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热发电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能建投资集团:以光热示范实证样本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22
行业动态 - 2025光热与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哈密市举行 主题为"光聚绿能储势而行" 由哈密市政府和中国能建投资集团主办 国内院士专家和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参会 [2] - 交流会旨在探索光热与新型储能技术突破路径和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 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3] 公司项目进展 - 中国能建投资集团推动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成功商业化运营 该项目是全国首批、新疆唯一国家光热示范项目 [3] - 中能建哈密"光(热)储"1500兆瓦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正在加快建成并网 该项目是世界单期最大的光热储项目 [3] - 哈密光热储项目汽轮机基础完成浇筑 将推动光热发电装机容量从50兆瓦提升至150兆瓦 实现跨越式发展 [5] - 哈密光热储项目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99%以上 成功实现国产化目标 [5] 技术优势 - 光热发电兼具大容量长时储能特性和系统转动惯量 具备系统性价值 规模化发展将有力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5] - 哈密光热储项目将光伏发电与光热发电深度融合 光伏系统配套8小时高温熔盐加热系统 实现持续稳定电力输出 [5] - 该项目有效弥补传统光伏发电间歇性和波动性 使绿电从"不稳定"变为"可调节" 提升区域新能源消纳能力 [5] 行业前景 - 当前中国光热发电装机占比仅0.025% 但产业蕴含广阔发展机遇与潜力 [6] - 新疆哈密"光热技术研发中心"正式揭牌 将聚焦30万千瓦级光热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攻关 [6] - 中国能建投资集团牵头编制中国首部光热发电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规范 助力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6]
新疆最大单体光热项目核心结构完成浇筑
快讯· 2025-07-16 21:05
项目进展 - 新疆最大单体光热项目核心结构汽轮机基础完成浇筑 [1] - 项目取得关键进展为后续并网发电奠定基础 [1] 技术特点 - 运用新一代光热技术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99%以上 [1] - 总装机容量1500MW通过光热光伏联合运行将光伏电源波动性转化为可调节电源出力 [1] - 旨在打造100%清洁绿色可调节的电网友好型电源典范工程 [1] 经济效益 - 预计建成后年发电量近29亿千瓦时 [1] - 可节约标煤8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5.6万吨环境效益显著 [1] 项目背景 - 中能建哈密"光(热)储"1500MW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 [1] - 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军负责 [1]
西藏自治区首个塔式光热电站开建
科技日报· 2025-06-20 08:52
项目概况 - 西藏开投安多土硕10万千瓦光热电站正式开工,这是西藏首个塔式光热电站,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同类项目 [1] - 项目总投资约20.37亿元,采用熔盐塔式光热技术,实现机械能向电能的高效转化 [1] - 电站计划于2026年10月并网发电,建成后将形成数万面定日镜组成的"金色矩阵" [2] 技术特点 - 项目采用先进的熔盐塔式光热技术,能够输出持续、稳定的清洁能源 [1] - 针对高海拔环境重点攻关高效集热系统、耐低温熔盐储热系统、智能控制及稳定并网技术 [2] - 首次在西藏开发"长时储能光热+风电+光伏"一体化新能源电源实验平台 [2] 建设挑战 - 电站位于海拔4650米的弱电网区域,面临极端低温、空气稀薄、冻土及复杂地质条件等挑战 [1] - 高寒缺氧环境导致设备运行维护困难,弱电网对大型电源稳定并网要求高 [1] - 需要解决熔盐系统低温影响、集热效率降低、施工难度增加等一系列难题 [1] 战略意义 - 项目是西藏"十四五"重点能源项目,属于西藏75万千瓦光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将推动光热技术上下游产业链在高原环境的创新发展 [2] - 为西藏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提供重要支撑 [2] 实施路径 - 公司联合国内一流企业及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 [2] - 通过技术创新突破高海拔环境下的技术瓶颈 [2] - 探索多种清洁能源协同优化运行模式 [2]
我国光热发电需以四大创新推动规模化发展
