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力拖拉机

搜索文档
向“新”而行 继续出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0 06:49
农业机械化与合作社发展 -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福途盛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拖拉机、播种机等农机设备20多台(套),成员16人,服务范围覆盖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9] - 合作社投入80多万元购入大马力拖拉机,配备车载电脑和卫星导航系统,实现无人自动驾驶 [9] - 采用气吸式玉米播种机实现精量化播种,降低漏播率和重播率 [9] 无人机技术在电网巡检中的应用 -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研发输电线路无人机多模态挂载作业平台,实现无人机机巢自主巡检全覆盖,巡检效率提升近4倍 [11] - 无人机操控员开发5类线路缺陷人工智能识别算法,以第一发明人授权20余项专利 [11] - 公司建立师徒制度,配套研发资源和晋升路径,支持技术创新 [11] 人工智能创业与企业转型 - 深涌智能成立于2023年9月,专注于企业级AI化转型,帮助企业解决设备不兼容、数据不完备等问题 [12] - 公司迁至浙江杭州余杭,受益于当地产业生态和政策支持,包括科研院所、行业龙头场景需求和人才服务 [12] - 与高校筹建博士后工作站,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13] 光电信息产业发展 - 长春市发布《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光电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建设"芯光产业园""珩光产业园"等 [14] - 工程师参与研发的"微空间高速无线激光传输通信系统"获"创客中国"吉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13] - 便携式激光通信设备在长春光博会上获得中外企业关注 [13] 民宿创业与高端化转型 - 创业者从2019年开始经营民宿,到2020年拓展至11间房源,后转向高端路线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16] - 注重室内设计感和体验感,亲力亲为参与装修细节,从空调型号到瓷砖花色均严格把控 [16] - 创业经验延伸至小型餐饮和卫浴产品设计,形成多元化业务布局 [17] 大模型算法与行业应用 - 安徽合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工程师优化金融领域知识库问答系统,提升回答准确性和专业性 [18] - 参与省级重点课题,从核心算法研发到系统集成与验证,赋能金融、政务、工业等领域 [19] - 合肥市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国家实验室落地,"中国声谷"崛起 [18]
一拖股份20250624
2025-06-24 23:3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一拖股份 - 行业:农业机械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经营业绩 - 2024 年,一拖股份营业收入 119 亿元,净利润 9.2 亿元;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45 亿元,净利润 5.29 亿元[3] - 2024 年大农拖销量 7.443 万台,同比增长 2.7%;大轮拖销售占比提升 4 个百分点,达 46.7%[3] 市场表现 - 国内市场:2025 年四五月份公司大农拖合计下降近 20%,大中拖超 20%降幅;上半年行业低迷,粮食价格支撑不足,下半年需观察夏粮收获及价格情况[2][5][16] - 海外市场:2025 年一季度增速超 20%,主要增长来自非俄罗斯地区;俄罗斯市场因经济环境和保护政策同比下降;全年预期海外增速维持 20%,出口量 8500 - 9000 台,营收约 9 亿[2][15][19] 产品情况 - 新产品推广:动力换向产品研发上市力度加大,推广良好;大轮拖销售占比提升至 44%[2][8] - 产品价格:因行业低迷折价促销,一季度产品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6] - 产品结构:动力换向产品占拖拉机产品约 20%,动力换挡销量占比约 1.12%[2][8] - 市场趋势:大马力拖拉机市场占比预计缓慢提升,中轮拖市场仍有需求;动力换向产品销量受补贴政策影响大;动力换挡技术因单价高、需求不足未大面积推广;CVT 技术单价高,全面推广有难度[2][10][11][13][14] 公司战略 - 后市场服务:通过经销商提供三包售后服务,暂不直接介入后市场[17] - 海外业务:将出口作为重点战略,布局五大核心区域,加强渠道建设,考虑建立销售和服务团队;根据用户需求改进产品,探索本地化合作模式;与国际集团合作联合出海[18] - 高端产品规划:开发 14 行或 16 行大型收获机,推进大马力无级变速、动力换挡和混动拖拉机等智能化产品[21] - 资本开支:未来几年每年固定资本开支约五亿,投入高端智能拖拉机装配线等项目[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H 股回购:正在办理外汇手续,半年报前完成回购时间可能紧张[7] - 集团业务注入:国际集团有整合农业机械业务到上市公司的想法,但因部分业务盈利能力不足,现阶段注入帮助不大[20] - 经销商库存: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大致维持在一个季度(3 个月)左右,一季度末库存 2 - 3 万台,四季度回落至 1 万台左右[25][26] - 海外人员配置:国贸公司约 100 余人,三四十人负责销售工作[18]
