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造金刚石
icon
搜索文档
恒盛能源(605580.SH):在培育钻石产品端的良品率可达80%以上
格隆汇· 2025-10-10 15:46
格隆汇10月10日丨恒盛能源(605580.SH)在互动平台表示,我们已关注到相关政策的变化。公司采用 MPCVD技术生长金刚石,工业端主要为热管理应用、深海等领域开拓,目前公司工业端金刚石产品暂 无出口业务;消费端为用于装饰、首饰的培育钻石,不在出口管制范围内。 公司一直专注于金刚石领 域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公司MPCVD金刚石二期项目扩产新建生产线已经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预计2025 年底实际产能可达年产60万克拉。公司在培育钻石产品端的良品率可达80%以上,金刚石功能性材料产 品端的良品率可达90%以上,我们也在正在积极开拓诸如芯片热管理,深海勘探、钻采等应用场景的客 户,后续如有相关进展,公司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
恒盛能源:在培育钻石产品端的良品率可达80%以上
格隆汇· 2025-10-10 15:44
格隆汇10月10日丨恒盛能源(605580.SH)在互动平台表示,我们已关注到相关政策的变化。公司采用 MPCVD技术生长金刚石,工业端主要为热管理应用、深海等领域开拓,目前公司工业端金刚石产品暂 无出口业务;消费端为用于装饰、首饰的培育钻石,不在出口管制范围内。 公司一直专注于金刚石领 域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公司MPCVD金刚石二期项目扩产新建生产线已经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预计2025 年底实际产能可达年产60万克拉。公司在培育钻石产品端的良品率可达80%以上,金刚石功能性材料产 品端的良品率可达90%以上,我们也在正在积极开拓诸如芯片热管理,深海勘探、钻采等应用场景的客 户,后续如有相关进展,公司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
力量钻石股价涨5.18%,南方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44.03万股浮盈赚取236.2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13:38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成立日期2016年9月29日,最新规模649.53亿。今年以来收益28.58%,同 类排名2093/4221;近一年收益34.04%,同类排名1521/3848;成立以来收益13.79%。 10月9日,力量钻石涨5.18%,截至发稿,报33.29元/股,成交1.83亿元,换手率2.91%,总市值86.64亿 元。 资料显示,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柘城县产业集聚区,成立日期2010年11月9日,上 市日期2021年9月24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人造金刚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为:培育钻石50.73%,金刚石单晶35.17%,金刚石微粉11.38%,其他(补充)2.72%。 从力量钻石十大流通股东角度 数据显示,南方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力量钻石十大流通股东。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二季度新 进十大流通股东,持有股数144.03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为0.74%。根据测算,今日浮盈赚取约236.22 万元。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基金经理为崔蕾。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 ...
力量钻石9月15日获融资买入3012.89万元,融资余额3.1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9:32
股价与交易数据 - 9月15日公司股价下跌0.88% 成交额达3.27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3012.89万元 融资偿还3387.96万元 融资净流出375.07万元[1] - 融资余额3.16亿元 占流通市值3.72% 处于近一年30%分位低位水平[1] - 融券余额124.26万元 处于近一年80%分位高位水平 融券余量3.80万股[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2.67万户 较上期减少3.54%[2] - 人均流通股7282股 较上期增加3.67%[2] -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第九大股东持股144.03万股[2] - 香港中央结算新进第十大股东持股143.26万股[2] - 东方红新动力混合A退出十大股东行列[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2亿元 同比下降36.43%[2] - 归母净利润2591.42万元 同比下降82.52%[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21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61亿元[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河南省柘城县产业集聚区 2010年11月9日成立 2021年9月24日上市[1] - 主营业务为人造金刚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1] - 收入构成:培育钻石50.73% 金刚石单晶35.17% 金刚石微粉11.38% 其他业务2.72%[1]
培育钻石毛利率断崖式下滑 力量钻石上半年净利骤降八成|财报解读
