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餐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大型人文美食纪录片《筷子上的星球》将要推出
经济网· 2025-10-24 09:20
日前,第34届中国厨师节暨2025中国厨艺与餐饮博览会在苏州成功举办。大会开幕当天,中央广播 电视总台侨联主席、中广影视卫星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卫传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瑞刚在致辞中 表示,立足全球视野,总台卫传公司将在今年推出大型人文美食纪录片《筷子上的星球》。 据了解,纪录片《舌尖上的星球》以今天风靡全球的中国美食为切口,呈现一代代中国人与海外华 人在迁徙之间,将中国美食带向世界的动人故事。目前,已经征集了186个"中餐出海"的故事和线索, 遍布五大洲,20多个国家。其中既有承载早期华人出海历史的百年老店、融入当地的特色餐厅,也有最 新出海的中国美食品牌故事。 中餐在海外如何发展起来,中餐出海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难处和经验,中国人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发 扬中餐、立稳脚跟,未来,中餐出海的可能性有哪些?在出海已迈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当下, 带着这些思考,讲好"中餐出海"背后故事,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自信与温度,也成为《筷子上的星 球》的使命。 编辑:侯隽 《筷子上的星球》制片人李蔚对这组数字做出了这样的解读:"这就意味着,无论你走到世界哪个 角落,都能在当地用上代表中餐的'筷子'。当下正是中国美食的大 ...
共享餐饮盛会 打造美食之都
苏州日报· 2025-10-20 08:37
昨天(10月19日),第34届中国厨师节暨2025中国厨艺与餐饮博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下 帷幕。三天来,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化身"美食中心",4万平方米展区里,汇聚了700余家优质展商、1220 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为苏州建设"世界美食之都"注入强劲动能。据统计,17、18日展览前两天 累计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 全民盛宴 各地风味共融共生 "免费看、免费尝、免费逛、免费学"——这场盛会以四大福利打造了全民共享的"美食游乐场"。从 雀巢、李锦记等龙头企业的优质货品,到黄天源的重阳糕、八宝饭等苏式美食,再到湖南剁椒鱼头、泉 州姜母鸭等地方非遗食品,市民足不出城便能尝遍全国风味。 迈向"世界美食之都" 作为商务部2025"中华美食荟"系列重点活动,本届盛会不仅是技艺的舞台,更是行业发展的思想高 地。首次落地中国的世界厨师联合会亚洲区主席会议,会聚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主席及代表,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美食之都"城市代表与欧美杰出中餐从业者共商发展议题,创下中国餐饮活动参 与国家数量、参会规格的新纪录,展现出中国餐饮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 苏味主场 非遗与创新共振 这是一场"浸润苏韵"的盛会,让地 ...
特海国际(09658.HK):海底捞海外上市平台 领跑中餐出海
格隆汇· 2025-10-11 11:07
机构:东吴证券 公司是海底捞海外上市平台: 特海国际是海底捞集团旗下专注海外市场的餐饮上市公司,2012 年在新 加坡开设第一家门店,领跑中餐出海。2024 年实现营收7.8 亿美元,yoy+13.4%,实现归母净利润2180 万美元;2025H1 实现归母净利润2835 万美元,同比扭亏。2024 年末在营门店122 家,东南亚/东亚/北 美/其他地区门店分别为73/19/20/10家。公司坚持海底捞品牌定位,直营稳步扩张,以东南亚为主要市 场,逐步覆盖全球市场,2024 年东南亚门店数占比59.8%。公司凭借"核心菜品"+"本地化产品",满足 海外市场多元化需求。 中餐出海正当时:2024 年上市正餐品牌同店增速仅海底捞为正,出海成为头部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海外火锅市场潜力巨大,预计规模达到300 亿美元,海外逾6000 万华人华侨群体支持中国餐饮品牌产业 化,同时本地消费者将助力品牌扩张。海外传统中式餐饮行业集中度低,规模不及西化中式餐饮品牌, 火锅作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中式品类,有望复制西化中式餐饮品牌成功路径。而特海国际是最大的源自 中国的中式餐饮品牌,在社媒工具的加持下,有望进一步渗透海外市场。 ...
