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
搜索文档
华策影视(300133.SZ):前三季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增长5.35%
格隆汇APP· 2025-10-24 22:44
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45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85% [1]
华策影视:第三季度净利润5760.60万元,同比下降39.38%
新浪财经· 2025-10-24 21:28
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51亿元,同比下降52.21%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5760.60万元,同比下降39.38% [1]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为10.41亿元,同比增长16.62% [1] - 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为1.75亿元,同比增长5.35% [1]
华策影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35%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21:05
人民财讯10月24日电,华策影视(300133)10月24日发布2025年三季报,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51亿 元,同比下降52.21%;净利润5760.60万元,同比下降39.38%。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41亿元,同比增长 16.62%;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5.35%。 ...
华策影视: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760.6万元,同比下降39.38%
新浪财经· 2025-10-24 19:45
华策影视10月24日公告,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1亿元,同比下降52.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5760.6万元,同比下降39.38%;基本每股收益0.03元。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41亿元, 同比增长16.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5.35%;基本每股收益0.09元。 ...
捷成股份: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参与出品的影视剧《钢铁森林》已过审
证券日报网· 2025-10-24 19:40
公司项目进展 - 捷成股份控股子公司捷成星纪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参与出品的影视剧《钢铁森林》已通过审核 [1]
登封多维推进“微短剧+文旅”融合创新
郑州日报· 2025-10-24 11:53
区别于简单的取景地提供,登封市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微短剧产业生态,目前已对80余处拍摄地点、 4800余处拍摄场景登记造册,规划建设了集剧本创作、剧组对接、拍摄协调、后期制作、宣传发行为一 体的微短剧产业基地,梳理出"历史文化、自然田园、都市生活"三大类别拍摄场景,全国首个"功夫演 员培训基地"落地运营,每年可输送从业演员2000人。 截至目前,登封市在"文旅+微短剧"领域初见成效:微短剧《功夫萌宝》以"萌娃+武术"模式吸引年 轻群体,播放量破亿;《天下嵩山》开创"沉浸式文旅导览剧",实现非遗文化活态传播;《警察笔记》 《雨后春笋》《开业当大吉》《锻刀师》等微短剧相继在登封开机,逐步形成"微短剧+城市品牌""微短 剧+非遗"等"微短剧+"创新传播格局。 登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坐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二十 四节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已为微短剧创作的"天然影棚"。 今年以来,登封市依托独特资源禀赋,积极抢抓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的机遇,将历史人文 的厚重感与微短剧的轻快节奏相结合,全力推动微短剧产业聚集发展。近期出台的《加快推进网络微短 剧产业高质量发 ...
大型人文美食纪录片《筷子上的星球》将要推出
经济网· 2025-10-24 09:20
日前,第34届中国厨师节暨2025中国厨艺与餐饮博览会在苏州成功举办。大会开幕当天,中央广播 电视总台侨联主席、中广影视卫星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卫传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瑞刚在致辞中 表示,立足全球视野,总台卫传公司将在今年推出大型人文美食纪录片《筷子上的星球》。 据了解,纪录片《舌尖上的星球》以今天风靡全球的中国美食为切口,呈现一代代中国人与海外华 人在迁徙之间,将中国美食带向世界的动人故事。目前,已经征集了186个"中餐出海"的故事和线索, 遍布五大洲,20多个国家。其中既有承载早期华人出海历史的百年老店、融入当地的特色餐厅,也有最 新出海的中国美食品牌故事。 中餐在海外如何发展起来,中餐出海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难处和经验,中国人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发 扬中餐、立稳脚跟,未来,中餐出海的可能性有哪些?在出海已迈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当下, 带着这些思考,讲好"中餐出海"背后故事,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自信与温度,也成为《筷子上的星 球》的使命。 编辑:侯隽 《筷子上的星球》制片人李蔚对这组数字做出了这样的解读:"这就意味着,无论你走到世界哪个 角落,都能在当地用上代表中餐的'筷子'。当下正是中国美食的大 ...
“宝宝仙侠”泛滥,是观众变“幼”了吗?
