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把握“四大关系” 实施“三大工程” 推动“两大实践”
新华日报· 2025-05-13 08:03
核心观点 - 太华镇胥锦村通过红色资源开发与产业融合 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2023年应税销售超31亿元 集体可分配收入达1200万元 同比增长64.7% [1][2][5] 产业发展 - 统筹资金超亿元建设红色阵地群 包括新四军纪念馆/红色竹海纪念园/将军广场等核心载体 [2] - 开发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项目《沐光而行》 以"红小竹"IP推出文创产品及研学路线 [2] - 特色农产品年度收益达50余万元 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带动村民增收 [2] - 龙珠湖与将军广场成为网红景点 纪念馆成为苏浙皖红色研学圣地 [5] - 2023年应税销售31亿元 集体可分配收入1200万元 较2022年增长64.7% [5] 人才建设 - 组建"知行合宜"青年专班 汇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国企干部等多方力量 [3] - 村干部平均年龄34岁 含4名研究生与4名本科学历人才 [5] - 培养10人高素质运营团队 成立宜兴市三洲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推动文旅产业 [3][5] 文化生态 - 出版《新四军在宜兴(太华卷)》 拍摄红色影片《亲娘》 修缮遗址遗迹 [2] - 打造党建为民服务综合体 通过19户党员中心户实现网格全域覆盖 [4] - 组建4支志愿者服务队 累计开展理论宣讲150余场次 [4] - 与浙江长兴县/安徽广德市开展省际共建 扩大文明实践"朋友圈" [4][5]
我省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海南日报· 2025-05-01 09:52
红色旅游市场热度 -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自2023年9月重新开园后持续优化展陈、讲解及园区环境,并开发"大思政课"实践课程和文创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和研学团体 [2] - 琼海红色文化景区因海南解放75周年纪念活动预热,"五一"假期预计迎来客流高峰,包括民兵点验仪式和主题巡展等特色活动 [3] - 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因交通改善(中轴线路开通)及87岁老园长王学广的党课吸引慕名游客,假期客流预期增长 [3] 游客参与特征 -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游客构成多元,含外地打卡游客(如海口市民秦玉琴)、本地党组织及中小学生研学团体 [2] - 临高海南解放公园通过解放75周年纪念仪式和渡海战役纪念馆的历史展陈,吸引党员干部及普通游客驻足缅怀 [3][4] 产品开发与运营 - 纪念园通过社教活动创新(如"孤岛奋战·红旗不倒"巡展)和场景化教学深化游客体验 [2][3] - 解放公园利用多媒体展陈(历史照片+动态解说)强化革命精神传播效果 [4]
智能科技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
经济日报· 2025-04-24 06:16
行业核心观点 - 智能科技正为红色旅游产业注入新动能,通过VR、AR、AI、区块链和元宇宙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创新展示方式和优化管理模式 [1] - 政策支持是智能科技在红色旅游领域创新应用的重要驱动力,相关行动计划为技术应用提供了明确保障 [2] - 当前行业面临技术应用创新度不足、内容同质化、技术与文化内核割裂以及运营模式不成熟等挑战 [2] - 未来行业需在深化资源开发、优化技术赋能路径和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三方面持续发力 [3][4] 智能科技应用现状与成效 - VR技术用于重现革命场景,AI导览用于讲述红色故事,区块链用于确权数字藏品,元宇宙用于构建体验空间 [1] - 贵州“红飘带”数字体验馆利用全息投影和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长征体验,自2023年10月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观演游客超90万人次 [1] - 辽宁朝阳的“赵尚志纪念馆”等景点引入AR导览系统和动画还原历史场景,开发出受欢迎的研学产品,打造了特色红色旅游品牌 [1] 政策支持与行业导向 - 2023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印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合理运用大数据、AR、VR、AI等信息技术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 [2] - 2024年11月相关部门公布了2024年全国红色旅游新技术应用优秀案例,反映了行业在智能科技应用方面的有益探索 [2] 行业发展挑战 - 部分景区VR、AR项目内容同质化严重 [2] - 智能化产品与红色文化内核割裂,出现“技术空转”现象 [2] - 运营模式不成熟,存在重硬件投入轻内容运营、重短期效益轻长期价值的问题 [2] 未来发展方向:资源开发利用 - 需系统梳理区域红色文化特征,以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为核心资源,夯实差异化发展基础 [3] - 重点推进特色化技术应用体系建设,促进智能科技与地方文化内涵的有机融合 [3] - 以通用技术手段增强个性化表达效果,帮助游客深入理解不同区域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 [3] 未来发展方向:技术赋能路径 - 系统发挥智能科技在沉浸式场景构建、互动化知识传播和精准化服务供给等方面的优势 [3] - 建立基于红色文化特质的智能科技适配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红色资源和差异化需求科学运用技术手段 [3] - 通过VR场景还原、AI深度解说、大数据个性化推荐等技术让历史场景生动再现,实现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共生共融 [3] 未来发展方向:运营管理模式 - 构建“内容持续更新+技术迭代升级”驱动机制,组建专业团队定期优化数字内容生产 [4] - 建立定时内容更新机制,开发系列化、精品化的数字内容产品 [4] - 完善游客体验反馈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互动数据和满意度评价,建立数据采集、分析研判到优化提升的工作链条 [4]
杨家沟革命旧址: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
陕西日报· 2025-04-23 07:00
杨家沟革命旧址(资料照片)。 我的心里话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副馆长 刘翠霞 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运用前沿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构建起完备的文物数据 库;在教育推广方面,我们主动走进校园、社区开展红色文化讲座,把杨家沟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未来,我们 将继续坚守岗位,深挖红色资源,让杨家沟革命旧址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4月的黄土高原山花烂漫、绿意盎然,位于米脂县城东南的杨家沟镇杨家沟村处处散发着春的气息。 回望历史,杨家沟村这个普普通通的陕北小山村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 这里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也是中共中央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站。"曙光就在前面,我们 应当努力。"这一伟大号召从杨家沟传向全国。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家沟革命旧址,参观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周恩来 旧居等,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 育,赓续红色血脉。 殷殷嘱托,牢记心间。 如今,杨家沟革命旧址积极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让革命薪火 生生不息。 革命旧址焕发新生 4月10日,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