东吴证券:首予特海国际“增持”评级 不断完善全球化门店布局
智通财经· 2025-10-09 13:58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海底捞集团旗下专注海外市场的餐饮上市公司,为海底捞的海外上市平台 [1] - 2024年实现营收7.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实现归母净利润2180万美元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835万美元 [1]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945万美元、5636万美元、7444万美元,三年复合增速为50.6% [1] - 截至2024年末在营门店122家,东南亚、东亚、北美及其他地区门店数分别为73家、19家、20家、10家,东南亚门店数占比59.8% [1] 市场潜力与行业背景 - 海外火锅市场潜力巨大,预计规模达到300亿美元,海外逾6000万华人华侨群体支持中国餐饮品牌产业化 [2] - 海外传统中式餐饮行业集中度低,火锅作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中式品类,有望复制西化中式餐饮品牌成功路径 [2] - 2024年上市正餐品牌同店增速仅海底捞为正,出海成为头部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2] 竞争优势与增长策略 - 公司是最大的源自中国的中式餐饮品牌,凭借海底捞品牌势能、成熟的国际化运营体系与供应链体系进行扩张 [2][3] - 公司坚持直营稳步扩张,以东南亚为主要市场,逐步覆盖全球市场,预计2025-2027年海外门店数分别达到129家、140家、149家 [1] - 门店模型不断优化,平均回报周期不断缩短,2024年门店平均回报周期缩短至5.1年 [3] - 公司采取“核心菜品”加“本地化产品”策略满足海外市场多元化需求,并通过本地化与流量化并行,利用品牌出圈明星引领效应带动同店爬升 [1][3]
东吴证券:首予特海国际(09658)“增持”评级 不断完善全球化门店布局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13:57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海底捞集团旗下专注海外市场的餐饮上市公司,为海底捞的海外上市平台 [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实现归母净利润2180万美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835万美元 [1]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945万/5636万/7444万美元,三年复合增速为50.6% [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营门店122家,其中东南亚/东亚/北美/其他地区门店分别为73/19/20/10家,东南亚门店数占比59.8% [1] 市场定位与扩张策略 - 公司坚持海底捞品牌定位,以直营模式稳步扩张,以东南亚为主要市场,逐步覆盖全球市场 [1] - 预计未来2025-2027年海外门店数分别达到129家/140家/149家 [1] - 公司凭借“核心菜品”加“本地化产品”的策略,满足海外市场多元化需求 [1] - 海底捞是火锅第一品牌,具备品牌势能、成熟的国际化运营体系与供应链体系 [3] 行业前景与竞争优势 - 海外火锅市场潜力巨大,预计规模达到300亿美元,海外逾6000万华人华侨群体支持中国餐饮品牌产业化 [2] - 火锅作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中式品类,有望复制西化中式餐饮品牌的成功路径 [2] - 特海国际是最大的源自中国的中式餐饮品牌,在社媒工具加持下有望进一步渗透海外市场 [2] - 公司门店模型不断优化,平均回报周期不断缩短,2024年门店平均回报周期缩短至5.1年 [3] 运营管理与品牌建设 - 公司本地化与流量化并行,品牌出圈明星引领效应带动同店爬升 [3] - 公司具有完善的评估、晋升及薪酬体系,保证整体产品及服务品质 [3] - 2024年上市正餐品牌同店增速仅海底捞为正,出海成为头部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2]
特海国际(09658):海底捞海外上市平台,领跑中餐出海
东吴证券· 2025-10-09 11:26
| [Table_EPS]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3A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美元) | 688.33 | 778.31 | 839.32 | 1,001.19 | 1,138.36 | | 同比(%) | 22.19 | 13.07 | 7.84 | 19.28 | 13.70 | | 归母净利润(百万美元) | 25.65 | 21.80 | 49.45 | 56.36 | 74.44 | | 同比(%) | 162.19 | (15.02) | 126.83 | 13.98 | 32.07 | | EPS-最新摊薄(美元/股) | 0.04 | 0.03 | 0.08 | 0.09 | 0.11 | | P/E(现价&最新摊薄) | 47.02 | 55.33 | 24.39 | 21.40 | 16.21 | [Table_Tag]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证券分析师 吴劲草 证券研究报告·海外公司深度·旅游及消闲设施(HS) 特海国际(0 ...
国庆中秋,大马再掀中餐热潮!“鱼你速度”树出海标杆!
