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作物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农垦夹沟农场:为产出小麦良种“加油”
环球网· 2025-05-21 14:56
农业生产管理 - 夹沟农场采取精准灌溉、营养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多项措施提升小麦籽粒的千粒重,力争高产、优质 [2] - 灌浆期抓好"一喷三防",防范"干热风"对产量造成的影响,气温高于30摄氏度、风速三级以上、空气湿度30%以下时需果断采取措施 [3] - 开展三轮"一喷三防",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科学配比,利用不同成分的协同作用实现综合防控 [3] - 向条田沟里适度灌水,使用自走式喷灌机喷水增加湿度,同时使用植保机、无人机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磷酸二氢钾等成分的叶面肥 [3] - 5月下旬小麦进入乳熟期,是小麦增产最关键的时候 [3] 农业基础设施与技术 - 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4个生产区共建有18个灌溉井,机井、沟渠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4] - 大田间组建智慧农业监测站,可监测苗情、土壤墒情、温度、湿度、病情、虫情,信息实时上传到智慧农业平台,及时预警 [4] - 形成精细整地、精准施肥、精量播种、抗逆栽培的"三精一抗"小麦栽培模式 [7] - 使用"一优、二化、三防、四精"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栽培模式高效应用 [8] - 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12.5万亩 [8] 种子生产与质量控制 - 作为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小麦原种基地,种植安徽农垦自主经营的"皖垦麦22""淮麦44""皖宿0891"等品种 [3] - 对小麦种子的纯度、品质有严格要求,需要人工辅助完成去杂去劣工作 [5] - 加强原种场建设,培训专业人员进行去杂去劣,高峰时用工人数可达100余人 [5] 社会化服务与农民合作 - 开展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包括提供优质良种和高品质农资、植保服务、订单农业联农带农以及全环节托管服务 [7] - 走访周边种田大户300余户,开展社会化服务14万亩,带动周边农村110户农民及15个村集体,使农民增收逾1500万元 [7] - 与种植大户赵士刚合作四年多,保底收购玉米、小麦,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亩产从八九百斤提升到1100多斤 [6] 产量与荣誉 - 2021年小麦最高产量达851.15公斤,刷新埇桥区小麦单产纪录 [8] - 2023年获"单产提升农场特等组",2024年获"单产提升农场佳绩组" [8]
科技赋能田间管理 新疆和硕辣椒种植更 “智慧”
中国新闻网· 2025-05-20 08:57
智慧农业应用 - 新疆巴州和硕县18.8万亩辣椒种植采用智慧农业技术进行田间管理[1] - 无人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和AI视觉识别技术实现精准施肥 效率是人工的20倍[3] - 中耕机应用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根系三维成像技术实现动态调整耕作深度[5] 农业机械化升级 - 农机驾驶员使用中耕机替代传统人工耕作方式[3] - 种植户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800亩辣椒田的灌溉系统[5] - 大型农业机械和微型气象站等设备构建空天地一体智慧应用网络[6] 生产效率提升 - 无人机施肥实现不重喷不漏喷 保障施药安全[3] - 精准灌溉技术使单日灌溉面积从20亩提升至800亩[5] - 智慧农业技术显著节省劳动力成本[6] 技术集成应用 - 多光谱传感器生成"施肥处方图"动态调整肥料喷洒量[3] - 大数据平台整合无人机 大型机械和气象设备数据[6] - 北斗导航系统确保农业作业精准度[3][6]
诺 普 信(002215) - 深圳诺普信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9 14:22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投资者交流会 [1] - 参与单位及人员包括前海人寿、国泰海通等70位投资者 [1] - 时间为2025年5月16日16:00 - 17:00 [1] - 地点在公司8楼会议室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卢柏强、副董事长王时豪等 [1] 蓝莓业务品牌与渠道规划 - 公司在品牌渠道方面布局良好,货损率大幅下降,渠道满意度大幅提升,京东、山姆等商超及海外出口渠道发展超预期,预计明年出口覆盖国家更多,品牌溢价显现,管理潜力待挖掘 [1] 蓝莓种植端突破与海外业务方向 - 蓝莓技术突破、教育训练投入产出比提升、保鲜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2] - 公司已布局东南亚、日本、俄罗斯等海外空白市场,未来发展机会大 [2] 蓝莓价格走势与产品结构 - 蓝莓价格长周期内缓慢整体下行,释放消费需求,市场更良性,因品种等差异存在空白市场空间 [3] 应对蓝莓价格下跌措施 - 营销策略体现在“卖好”、品牌、渠道、计划四个方面,在“优生区”种植,后期装备化、规模化降低成本 [4] 蓝莓品牌战略 - 品牌是销售结果,需合理布局,公司最高端品牌是“爱莓庄” [5] 云南拿地情况 - 目前拿地有难度,去年未达预期,政府支持拿地是相对最快方式,公司拿地有优势 [6] 产量与成本情况 - 近两年产量提升但成本上涨,因储备人才等,后续将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科学种植和规模经营将优化 [7] 公司核心优势 - 科学技术创新,去年提出“双减半”,病虫害防治农药量下降,通过日本海关检测 [8] - 巩固结构化优势,通过合伙事业体系和工具应用发挥个体潜能 [8]
从 “靠天收” 到 “靠智管” 智慧田管新模式护航田野好“丰”光
央视网· 2025-05-17 16:16
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 - 河南杞县试用新型喷灌设备 提升15%有效灌溉面积并实现节水节能 [2][4][5] - 新型喷灌设备由江苏河南农机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联合研发 将在小范围实验后推广 [5][7] - 设备采用自主研发低压喷头和地角臂模块 实现均匀喷灌与能耗降低 [5] 智慧农业管理 - 河北廊坊12729万亩小麦采用无人机多光谱监测等技术 实时分析生长状态并制定个性化植保方案 [9][11] - 固安县示范区运用"天空地一体化"技术 为小麦绘制数字画像 [9] - 农业部门开展"一喷三防"作业 有效控制病虫害 [11] 特色农业产业化 - 山西朔州贾庄乡发展千亩长山药种植 采用人工与机械协作模式提升效率 [13][15] - 当地组织农技人员田间指导 推动长山药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17] - 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17]