新浪财经· 2025-08-28 21:3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营业收入2.42亿元 同比减少36.43% [1] - 归母净利润2591.42万元 同比减少82.52% [1] - 销售费用494.12万元 同比增长33.99% 主要系广宣费增加 [1] - 管理费用1637万元 同比上升20% [1] 产品收入结构 - 培育钻石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87% [1] - 金刚石单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9% [1] - 金刚石微粉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6.91% [1] 毛利率变动 - 培育钻石毛利率下滑78个百分点 [1] - 金刚石单晶毛利率下滑66个百分点 [1] - 金刚石微粉毛利率下滑43个百分点 [1] 行业环境与产能 - 培育钻石价格长期处于谷底 [1][2]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1.58亿元 同比增长62.93% [2]
力量钻石8月25日获融资买入2871.35万元,融资余额3.3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6 09:51
股价与交易表现 - 8月25日公司股价下跌0.19% 成交额2.54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2871.35万元 融资偿还4801.81万元 融资净卖出1930.45万元 [1] - 融资余额3.33亿元 占流通市值4.02% 超过近一年50%分位水平 [1] - 融券余量3.53万股 融券余额112.18万元 超过近一年60%分位水平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2.77万户 较上期减少25.29% [2] - 人均流通股7025股 较上期增加33.86% [2] - 东方红新动力混合A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160.64万股 [2] - 广发科技创新混合A和广发中小盘精选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2]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18亿元 同比减少50.46% [2] - 归母净利润1455.88万元 同比减少86.2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21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61亿元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河南省柘城县产业集聚区 成立于2010年11月9日 [1] - 2021年9月24日上市 主营人造金刚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收入构成:培育钻石48.69% 金刚石单晶34.57% 金刚石微粉11.71% 其他5.02% [1]
许昌公布223个重大项目融资需求,总额达1019.6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8 21:53
融资对接会概况 - 许昌市举行融资对接会 现场发布223个重点项目融资需求 总额达1019 6亿元 [1] - 会议旨在向全省金融机构展示许昌产业发展潜力与项目投资价值 [1] 许昌市产业发展现状 - 许昌已形成十大产业集群和十六条产业链 构建"未来产业为先导 新兴产业为支柱 传统产业为基础"的产业新体系 [3] - 电力装备产业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节能环保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硅碳新材料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超硬材料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3] - 许昌是全国重要电力装备生产基地 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烟草产业基地 中西部最大电梯生产基地 长江以北最大再生资源利用基地 全球最大人造金刚石和发制品生产基地 [3] 许昌市战略发展规划 - 实施"两融五城四跃升"战略 推进"五城"建设 [3] - 智能电力领域依托许继 森源等龙头企业及300多家配套企业 以中原电气谷为载体 目标"十五五"期间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 [3] - 品质消费领域推广胖东来服务理念 推进文商旅融合 餐饮酒店及商业综合体等项目 实现从"品质胖东来"向"品质许昌"升级 [3] 重点项目投资计划 - 2025年谋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98个 总投资3461 7亿元 年度计划投资1363 1亿元 [4] - 截至4月底 168个新建项目已开工 占全年261个新建项目的64 4% [4]
力量钻石销售额持续下滑、净利润降45% 技术优势难抵市场浪潮下的结构性隐忧
新浪证券· 2025-05-23 16:2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6.86亿元,同比下降8.74% [1] - 归属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4.79% [1] - 扣非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减少55.84% [1] - 遭遇上市以来首次业绩全面滑坡 [1] 主营业务分析 - 技术专利与工艺控制能力未能有效转化为商业价值 [2] - 培育钻石销量增长但终端利润空间被价格战压缩 [2] - 金刚石单晶与微粉业务受下游工业需求萎缩影响,陷入"以价换量"局面 [2] - 新建产线利用率不足暴露对市场需求误判 [2] 行业竞争环境 - 竞争对手低价策略与消费者追求性价比削弱公司高品质定位优势 [2] - 新兴企业通过技术改良推出低成本替代品改写市场竞争规则 [3] - 政策端环保生产刚性要求加重设备改造投入和现金流压力 [3] 成本与供应链挑战 - 关键生产原料采购成本持续攀升叠加能源价格高位运行 [3] - 生产成本增幅远超营收降幅形成"收入下滑、成本攀升"剪刀差效应 [3] - 供应链管理能力短板暴露 [3] 技术与研发风险 - 研发投入收缩与专利布局放缓导致技术迭代滞后风险 [3] - 可能面临"技术代差"风险 [3] - 技术路径依赖与市场响应滞后加剧经营困境 [4] 战略转型方向 - 需在高端市场建立差异化壁垒 [4] - 需在成本控制端构建柔性供应链体系 [4] - 行业从技术驱动转向成本与效率竞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