行业发展趋势 - 光热发电产业在政策和技术驱动下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行业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管理、模式、制度创新以塑造竞争优势[1] - 光热发电技术具有调节支撑功能,可作为低碳电源调节风电光伏上网,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2] - 国家能源局2023年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左右[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首次明确"积极发展光热发电",标志着该技术在国家能源战略中地位得到认可[2] 市场规模与项目进展 - 截至2024年底我国建成光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838.2MW,全球占比提升至10.6%[3] - 截至2024年底在建和推进中的光热发电项目已超40个[3] - 预计2025年底我国光热发电总装机量将超过1.8GW[3] - 2016年首批20个示范项目装机规模达134.9万千瓦,开启商业化进程[2] 产业链与技术突破 - 我国光热发电设备国产化率达98%以上,技术处于国际并行或领先水平[4] - 2024年技术创新包括:大开口熔盐介质槽式集热器系统国产化替代、全球首座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机组投运、新一代高效低成本槽式集热器研发等[4] - 产业链覆盖超白玻璃、高温吸热及传储热材料、塔式定日镜等核心装备环节[4] 成本与经济效益 - 光热发电度电成本从首批示范项目的1.15元/千瓦时下降至0.55元/千瓦时,降幅0.6元[5] - 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发展将继续推动度电成本下降[5] 发展挑战与创新方向 - 行业需通过科技创新破解成本困局,重点发展高效集热技术、长时储热技术等[6] - 管理创新需利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6] - 模式创新需发展"光热+新能源"联合体,提供综合能源服务[6] - 制度创新需构建容量电价+调峰补偿组合机制等政策支持体系[6] - 行业需探索多元化市场参与模式和"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中的替代煤电项目模式[6]
新疆海拔最高的塔式熔盐光热项目按下“加速键”
中国经济网· 2025-06-11 17:30
项目概况 - 中电建若羌光热EPC项目位于新疆若羌县铁木里克乡,海拔3200米,是目前全疆海拔最高的塔式熔盐光热项目 [1] - 项目规划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计划安装30万面定日镜,已成功突破10万面组装大关 [1] - 采用"光热+光伏"一体化建设模式,包含10万千瓦塔式熔盐光热发电系统和90万千瓦光伏发电站 [1] 技术亮点 - 采用全自动定日镜组装线,实现从自动上料、清洗、检测到成品下线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 [1] - 小镜片技术具备"两低三高"优势:安装难度低、建设成本低、抗风性高、跟踪精度高、光学效率高 [1] - 定日镜作为核心组件,可将太阳光线高效反射至吸热塔,提升发电效率与经济性 [1] 建设进展 - 剩余20万面定日镜计划在2023年底前全部安装完毕 [2] - 项目团队持续优化高海拔恶劣环境下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水平 [1] - 山东电建三公司作为承建方正全力推进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2] 预期效益 - 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19.6亿千瓦时 [2] - 每年可减少69万吨标准煤使用量,减排二氧化碳188万吨、废水12.22万吨 [2] - 项目对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
光热发电概念下跌0.33%,主力资金净流出23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6-03 18:50
截至6月3日收盘,光热发电概念下跌0.33%,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板块内,ST华西跌停,航天晨 光、久盛电气、鲁阳节能等跌幅居前,股价上涨的有13只,涨幅居前的有兰石重装、振江股份、能辉科 技等,分别上涨3.32%、0.92%、0.86%。 今日涨跌幅居前的概念板块 | 概念 | 今日涨跌幅(%) | 概念 | 今日涨跌幅(%) | | --- | --- | --- | --- | | 中韩自贸区 | 4.23 | 特钢概念 | -0.93 | | 细胞免疫治疗 | 3.87 | 医疗废物处理 | -0.51 | | 重组蛋白 | 3.64 | 果指数 | -0.41 | | 足球概念 | 3.56 | 无线充电 | -0.39 | | 毛发医疗 | 3.51 | 光热发电 | -0.33 | | CRO概念 | 3.41 | 深圳国企改革 | -0.24 | | 创新药 | 3.38 | F5G概念 | -0.23 | | 培育钻石 | 3.11 | 租售同权 | -0.22 | |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 3.08 | 一体化压铸 | -0.21 | | 眼科医疗 | 3.08 | 硅能源 | -0. ...
青海首个100兆瓦级光热电站正式投运发电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17:10
项目概况 - 青海首个1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三峡能源青豫直流二期100兆瓦光热工程于4月29日晚完成全系统投运发电 [1] - 项目坐落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占地面积约287公顷 [3] - 项目由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总承包 [3] 技术特点 - 采用国际领先的塔式聚光发电技术,配置12小时熔盐储能系统,可实现全天候稳定供电 [3] - 建设团队攻克高精度聚光镜场控制、高温熔盐传热储热等关键性技术难题 [3] - 实现熔盐泵、定日镜等核心设备国产化应用 [3] - 通过"光热+光伏"多能互补方案提升当地电网稳定性和消纳能力 [3] 项目效益 - 年发电量预计达2.271亿千瓦时,可满足18.93万户家庭清洁用电需求 [3] -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63万吨,相当于人工造林18.86万亩的生态效益 [3] 行业意义 - 标志着国内高海拔地区光热发电规模化应用实现历史性零的突破 [1] - 为中国光热从"跟跑者"跃升至"领跑者"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范式与工程范本 [4] - 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化、主要设备国产化及核心技术自主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