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五年来,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答卷精彩
央视网· 2025-07-21 16:40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期间,中国外贸在全球变局中逆势上扬,顶住压力、稳中提质。五年来,不仅"做大了体量",也"做强了结构", 更"锻造了韧性",贸易强国建设步伐加快。 ▷"十四五"期间,外贸体量持续扩大。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2024年达6.16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末增 长32.4%,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 ▷服务贸易规模202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从"十三五"末的56%,提升至2024年的64.8%。 ▷外贸结构更加优化。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7万亿元,5年增长67%。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38%,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 口额增长近四成。2024年,货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18.2%。相当于出口中每5美元里就有近1美元来自高技术产品,"含金量""含新 量"持续攀升。 ▷外贸韧性不断增强。面对外部挑战,我国积极拓展多元市场。东盟已经连续5年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贸易额同比增长 9.6%。2024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已经超过了50%。五年来,我国外贸产供链更完备、更灵活,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更强、 底气 ...
对话清华大学田轩:股债“科创板”互补发力,提升服务科创的精准度 | 科创资本论
第一财经· 2025-07-21 14:16
科创板改革 - 科创板设立六周年以来已成长为拥有近59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7.9万亿的重要市场板块 [5] - 新一轮改革推出"1+6"举措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 [4][5] - 科创成长层旨在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分层管理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6] - 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市场筛选机制有效性 [6] - 优化再融资制度和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增加科创板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5] 债市科技板 - 债券市场创新设立"科技板",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拓宽发债主体和完善配套机制 [1][9] - 科创债为科技企业提供新融资渠道,促进新技术研发并提高核心竞争力 [9] - 计划推出科创债ETF,发展可交换债、可转债等股债结合产品 [9] - 当前挑战包括信用风险定价机制不成熟、投资者风险偏好低、信息披露不透明等 [10] - 建议建立科技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引入非财务指标并完善发行交易制度 [10] 资本市场建设 - 需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和适应性,完善多层次建设以更好服务科技创新 [1][12] - 主板应放宽对创新龙头企业上市限制,创业板科创板优化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 [12] - 北交所需突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定位,构建转板机制实现阶梯式服务 [12] - 发展私募基金、创业投资等多元化股权融资渠道支持科技企业全周期发展 [13] - 推动投贷联动业务和专项债券发行,促进境内外资本市场深度融合 [13]
“增进相互了解,共创繁荣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7-20 13:18
科技创新与合作 - 中国在新兴领域的创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巴西应借鉴中国经验并吸引中国投资以实现互利共赢 [1] - 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与中国多所学校及驻巴中资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促进政府、大学和企业间对话 [1] - 巴中双方期待推动巴西发展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深化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能源转型等领域合作 [1] 发展经验与启示 - 中国依托政策协调能力和产业体系推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为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启示 [2] -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长期规划、公共资源配置及产业与金融体系协同支持 [2] 能源与工业合作 - 研讨会探讨"中巴两国在未来石油工业中的作用"及"能源转型中的挑战与机遇"等议题 [2] 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 - 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组织巴西教育工作者团组赴华交流,促进民众了解中国 [2] - 中国对巴西试行免签政策为双方各领域交流创造新机遇 [2]
“青托促进会”成立大湾区分会 深圳科技创新生态再添新引擎
证券时报网· 2025-07-19 18:41