黑龙江:全力打造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群 努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证券时报网· 2025-06-20 14:47
政策支持方向 - 聚焦建设国家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打造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群,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1] - 对研发投入50万元以上且履行统计填报义务的企业,按研发投入存量和增量给予不同比例补助,省、市按1:1出资,智能农机企业补助资金上浮50% [1] - 支持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经认定后给予财政奖补 [1] 技术攻关与产业化 - 鼓励企业围绕智能农机装备"卡脖子"环节加大攻关力度,重点支持大马力拖拉机、智能农业机器人、大载荷农用无人机等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 [2] - 支持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和平台,按不超过投资额30%给予奖补,最高5000万元 [2] - 鼓励共建"人工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新能源拖拉机等典型应用场景 [2] 产业升级与智能化 - 支持农机装备企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安全化技术改造项目 [3] - 实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建设不同级别智能工厂 [3] - 优先将农机装备企业纳入绿色制造培育库,对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或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给予奖励 [3] 金融与配套支持 - 对新建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给予24个月贷款贴息,最高2500万元 [3] - 引导中小企业提高专业化配套能力,鼓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认定 [4] - 支持企业为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
新华鲜报丨田野里的“硬把式”!“三夏”时节看农机之变
新华网· 2025-06-16 19:31
农机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3] - 国产农机产品涵盖32大类72小类4000多种 [3] - 2024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227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00亿元 [5] 农机技术升级 - 18公斤每秒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每小时能收割小麦约40亩 [3] -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农机智能化转型 [5] - 自动驾驶收割机已实现按设定路线自动作业 [3] 产品多样化发展 - 产品包括大喂入量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梯田稻麦收割机等 [5] - 果园多臂机器人一小时可摘鲜果400到500个 [5] - 农机产品向精细化、区域化方向发展 [5]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第一季度农业机械累计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7% [3] - 中联重科出口收割机至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国 [7] - 在非洲建立多个农机业务服务平台 [7]
铁犁不停歇,播种新希望——山东“三夏”抢收抢种忙
新华网· 2025-06-15 17:14
