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几块钱的玻璃存10TB数据?光谷的“金融外挂”已上线
央视新闻· 2025-06-13 10:33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 - 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作为科技创新前沿阵地,持续迸发创新活力,科研团队与产业界保持紧密合作[1] - 张静宇团队与国内语音数据中心合作紧密,已获得1000万订单来自行业数据存储服务商[2] - 科创团队受到资本高度关注,部分团队每天需接待2-3拨投资人[4] - 科技金融对接活动直接在科技创新机构内部举办,促进投融资效率[6]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 - 张静宇团队研发"巨量信息低成本超长寿命玻璃多维存储技术",通过飞秒激光在玻璃介质存储信息[10] - 团队研发的2毫米厚玻璃光盘存储容量达10TB,成本仅几元,而市场1TB移动硬盘售价500元[12] - 该技术获2024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卓越奖,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拨转股"模式支持500万元[14] - "拨转股"机制将科研经费转化为市场化融资股权,加速团队组建周期从10年缩短至半年[16][18] 创新生态与政策支持 - 光谷30多年营造优质创新生态,累计培育15.8万家企业、5821家高新技术企业、549家瞪羚企业[22][32] - 2023年6月光谷启动科创金融"伙伴工程",首期遴选400家初创企业,承诺100%信贷响应,年融资额不低于6亿元[34] - 设立3000万元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构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联动的风险分担体系[36] - 青创园为高科技企业提供直接投资和阶段性贷款产品支持[38] 企业案例与成长路径 - 创现科技90后团队从青创园工位起步,研发智能扫床机器人销往38国,月销量超1万台[26][28] - 企业反馈光谷能有效补足研发短板,加速成长速度[32] -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通过全生命周期平台赋能和资本接力推动项目落地[20]
支持深圳建设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科技日报· 2025-06-13 09:53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 核心观点:《意见》是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举措,为2020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升级版,旨在深化改革开放并强化科技产业创新 [1] - 深圳GDP从2020年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3.68万亿元,年均增长5.5%,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连续3年全国城市第一 [1] 政策三大亮点 - **系统集成与协同高效**:推动经济领域与教育、科技、人才改革联动,强化产学研用集成,培育硬科技创业人才 [2] - **问题导向与落地见效**: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建立负面清单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所有权或10年以上使用权,优化成果转化考核及审计管理 [2] - **先行先试与示范引领**:试点国际贸易电子单证(如电子提单、信用证)及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创新 [2] 科技创新支持措施 - 科技部支持深圳牵头或参与建设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功能 [3] - 鼓励深圳创新主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培育科技型企业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3] - 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及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试点落地 [3] 未来发展方向 - 深圳将深化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经验 [1] - 科技部将持续支持深圳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统筹教育科技人才改革,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3]
重磅文件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改革尖兵在新时代的又一次“探路”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08:54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版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与战略定位 - 中央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定位为2020年实施方案的升级版,聚焦"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深化改革[1][2] - 重点部署四大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精细化治理模式[2] - 累计已有3批48条创新举措获国家发改委推广,示范效应显现[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3年深圳研发投入达2200亿元(占GDP 6.46%),企业研发占比超9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3] - 科技部支持深圳建设国家实验室等平台,实施"预算+负面清单"科研经费管理,试行科技成果转化长周期考核[3] - 广东省将建立省市共担的国家实验室保障机制,支持企业参与芯片设计制造等攻关任务[4] 金融与跨境业务创新 - 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已覆盖55家跨国公司,业务规模达3400亿美元,实现资金自由划转与混用[2] - 前海国际船舶登记中心筹备机构成立,河套合作区已落地5家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如全球计算联盟)[6] 对外开放与贸易发展 - 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4.5万亿元(同比+16.4%),出口规模实现"32连冠"[5] - 将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5] 行政权限与实施机制 - 广东省已下放117项省级行政职权至深圳,近期拟新增20项[7] - 国家发改委建立"落地方案+操作规范+应用场景+评估体系"全链条落实机制,依法赋予深圳管理权限[6]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支持深圳率先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 截至5月底业务额达3400亿美元
快讯· 2025-06-12 11:32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成效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推出大批创新举措 在支持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 [1] - 试点支持深圳率先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 允许跨国集团办理境外成员企业本外币集中收付业务 实现币种自选、划转自由、资金混用 [1] - 截至今年5月底 55家跨国公司参与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 业务额达3400亿美元 [1] - 试点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实现路径 [1] - 已累计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104单 发行规模225亿元 惠及企业1535家 [1]
