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

搜索文档
晨报|交易事实,而非预期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5-06 08:50
策略观点 - 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已回归关税战前水平,表明"交易事实而非预期"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原则 [1] - 5月A股预计呈现风险偏好回暖、主题轮动特征,重点关注低机构持仓的主题型交易机会 [1] - 中美经济二季度末或面临新变数,长期需聚焦三大趋势:中国科技自主、欧洲防务能源自主、中国"双循环"战略深化 [1] 宏观经济 - 中美贸易谈判预期推动离岸人民币升值至7.21(5个月新高),出口企业美元结汇需求或持续支撑汇率 [2] - 美国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降至-0.3%,主因进口激增和政府支出减少,消费韧性边际减弱 [9][12] - 4月全球制造业PMI 49.8,呈现"中国调整、新兴良好、美国承压"特征,关税影响初步显现 [6] - 中国4月制造业PMI外需压力大于内需,有色、黑色金属等行业环比改善 [16] 行业影响分析 关税分担机制 - 纺织品、电信设备、消费电子因产业竞争力强且美国依存度高,关税分担压力较小 [3][4] - 化工、农产品、医药等行业因竞争力弱且对美出口敞口大,可能承担更高关税比例 [3][4] - 美国可能基于国家安全限制中国电信设备、智能汽车进口 [4] 科技产业 - 电子行业一季度算力、汽车、面板需求强劲,半导体先进制程景气度佳 [10] - 公募基金电子配置比例增至18.88%(超配7.35pcts),半导体持仓创新高 [10] 银行与保险 - 银行业一季度受LPR重定价影响息差收窄,但存款重定价和债市企稳将改善后续盈利 [8] - 保险业一季度新业务价值高增长验证行业洗牌红利,分红险转型成效显著 [17] 消费与出行 - 五一国内旅游人次同比+15%突破3.5亿,民航客流同比+12.5%,国际航班恢复率达91% [13][14] - 县域游、长线游、入境游成结构性亮点,澳门客流超预期利好博彩业 [14] 公用事业 - 广州居民/非居民水价分别上调29%/27%,核心城市价改落地将加速全国水价机制理顺 [15] 海外动态 - 欧盟"重新武装"遭遇美国关税冲击,财政扩张效应或于四季度抵消关税负面影响 [5] - 亚洲货币因关税谈判乐观预期大幅升值,美股科技股资本支出指引推动市场反弹 [12]
立讯精密(002475):2024及2025Q1业绩点评:2024年业绩符合预期,指引25H1稳健增长
东莞证券· 2025-04-29 17: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符合预期,指引25H1稳健增长,具备全球交付能力,经营韧性凸显 [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主要数据 - 2025年4月28日收盘价30.95元,总市值2243.07亿元,总股本72.47亿股,流通股本72.34亿股,ROE(TTM)19.22%,12月最高价47.81元,12月最低价27.11元 [1]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归母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6.94亿元,同比增长14.81%;全年毛利率10.41%,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净利率5.42%,同比提升0.14个百分点 [3][5] - 2025Q1营业收入617.88亿元,同比增长17.90%;归母净利润30.44亿元,同比增长23.1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09亿元,同比增长10.36%;Q1毛利率11.18%,环比提升3.31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44个百分点;净利率5.47%,环比提升0.24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56个百分点 [3][5] - 公司预计25H1归母净利润64.75 - 67.45亿元,同比增长20% - 2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1.91 - 57.11亿元,同比增长4.67% - 15.15% [5] 公司业务收入情况 - 2024年消费性电子、通讯、汽车、电脑业务收入分别为2240.94、183.60、137.58和90.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5%、26.29%、48.69%和20.15% [5] 公司产能配置优势 - 公司制造基地广泛分布于多个国家,通过“本土创新 + 全球交付”模式,能灵活调配资源,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降低风险,成为头部客户综合能力强的合作伙伴 [5] 公司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6年EPS分别为2.27和2.80元,对应PE分别为14和11倍 [5] - 给出2023A - 2026E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成本等多项科目的预测数据 [6]
晨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体会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6 08:29
宏观经济与政策 - 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CPI涨幅目标下调至2%左右,显示政府对价格问题的重视[1] - 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基调,预计央行将继续下调政策利率,同时更加重视楼市股市健康发展[1] - 财政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赤字率突破惯性约束,各类工具额度较2024年提升,统筹提振消费和投资[1] - 基建投资政策取向为适度提高地方政府项目审批自由度,提升政府资金撬动效果,预计保持对总需求的适度提振[1] 产业政策与发展 - 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政策措施[1] - 深化改革方面将推动央国企改革、全国统一大市场、财税金融等标志性举措加快落地[1] - 能耗强度指标重回2021年水平,产能监测预警约束"内卷式"竞争[1] - 水泥行业国内产量创2010年以来新低至18.25亿吨,企业加速出海布局非洲等高利润市场[16] 资本市场与A股策略 - A股市场信心修复将从科技领域扩散至经济领域,科技AI创新+供给侧改革+需求侧扩内需三大政策思路明确[3] - 甄选"新核心资产30"组合,聚焦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价值重构、供给侧改革引导行业出清及制度优化释放消费潜能三大视角[3] - 预计A股盈利周期底部或出现在2025年下半年,科技/制造部分行业已现景气拐点,消费/医药仍处历史底部[7] - 3月电子板块建议聚焦国产自立、AI创新方向,看好晶圆厂扩产预期和存储涨价拐点[20] 行业动态与投资机会 - 银行板块估值有确定性上行空间,2025年积极宏观政策提供稳定经营环境[5] - 医疗健康领域实施健康优先战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治理,基因测序仪国产替代加速[6][18] - 拼搭玩具行业本土品牌通过工艺进步、性价比红利及IP生态三维崛起,市场规模快速增长[15] - 半导体设备行业并购整合成趋势,通过收并购获取技术、补齐产品线、提升市占率[21] 海外市场与全球视野 - 特朗普政策或延续财政扩张,新兴市场资金流向分化,A股外资温和回流,印度外资流出压力显著[9][12] - 美股模拟芯片板块接近周期底部,微芯科技等企业订单出现好转迹象[14] - 美国就业市场稳健,若2月非农数据坚挺将缓和短期risk off情绪[9] 量化与资产配置 - 3月指数轮动策略看好大市值风格,锂电池、水泥、可选消费等行业景气度边际提升[24] - 2025年化债资金规模预计达5.8万亿元,包括专项债资金2.8万亿和债务滚续资金3万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