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
搜索文档
双节文旅盛宴:数百项活动迎宾朋 申城文旅市场提前开启“假日模式” 文旅商体展融合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解放日报· 2025-09-26 09:37
文旅活动概览 -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上海文旅市场推出数百项覆盖看展赏秀逛古镇品美食的融合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本地休闲体验 [1] 文化艺术展览与演出 - 国庆假期启动2025秋约魔都美术季首波活动包括上海美术馆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艺术展龙美术馆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特展等特色展览 [2] - 全市142家博物馆假期正常开放其中9家延长开放时间12家博物馆推出14个特展如上博东馆红山文化展等可免预约参观 [2] - 艺术演出活动包括10月5日大型户外交响合唱音乐会《布兰诗歌》以及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带来的3台6场高水准歌剧与音乐会演出 [2] 古镇乡村与主题乐园活动 - 沪郊水乡古镇与乡村地区推出70余项特色活动如嘉定南翔古镇国潮大会与千桌万人小笼宴青浦蟠龙新天地中秋赏灯体验等 [3] - 远郊区域依托生态优势举办奉贤旅游风筝会浦东第二届花木露营节闵行浦江郊野公园花园生活节等融合农事露营自然探索的活动 [3] - 主题娱乐项目包括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秋季创玩嘉年华和耀雪冰雪世界的雪雕与冰雪文化市集提供积木与冰雪主题体验 [3] 跨界融合与消费促进 - 上海国际光影节以点亮上海为主题设立1个主会场和16个分会场共举办177场主题活动激活城市夜间经济 [4] - 各区推出特色光影活动如徐汇复兴艺术节结合电影周年庆典宝山长滩艺术节举办金曲音乐会黄浦外滩艺术节聚焦艺术群展与露台艺术季 [4] - 假期餐饮住宿消费升温前滩国际美食节松江咖啡黄金周等汇集全球风味星级酒店推出房间与自助餐优惠带动全链条消费 [4]
“机械巨兽”“AI学者”……AI赋能激发文旅新活力 数字化转型与降本增效动力十足
央视网· 2025-09-24 17:42
AI技术在文旅场景的应用现状 - 近两年各类仿生机器动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游乐园、艺术展等文旅场景中[1] - 上海某主题乐园已引进仿生鲸鲨和仿生江豚,仿生魔鬼鱼也已在实验阶段[6] - 在行程规划、便捷服务、文物保护等方面,AI正在深度赋能甚至重塑整个文旅产业模式[10] 仿生机械生物的规格与技术特点 - 仿生鲸鲨身长约5米,体重达350公斤,运用AI算法和仿生技术高度模拟真实游弋姿态[3] - 机甲北极熊身高7.6米,身长约16米多,重量达30多吨,全身包含70万个零部件[7] - 机械北极熊面部集成多个精密可动轴,依靠传动算法驱动眼睑、嘴唇等部位模拟面部肌肉运动,并能实现四肢行走、跃起、喷水喷雾及表达愤怒开心等表情[7] 仿生机械生物的投资与运营价值 - 单条仿生鲸鲨的采购成本约1000万元[6] - 机械生物后期运营成本比活体生物少很多,在人工费用、饵料摄食和能源费用上都会减轻[9] - 仿生动物在动物保护、IP打造、运营成本、知识科普以及呈现已灭绝物种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9] AI导览与游客体验提升 - 上海敦煌当代美术馆提供儿童和成人两种AI智能讲解器,支持对任意展品拍照即可获得讲解并可不断追问[10] - AI讲解器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讲解风格和音色,支持即拍即讲的照片、文本和语音方式输入输出,并能从任何角度成功识别展品[12] - AI讲解背后的专业知识库使观众平均逛展时间从40分钟提升至90分钟[14] AI在文化创作与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 通过艺术家与AI工程师合作,将流失海外的600多个敦煌经文字体发展成1万多个字库,形成了新的敦煌字库[14] - 美术馆在艺术家创作和文物保护方面应用了多层次的AI技术[14] AI技术在旅游平台的应用与行业影响 - 在线旅行平台正调试AI搜索功能,通过接入各大主流社交媒体数据,“一站式”生成定制化旅游攻略以解决信息过载和多方比价难题[16] - 2025年以来,平台AI功能加速推出,AI赋能文旅不仅提升了用户旅行体验,也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提供动力[17]
蓬皮杜中心200余件馆藏真迹呈现 国内首个激浪派大展来了
解放日报· 2025-09-23 09:41
