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险资股权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险资转向股权投资,民生基建成配置重点,权益驱动模式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7-09 07:27
权益驱动时代推动投资模式升级 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下,保险资金正经历着投资策略的深度调整。随着利率中枢持续下行,传统固收资产收益率承压,险资开始将目光转向更具成长潜力的股 权投资领域。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资本市场的内在需求,更反映出险资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的战略升级。 保险资金作为典型的长期资本,其投资周期往往以十年为单位进行规划。这种"耐心资本"的特性,与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性需求形成了天然匹配。从青 海高原的清洁能源项目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险资正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深度参与到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中。 传统的负债驱动投资模式正在向权益驱动模式转变。这一变化的核心在于,险资不再单纯追求稳定的固定收益,而是更加注重通过股权投资获得企业成长带 来的长期价值回报。 股权投资的成长性特征为险资提供了新的收益来源。与传统债权投资相比,股权投资能够让险资分享被投企业的成长红利。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领 域,股权投资的潜在收益往往远超固定收益类产品。 险资在股权投资过程中展现出的"陪伴式"投资理念,正成为其核心竞争优势。通过长期持有和深度参与企业治理,险资能够与被投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 推动企业价值提升。这种投资方式不 ...
刚刚,300亿战新并购母基金落地上海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3 22:44
基金设立概况 - 中国太保正式发布总规模500亿元的太保战新并购基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1] - 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目标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聚焦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3] - 基金采用"长期资本+并购整合+资源协同"模式,50%资金作为母基金配置到子基金 [3][4] 政策与市场背景 - 证监会《重组办法》鼓励私募基金参与并购重组,引入"反向挂钩"安排缩短锁定期 [3][4] - 202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展并购母基金,疏通"募投管退"堵点 [4] - 全国超10个地区发布支持并购基金政策,上海设立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和国资并购基金矩阵 [9][10] 险资布局与行业趋势 - 险资自2020年加大私募股权投资力度,成为VC/PE重要LP,2023年超50家险资出资私募股权基金 [4][6] - 金融监管总局将险资投资创业基金集中度比例从20%提升至30%,增强对股权行业支持 [6] - 国内创投长期资本渗透率仅2%-3%,险资因长期属性与VC/PE期限匹配 [5][6] 上海区域动态 - 上海发布《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设立100亿元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并购基金 [10] - 上海母基金数量超40家,在管规模全国前五,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领先 [10][11] GP筛选标准 - 险资偏好头部GP,要求业绩稳定、风险可控,侧重养老/大健康及国家战略领域 [6][8] - 背景资源雄厚的综合性基金或细分领域专项基金更易获险资青睐 [8]
险资大手笔!超130亿元设立私募基金释放什么信号
金融时报· 2025-05-17 18:11
险资设立私募基金 - 人保资本、中意资产、中诚资本共同出资130.01亿元设立北京保实诚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人保资本认缴100亿元占比76.9172% 中意资产认缴30亿元占比23.0751% 中诚资本认缴100万元占比0.0077% [1] - 北京保实诚源经营范围包括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中诚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1] 出资方背景 - 人保资本是中国人保集团全资子公司 累计投资管理规模超3300亿元 存量资产管理规模超1700亿元 在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现代产业、科技创新、医疗健康等领域有布局 [2] - 中意资产是首家合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注册资本5亿元 截至2024年末管理资产总规模为3789.4亿元 [2] - 中诚资本由中诚信托100%持股 中国人保集团是中诚信托第一大股东 三家公司在股权关系上紧密相连 [2] 政策环境 - 国家持续鼓励长期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 发展壮大耐心资本 [2] - 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4月上调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 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 [2] 行业影响 - 险资具有资金规模大、投资期限长的特点 此次设立百亿级私募基金体现对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和布局决心 [3] - 随着政策持续利好 未来可能有更多险资以各种形式参与股权投资市场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3] - 需优化险资投资创业项目的考核周期 改进会计核算方式 建立更科学的评估体系 [3]
险资投股权,迎重磅新规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4-07 17:03
保险资金重大股权投资新规 - 明确"重大股权投资"定义为保险机构及其关联方对未上市企业构成控制或共同控制的直接股权投资行为[4] - 新增"科技"和"大数据产业"作为允许投资范围 与原有保险类 非保险金融类及养老 医疗等行业并列[4] - 优化行业范围以引导资金投向战略产业和新兴行业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5] 政策背景与行业现状 - 险资具备大体量 长周期属性 天然匹配股权投资期限配置 是VC/PE最优选LP[7] - 2020年下半年以来险资持续加大私募股权投资力度 成为市场稀缺的"长钱"来源[7] - 国内VC/PE资金来源中保险资金渗透率仅2%-3% 远低于国际主流水平[7] 监管要求与禁止行为 - 保险机构需全部使用自有资金开展重大股权投资[10] - 金融类子公司股权控制层级不得超过三级 非金融类子公司不得超过四级[10] - 明确八大禁止行为 包括不得以泛科技企业名义规避监管[6][5] 险资股权投资动态 - 2023年超50家险资参与私募股权基金出资 聚焦养老 大健康及新基建 新能源等国家战略领域[11] - 险资设立母基金案例增多 如泰康乾亨股权母基金 太平医疗健康产业基金等[12] - 7月末保险资金长期股权投资规模达2.7万亿元 为科技企业提供6万亿元风险保障[11]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创投十七条"明确险资投资创投基金穿透后底层资产适用优惠风险因子[11] - 金融监管总局拟研究提高险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比例 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11] - 鼓励险资通过多元化工具支持创投机构 发展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11] GP筛选标准 - 险资偏好业绩稳定的头部GP 要求能平衡风险 收益和流动性[12] - 背景资源雄厚 专注细分领域的基金更易获得险资青睐[12] - 重视管理人长期投资能力 而非单项目高回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