大湾区青年科技人才协同创新平台 -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促进会大湾区分会正式启动 由青年科学家产学研创新联合体、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促进会及广东领益智造联合承办 旨在搭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常态化合作平台 [1] - 青托工程自2015年启动以来已培养数千名青年科技人才 大湾区分会将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动人才在产业一线攻克关键技术 [1] - 产学研融合被定位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 分会成立将拓展成果转化渠道 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1] 深圳市科技创新政策与成果 - 202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236.61亿元 占GDP比重6.46% 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城市第二 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全国第一 [2] - 深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通过政策、资金、平台等全方位支持 让企业主导技术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全流程 [2]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第二 显示区域创新生态优势 [2] 产学研协同机制创新 - 青托工程通过建立常态化对话机制 打破科学界与企业界信息壁垒 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 [3] - 专家提出需构建"科研—产业"闭环生态 解决科研端与产业端需求错配问题 实现技术突破与商业价值双向赋能 [2]
走好城市内涵式发展道路
经济日报· 2025-07-19 06:01
城市内涵式发展战略 - 核心观点: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需通过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和治理革新提升城市能级,建设现代化城市 [1] - 当前问题: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未完全扭转,存在工业园区低效用地、超高层建筑安全风险、公共服务错配、职住分离、数据孤岛等问题 [1] - 转型方向:从要素驱动转向系统重塑,解决30%城市实现跨部门数据协同的现状 [1] 科技创新激活城市动能 - 合肥案例:集聚8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构建城市算力池整合超10050P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式算力支撑 [2] - 石家庄案例:智慧交通体系使机动车保有量增长22%情况下拥堵指数下降10.3% [2] - 发展建议: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打造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能设计等应用场景 [2] 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 北京案例:东方化工厂改造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实现工业废弃地向"生态绿肺"转型,带动文旅收入增长 [2] - 实施措施:统筹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修复,落实城镇开发边界管控,创新碳交易市场、绿色金融等机制 [2] - 转型目标: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让绿色成为城市底色 [2] 城市治理效能提升 - 厦门案例:打造"一网统管"平台整合700余项城市体征数据,风险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九小场所火灾隐患识别率提升至90% [3] - 治理方法:打破部门壁垒建立闭环机制,通过社区微更新、居民参与式规划激发基层活力 [3] - 治理转型:从"政府独唱"转向"社会合唱",实现全周期管理 [3]
【中国新闻网】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研讨会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0:19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研讨会 - 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重点活动之一 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办 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议题 [3] - 汇聚政府部门代表 科学家 企业家及智库学者 发布融合发展的平台新工具 试点"先使用后付费"成果转化新模式 [3] - 设置主题报告 圆桌对话 信息发布 生命健康专题对接四大板块 兼具前沿深度 政策高度与落地实效 [3] 研讨会主要内容 - 5个主题报告从理论机制 政策体系 创新实践 产业发展以及地方探索等多个角度 提出面向未来发展的新见解 [3] - 圆桌对话环节多角度探讨创新融合方式 制度机制以及融合发展生态的问题 碰撞出多项具有前瞻性的思想火花 [3] - 信息发布环节签署"先使用后付费"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协议 发布"融合实践工具箱"——"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业务服务体系" [3] 生命健康领域专题对接 - 围绕骨质材料 生物育种 疫苗研发 核酸药物 干细胞 脑机接口 AI制药等前沿技术方向展开深度交流 [4] - 围绕技术落地路径与场景融合模式进行对接 促成一批初步合作意向 [4] - 推进产业 科研与资本加速形成共识闭环 展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的融合图景 [4]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表态 - 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度发展背景下 创新环境 手段与关系正经历系统性重构 传统创新范式面临挑战 [6] - 将依托中国科学院科研底蕴与成果资源 推进增量集成与资源聚合 搭建平台 完善机制 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的关键缝隙 [6] - 更好服务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6]
上交所明确科创成长层标准推动改革落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7-17 10:20
