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冰轮环境(000811) - 000811冰轮环境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9-2
2025-07-10 08:30
公司业务与产业板块 - 公司在能源和动力领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产品为压缩机和换热装置,覆盖 -271℃ - 200℃温度区间,包括螺杆式、离心式等多种压缩机及工业热泵等 [2] - 公司打造全系列磁悬浮压缩机产品矩阵,在北京冬奥村项目表现出色 [2] - 客户行业涵盖商业制冷、工业冷冻、商用舒适空调、工业特种空调、余能利用等多个领域 [2] 可控核聚变产品 - 2016 年公司研发成功极低温用氦气压缩机,填补国内空白,供货中科院实验室 [2] - 公司氦气压缩机入选“第一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并陆续供应多家科研院所 [2] 数据中心产品应用 - 顿汉布什公司为数据中心提供冷却装备,“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等两项产品入选工信部目录,国内服务诸多项目,海外与集成商合作,海外制造基地扩产 [3] - 2024 年 7 月升级版 IDC 专用新产品和 FanWall 风墙研发上市 [3] - 冰轮换热技术公司提供多种热交换设备,“低碳节能闭式冷却技术”获评示范技术,“液冷系统热交换器”入选山东首台(套)名单 [4] 核电行业产品 - 国家核电建设提速,公司聚焦核岛冷却、核能供热等场景,研发创新技术,服务多个核电站 [4] - 换热技术公司供货全球首座商用四代技术高温气冷堆,顿汉布什公司是全球核岛制冷机服务商,华源泰盟公司研发相关技术并应用于项目 [5] 工业热管理业务 - 公司推出“工业全域热控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场景、能源、技术全布局 [6] - 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 2024 年末,授权专利 96 项,软著 33 项,多项技术和产品获国家级荣誉 [6] 海洋经济产品布局 - 船舶制冷系统是公司传统优势市场,为远洋捕捞及水产品加工业提供解决方案,船用制冷机产品广泛应用 [6] - 公司布局船海绿色能源系统智慧解决方案,产品包括远洋运输船 BOG 再液化装置等,为“梦想”号提供设备,相关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6][7]
邹骥:绿色低碳已经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07-08 16:54
绿色低碳投资与经济增长 - 绿色低碳领域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14%,达6万亿元,填补了2020年以来大部分房地产投资的下降额度,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动能 [1] - 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从2021年的784万辆(纯电动车640万辆)增长到2024年的3140万辆,呈现爆发式增长 [1] - 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从2021年的1.44GW增长到2024年的73.76GW,增长超过50倍 [1] 风光能源发展 - 中国风力和光伏发电2021年至2024年新增装机分别为1.0亿千瓦、1.2亿千瓦、3.0亿千瓦、4.0亿千瓦,2024年底累计风光装机超过14亿千瓦,超过煤电装机总量 [1] - 风光能源被认定为最安全的能源,从能源安全和经济增长角度看具有显著优势 [2] 绿色低碳技术革命 - 当前围绕绿色低碳的能源科技产业革命已到来,动力电池、热泵、电解槽、关键金属处理产能、特高压直流输电距离、数据和AI技术应用等领域快速发展 [1] - 中国"新三样"(新能源车、风光设备、储能技术)占出口总额的6%左右,增加值占GDP的2%以上 [2] 能源转型与政策建议 - 深化改革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关键,需促进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变,加快部署高比例非化石能源发电技术 [2] - 建议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合理分担储能和电网稳定性成本,推行电价实时峰谷波动制度,鼓励终端用户削峰填谷 [2] - 未来十年应将可再生能源纳入碳市场范围,支持风光发展的盈利性 [2]
全球绿色转型受冲击 业内看好中国提供确定性
中国新闻网· 2025-07-05 11:09
中国绿色能源转型进展 - 202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创历史新高,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60%以上 [1] - 中国光伏和储能装机量2024年全球占比均为60%左右,预计2030年仍为全球最大市场 [2] - 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实现规模化发展 [2] 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 - 未来5-10年中国电力需求将保持中高速增长,预计电源装机容量超50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超27亿千瓦 [2] - 中国风光装机将持续高速增长,新能源装机有望达30亿千瓦 [2] - 中国储能行业将从规模化发展向全面商业化转变 [2] 投资规模与行业分布 -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25-2060年中国需投资19.5-36.2万亿元人民币 [3] - 电力部门因涵盖全部可再生能源建设投资规模居首 [3] - 清洁能源产业技术发展将释放更多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3] 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角色 - 中国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成本下降,占据全球供应链关键位置 [1] - 中国成为新能源科技产业革命的"主战场"和主要参与者 [1] - 中国"双碳"目标明确可信,激励市场参与者长期预期 [1]
国家能源局:扎实推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源务实合作
新华财经· 2025-06-26 14:30
能源领域务实合作 - 国家能源局提出四点建议推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源领域务实合作 [1] - 建议包括政策沟通协同、贸易投资合作、科技创新合作和民生用能服务保障 [1][2] 政策沟通协同 - 加强能源领域政策常态化沟通对话 [1] - 强化能源领域政策规划的交流与衔接 [1] - 共同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1] 能源贸易投资合作 - 促进油气等领域供应链稳定畅通 [1] - 拓展可再生能源等领域贸易投资合作 [1] - 推进能源技术标准与市场规则互认 [1] 能源科技创新合作 - 推进化石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技术研发 [2] - 加强新能源产业创新和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合作 [2] - 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交流 [2] 民生用能服务保障 - 分享保障民生用电经验做法 [2] - 深化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合作 [2] - 推动风电、光伏、储能等优质产品惠及民众 [2]
2025值得关注的硬科技创变者50强评选正式启动!