搜狐网· 2025-10-07 19:29
公司表现与战略 - 品牌在马来西亚市场取得显著成功,6个月内从零起步成为当地中餐连锁头部品牌[1] - 马来西亚Starling商场店作为首批加盟店表现优异,成为商场的引流单元,吸引消费者慕名而来[3] - 2025年8月吉隆坡满家乐新形象店开业当天实现翻台率9次,并获得谷歌评价4.9分的高口碑[8] - 2025年9月26日启动"六店同开",覆盖雪兰莪、吉隆坡、柔佛新山等核心商圈,标志海外战略从"单点试水"进入"区域加密"新阶段[10] - 公司采用"双轮驱动"破局之道,结合东方美学吸引用户与深度本土化留住用户[11] - 公司进行全球品牌升级,将英文名简化为"YONNY",并在空间中深度植入飞鱼、双鱼屏风等东方美学符号[13] - 公司积极探索本土化路径,包括新品研发本地化和本土化人才培养,以适应市场需求[14] - 公司通过实地调研明确"商场店主打年轻客群、街边店覆盖家庭客群"的业态定位,为"大马模式"的系统化复制奠定基础[18] - 公司高管团队访问华为马来西亚和名创优品马来西亚分公司,为出海之路取经[21] 行业市场潜力 - 东南亚餐饮市场潜力巨大,2024年主要六国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美元[4] - 东南亚每万人餐厅保有量仅15间,远低于美国(23间/万人)、日本(47间/万人)、中国(77间/万人)和韩国(141间/万人)等成熟市场[4] - 除新加坡外,东南亚多数国家客单价集中在2-6美元区间,中长期消费升级空间显著[4] - 马来西亚餐饮服务市场预计将于2029年达到239.5亿美元规模,2024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2.81%[11] - 茶饮、火锅等中餐品类已率先验证东南亚市场,霸王茶姬截至2025年6月海外GMV达2.35亿元,同比大涨77.4%[6] - 蜜雪冰城全球海外门店超1.47万家,其中东南亚门店突破4800家[6] - 海底捞旗下特海国际2025年上半年收入3.97亿美元,东南亚门店占其海外总数50%以上[6] - 以酸菜鱼为核心的中式品质快餐正成为中餐出海的新发力点[6]
鱼你在一起马来西亚六店同开,踏上海外扩张高速列车
中国食品网· 2025-09-28 14:26
行业宏观背景 - 海外中国餐饮门店已近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 [1] - 东南亚因优越地缘位置和食味习性契合,成为中餐品牌出海首选战场 [1] - 酸菜鱼品类因酸辣口味和高度标准化属性,在东南亚地化扩张表现突出 [3] 公司市场扩张与表现 - 公司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六店同开,全马同庆”启动仪式,新店分布在雪兰莪州、吉隆坡、柔佛新山等主要城市核心商圈 [3] - 此次六店同开标志着品牌迈入“区域加密”的新阶段,是对前期5.0形象店市场热烈反响的积极回应 [3][7] - 马来西亚满家乐店开业当天营业额超1.3万马币,翻台率高达9次,显示强劲单店盈利能力 [15] - 公司目前已进入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市场,马来西亚成为其辐射东南亚的战略支点 [15] 品牌与空间升级 - 马来西亚6家新门店均采用品牌最新5.0形象设计,融合现代国际设计语言与东方美学意境 [5] - 空间升级通过当代设计手法解构传统文化意象,构建兼具质感与辨识度的用餐场景,将东方美学转化为可感知的品牌资产 [5] - 升级本质是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沟通,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和情感黏性,让消费者体验东方现代生活方式 [7] 产品与运营本地化 - 公司在保持核心酸菜鱼品类标准化同时,积极探索本土化路径,为马来西亚市场推出泰式冬阴功鱼、椰香咖喱鱼等融合菜式 [9] - 成功源于对东南亚市场深刻洞察与尊重,开展系统性在地化实践,而非简单复制国内模式 [9] - 开业仪式融入舞狮、抽取限定周边等活动,并邀请当地美食博主通过小红书、Instagram、TikTok等平台共创内容,进行社交化传播 [12] 商业模式与未来机遇 - 公司顶层商业模式设计为“快餐价格+正餐体验”,精准契合行业“高质价比”趋势 [13] - 凭借“本地化+标准化+轻量化”的成熟方法论,在东南亚市场进行扩张 [15] -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RCEP红利释放,中餐出海迎来新一轮历史机遇 [15]
