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刀剪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张小泉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4.29% 刀剪具产品成为业绩增长引擎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21: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9.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50.2万元,同比增长124.29% [1] - 毛利率同比上升2.01个百分点至38.52% [1] - 实现毛利额1.82亿元,同比增长15.86% [1] 业务构成 - 刀剪具类目实现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10.54%,为主要营收来源 [1] - 厨房五金类目实现收入9263.34万元,同比增长13.44% [1] - 家居五金类目实现收入4303.39万元,同比增长0.98% [1] 战略布局 - 围绕"刃具以及金属制品为主,圈定消费场景"战略主轴 [2] - 聚焦核心刀剪类目产品开发,持续推进场景化产品矩阵布局 [2] - 推出"华曜"系列、"黑曜"系列、"流光"系列、"倾盈"系列新品 [2] - 开发平台专供款、主题产品系列化等多维度新品 [2] 品牌建设 - 围绕"好刀好剪"品牌主张开展系列推广活动 [2] - 举办用户体验、免费修磨、新品试用等品牌活动超过90场 [2] - 以"来源于百姓服务于百姓"理念走进社区、商超等场所 [2] 研发创新 - 新增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 [2] - 制定与修订11项产品企业标准 [2] - 围绕基础研究、工艺验证、难点攻关推进核心技术体系建设 [2]
金氏母女清仓离场,张小泉资本局曲终人散
36氪· 2025-08-15 08:17
股东减持与资本运作 - 万志美、金燕母女通过清仓减持张小泉股份累计套现超7800万元(1800万元+6000万元)[1][2][3] - 金燕自2011年起通过股权受让和增资方式潜伏张小泉,累计投入资金约309.79万元(上海张小泉8%股权)+1200.12万元(张小泉集团5.8782%股权)+2815.02万元(张小泉实业4.01%股权)[3] - 母女二人通过富泉投资等平台完成股权腾挪,在2021年公司上市后合计持股5%并进入前十大股东[3] 公司控制权危机 - 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所持28.23%股份被100%司法冻结,另有1.34亿股(占其持股304.85%)被轮候冻结[8] - 兔跃呈祥通过司法拍卖以3.58亿元购得18.43%股份,并通过受让员工持股平台杭州嵘泉34.30%份额将总持股提升至28.15%,与张小泉集团阵营29.13%持股差距不足1%[8] - 兔跃呈祥已计划推荐董事及修改公司章程以增强话语权,可能实质性介入公司治理[9][10] 经营业绩波动 - 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7.28%至4150.75万元,2023-2024年继续下滑至2521万元(-39.48%)和2504万元(-0.30%)[5]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69.49%至1298.67万元,但7月总经理崔华波突然辞职[5] 关联方债务风险 - 实控人张樟生、张国标因富春控股集团在陕西130亿元投资项目陷入债务纠纷,导致张小泉集团2024年10月逾期债务超52亿元[6] - 2024年4月张小泉集团及张樟生被执行31亿元,引发流动性危机传导至上市公司[8] 品牌与治理变动 - 2022年"断刀门"事件导致品牌信任危机[5] - 2024年5月公司董事会换届,实控人之子张新程接任董事长,管理层二代接班进程加速[5]
张小泉,被一位85后捡漏
盐财经· 2025-06-06 15:56
核心观点 - 张小泉控股股东富春控股债务暴雷导致股份被强制拍卖,85后MCN公司老板王傲延以3.58亿元接盘,折合每股12.45元,较市价折价36.9% [4][23] - 富春控股2007年以约1.6亿元收购张小泉,2021年上市时市值达46亿元,实现20倍回报,但随后因"拍蒜断刀"事件导致品牌形象受损,电商销量暴跌,净利润连续下滑 [6][7][10][11] - 富春控股债务规模达59亿元,涉及建材、物流、医疗等多产业,2020年总资产297亿元但净利润为-2.3亿元,过度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 [14][16][17] - 新实控人王傲延可能将张小泉作为上市壳资源,未来或继续增持获取控股权,交易性价比高于此前参与的步步高重组 [21][23][24] 公司发展历程 - 2007年富春控股以约1亿元收购杭州张小泉70%股份,2011-2015年再以6000万元整合上海张小泉,总投入约1.6亿元 [6] - 2017年引入复星等战略投资者,融资2.22亿元,投后估值5.85亿元(10倍PE) [7] - 