科创板改革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配套规则,落实证监会《科创板意见》要求 [1] - 改革聚焦增强科创板对科技型企业的包容性,解决发行上市痛点,适应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1] - 市场评价认为改革措施务实稳健,采取"新老划断"安排体现稳中求进基调 [1] 科创成长层定位与准入 - 科创成长层定位明确,重点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不设额外上市门槛 [2] -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将自动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未盈利企业上市即纳入 [2] - 调出机制实施"新老划断":存量企业仍以首次盈利为调出条件,新企业调出条件提高以促技术研发 [2] - 调出流程需企业公告后2个交易日内执行,同步加强监管联动打击违规交易 [2]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管理 - 要求科创成长层企业披露未盈利风险、技术研发风险,强化持续督导机构责任 [3] - 个人投资者门槛维持"50万元资产+2年经验",投资新注册未盈利企业需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 [3] -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参考境外经验优化审核衔接,重点规范适用情形、文件质量、程序和信息披露 [3] 改革实施计划 - 上交所将推动规则与市场、业务、技术协调配套,落地标志性案例以扩大示范效应 [4] - 加强规则宣传解读,提升市场主体理解与共识 [4] - 强化一线监管与投资者保护,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以保障改革落地环境 [4] 相关动态 - 上交所同步发布提升沪市公司ESG评级方案、科创板深改配套规则征求意见及公司治理指引修订 [6]
增量资金入场!机构分歧隐现
天天基金网· 2025-07-16 14:06
增量资金加速集结 - 国内股票私募机构平均仓位升至77.36%,较前一周增加2.07个百分点,逼近今年以来峰值 [3] - 百亿级股票私募平均仓位达83.26%,较前一周增加3.3个百分点,创近93周新高 [3] - A股融资余额连续一个多月稳定在1.8万亿元上方,7月14日达1.87万亿元,创4月3日以来新高 [3] - 居民储蓄增长和利率下行推动权益资产配置吸引力提升,沪深300股息率超过长期国债收益率 [4] 银行股震荡引发分歧 - 银行股板块高位震荡导致私募机构对后市判断分化 [5] - 乐观观点认为宏观经济企稳和业绩恢复确定性高,建议高仓位配置高ROE资产 [6] - 资金入场动力来自市场情绪回暖、无风险利率下行驱动理财资金配置高股息品种、外资回流 [6] - 警惕观点指出股指分位处于中位偏高区间,银行股震荡导致部分板块交易拥挤 [6][7] 聚焦长线赛道 - 私募机构通过差异化仓位管理和行业配置构建攻守平衡组合,科技创新成为共同选择 [8] - 建议高仓位运作或中性策略动态调整,科技成长为攻、稳健红利为守的哑铃型配置 [9] - 长线产业趋势聚焦新消费、创新药、AI、金融科技、银行股、券商保险六大领域 [9] - 政策驱动领域关注新质生产力国产化机遇和周期行业供给侧改革红利 [10] - 警惕市场情绪反复或事件扰动引发的短期波动,避免盲目追涨杀跌 [10]
让地方立法成为发展“推进器”(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 -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覆盖400多平方公里,累计诞生企业超14万家[1] -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条例》通过地方立法打破行政壁垒,聚焦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产业发展[1] - 立法为科创廊道提供法治保障,兼具"保障法"和"促进法"双重功能[1] 地方立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2015年立法法修改后,全国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主体从49个增至289个设区的市、30个自治州和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2] - 地方立法通过稳定、公开、规范的制度机制增强经营主体预期确定性,例如江苏常州制定《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支持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产业[2] - 立法替代"红头文件"模式,将经济工作纳入法治范畴[2] 地方立法的差异化实践 - 立法需适应本地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要求,如台州聚焦乡村发展、惠州保护水系水质、泉州保护海上丝绸之路史迹[3] - 地方立法坚持问题导向,需紧贴本地实际和群众需求,调动基层首创精神[3] - 立法为区域特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例如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3]
“中国式现代化这样在我眼前具象化呈现”
人民日报· 2025-07-15 05:49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 -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给南非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1] - 北京汽车集团展示了新能源汽车的完整生产过程 [1] - 科技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南非学生希望借鉴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术 [1] 中国产学研融合模式 - 上海"大零号湾"构建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完整价值链 [2] - 中国课程教学与商业孵化无缝衔接 形成"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 [2] - 中国政府、高校和企业形成合力 共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 [2] 中国现代化生活体验 - 中国高铁和智能配送服务展现了生活便捷性和科技感 [2] - 中国人民生活舒适且充满科技感 体现人民至上理念 [2] 中国现代化发展经验 -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发展参考 [2] - 中国成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榜样 [2] - 中南两国在经贸、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持续升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