展览基本信息 - 展览名称为“偶然!激浪派!”,是国内首个系统性梳理激浪派的大型展览 [1] - 展览时间为9月26日至明年2月22日,地点为西岸美术馆 [1] - 展览内容基于法国蓬皮杜中心的200余件馆藏真迹 [1] 艺术流派核心特征 - 激浪派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欧美 [1] - 该流派打破艺术局限于昂贵画布与雕塑的传统,使日常物品如储物盒子、衣架、儿童游戏乃至人类的沉默与呼吸都能成为艺术载体 [1] - 流派成员背景多元,来自化学、经济学、音乐、设计、人类学等领域,打破了艺术创作的专业壁垒 [1] - 其核心在于重新定义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观众的关系 [1] 参展艺术家与作品 - 参展艺术家包括“观念艺术之父”马塞尔·杜尚、激浪派创始人乔治·麦素纳斯、“社会雕塑家”约瑟夫·博伊斯等达达主义与激浪派重要人物 [2] - 涵盖“女性主义艺术先行者”小野洋子、现代摄影先驱曼·雷、“简约音乐代表”拉蒙特·扬等代表作品 [2] - 展览包含多件致敬“前卫音乐革命家”约翰·凯奇的作品以及“空间主义创始人”卢齐欧·丰塔纳等先锋艺术家的作品 [2] - 展览亦展出耿建翌、尹秀珍、施勇等本土艺术家的多件代表作 [3]
田中功起:构建临时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经济观察报· 2025-09-20 10:07
展览概况 - 展览名称为“苏望:日常褶皱”,由UCCA策展人李砚秋策划,正在美术馆主展厅开放 [1] - 展期从9月27日持续至2026年1月4日,地点位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1] 展览内容与结构 - 系统性梳理艺术家苏望近八年的创作轨迹,其中2021年后的新作占据近半数展陈空间,构成展览核心 [1] - 包含一件由UCCA专项支持制作的影像装置《窗台上的时间》,并在此次展览中完成全球首展 [1] 艺术家创作风格与媒介 - 苏望的创作扎根于平凡生活,媒介横跨摄影、影像、空间装置与社区工作坊 [1] - 善于从日常细微处取材,如观察老巷子墙皮剥落的纹路、收集被丢弃的咖啡杯,将其转化为艺术载体 [1] - 2023年创作的摄影作品《电梯里的反光》捕捉陌生人在电梯轿厢中的微表情,可视化现代都市人的疏离与隐秘联结 [1] - 全新影像装置《窗台上的时间》使用延时镜头记录出租屋窗台四季的光影变化,搭配邻居日常闲谈录音,揭示个体生活中潜藏的关联与矛盾 [1]
“世世太平——近现代中国画大师精品展”亮相北京
新华网· 2025-09-13 09:42
展览概况 - 展览名称"世世太平——近现代中国画大师精品展"于9月9日亮相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 [1] - 展览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典藏30件艺术精品 涵盖22位中国画大师代表作 [1] - 展期将持续至12月16日 [3] 展品内容 - 核心展品齐白石1952年创作《世世太平》以和平鸽 苹果 柿子组合谐音寓意世界和平 [1] - 展出徐悲鸿《蒋碧薇仕女像》 潘天寿《小龙湫下一角》 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等美术史精品 [2] 文化战略 - 展览采用三山五园红黄绿三色系为视觉基调 融合颐和园传统窗棂设计元素 [2] -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自1950年起通过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系统性购藏艺术家作品 [1] - 典藏作品曾伴随国家外交活动出访全球 成为文化外交重要载体 [1] 平台建设 - 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定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展示 教育 交流四大中心 [2] - 该中心是海淀区"畅春新园"科技文化集聚区核心组成部分 [2] - 通过持续举办国内外艺术展 该中心已发展为海淀区新型文化地标 [2]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向观众开放
经济观察报· 2025-09-07 08:42
展览概况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大规模呈现列宾艺术全貌 展出92件油画和素描作品[1][2] - 展览通过四大篇章系统梳理列宾艺术生涯 揭示其创作中理性与激情共生的美学逻辑[2] - 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11日 由中俄两国国家级博物馆联合主办[4][5] 展品内容 - 首次来华展出《1698年的索菲娅公主》《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等多幅列宾代表作 其中《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画幅近4米宽[2] - 展出8个重要作品创作群组 包括《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肖像速写 场景素描和油画小稿等创作过程资料[2] - 通过列宾创作的同时代人物肖像画 配合互动专区展现其艺术朋友圈与跨艺术领域共振[3] 艺术价值 - 全面呈现列宾笔下一个民族的觉醒与一个时代的温度 展现巡回展览画派巨匠的艺术成就[2] - 通过创作群组揭示列宾从田野写生到巨制落成的全过程 让观众深入了解杰作诞生历程[2] - 肖像画作品蕴藏巨大力量与魅力 展现绘画与文学 音乐的跨艺术领域共振现象[3]