别再“卷”价格了,中餐出海真正的护城河是合规
虎嗅· 2025-09-27 20:16
中餐出海趋势与阶段划分 - 中餐出海正迎来黄金时代 被喻为第二次大航海时代 [2] - 2022年为茶饮出海元年 2023年为中餐出海元年 2024年为供应链出海元年 [2] - 中餐出海三阶段:19世纪移民餐饮(低端廉价) 传统餐饮(个体单一) 品牌餐饮(连锁数字化) [50] 知识产权合规策略 - 出海需优先解决知识产权法律身份 避免临时注册导致时间延误 [5] - 各国商标注册时长差异大 越南最长需3年 [6] - 建议参考国际巨头布局方式:麦当劳在中国注册1819件商标 肯德基1057件 星巴克1657件 [10][11] - 科学注册分三步:按目标国顺序规划 根据注册时长排期 选择性注册核心品类(如43类餐饮 30类食品 32类饮料) [12][13] - 图形商标具国际通用性 需保持一致性避免修改 [15] 特许经营模式主导出海 - 80%连锁中餐采用特许经营模式 具备低成本高效益优势 [16][17] - 全球门店数前十餐饮品牌中 中国占三席(蜜雪冰城4.6万家 瑞幸 华莱士) 其中蜜雪冰城门店数已超麦当劳4.3万家 [24][51] - 特许经营法律框架全球趋同 70%底层逻辑借鉴美国规则 [22] - 主要风险为资质不合规(未注册商标)和合同不合规(直接套用国内模板) [27][28] 跨国合规具体要求 - 国家分规范型(如美国 加拿大 马来西亚)和开放型(如阿联酋 新加坡) [31] - 美国14州需注册 9州需备案 联邦要求签约前14日披露FDD文件 [37][39] - 马来西亚要求商标注册 信息披露及7天冷静期 违规可能监禁 [36] - 加拿大六省需财务审计报告 越南要求特许经营满1年 印尼满3年 [41] 海外投资注意事项 - 需避开负面清单(如泰国限制外资控股餐饮) [44] - 禁止代持行为(如泰国代持面临罚款及监禁) [45] - 董事本地化要求:马来西亚需本地居住董事 新加坡需常驻董事 法国超25%股权需审批 [46] 行业倡议与风险案例 - 呼吁避免价格竞争 美国特许经营加盟费普遍3.5-4万美元 [55][56] - 某奶茶品牌因未在加州注册及披露被罚7599美元并禁展业务 [53] - 强调品牌间应避免恶意投诉 共同维护中餐国际形象 [54]
新加坡First Taste公司总经理周鹏邦:中餐出海是大势所趋,供应链本地化非常重要
搜狐财经· 2025-09-24 15:23
周鹏邦表示,过去中餐品牌出海,大多是通过展会找到当地的合作伙伴。2020年之前,这种模式是可行的,但到了2025 年,餐企如果寄希望于通过短短几天的展会,解决销售问题,找到当地合作伙伴,可能会变得非常困难。 未来,本地供应链将越来越重要。能否在当地找到生产、加工、合作、代理等环节的合作伙伴,为本地餐饮提供服务, 已成为餐企出海的必修课。 周鹏邦建议,餐饮企业负责供应链、研发的部门,不能只把时间花在总部研发、只在中国做研发,而是要更多地走出 去,深入当地市场,寻找并建立与当地各类供应链伙伴的长尾合作关系,"做供应链的朋友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从中长 期发展的视角来看待供应链出海这件事,不能再用过去的逻辑来应对今天的全球市场。" 作者:周沫;编辑:王秀清 9月23日,在2025中国餐饮品牌节上,新加坡First Taste公司总经理&新加坡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周鹏邦表示,餐企进入海外 市场主要有三种主流模式:直营连锁加盟、区域连锁加盟、合资企业,不同模式,直接决定供应链该如何本地化或国际 化。 过去所理解的供应链,大多偏重于食材、酱料、底料等产品本身。但实际上,国际供应链的范畴更广,从国际采购计 划、物流、配送、仓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