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执督察利剑 护绿水青山 促绿色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9-11 09:34
督察整改机制 - 成立市委书记和市长双挂帅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高位统筹部署整改工作 [3] - 将第二轮中央督察14项任务分解为38条具体措施明确20个市直部门和11个区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3] - 第一轮督察36项任务及838宗案件全部销号第二轮14项任务中6项已完成验收剩余8项将于2025年全面完成 [4] 技术创新应用 - 采用0.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自动检测生态问题线索识别效率比传统模式提升3-5倍 [5] - 通过遥感影像动态监测整改完成情况严格防范虚假整改和"一刀切"行为 [5] - 对跟踪发现的卫星遥感问题已全部完成现场核实并督促整改 [6] 固废治理成效 - 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回收利用率超49%无害化处理能力达3.2万吨/日实现全量焚烧和零填埋 [8] - 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和循环经济产业园计划于2024年底和2027年分别建成4座及7座 [8] 环境质量指标 - 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河流优良水体长度占比达82.8% [9] - 2024年1-8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标率95.5%PM2.5浓度降至16微克/立方米 [10] - 2024年施工噪声信访量同比下降18.8%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提升至96.2% [9] 绿色产业发展 - 碳市场累计成交量1.08亿吨成交额24.75亿元配额年度流转率居全国试点前列 [10] - 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超8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76.9%超充站和超充枪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 [10] - 绿色建筑总面积2.3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总面积超1.2亿平方米规模居全国前列 [10] 生态空间建设 - 国际红树林中心已正式设立并进入实体化运行 [11] - 公园数量从2个增至1320个户外步道网络延伸超3600公里 [11]
整治形式主义,生态环境领域如何减负增效?
人民日报· 2025-08-30 09:03
整治形式主义机制建设 - 生态环境部建立整治形式主义一机制两清单管理体系 包括推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工作机制和重点任务清单 审核要点清单 [2] - 实行机制化 清单化管理 明确责任分工 细化任务举措 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2] 督察检查考核优化 - 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调阅资料数量较上一轮减少40%以上 实施六个不调原则 [3] - 督察谈话对象减少50%左右 仅与党政主要负责同志 分管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谈话 [3] - 推行无感式督察 提出三个不要和三个越少越好要求 简化现场督察和服务保障 [3] -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一级指标数量同比减少31% 不设置过程性 留痕类指标 [3] 执法效能提升 - 推行非现场 智慧型 穿透式执法模式 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3]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排查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线索3840条 发现问题3345个 完成整改2275个 [3] 文件会议与人员管理 - 2025年上半年指标类发文同比减少5.8% 主动压减2个指标类会议 [4] - 全面清退市级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 新一批借调数量减少12人 [4] 数据服务与基层治理 - 推动8个垂直管理业务系统数据向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回流 [4] - 协助地方实现14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4] - 39项生态环境领域事项由乡镇街道收回至上级部门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4]
陕西发布上半年生态环境“成绩单”
中国环境报· 2025-08-19 09:33
空气质量改善 - 国考10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8 同比改善2.9% 6项主要污染物实现四降二平 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3.2% [14] - 关中5市综合指数4.48 同比改善4.7% 平均优良天数达119天 较去年同期增加46天 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3.2% [14] - 新增B级及以上环保绩效企业43家 总数达256家 钢铁行业82%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水泥熟料行业完成110项/268项改造任务 [13]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 淘汰老旧柴油货车3万余辆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居全国第十四位 西安/咸阳/渭南入选国家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 [13] - 关中火电机组耗煤量同比减少226万吨 火电/钢铁/煤炭/焦化行业清洁运输比例提升至72% [13] - 臭氧防治专项行动排查低效治污设施企业419家 检查超标排放企业890家 督导帮扶1647家企业加强活性炭管理 [14] 水环境质量 - 汉丹江流域35个国控断面水质均在Ⅱ类及以上 其中Ⅰ类水质断面12个占比34.3% 干流出境断面水质均达Ⅰ类 [15] - 流域内31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 完成105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整治41条农村黑臭水体 [15] - 排查汉丹江流域排污口3434个 溯源比例100% 完成12个园区水污染问题整治 [15] 水生态治理工程 - 白河县封堵矿硐213个 处置废渣158万立方米 生态修复3.6万平方米 预警监测断面水质达Ⅲ类及以上 [16] - 丹江流域169个锑矿硐全部完成治理 累计治理锑矿废渣51.49万立方米 [16] - 建立汉江/丹江干流重金属应急监测体系 在高风险区域建设应急池/导流槽等设施 [16] 土壤污染防治 - 61家企业完成污染源整治 26个县完成溯源 65家企业稳定达标 