广东:全面梳理深圳科技创新发展需求,进一步授权松绑支持改革创新
快讯· 2025-06-12 11:24
深圳科技创新政策支持 - 广东省全面梳理深圳科技创新发展需求,进一步授权松绑支持改革创新 [1] - 广东省正在研究制定"十五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目标 [1] - 支持深圳建立专业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1] - 建立健全信贷保险支持科技创新机制,破除束缚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机制障碍 [1]
双城对话 共答滨水区转型命题 《奔流》第二季 中外跨界嘉宾对话互鉴 推动创新要素流动
解放日报· 2025-06-12 09:59
活动概述 - "创新生态·链接全球"康河沙龙在英国剑桥威斯敏斯特学院举办,汇聚英国剑桥学界、行业创新代表、中国出海企业及静安专业服务业机构代表,聚焦技术、资本、服务等多维链接以推动创新要素双向流动 [1] - 活动为《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第二季上海伦敦双城对话的一部分,主题涵盖创新与创意产业发展、可持续与零碳水岸、滨水区国际合作 [1] 倡议内容 - 上海静安区副区长与伦敦副市长等共同发起《世界级滨水区水岸发展倡议》,提出共建可持续、韧性、智慧、共荣的未来水岸,推动水岸从空间更新向生态经济文化复合体转型 [1] - 《倡议》主张拓展滨水区国际朋友圈,促进跨界对话与产业合作,鼓励中英在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寻找利益汇合点 [2] - 提出共创文旅商体展活动以丰富水岸生活并提升品牌价值,为中英滨水区联动提供新思路 [2] 创新生态建设 - 康河沙龙上颁发首批"静安全球创新生态伙伴",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剑桥大学中国校友会入选,旨在加强跨境创新生态构建与要素流动 [2] - 通过链接国际伙伴与静安创新平台,加速集成创新突破 [2] 行业趋势 - 全球滨水区正从"地理边界"向"创新枢纽"转型,成为链接全球产业链、激活文化创造力、培育新型生产关系的战略空间 [3] - 上海通过国际"朋友圈"扩容持续完善水岸城市发展策略,推进文明互鉴 [3]
山东财政50条靶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6-12 09:10
财政支持政策 - 3年政策期内预计财政直接投入360亿元以上,带动金融及社会投资2万亿元以上 [2] - 政策涵盖10个方面、50条具体政策,聚焦民营企业关心关注的五个领域 [2] - 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最高补助500万元,对完成创新药临床实验的企业每年最高支持1亿元 [2] 创新发展支持 - 支持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争创高能级创新平台 [2] - 支持企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算力券"奖补,鼓励开展工业软件研发 [2] - 支持引进顶尖人才、紧缺人才,引育领军人才 [2] 转型发展助力 - 实施技改专项贷贴息、设备更新补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 实施"鲁贸贷"融资业务、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境外展会 [3] - 每年择优支持不少于2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民营企业参与申报比例不低于50% [3] 融资渠道拓宽 - 通过引导基金支持、供应链金融、股权投资等方式提高融资便捷性 [3] - 加强常态化源头防控,未纳入预算的政府支出事项不得实施 [3] - 机关、事业单位不得要求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条件 [3] 政府采购环境 - 消除政府采购准入门槛,常态化排查清理限制公平竞争行为 [4] - 禁止以所有制性质等条件限制民营企业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4] - 扩大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市场份额,增加"保底订单" [4] 政策执行优化 - 深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保障企业公平享受财政政策权益 [4] - 完善政策资金便利化兑付机制,优化办理流程 [5] - 加强跟踪监控和绩效评价,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5] 资金统筹机制 - 加大科技、产业、人才等各领域财政资金统筹力度 [5] - 发挥专项债券、政府基金作用,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 [5] - 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资金合力 [5]
“科创板八条”发布将满一周年,超八成公司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方案
快讯· 2025-06-11 12:14
科创板改革政策 -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旨在营造良好市场生态并实施"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 [1] 科创板公司行动方案披露情况 - 2024年度有470家科创板公司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占比超八成 [1] - 2025年度有479家科创板公司披露相关方案,占比同样超八成 [1] - 科创50和科创100成份股公司连续两年实现方案披露全覆盖 [1]
邢善萍在西咸新区调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6-11 06:36
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是西北工业大学技术创新团队组建的科创企业。邢善萍来到生产车间, 详细了解企业创业历程、技术特点、市场前景,强调要完善人才合理流动体制机制,增强科研人员创新 创业动力,让更多科研人员成为创新型企业家。在陕西金信天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邢善萍详细询问科 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政策应用情况,鼓励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加强产品开发和产业协作,在拓展场 景、延伸链条中实现更好发展。在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邢善萍详细了解入驻企业开展校企 合作和经营发展情况,希望企业深化与高校合作,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力度,不断增强创新力和 竞争力。 邢善萍强调,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 创新联合体,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推动"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升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功能,持续聚合创新要素、营造创新生态,不断催生创新型企业,打造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高地。要坚 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持续深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取得新的标志性成 果。(记者 刘居星) 6月10日,省委副书记邢善萍在西咸新区调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工作,强调要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