创业邦· 2025-06-25 07:52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 科技创新是驱动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核心动力,能催生创新模式、新兴产业和增长动能 [1] - 科技创新是企业构建可持续发展优势、强化产业壁垒的关键要素 [1] - 硬科技产业作为核心驱动力,持续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 硬科技产业的影响 - 硬科技产业对国内经济格局与中美贸易态势产生积极影响 [1] - 硬科技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是应对中美贸易形势的破局关键 [1] - 硬科技创新成果助力开拓新兴市场、优化贸易条件,增强全球经济竞争主动权 [1] 硬科技产业的核心领域 - 硬科技产业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能源科技、生物技术等高端技术领域为核心 [1] - 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形成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 [1] - 硬科技创新是衡量国家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1] 国内科技创新环境 -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备优越投资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创业氛围 [1] - 国内涌现一批科技创新领航者,探索突破性技术并构建产研协同创新体系 [1] - 硬科技企业引领产业结构升级,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1] 硬科技创变者评选活动 - 创业邦联合中关村智友研究院推出"硬科技创变者"评选活动,挖掘早期硬科技创变企业 [2] - 评选"2025值得关注的硬科技创变者50强",激励中国硬科技领域持续繁荣发展 [2] - 历史评选显示86%公司核心团队有博士,20家聚集北京(2024年数据) [3] - 超60%项目来自高校科研院所(2023年数据) [3]
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
新华财经· 2025-06-24 16:21
大会概况 - 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主题为"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1] - 大会由清华大学、国家电网公司联合主办,多家研究院及地方政府承办[1] - 汇聚全球能源领域政企领袖、学术权威、技术先锋,共探零碳转型路径[1]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国家能源局强调能源互联网是驱动能源系统智慧升级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未来将推动新型储能、氢能高质量发展,深度协同人工智能[1] - 国家电网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推进电网数字化升级,深化源网荷储协同[2] - 南方电网构建数字电网π模型体系,发布行业首个数字电网标准框架,布局"3+1+X"数据中心集群,推出"大瓦特"AI大模型[2] 行业发展数据 - 2024年能源互联网领域新增标准145项,总量达278项[3] - 能源互联网企业新增11万家,增速达50%[3] - 《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新增电碳计量与电-碳耦合技术分析专题,更新虚拟电厂实施规模及人工智能应用进展[3] 技术研讨与创新 - 大会设立6场分论坛,议题涵盖能源数字化、能源物联网、电力碳中和、储能应用、人工智能等[3] - 综合论坛探讨人工智能与能源互联网协同发展,参与方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机构[3] - 大会系统性技术集成为构建绿色化、智能化、可持续的能源未来奠定基石[4] 未来展望 - 能源行业将加速核心技术攻关与生态体系建设,输出"中国方案·智慧路径"[4] - 南方电网计划"十五五"期间深化AI与能源融合,探索绿电算力交易路径[2]
每周主题、产业趋势交易复盘和展望:关注低位泛科技-20250615
东吴证券· 2025-06-15 15:14
本周市场回顾 - 全A日均成交1.37万亿,较上周放量约1600亿[8] - 价值整体强于成长,但创指跑出超额,小市值表现分化,创业板指周涨0.22%,万得微盘周涨0.11%,大盘价值周涨0.10%等[12][13] - 活跃资金持仓及社保重仓表现最佳,社保重仓指数周涨0.63%,私募重仓指数周跌0.57%等[22] - 两融余额小幅回升至1.82万亿[26] 产业趋势交易 - 本周强势方向为黄金、稀土、创新药等[44] 下周产业事件展望 - 有腾讯WeGame游戏之夜、南京软件大会、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等多个活动[47] 产业趋势中期配置 - 活跃内循环关注“两重、两新”、“化债”和消费新增长点[48] - 科技自立自强关注人工智能、自主可控、新型能源科技等[48] - 扩大对外开放关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48] 风险提示 - 存在国内经济复苏节奏不及预期、海外降息及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行业基本面不确定等风险[51]
热点频发,科创综指ETF(589630)涨近1.5%,科技自立与并购重组或成近期主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11:20
