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砂轮
搜索文档
三超新材股价涨5%,诺安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66.6万股浮盈赚取84.5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0 11:39
公司股价与基本面 - 11月10日公司股价上涨5%至26.67元/股,成交额1.14亿元,换手率5.54%,总市值30.46亿元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工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电镀金刚线收入占比55.30%,金刚石砂轮收入占比35.32% [1] 基金持仓与浮盈 - 诺安多策略混合A(320016)于三季度新进成为公司十大流通股东,持有66.6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84% [2] - 该基金持有公司股票占其基金净值比例为0.51%,为公司第七大重仓股 [3] - 基于当日股价涨幅,该基金持仓实现约84.58万元浮盈 [2][3] 相关基金表现 - 诺安多策略混合A今年以来收益率为73.37%,在同类基金中排名265/8219,近一年收益率为72.65%,排名215/8125 [2] - 该基金基金经理孔宪政累计任职时间4年350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56.08亿元 [2]
河南老板,硬碰硬英美百年资本
商业洞察· 2025-11-02 17:2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通过自主研发六面顶压机等技术,在人造金刚石产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5% [10] - 中国对超硬材料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作为反制外国的重要手段,可影响国外半导体和AI产业发展 [11][12] - 随着AI芯片散热等新需求爆发,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制造的金刚石应用前景广阔,中国需警惕外国在该领域弯道超车并积极布局 [17][21][24][27] 中国金刚石产业历史与现状 - 1965年中国研发出第一台六面顶压机,实现人造金刚石自主制造 [4] - 河南企业通过粉末触媒工艺等技术突破,使六面顶压机路线在效率和质量上超越国外,河南人造金刚石产量约占全国80% [10] - 中国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5% [10] 出口管制的战略意义 - 中国对超硬材料实施出口管制,涵盖人造金刚石微粉、单晶、砂轮、线锯等产品,是堪比稀土的反制王牌 [11] - 金刚石产品在半导体制造多个关键工序中不可或缺,管制可提高国外半导体生产成本 [11] - 六面顶压机及其关键零部件也已列入出口管制,限制国外快速扩张产能 [12][13] 技术路线与未来增长点 - 高温高压法主要生产颗粒状金刚石,用于饰品和磨料,产能集中在中国 [17] -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主要生产片状、膜状金刚石,利用其光、热特性,产能分布较分散 [17] - 金刚石是极佳的半导体散热材料,导热性远强于铜铝,且与常见半导体材料不发生化学反应 [18][19][20] - 英伟达测试钻石散热GPU可使AI及云计算性能提升三倍 [21] - 钻石散热市场规模预计从今年5000万美元成长至2030年152.4亿美元 [24] - 钻石散热应用可扩展至机器人、无人机、卫星、智能汽车等领域 [23] 竞争格局与风险 - CVD法是未来重要增长方向,国外公司(如美国Diamond Foundry)已进行布局 [21][27] - 中国需国内芯片厂商攻克金刚石衬底技术难关,并应用于AI芯片等领域 [27] - 华为已申请多项使用金刚石散热层的半导体器件专利,中国也对CVD法设备实施出口管制 [27]
三超新材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1.64亿行业排12,净利润-2001.71万落后同行
新浪财经· 2025-10-30 21:4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29日,于2017年4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及办公地址位于江苏省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金刚石工具制造商,从事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工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高新技术企业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磨具磨料,涉及金刚石、中芯国际概念、集成电路等多个概念板块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64亿元,在行业14家公司中排名第12位,低于行业平均数6.96亿元和中位数4.44亿元 [2] - 同期净利润为-2001.71万元,行业排名第12位,远低于行业平均净利润3147.39万元和中位数2616.51万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电镀金刚线收入5693.58万元,占比55.30%,金刚石砂轮收入3636.73万元,占比35.32% [2] 财务指标与同业比较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28.68%,低于行业平均的33.33% [3] - 当期毛利率为21.07%,低于行业平均的25.53% [3]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兼总经理邹余耀,其2024年薪酬为64.32万元,较2023年减少0.29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1.82万户,较上期增加3.32%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诺安多策略混合A为新进股东,持股66.60万股 [5]