潼关县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基本完成 [17] - 46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72家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纳入2025年名录管理 [17] - 3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完成验收评估 [17] 建设用地与地下水管理 - 153块国家考核重点建设用地落实调查评审制度 156个高风险地块纳入优先监管清单 125个地块落实管控任务 [18] - 完成11个市(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 形成全省"一张图"管控体系 [18] - 完成61个市县级和136个"万人千吨"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 建立优先防控清单 [18] 整体环境质量 - 27个国家考核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 70个县级地表水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19] - 各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95.4% 夜间89.1%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9] - 386个辐射环境监测点位结果未见异常 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19]
武汉奏响绿色“协奏曲” 共谱生态“新乐章”
中国环境报· 2025-08-19 09:33
新闻宣传策略 - 创新"1+N"新闻发布链模式 将生态环境新闻发布纳入政府新闻发布会年度计划 分季度召开生态环境领域新闻发布会 每年发布生态环境领域新闻报道千余篇 [10] - 打造一体化融媒体宣传平台 成立生态环境局融媒体中心 制作原创性强宣传文案 正面曝光率位居全国同级城市前列 [10] - 实施热点追踪计划 开展触及一线的宣传素材征集 通过花漾江城 执法人不服暑等主题宣传展示建设成果 [10] 新媒体传播成效 - 创新制作AI+ IP+ 文旅+等可视化宣传产品 多个单篇推文阅读量超5万人次 优质短视频累计传播量过百万 [11] - 开展双城CP江豚直播活动吸引超120万网友云守护 微信公众号关注量近10万 政务微博粉丝超167万 [11] - 微信公众号内容数次获生态环境部点赞 政务微博荣获湖北十佳政务微博称号 [11] 社会宣传活动 - 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开展环保集市 文艺汇演等活动 联合中国环境记协采用环境新闻茶座形式举办2025年六五环境日主题活动 [12] - 原创推文阅读量突破两万人次 精心制作7个原创视频内容多视角讲述生态环境保护故事 [12] - 开展城市绿色生活细胞工程 市级党政机关创建节约型机关覆盖率达100% 绿色出行比例达76% [12] 生态文化培育 - 运用小山小水等特色环保吉祥物开发3套表情包 制作两部生态动漫宣传片 推出生旦净末丑环保吉祥物形象 [13] - 结合湖北大鼓创作美丽武汉版五环生态公约 编排汉剧版《让中国更美丽》 策划生态文化科普视频 [13] - 打造180万人使用的武碳江湖个人低碳平台 营造全民践行低碳生活良好氛围 [13] 公众参与体系 - 组建1+16+7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网络 开展志愿服务现状调查 推出15门志愿宣讲课程 选聘42名生态环境观察员 [14] - 累计开展超1300场志愿服务活动 形成武汉生态环保高校行等志愿服务品牌 [14] - 在全国率先实现八类环保设施线上线下全覆盖 创新打造VR观景平台 累计组织开放活动超2000次 [15] 环境教育成果 - 推出7条武汉城市新绿标线路 编印出版《身边的环境》等地方教材 累计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发放79.4万册 [15] - 推动全市中小学每学年开设12课时专题生态环境教育课 连续开展二十届青少年生态环境实践活动 [15] - 录制共同探究沉湖湿地科学奥秘科普视频 全市同步播出 4所场馆入选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馆 [15]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加快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齐鲁晚报网· 2025-08-15 11:28
党建品牌建设 - 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 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重要会议精神46次 [2] - 构建一支部一品牌一工作法 全系统五星级党支部覆盖率超过50% [2] - 建立党组决策、班子成员领办、党组织推动落实溯源责任体系 累计实施首办、领办项目22个 [2] 污染防治成效 - 治理提升重点行业 累计治理618家企业 开展木业产业违规生物质锅炉、非法小胶厂专项整治 [3] - 淘汰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9524辆 国一非道路移动机械1511辆 [3] - 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6 同比改善4.7% 全省排名第9 [3] - 全市国控断面优良率达到82.4% 累计收缴横向生态补偿资金1.18亿元 [3] - 创建无废细胞165个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3] 绿色发展举措 - 打造循环产业园区5个 招引环保项目20个 建成省级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2个 [4] - 谋划推进EOD项目6个 争取政策贷款116.78亿元 [4] - 获批入库中央和省级污染防治资金项目48个 争取资金3.97亿元 [4] - 非现场执法占比达44.5% 依法免罚案件30件 金额388万元 [4] - 完成23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 266个村环境整治 [4] 监管执法与安全 - 开展专项执法行动26次 检查企业4166家次 完成监督帮扶问题核查860家次 [5] - 查处两打刑事案件21件 打造市级执法实训基地 [5] - 办理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工单1046件 按时办结率100% [5] - 办理热线首发群众投诉5363件 群众满意率95.3% [5] - 完成应急预案备案1339家 入选生态环境部优秀环境应急演练推荐案例 [6] 2025年规划目标 - 完成重点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3家 创建绩效A级2家 [7] - 基本完成12155辆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 [7] - 完成3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 实现平原散煤清零 [7] - 加快推进37项治理工程 全面完成两清零一提标任务 [8] - 建强4个循环产业园 力争年内产值过百亿 [9] - 创建清洁生产企业180家 [9] - 计划争取政策性贷款31.65亿元 年内完成2个新谋划EOD项目审批 [9] - 创建绿色工厂等无废细胞不少于141个 [10]
用最严密法治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12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15:13