共振·生长——2025石家庄青年艺术邀请展
经济观察报· 2025-09-06 10:13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共振·生长——2025石家庄青年艺术邀请展 聚焦城市发展与艺术创作的互动关系 [1] - 展期从2025年8月16日持续至9月7日 共计23天 [2] - 展览地点位于石家庄市美术馆(桥西区苑东街1号裕西公园内) [2] 参展规模 - 汇集44位本地艺术家 全部来自石家庄地区 [1] - 共展出67件艺术作品 涵盖多种创作形式 [1] 作品内容 - 架上绘画作品呈现太行的层峦叠嶂地貌特征 [1] - 包含书法作品 突出墨色温润的艺术特色 [1] - 设计类作品体现创新巧思 [1] 展览特色 - 采用整体策展理念 通过灯光调试增强作品表现力 [1] - 配备创作灵感解读文字 深化作品理解 [1] - 组织专题研讨与公教活动 延伸展览价值 [1] - 通过展陈设计将独立作品串联成有机整体 构建城市艺术叙事 [1] 城市背景 - 石家庄从600户农家的村庄发展为千万人口都市 百年间实现跨越式增长 [1] - 城市发展依托铁路交通兴起 货站演变为商业中心 [1] - 当前城市风貌呈现霓虹与烟火气交织的繁华特征 [1]
一周展讯|文物“自述”国宝南迁,唐俑展示荔枝之路
新浪财经· 2025-08-25 07:39
上海地区展览 - 上海博物馆推出"珠归海上"特展 免费展出庄万里家族捐赠的"两塗轩"书画珍藏 包括宋代《秋山萧寺图卷》及董其昌行书手札九通卷 展期从8月20日至2026年4月19日[1][3] - 奥赛博物馆在华最大展览"缔造现代"展出梵高《阿尔勒的卧室》《自画像》、米勒《拾穗者》、高更《塔希提的女人》、莫奈《夏末的干草堆》、塞尚《塞尚夫人肖像》等作品 需购票预约 展期6月19日至10月26日[5] - 上海罗丹艺术中心展出106件罗丹原作 包括《思想者》《青铜时代》等6件法国罗丹博物馆镇馆之宝 需购票 展期2024年9月27日至2025年9月26日[7] - 程十发美术馆举办丰子恺艺术展 展出近200件书画作品及文献 分为四个板块 展期8月8日至9月7日[9] - 海派艺术馆推出邓散木艺术世界展 展出书法、篆刻、手稿及实物 展期8月6日至9月14日[11] - 海派艺术馆举办海上大观研究展 聚焦1840至1949年海派书画 展出吴昌硕等名家作品 展期2025年8月14日至2026年6月7日[15] - 中华艺术宫展出80余件唐云作品与旧藏 探索海派花鸟画转型 展期7月31日至9月10日[19] - 宝龙美术馆举办麦积山石窟艺术展 通过泥塑造像和复制洞窟呈现古今对话 需购票 展期7月21日至10月26日[21]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阿尔瓦罗·西扎个人回顾展 展出逾800件展品 为亚洲最大规模 需购票 展期6月6日至9月7日[32] - 上海博物馆东馆举办"无羁之境"展 汇集52位艺术家的259件作品 包括杜布菲原生艺术收藏国内首次展示 需购票 展期2025年7月12日至10月12日[33] 北京地区展览 - 颐和园博物馆"园说Ⅶ"展通过160件/套文物以"文物自述"方式讲述国宝南迁北返历史 展期至11月16日[37]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列宾艺术特展 展出92件油画和素描作品 系统呈现列宾艺术生涯 需购票 展期2025年7月23日至2026年1月11日[42]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汇集27家文博单位338件/套珍贵文物 全景呈现殷商文明 需购票 展期2025年5月19日至10月12日[43]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美的多元"展 呈现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279件文物 需购票 展期2024年11月6日至2025年9月5日[47] 江苏地区展览 - 苏州博物馆举办"从拙政园到《长物志》"展 结合馆藏文物与沉浸式体验 重点展品包括王蒙《竹石图》等 需购票 展期7月1日至10月26日[49] - 苏州博物馆"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展汇集13家机构160余件珍品 呈现赵孟頫与莫奈作品对话 展期7月15日至10月23日[51] - 南京博物院举办"新月与蔷薇"伊朗文明展 汇集伊朗五家文博机构151件/套展品 需购票预约 展期2025年7月2日至11月16日[53] 浙江地区展览 -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出超过150件犍陀罗艺术文物 展期2025年5月9日待定[57] - 宁波博物馆举办良渚文化特展 展出127组玉器、石器、陶器等精品 包括神人兽面纹玉琮等 展期2025年7月12日至10月12日[61] - 