2021年9月上市首日市值46亿元,较原始投资增值20倍 [7] - 2022年"拍蒜断刀"事件导致阿里/京东/抖音渠道销售额分别下滑21%/7%/48% [10] - 2022-2023年净利润连续下滑46%和33%,2024年营收9.08亿元(+12%)但净利润仅3154万元 [11][12] 财务与经营数据 - 毛利率从2020年41%降至2024年36%,销售费用率从14.5%升至18.6% [12] - 2021-2024年分红率超90%(累计分红1.35亿元),被质疑掏空上市公司 [18] - 当前市值19.5亿元,仅相当于壳公司价值,控股股东持股28%全部被冻结 [23] - 王傲延拍得18%股份后,若继续以相同价格收购控股股东股份,仅需9.5亿元即可获得控股权 [24] 行业与市场 - 中国刀剪市场高度分散,头部品牌张小泉市占率不足1% [8] - 2020年线上渠道毛销差较线下高8个百分点,电商化曾推动利润率提升 [11] - 品牌认知偏差导致年轻消费者形成"高价低质"印象,修复难度大 [10] 新实控人背景 - 王傲延为白兔集团创始人,旗下拥有美妆头部主播骆王宇,公司已完成5轮融资 [21] - 此前曾斥资4亿元参与步步高重组,擅长流量运营与渠道整合 [21] - 收购逻辑可能包括品牌焕新与获取上市平台双重目的 [22][24]
张小泉的“多事之秋”
北京商报· 2025-04-20 21:1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9.08亿元,同比增长11.87%,但净利润2504万元,同比下降0.3% [3] - 2022年净利润4149万元(同比下滑47.3%),2023年净利润2511.83万元(同比下滑39.48%),连续三年净利下滑 [3] - 2024年销售费用1.69亿元(同比增长14.32%),其中市场推广费7900万元,品牌宣传费727万元 [5] - 销售费用持续增长:2021年1.17亿元(+41.08%),2022年1.46亿元(+20%),2023年1.48亿元(+1.06%) [5] 经营挑战 - 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因市场环境和网络舆情影响,产能与产品结构未达预期效益 [4] - 生产环节成本上升压力显著,涉及自动化升级、营销推广、技术引进及人员培训等投入 [4] - 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7600万股(占总股本48.72%)中99.9%已质押且全部冻结,2875.63万股将于5月20日司法拍卖 [6] - 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启动预重整,实控人张国标等因债务纠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及限高 [6][7] 债务风险 - 控股股东2024年3月因1.28亿元借款违约被列为被执行人,5月再因3亿元借款担保违约触发限高措施 [7] - 实控人张国标涉及2.45亿元债务未偿付,导致股份可能被进一步强制执行 [7] - 公司提示控制权不稳定风险,可能影响战略连续性与合作伙伴关系 [9] 战略规划 - 2025年计划聚焦消费潜能释放,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夯实及管理效率提升巩固市场地位 [9] - 研发方向明确:刀剪具、厨房五金及家居五金三大品类,强化专利池与自研自产体系 [10] - 行业专家建议加强产品创新与服务质量,以应对品牌竞争压力 [10] 行业背景 - 公司在刀剪行业具有400年历史,为首家上市企业,行业素有"北王麻子,南张小泉"之称 [8] - 近年因"断刀门"等舆论事件引发市场关注,叠加控制权风险加剧发展不确定性 [9]
张小泉回应“股东被执行超31亿”称未受影响!屡陷断刀风波
南方都市报· 2025-04-02 19:30
文章核心观点 杭州张小泉被执行31.3亿元引发热议,张小泉股份称被执行事项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且“张小泉”曾屡陷断刀风波 [1][4] 公司被执行情况 - 3月28日杭州张小泉被执行31.3亿元,执行法院为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以来累计被执行标的已超38亿元,法定代表人张樟生被限制高消费 [1] - 杭州张小泉是“张小泉”品牌所属企业、张小泉股份控股股东 [1] 公司回应 - 4月2日张小泉股份相关负责人称公司与杭州张小泉为不同独立经营主体,被执行事项不会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1][4] 断刀风波情况 - 2022年7月及2023年2月有消费者用张小泉菜刀拍蒜后刀断成两截,张小泉称不是所有刀具都适合拍蒜,硬度高或专用刀具拍蒜有断刀风险 [1] - 2023年3月张小泉因“斩骨刀斩骨时断裂”卷入舆论风波,涉事断裂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2] - 2023年10月有消费者用张小泉刀具拍蒜断成两截,售后进行退换货处理,张小泉将检测断裂菜刀查明原因以改进产品质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