关于加强执法司法工作协同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总体要求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实施 [2] - 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治理,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 [2] - 坚持依法推进、务实高效,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2] 强化联动 - 加强沟通会商,聚焦污染防治攻坚、长江十年禁渔、河道采砂管理等重点领域 [3] - 支持行政执法机关在长江流域跨行政区域、生态敏感区域开展联合行动 [3] - 加强生态环境评估鉴定机构和专家队伍建设,完善评估鉴定标准规范 [3] - 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和情况通报,共享执法司法信息数据 [3] - 加强府院联动,做好环境资源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机衔接 [3] 优化衔接 - 加强长江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衔接 [4] - 明确跨行政区划环境资源犯罪案件指定管辖的要求 [4] - 办理环境资源案件需要调查取证的,有关机关依法予以协助配合 [4] - 违法行为人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赔偿责任的,依法作为从宽处理的情节 [4] - 加强生态环境修复跨部门协作,科学确定、合理实施修复方案 [4] 深化合作 - 健全日常联络沟通机制,增强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 [5] - 开展跨部门联合调研培训和业务交流活动,提高执法司法能力水平 [5] - 联合设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法治宣传)基地,提高保护修复治理综合效能 [5] - 联合发布涉长江保护治理典型案事例,讲好长江保护法治故事 [5] - 携手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 [5]
临沂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中国环境报· 2025-08-14 09:40
文章核心观点 -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党建与业务融合、污染防治攻坚和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2][13] 党建引领与组织建设 - 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形成"一支部一品牌一工作法"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五星级党支部覆盖率超50% [3][14] - 建立党组决策、班子成员领办的溯源责任体系 累计实施首办、领办项目22个 [3][14] - 与市纪委建立廉政风险会商机制 梳理6方面廉政风险及21项具体表现并制定防控措施 [3][14] 大气污染治理成效 - 2024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6 同比改善4.7% 帮扶43家企业绩效提级 [4][15] - 推进重点行业转型升级 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 开展机动车检验机构专项整治 [4][15] - 深化VOCs综合治理 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源头减排 加快清洁取暖改造 [20] 水环境治理成果 - 2024年国控断面优良率达82.4% 精准筛选21个重点断面并制定"一断面一策"方案 [4][15] - 完成18项标本兼治工程措施 完善断面监测考核网络 深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4][15] - 开展汛前河湖沟渠隐患排查 成立市级包保工作组逐一包保国控断面 [4][15] 土壤与固废治理 -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创建"无废细胞"165个 [4][15] - 国控地下水考核点位全部达标 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并加快重点地块修复 [4][15] - 深化"无废城市"建设 开展大宗工业固废摸排整治 [21] 绿色产业发展与资金支持 - 打造5个循环产业园区 招引20个环保项目 建成2个省级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5][16] - 谋划6个EOD项目 争取政策贷款116.78亿元 获批48个中央和省级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共3.97亿元 [5][16] - 培育环保产业 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动页岩砖、焦化等重点行业绿色升级 [20] 监管执法与服务创新 - 非现场执法占比达44.5% 纳入环境信用评价企业4.9万家 正面清单企业292家 [5][16] - 开展专项执法行动26次 完成监督帮扶核查860家次 整改问题503个 [7][17] - 办理生态环境信访工单1046件且按时办结率100% 处理热线投诉5363件且群众满意率95.3% [7][17] 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 - 建成蒙山生物多样性观测站 完成23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和266个村环境整治 [9][16] - 沂南县、费县入选省级"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 [9][16] - 蒙阴县林木覆盖率73% 将26.5%县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 [11] 环境安全与应急能力 - 查处"两打"刑事案件21起 完成应急预案备案1339家 [7][17] - 鲁苏边界应急演练入选生态环境部优秀案例 开展危废、辐射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 [7][17][21] - 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 帮扶整改问题153个 [7][17]
威海真抓实干争当美丽山东建设排头兵
中国环境报· 2025-08-07 09:49