浙江省博物馆举办唐代文物精品特展 集结7家文博单位百余件金银器、秘色瓷等瑰宝 展期6月24日至10月10日[65] 其他国内地区展览 - 深圳南山博物馆举办敦煌文化艺术大展 展出205件/套展品包括80余件文物真迹和6大数字化复原洞窟 展期2025年7月26日至11月23日[69]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敦煌与大足石刻联展 首次展现佛教艺术中国化演变 展期2025年6月18日至2026年1月5日[76] - 河南博物院举办墨西哥玛雅文明展 展出墨西哥4家博物馆209件/套文物 其中90%首次在华展出 展期5月28日至10月8日[84] 海外地区展览 -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哈恩美术馆举办"法国现代艺术"展 汇集布鲁克林博物馆58件艺术珍品 涵盖莫奈到马蒂斯作品 展期2025年8月6日至2026年1月4日[109] -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举办"往复来回"展 并置罗赛尔、塞尚和提香三人作品 展期2025年4月26日至2026年4月25日[111] - 法国卢浮宫举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古物展 展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5世纪中亚、叙利亚等地文物 展期2024年2月29日至2025年9月28日[101]
看展女孩消失在朋友圈
虎嗅· 2025-08-18 14:01
行业趋势变化 - 看展女孩群体明显退潮,00后更推崇务实消费和财富积累,艺术展社交红利消失 [9][10][13] - 低成本打卡式展览(沉浸式光影展、商业品牌联名快闪、复制品巡展)成为行业新趋势,798艺术区此类展览占比达70% [2][35] - 传统画廊核心收入来源(收藏家购画)萎缩,300万营业额画廊现仅能实现150-200万,缩水近50% [21][23][25] 商业模式分析 - 画廊主要依赖高净值人群购画,200平画廊初期投入约100万(租金占大头),需售出几幅画回本 [21] - 美术馆收入构成多元:门票占比不足20%,依赖赞助/捐赠/补贴,如木木美术馆2019年营收340万但需资本输血(华兴资本1260万投资) [27][28][29] - 真迹展览成本极高,毕加索画展单次保险运输费超5000-6000万 [30] 企业案例 - 木木美术馆经历估值1.69亿高峰(泡泡玛特投资1690万)后因创始人负面事件导致品牌解约、联合创始人退出,影响力断崖下跌 [29] - 遇见博物馆采用低真迹含量模式(如梵高展仅1/100真迹),平均票价100元,成为行业盈利异类 [34][35] -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被曝拖欠员工薪资半年,反映行业现金流困境 [32] 技术革新 - AR/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展览互动,Z世代更倾向可分享的沉浸式体验 [36] - 数字化复制品展览成本仅为传统展览1/10,但被业内人士质疑艺术价值稀释 [35][37] 市场格局 - 北京798艺术区仅3-4家画廊真正盈利,多数面临倒闭 [25] -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封闭,艺术品售价鲜超100万,而国际市场常见千万级交易 [43][44] - 收藏家群体缩至数百人,老藏家开始低价抛售藏品(原价数百万现折至数十万) [42]
越来越多西方大师展与中国观众见面 突破“名家拼盘” 实现“古今对话”
解放日报· 2025-08-18 10:08
展览活动与行业趋势 - 浦东美术馆宣布将于2025年12月13日至2026年5月6日举办"连接的帝国——卢浮宫博物馆16至19世纪的杰作"展览 [1] - 目前正在浦东美术馆举行的"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展览是沪上热门展览之一 [1] - 越来越多西方大师展与中国观众见面 行业面临如何突破"名家拼盘"同质化的思考 [1] 观众反馈与行业影响 - 奥赛展展厅中米勒作品《拾穗者》前吸引大量观众驻足欣赏 [1] - 美术院校毕业生认为名家作品集体来到国内对美术业内人士是难得的学习和欣赏机会 [1] 行业专业化发展 - 近十几年来高端艺术特展行业场馆规格逐渐提升 策展水平越来越专业 [1] - 浦东美术馆奥赛展荟萃逾百件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法国艺术杰作 [1] - 展览打破杰作孤立陈列传统 将具有相似艺术特征或题材的绘画与雕塑作品并置呈现 [1] 展览形式创新 - 行业应思考如何用对话展形式激活传统文化和自身馆藏 [1] - 相比"东西对话" "古今对话"更是一种提高文化自信的方式 [1] - 上海宝龙美术馆"穿越时空的凝视: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千年回响"展览以40余件当代艺术作品与麦积山石窟艺术进行深度融合与对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