河南老板,硬碰硬英美百年资本
虎嗅APP· 2025-10-25 11:1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造金刚石产业凭借六面顶压机等技术优势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并成为战略性反制工具 [5][12][13] - 中国通过对超硬材料及相关设备的出口管制,可影响国外半导体与AI产业的发展 [13][14][27] -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潜在的技术颠覆方向,在半导体散热等前沿应用领域存在弯道超车风险 [19][23][27] 人造金刚石产业现状与中国优势 - 中国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5%,其中河南产量约占全国80% [12] - 技术突破是关键:从1965年研发首台六面顶压机,到2001年应用粉末触媒工艺提升效率,2004年实现高品级产品生产 [5][11][12] - 六面顶压机腔体大型化和间接加热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产量并降低了能耗 [12] - 出口管制范围涵盖人造金刚石微粉、单晶、砂轮、线锯等产品,直接影响半导体制造中的晶圆加工等关键工序 [13] 出口管制的战略意义 - 管制措施可提高国外半导体生产成本,对国外半导体和AI产业形成制约 [13][14] - 对六面顶压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出口限制,阻碍了国外快速扩张人造金刚石产能的能力 [14][15] - 近期管制已扩展至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MPCVD)等CVD法设备,以限制国外在新技术路径上的发展 [27] 潜在风险与技术前沿(CVD法) -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适合生产片状、膜状金刚石,主要利用其光、热特性,产能分散于中国、印度、美国等国 [19] - 金刚石具有极佳的导热性和高温稳定性,是理想的半导体散热材料,可用于AI芯片散热,提升运算性能 [21][22][23] - 英伟达测试钻石散热GPU可使AI及云计算性能提升三倍,展示了CVD法制备金刚石晶圆在散热市场的巨大潜力 [23][24] - 该需求可能刺激国外CVD法产业,应用领域可扩展至机器人、无人机、卫星、智能汽车等 [24][25] - 国内企业如华为已申请多项使用金刚石散热层的半导体器件专利,但仍需攻克金刚石衬底的技术难关以应对前沿竞争 [27][28]
无锡老板柳敬麒,再度冲击A股
36氪· 2025-08-06 08:26
控制权变更与定增方案 - 股东邹余耀和刘建勋与博达合一、博达新能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并分别与博达合一签署表决权放弃协议,第一期交割及表决权放弃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博达合一,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柳敬麒 [1]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博达合一发行1247.50万股A股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发行完成后博达合一持股比例将升至24.83% [1][2] - 该定增方案尚需经8月20日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1] 博达合一业务背景 - 博达合一为控股平台公司,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博达新能开展业务,博达新能是一家具备境内外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全球化光伏组件品牌企业,主要产品为光伏组件、电池片及硅片 [2] - 博达新能以自有品牌ET Solar/EliTe Solar成为最早进驻美国市场的光伏企业之一,旗下产品超过90%销往北美市场 [8] - 博达合一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21.63亿元和18.4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95亿元和4.00亿元,资产负债率从62.16%降至51.74% [8] 公司主营业务与业绩表现 - 公司及子公司主要从事超硬材料工具和半导体制造相关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镀金刚线与金刚石砂轮,用于蓝宝石、硅材料、磁性材料等硬脆材料的切割等工序 [2] - 2021年至2023年间,公司营收从2.48亿元增至4.81亿元,三年接近翻番,归母净利润从亏损7501.10万元变成盈利2691.50万元,在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 [3]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下降27.49%,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下降623.64%,扣非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降673.42%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39.90万元和-625.58万元,同比减少54.78%和267.47% [6] 