科技热点与市场表现 - 军工、医药、TMT板块集体反弹,科创综指ETF(589630)盘中涨幅近1 5% [1] - 科创板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表现突出,2025年86起重大重组事件中参与18起,同比显著增加 [1] 政策与产业趋势 - A股并购重组市场活跃,生物医药、半导体、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通过并购技术密集型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1] - 汽车、电子、机械设备行业并购数量最多,反映汽车智能化、半导体自主可控、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等产业趋势 [2] 重点配置方向 - 科技自立自强是当前配置重点,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可控、新型能源科技、空天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 [1] - 空天信息技术领域需关注低空经济、卫星及商业航天 [1] - 人工智能领域聚焦AI Agent、AI应用(如独立软件、智能终端)、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 [1] - 自主可控方向重点关注"卡脖子"环节技术突破及国产化渗透,特别是以HBM为核心的芯片制造产业链 [1] 并购重组与投资机会 - 并购重组活跃程度反映产业周期方向,未来AI商业化落地可能形成主线行情 [2] - 当前政策宽松期,6月可阶段性关注并购重组主题,中长期建议配置国产AI算力等硬科技领域 [2] 科创综指ETF概况 - 科创综指ETF(589630)跟踪科创综指(000680),成分股平均市值约110亿元,偏向中小盘风格 [2] - 科创综指聚焦科技创新企业,覆盖早期创新阶段公司,行业配置侧重硬科技领域 [2]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发起联接A(023733)和C(023734) [2]
能链智电董事长转让团油科技,2024年年报至今未能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6-05 17:52
公司股权变动 - 5月15日至18日,团油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北京南智谷彩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被能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转让给了众能(天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戴震不再是这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1] - 2024年,戴震实际控制的能云(天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车主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能链邦邦科技有限公司、团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猫窝餐饮管理(大连)有限公司、淄博能链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权遭到多地法院的冻结 [3] 公司治理与合规 - 5月22日,能链智电公告称收到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发出的不合规通知,原因是公司未能及时提交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财年的20-F表年度报告 [1] - 原定于2025年1月25日召开的公司股东大会被取消,能链智电给出的原因是"对当前情况进行彻底审查后做出"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55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706亿元 [2] - 2024年前三季度充电服务收入1.351亿元,能源解决方案收入1510万元,新业务收入552.6万元 [2] - 2024年前三季度总营业收入1.557亿元,营业成本9492.7万元,毛利润6080.5万元 [2] - 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1.4936亿元,行政费用2.226亿元,研发费用3769.7万元 [2] - 2024年前三季度运营亏损3.266亿元,税前亏损4.42亿元,净亏损3.7149亿元 [2] 市场表现 - 能链智电最新股价长期低于2美元/股,6月3日报收于1.12美元/股 [3]
共享连续管产业发展,推动我国油气开发实现新跨越
中国能源网· 2025-06-03 14:33
会议概况 - 首届连续管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开幕 主题为"创新应用场景 激活万能潜力 共享连续管产业发展" 践行"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以合作共赢为纽带"的发展理念 [1] - 会议由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等5家单位主办 地方政府、三大油企、哈利伯顿、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及高校联合主办 [6] - 中国工程院4位院士及ICoTA主席等200余位代表参会 涵盖60余家国内外企业和高校 [6] 技术价值 - 连续管技术被国际公认为"万能作业技术" 作业效率比传统模式提高3-4倍 综合作业成本降低32%以上 [8] - 技术具有高效、清洁、安全、智能四大优势 光纤应用使信息传输速率大幅提升 作业综合效率提高40%以上 [10] - 在非常规油气开发、老油田挖潜、深井超深井作业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成为油气工程不可或缺的技术利器 [8] 发展成果 - 中国石油连续管技术作业量年均增速达28.8% 2010-2024年总量增长34倍 技术经济指标大幅提升 [10] - 国内已研制山地复杂地形自动化装备 开发复杂工况工艺技术 年作业量突破15000井次 年均增长近30% [11] - 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应用的完整创新生态 建成高水平示范区和应用区 [11] 国际合作 - ICoTA(中华区)正式成立 由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牵头组建 [8] - 会议举办7场主题报告和21场专题研讨 分享装备研发、工程应用等最新成果 [8] - 搭建全球首个连续管技术交流平台 具有里程碑意义 促进国际互融互鉴 [13] 未来方向 - 技术将支撑万米深层油气开发、页岩油气水平段延伸及CCUS/地热等新能源业务 [13] - 需深化全球合作突破技术边界 拓宽应用场景 助力双碳战略和能源科技创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