核心观点 - 威海市实施环境质量和环保工作"双领先"战略 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4年环境空气质量绝对值和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 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率全省第一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5年100% [1][12] - 威海市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24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 是全省唯一入选地市 [1][12] 环境空气质量成果 - 环境空气质量绝对值和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 PM2.5平均浓度、PM10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成绩 [1][11] - 狠抓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移动源和污染天气应对"四个关键" 严格落实专项督查等"六项机制" [2][13] - 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智慧监管系统 覆盖755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 6497个监控点位 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2][13] 水环境治理成果 - 全市13条重点河流、1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水环境质量指数全省第四 同比改善率全省第一 [1][16] - 建立非现场监管问题线索闭环处置机制 搭建水环境监控预警平台 实现实时预报预警 [2][16] - 米山水库入选第二批省级美丽河湖典型案例 市生态环境局获评2024年碧水保卫战表现突出集体 [2][16] 海洋生态保护措施 - 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湾长组织体系 实施"口、河、湾"三维联动治理 [3][17] - 开展8条省控及以上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总氮治理 强化执法监测在线监控联动 [3][17] - 入选国家全域美丽海湾建设试点 积极探索碧海银滩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3][17] 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 成功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建立"威海5+3模式"治理体系 [6][18] - 实施五大气候韧性提升行动 包括城市空间、人居环境、水安全、海岸带和交通安全 [6][18] - 完善城市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提升极端天气预测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9] 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 探索EOD模式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结合 项目总投资64亿元 最高授信额度53亿元 [7][20] - 4个EOD项目入选省环保金融项目库 通过产业收益弥补生态项目资金缺口 [7][20] -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同步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协同发展 [7][20] 区域协同治理案例 - 乳山市采用人防技防结合实现秸秆焚烧连续多年"零火点" 发送防火短信30余万条 发放明白纸20余万份 [8] - 荣成市创新河湖湾一体化管理机制 实施海洋生态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9] - 文登区建立海洋负排放院士工作站 五垒岛湾浮游植物超300种 脊椎动物302种 鸟类179种占全省50% [10]
本报评论员:以监督推动制度落地见效|四论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
中国环境报· 2025-08-07 09:48
政策框架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明确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责任清单和履职要求,并通过监督追责机制划定底线和红线,形成"知责—明责—履责—尽责"管理闭环 [1] - 规定设置专章监督追责条款,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有机衔接,明确5种追责情形,构建权责清晰、问责有力的监督体系 [1] 监督机制导向 - 监督需坚持目标导向,重点关注地方发展规划、产业政策、项目布局等重大决策是否贯彻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和执行法律法规,防止不顾生态环境的盲目决策 [2] - 监督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调整、交通结构优化等重点领域,推动解决绿色转型问题,落实绿色低碳发展要求 [2] - 监督需坚持效果导向,以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指标变化、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进度及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情况为核心检验标准 [3] 考核与激励 - 将监督结果充分运用于干部考核管理和选拔任用,把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重要方面,并加大考核结果应用和问题整改力度 [3] - 党委组织部门考察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时须按规定将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者严肃追责,对表现突出者予以激励表彰 [3] 政策目标 - 推动形成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鲜明用人导向,充分调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积极性,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3] - 通过制度执行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支撑 [4]
【省生态环境厅】“送法送技入园入企”活动为民营企业讲政策送技术
陕西日报· 2025-08-05 08:07
政策宣讲活动 - 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工商联组成宣讲团在西安市先进制造业协会开展送法送技入园入企活动 覆盖70多家民营企业[1] - 宣讲内容针对企业需求安排 包括生态环境信用评价 节能降碳减排项目申报及补贴 危废管理规范 重污染天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奖补政策及废气污水排放标准5个专题[1] - 采用政策法规加技术分析加实践案例方式讲解 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环境保护和绿色转型意识[1] 政策支持措施 - 向企业赠送民营经济促进法 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指南 排污许可常见问题问答等400余册法规政策书籍资料[1] - 播放大气污染防治法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普法宣传动漫 展出生态环境法规政策宣传展板[1] 企业交流反馈 - 宣讲团与部分参会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 聚焦企业绿色转型 行政审批 执法检查 治理技术 行业标准等问题听取意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