,市场具有中期支撑 [1] - 短期市场或在当前位置保持震荡,板块间或继续保持轮动,需等待新主线出现 [2] - 中期市场处于性价比较高区间,政策发力稳经济、稳市场的确定性较大,上涨弹性取决于政策发力的力度和基本面好转情况 [2] - 方正富邦基金表示若后续经济数据表现平稳,市场情绪有望得到提振,需重点关注出口数据及出口产业链修复的持续性 [3] - 目前政策支撑与流动性宽松仍是市场主基调,叠加险资入市放宽、中长期资金引入等政策,为国内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稳定性提供支撑 [3]
无锡,一家B轮明星公司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5-14 14:48
公司概况 - 安序源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电化学检测平台的生物科技公司,已研发出一款微阵列芯片分析仪、两款EL-NGS基因测序仪及多种配套检测试剂盒 [2] - 公司总部和生产基地位于无锡,生产中心面积达4100平方米,年设计产能为1000台仪器及10万套试剂盒 [6] - 公司已通过ISO 13485质量体系认证,生产设施符合中国GMP及欧美法规要求 [6] 创始团队与技术背景 - 由斯坦福大学博士田晖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博士伊戈尔·伊万诺夫联合创立,两人均拥有半导体行业资深经验 [4] - 创始团队利用芯片技术优势切入基因测序领域,2016年在美国硅谷成立公司,后迁至中国深圳以利用本地化优势 [4] - 2018年完成自主研发的Bio-CMOS测序芯片工艺集成,2019年推出首款基因测序仪工程原型机 [5] 产品与研发进展 - 核心产品AxiLona EL-100基于电化学生物芯片技术,适用于传染病检测、肿瘤筛查等领域,已获中国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10][11] - 另一款主要产品AxiLona AXP-100为EL-NGS基因测序仪,可满足癌症诊断及科研需求 [10] - 公司拥有53项授权专利及39项专利申请,研发投入累计超2600万美元(2023-2024年) [9][10] 融资与估值 - 累计完成4轮融资,总额超1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真格基金、云锋基金、五源资本等 [13][14][15] - 2022年完成700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达3.47亿美元(约25亿元人民币) [15] - 上市前创始人田晖持股30.44%,伊戈尔·伊万诺夫持股15.22% [16] 市场与商业化 - 基因测序市场应用广泛,涵盖临床诊断、药物开发等领域 [9] - 核心产品AxiLona EL-100已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被纳入江苏省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11] - 公司目前尚未实现收入,2023-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285.6万美元和2346.6万美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