产能扩张与财务负担 - 公司加大投资力度采购国产设备硅切片生产设备,扩充硅切片线产能,子公司江苏三泓于2023年7月完成"年产4100万公里金刚石线锯项目"一期中52条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并试生产,年内生产了150万公里硅切片线,新增固定资产投入1.63亿元 [3] - 最近三年末及2025年3月末,公司长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0.00%、2.51%、6.37%和6.46%,短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6.72%、6.25%、9.74%和9.99%,借款占比总体不断提高 [4] 行业环境与业务转型 - 光伏行业金刚线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24年下半年硅切片金刚线单价进一步大幅下调,出现阶段性产品销售单价不能覆盖单位成本的情况 [6] - 控股子公司江苏三晶的半导体精密金刚石工具业务在2024年实现营收3886.06万元,同比增长67.54%,在金刚石砂轮板块中的占比接近50%,首次实现净利润163.55万元,半导体业务或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6] - 公司将继续深入布局半导体行业的半导体耗材和装备,加强金刚线和金刚石砂轮的销售 [7] 历史交易与市场前景 - 2023年交建股份与博达合一就收购博达新能70%股权事项达成意向协议,但最终推进近10个月后终止 [2][8] - 2023年博达新能营业总收入从29.29亿元增长至46.52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26亿元增长至10.82亿元 [8] - 光伏行业反内卷信号释放,多晶硅行业尾部产能预计自2026年起陆续出清,供需关系或将于2026年出现实质性改善,组件环节预计下半年海外将重启补库周期,出口情况环比上半年有所改善 [9]
欲入主三超新材 柳敬麒有望拿下首个上市平台
北京商报· 2025-08-06 01:02
公司控制权变更 - 三超新材控股股东变更为博达合一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柳敬麒 [1] - 博达合一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1898.54万股股份 并通过表决权放弃协议取得控制权 [2] - 博达合一拟以现金认购三超新材定向发行1247.5万股股票 募集资金不超过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2]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控制权变更消息披露后 三超新材8月5日股价开盘涨停 当日收涨7.1%至25.8元/股 总市值29.47亿元 [1][2] 收购方背景与业务 - 博达合一为控股平台公司 主要通过子公司博达新能开展光伏组件业务 产品包括光伏组件、电池片及硅片 [2] - 柳敬麒共在11家公司担任法人 注册资本最高的为无锡壹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业务涵盖智慧储能、充电桩等领域 [3][4] 收购方财务表现 - 博达合一2023年营业收入46.5亿元 净利润10.9亿元 [5] - 2024年营业收入21.63亿元 净利润3.95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43亿元 净利润4亿元 [5] - 资产负债率连续下降:2023年71.12% 2024年62.16% 2025年上半年51.74% [5] 目标公司经营状况 - 三超新材主营金刚石工具研发生产 2024年营业收入3.49亿元 归属净利润-1.41亿元 [6]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039.9万元(同比下降54.78%) 归属净利润-625.58万元(同比下降267.47%) [6] 历史资本运作 - 柳敬麒曾于2023年8月推动博达新能70%股权注入交建股份 该重组于2024年终止 [3] 未来业务规划 - 博达合一未来12个月内暂无调整三超新材主营业务计划 也无资产出售或重组计划 [6]
博达合一拟以一揽子交易方案拿下三超新材24.83%股权
证券日报· 2025-08-05 23:40
控制权变更交易方案 - 控股股东邹余耀及持股5%以上股东刘建勋与博达合一签署协议 通过"股权转让+表决权放弃+认购定增股份"组合方案实现控制权转移 [2] - 第一期转让1025万股股份(邹余耀600万股+刘建勋425万股)单价24.52元/股 第二期转让873.54万股股份于2026年6月30日前完成 [3] - 表决权放弃安排:刘建勋永久放弃剩余全部表决权 邹余耀放弃表决权至第一期交割后60个月且博达合一持股比例超过其5%之日 [3] 股权结构变化 - 第一期交割后持股比例:邹余耀30.59%/刘建勋4.99%/博达合一8.97% 表决权比例:0%/0%/8.97% [4] - 第二期交割后持股比例:邹余耀22.95%/刘建勋4.99%/博达合一16.62% 表决权维持0%/0%/16.62% [4] - 定增完成后博达合一持股比例升至24.83% 邹余耀表决权恢复至10.34% 刘建勋表决权保持0% [6] 市场反应与交易特点 - 公告后首日股价以28.91元/股涨停开盘 收盘25.8元/股涨幅7.10% [2] - 交易采用分两期交割设计 规避限售股障碍并降低一次性收购资金压力 [6] - 表决权放弃条款存在阶段性恢复安排 可能导致过渡期控制权不确定性 [6] 公司业务与行业状况 - 主营产品为金刚石砂轮与电镀金刚线 用于光伏硅材料、蓝宝石等硬脆材料切割 [7] - 行业面临光伏产业链库存出清导致的阶段性产能过剩 金刚线需求受抑制 [7]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及毛利率逐年下降 2020-2024年净利润波动较大(2003万元至-1.41亿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625.58万元 [7] 战略协同与未来发展 - 博达合一通过子公司博达新能开展全球化光伏组件业务 主要产品包括光伏组件、电池片及硅片 [7] - 交易基于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及内在价值的认可 计划通过供应链整合优化产品结构 [8] - 业务存在协同性 但交易未设置量化目标及业绩承诺 [8]