绿色防控、助力农安!广东举办豇豆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培训班
南方农村报· 2025-05-16 19:03
行业动态 - 广东省举办豇豆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培训班,近200名植保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资经营者及种植主体参会,线上吸引14.8万人次观看 [2][3][4][5] - 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强调需强化农药使用监测、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及科学用药培训,保障豇豆质量安全 [13][14][15][16] - 广州市通过建立监测预警平台、绿色种植示范基地及技术服务队,形成成熟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措施 [18][19][20] 政策法规 - 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标准更严格,明确"四个最严"要求,衔接《食品安全法》 [23][24][25] - "一品一策"攻坚治理针对豇豆提出重点药物、重要节点、重要种植模式和风险分级制度 [25][26] 技术应用 - "喷、摇、吸"三位一体豇豆害虫防治技术减少用药量70%,防治蓟马效果达85%以上 [46][47][48] - "微生物+"防控技术在多地试验后农残检测100%合格,涵盖播种前拌种至结荚期喷施的全周期管理 [51][52][53][54][55][56][57][58] - 有机肥添加烟碱、茶碱的技术使豇豆采收期延长7-10天,每造用药减少2-3次 [61][62][63] 企业参与 - 美国布兰特公司、拜耳作物科学、科迪华等企业代表分享豇豆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及使用技术 [64][65]
一粒黑小麦的华丽蜕变 麦田“黑科技”助力山西农业向新提质
中国新闻网· 2025-05-10 00:27
黑小麦育种与营养价值 -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特种小麦团队通过远缘杂交和复合杂交方法创制了一系列黑小麦品种,其中黑小麦76号是中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黑小麦品种,填补了中国黑色食品中没黑小麦的历史空白[1] - 黑小麦76号的粗蛋白含量达到20.5%,远高于普通小麦10%-15%的水平,含硒量是普通小麦的1倍至3倍,钙、铁和锌含量也显著高于普通小麦[1] - 团队历时20年培育出黑小麦,实现了黑小麦育种领域的突破,先后选育出冬黑1号、冬黑10号、太黑1号等系列品种,粗蛋白含量达到18%-20%[1][5] 产业化模式与深加工 - 团队探索出"种植合作社+粮食贸易企业+深加工企业"相结合的产业化模式,对接产业链各环节需求[2] - 山西龙麦酒业公司联合团队选用黑小麦76号研发国内首款黑小麦清香白酒"龙麦酒",相比传统原料白酒增添了麦香和健康营养成分[4][5] - 目前已加工出多种特色农产品包括炒琪、石磨黑小麦面粉、黑小麦挂面、黑小麦调味品醋、酱油等[5] 种植规模与经济效益 - 临汾浮山有礼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以"企业+农户"形式在浮山县种植黑小麦面积上千亩,带动农户400余户[5] - 黑小麦种植涉及山西运城、临汾、晋中、长治、忻州、朔州等地,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5] - 黑小麦产业激活了酒业、面粉、烘焙、调味等农产业加工企业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5] 科研进展与未来展望 - 团队对黑小麦基因进行更深入解码和分析,试图找到提升品质的方法[5] - 黑小麦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发展特色休闲观光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5] - 黑小麦种子承载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希望,是山西农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7]
【期货热点追踪】2025年夏季ENSO中性概率74%!农作物将迎来丰产曙光还是新挑战?
快讯· 2025-05-09 00:04
期货热点追踪 - 2025年夏季ENSO中性概率达74% 可能对农作物产量产生显著影响 [1] - 当前气候模式预测显示农作物可能面临丰产或新挑战的双重可能性 [1]
产油量占半壁江山!我国油菜年种植面积达1.17亿亩
人民日报· 2025-04-27 17:04
新品种中油杂501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耐迟播、耐密植、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理论亩产达34147公斤,高出四川省油菜平均单产水平一倍左右 [1] - 区域试验平均含油量达5038%,亩产油量10735公斤,比对照高2693%,菜籽优于国际双低标准(低芥酸、低硫苷) [1] - 新品种由王汉中院士团队历时十年攻关培育而成,是我国油菜育种领域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1] 迟播双密双高技术 - 技术将播期推迟至10月10日以后,有效缓解稻油轮作茬口矛盾、减少早播导致的冬前早花和根肿病风险 [2] - 结合高密机械化联合精量播种、油菜全营养缓释配方施肥、精准化调控旺促壮、绿色综合防灾减灾、机械分段减损收获等技术 [2] - 技术有效支撑油菜"扩面积、提单产、保稳产" [2] 行业影响与推广 - 我国油菜年种植面积达117亿亩,产油量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半壁江山 [1] - "中油杂501"已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和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3] - 技术应用预计每年可增产菜籽油上百万吨,推动双低菜籽油替代部分进口大豆油,提升居民食用油健康水平 [3] 示范田情况 - 邛崃260亩示范田种植中油杂501即将丰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