农业机械化与技术创新 - 汶上县今年调集超过1000台联合收割机进行小麦抢收,6月9日至13日基本完成75.6万亩小麦收获[2] - 新型纵轴流收割机采用智能监测技术,每亩地可多收10斤小麦,机收减损效果显著[2] - 平原县鲁望农场使用15台新型收割机,粮食损耗控制在1%以内,夜间作业持续至晚9点[4] - 齐河县农业服务组织提供全程托管、标准化机械作业等综合服务,扩大种植规模效益[4] 粮食产量与仓储能力 - 汶上县卓荣农业服务公司4万吨级粮食烘干仓储设施投用后,当前有效库容仅剩不足5000吨,反映丰收态势[1] - 齐河县华耀农业联合社托管耕地3万余亩,整合14家土地合作社和5家农机服务合作社资源[4] - 汶上县小麦收获面积较上年增加2000亩至75.6万亩,推广宽幅精播等农技提升单产[2] 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 - 汶上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购入210马力拖拉机,看好农业服务前景,玉米精播间距精准至15厘米[5] - 华耀农业联合社示范田应用先进技术,盐碱地小麦亩产超650公斤,展示新型节水灌溉技术[5] - 平原县建设10余个示范方,通过高标准农田和高性能机械推广技术落地[4] 种植技术与效率提升 - 德州禹城合作社采用大马力、宽割幅收割机,结合深耕深翻技术提升作业效率[2][4] - 汶上县推广良种包衣、宽幅精播等农技,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2] - 玉米精播机配合大马力拖拉机实现肥料与种子同步精准播种[5]
数字货运助力春耕供应链,农民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新华日报· 2025-06-09 06:50
江苏春耕生产数字化特征 - 江苏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率达87% 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51.2% 构建覆盖农机、苗种、化肥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1] - 春耕物资流动呈现"高机械化率、强区域协同、智能化渗透"三大特征 超百万条货运数据印证 [1] - 农业生产数字化、装备设施智能化、农业服务信息化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 [1][4] 农机装备供应格局 - 江苏春耕农机产品以本省供给为主 苏州、无锡、常州、盐城、泰州为主要产地 覆盖耕作机械、园林园艺机械、植保机械等品类 [1] - 苏州重点发展电驱智能化全自动高密度蔬菜移栽机、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 研发水平长三角领先 [2] - 无锡无人植保小飞机、自动水稻插秧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 部分产品远销海外 [2] - 浙江杭州茶叶机械、山东潍坊大马力拖拉机等省外产品补充江苏市场 形成多元化供应 [2] 水产苗种供应链 - 江苏水产苗种外运规模全国前列 盐城射阳县供应全国70%大闸蟹苗 远销新疆、宁夏等地 [2] - 南通年产量超百吨蟹苗 覆盖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无锡为长三角重要蟹苗集散地 [2] - 扬州高邮罗氏沼虾苗种覆盖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 苏州特种水产苗种远销福建、山东等地 [3] 农资调配与运输效率 - 化肥主要来自山东、湖北、河南、安徽 临沂、新乡、晋城等为关键供应城市 [3] - 种子省内供应以连云港、盐城、淮安为主 外省补充来自甘肃张掖、山东济宁等地 [3] - 数字货运平台实现农资运输"点对点"高效匹配 活体苗种运输做到"最快发车、最短路线、最优环境" 大幅降低损耗 [3] 数字化平台基础设施作用 - 运满满等平台优化农机装备、水产苗种、种子肥料供应链网络 提升春耕整体效率 [4] - 海量货运数据实时调度 成为连接农业生产与物资流通的关键基础设施 [3][4]
6040万元支农资金护航“三夏”
苏州日报· 2025-05-28 08:08
财政资金保障体系 - 全市累计统筹安排"三夏"支农资金6040万元,带动夏粮收割面积达114.7万亩 [1] - 秋粮计划播种面积179.79万亩,较上年增加1.03万亩 [1] - 建立"三预三保"应急响应机制,统筹1530万元用于抗旱救灾,实施喷施叶面肥面积217.1万亩次,抗旱补水面积6.34万亩 [1] - 投入200万元实施粮食烘干设施绿色改造奖补,烘干设备智能化改造率达85%以上,单日烘干能力提升至2.8万吨 [1] - 开通"三夏"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 [1] 财政政策体系 - 统筹3510万元建立稻麦良种补贴,覆盖115.76万亩小麦和118.91万亩水稻种植 [2] - 高抗病性品种覆盖率达95.9% [2] - 建成11个省级智慧育秧中心,实现亩均化肥减施15%、亩均成本降低30元 [2] - 安排650万元支持农机装备建设,关键环节机械化率达98.6% [2] 数字化管理模式 - 投入150万元运维农业物联网平台,布设智能监测终端70套,虫情预警准确率92% [3] - 完成85998户耕地承保户信息核对,补贴发放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 [3] - 对"三夏"资金实行闭环管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