欲入主三超新材,柳敬麒有望拿下首个上市平台
北京商报· 2025-08-05 20:33
控制权变更 - 三超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博达合一,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柳敬麒 [1] - 博达合一分两期受让邹余耀、刘建勋持有的1898.54万股股份,并签署表决权放弃协议 [3] - 博达合一拟现金认购三超新材定向发行的1247.5万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3] 市场反应 - 三超新材8月5日股价开盘涨停,最终收涨7.1%,报25.8元/股,总市值29.47亿元 [1][3] 柳敬麒资本布局 - 柳敬麒曾于2023年推动博达新能与交建股份重组,但于2024年告败 [1][4] - 柳敬麒在11家公司担任法人,注册资本最高的为无锡壹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亿元),业务涵盖光伏和储能领域 [4] 博达合一业绩表现 - 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6.5亿元、21.63亿元、18.43亿元,净利润10.9亿元、3.95亿元、4亿元 [5] - 资产负债率连续下降,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71.12%、62.16%、51.74% [6] 三超新材经营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3.49亿元,归属净利润-1.41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039.9万元(同比下降54.78%),归属净利润-625.58万元(同比下降267.47%) [7] 未来计划 - 博达合一暂无调整三超新材主营业务或进行资产重组的计划 [7]
一上市企业实控人发生变更
搜狐财经· 2025-08-05 15:25
公司控制权变更 - 三超新材股东邹余耀、刘建勋与无锡博达合一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博达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放弃协议,控股股东变更为博达合一,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柳敬麒 [2] - 博达合一拟以现金方式认购三超新材发行的全部12,475,049股A股股票,发行价格为20.04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2] - 三超新材主营业务为电镀金刚线及金刚石砂轮等,2024年营收3.488亿元,归属净利润约-1.4亿元,与多家知名光伏企业有业务合作 [2] 博达合一业务情况 - 博达合一为控股平台公司,主要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博达新能开展业务,博达新能是一家全球化光伏组件品牌企业,主要产品为光伏组件、电池片及硅片 [3] - 2025年上半年,博达合一实现营业收入18.43亿元,净利润4亿元 [3] 行业会议信息 - 第二届光伏少银/无银技术论坛2025将于9月3日在苏州召开,探讨光伏行业展望与少银/无银技术市场前景等相关技术 [1][3] - 第四届钙钛矿技术、设备和材料论坛2025将于10月14-16日在苏州召开,探讨钙钛矿组件应用场景和市场潜力等议题 [3]
无锡光储富豪柳敬麒,借壳三超新材助推博达系A股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04 23:43
借壳上市交易结构 - 博达合一通过两期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三超新材1898.54万股股份,第一期转让价24.52元/股,交易对价2.5133亿元[5] - 第二期支付定金6000万元,两期合计支付超3.1亿元[6] - 博达合一拟现金认购三超新材定向增发的1247.5万股,发行完成后持股比例将从16.62%提升至24.83%[6]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博达合一,实控人变更为柳敬麒[7] 标的公司财务数据 - 三超新材2024年营收3.488亿元,亏损1.4亿元,超硬材料制品贡献收入3.11亿元(占89%),电镀金刚线产品收入2.398亿元[4][5] - 博达合一2024年营收21.63亿元,净利润3.95亿元,2025上半年营收18.43亿元,净利润4亿元,资产负债率从62.16%降至51.74%[10][11] 资产整合路径 - 借壳主体博达合一为控股平台,旗下核心资产博达新能主营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具备全球供应链能力[10] - 实控人柳敬麒通过家族持股100%控制博达合一(个人持股95%),同时控股注册资本1亿元的无锡壹阳能源(储能业务)[8][11] - 交易后三超新材主业或转向光伏+储能,形成产业链协同[10][11] 实控人背景 - 柳敬麒在10家企业担任法人,包括5家存续企业(光伏/储能/电力技术)和5家注销企业[11][12] - 核心企业无锡博达合一注册资本5000万元,成立仅1年即实现34.49亿元总资产[10][12] - 宁波博达和一等关联企业显示其业务布局覆盖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