36氪· 2025-10-24 07:35
电视剧《入青云》内容分析 - 优酷出品剧集《入青云》热度破万,但被网友称为"宝宝仙侠",批评其缺乏质感,剧情冲突像儿戏,大场面不够恢弘,打戏轻飘飘 [1] - 剧情被指低幼化,例如女主为躲避圆房放火,男主灭火一夜,此情节忽视了角色的法力设定,削弱观众代入感 [6] - 剧集试图融入权谋元素但表现浅显,男主角"从罪奴爬起的狠人"设定与其展现的谋略深度存在落差,被批评算计不如"小区门口下象棋大爷的战术深沉" [7][9] 古装偶像剧市场普遍问题 - 2025年古偶市场集体陷入"低龄陷阱",不只演员年轻、剧情甜腻,整个叙事逻辑、人物关系、表达方式均被简化到"像哄小孩" [2] - 仙侠剧类型出现退化,过去讲述命运与修行,现在只剩表白与误会,古装剧的神话性、浪漫性、史诗感全线退化 [10][3] - 另一案例《宴遇永安》虽主打"古风+美食+穿越"差异化题材,但整部剧像古装快手短剧,职场冲突靠"撒娇卖萌"化解,官府纠纷靠甜宠桥段糊弄 [12][13] 行业创作倾向与市场反馈 - 制作方深信"年轻观众只追CP",将资源倾向于颜值、甜宠和轻冲突,忽略修仙世界的精神内核,这是一种创作上的创新惰性 [16][19] - 2025年上半年共有37部古装剧上线,为近三年新高,但真正热起来的仅有5部,表明市场扩张但质量未跟上 [19] - 行业存在类型依赖,剧本会最被强调的是打造爆款CP而非构建可信世界,将古偶矮化为快消型情感产品 [21] 成功案例与市场潜力 - 优质作品如《折腰》通过将重心转向男女主之间极致的情感拉扯与宿命纠葛,塑造了势均力敌的爱情和扎实的情感演进,获得成功 [23][26]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成功在于叙事厚度,结合古装家族剧框架与现实情感,探讨财产争夺、家族继承、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等社会议题 [26] - 这类优质剧集共同点为尊重观众智商,世界观扎实、冲突真实多样、价值表达不流于浅表,更容易被平台视为有长期价值的内容 [26][27]
上映前2天,陈坤、刘敏涛等主演电影突然撤档!预售票房不到4万元,陈坤名下公司是出品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00:01
撤档决定与市场表现 - 电影《旁观者》宣布取消原定10月25日的公映计划,将延期上映 [1] - 该片点映及预售总票房为3.7万元,其中点映总票房1.0万元,累计预售票房2.6万元 [5] - 首日预售票房为2.1万元,首日排片占比仅为0.3%,排片场次为662场 [5] 影片基本信息与主创团队 - 影片由松太加执导,领衔主演包括陈坤、王砚辉、刘敏涛,王劲松特别出演父亲一角 [3][5] - 影片以中国式家庭关系为主题,核心线索为“寻找父亲的秘密”,通过三兄妹视角展开叙事 [5] - 影片拍摄耗时4年,成本多集中于剧本打磨和演员片酬,投资规模据估计在3000万至8000万元区间 [11] 出品方背景与股权结构 - 主要出品方包括潇湘电影集团、无邪影业(海南)有限公司、华章天地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赣州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蛮好电影有限公司、东申(上海)影业有限公司 [7][9] - 六个主要出品方中有三个为国有企业,包括中国七大国有电影集团之一的潇湘电影集团 [8] - 主演陈坤为出品方之一东申(上海)影业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东申(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持股99% [8] - 出品方之一的无邪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此前未参与过任何影视作品 [11] 用户画像与前期市场数据 - 在淘票票平台,该片有2403人标记“想看”,用户特征为女性占比64.4%,40岁及以上观众居多,以二线城市为主 [5] - 点映场均人次为4.4人,点映总场次为45场 [5] - “想看”人数单日峰值为97人,出现在2025年10月10日 [5]
短剧不爱“剧抛脸”
36氪· 2025-10-23 20:20
短剧演员类型化趋势 - 短剧演员的评判标准正从追求“一人千面”的广度转向将特定类型角色打磨到极致的深度 [1] - 当前主导短剧市场的演员是具有高辨识度和鲜明风格的“类型化”面孔,而非传统的“剧抛型”演员 [3] - 在霸总赛道中,柯淳、申浩男、马小宇、何健麒因各自爆款作品出圈,被观众称为“短剧霸总F4” [3] 代表性演员及市场定位 - 柯淳凭借《好一个乖乖女》塑造“纯爱霸总”形象,该剧播放量超20亿,其角色颠覆传统霸总设定 [5] - 申浩男开辟“绿茶霸总”赛道,马小宇树立“疯批霸总”形象,何健麒成为“痞帅霸总”代表 [7] - 刘萧旭以“年上霸总”类型走红,形成独特的反差魅力 [9] - 女演员方面,“微短剧四小花”侯呈玥、王小亿、岳雨婷、马秋元也分别确立了“白月光”、“大女主”、“钓系”、“甜飒”等鲜明类型标签 [10] 短剧产业逻辑与演员评价体系 - 短剧产业逻辑的核心是“情绪”,要求演员成为精准的“情绪接口”,在极短时间内将单一情绪推向极致以实现“情绪直给” [15][17] - 爆款短剧《盛夏芬德拉》第54集的一个片段在社交媒体作为切片被疯狂传播,印证观众对“击穿屏幕”情绪价值的期待 [17][19] - 服务于短剧的新演员评价体系强调极致的情绪爆发力、精准的节奏掌控力以及高度的类型信服力 [21][23] - 短剧工业体系正形成一套标准化、可快速复用的生产模式,导演、摄影、剪辑等工作均围绕协同放大表演的情绪效果展开 [23][25] 行业生态变革 - 短剧驱动的系统性转变建立了一种由算法和用户行为直接驱动的内容新生态 [26] - 演员的评判标准由观众的点击、完播与付费行为共同塑造,使“精准直给”与“类型深耕”能力获得市场认同 [26] - 短剧并未否定演技,而是拓展了“一面极致”在特定内容形态中的新价值维度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