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争夺

搜索文档
“无法表示意见”导致股票“披星” *ST新潮起诉立信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0 20:59
"随着4月30日年报发布限定时间临近,在上一家审计机构的确是难以胜任,但又必须找一家替代,加上 3月份又是年报审计最忙的时候,只有立信所敢接这项业务,也能派出人手。"7月18日晚间,上述接近 新潮能源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不过,因审计报告难产,在4月28日晚间发布的公告中,新潮能源就对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 作出相关解释。 服务时间尚不到4个月,*ST新潮(600777)(即新潮能源,SH600777,股价4.64元,市值315.5亿元)就 将审计机构告上法庭。 7月18日晚间,新潮能源发布涉及诉讼的公告,宣布就审计服务相关纠纷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 合伙)(以下简称"立信所")及两名签字注册会计师告上法庭,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黄浦法 院")已受理该案。 双方纠纷的核心源于两份审计报告,而立信所给出的审计意见均为无法表示意见,这也让新潮能源股票 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新潮"变更为"*ST新潮"。 7月18日晚间,一位接近新潮能源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潮能源主要资产为位于美国 的油气资产,美国审计机构给出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但在上市公司提供大量信 ...
超600亿“掏空式分红”让它再次出圈,科兴生物的那些股东们意欲何为
第一财经· 2025-07-18 20:21
在科兴生物发展历史上,曾因为股东分红而影响了产品开发。如今,历史是否会再重演? 9年前,一场私有化风波引发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VA.US,下称"科兴生物")旷日持久的控制 权争夺战;9年后,一场巨额分红再度让科兴生物重回公众视野,同时控制权的争斗暗流涌动。 今年4月和6月份,李嘉强主导的科兴生物董事会,接连抛出三轮分红方案,按照公司7186万的总股数计 算,累计分红金额最高达到89.11亿美元(按7月18日当天汇率中间价折合人民币约637亿元,下同)。 科兴生物还未披露最新的报表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107.24亿美元 (约766.77亿元人民币),如果以此粗略计算的话,上述超过600亿的分红需要消耗公司八成多的账上 资金,这被外界形容为"掏空式"分红。 而这场天价分红会对科兴生物带来哪些潜在影响,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在科兴生物发展历史上,就 曾因为股东分红而影响了产品开发。 天价分红溯源 李嘉强背后的强新资本(1Globe)是科兴生物的股东之一。早在2013年,强新资本开始在二级市场上买 入科兴生物股票。2016年,在美股上市的科兴生物欲启动私有化回国上市,但引发 ...
宗馥莉的继承之战
投中网· 2025-07-17 11:34
字母榜 . 让未来不止于大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宗馥莉对娃哈哈的控制权仍未稳固。 以下文章来源于字母榜 ,作者张琳 作者丨 张琳 编辑丨 王靖 来源丨 字母榜 正式执掌娃哈哈一年,宗馥莉一路闯过不少关隘,而眼前的这场考验,或许是她掌舵以来最严峻的一 次。 一场涉及350亿元的遗产争夺战骤然爆发。2025年7月,三名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原告——宗继 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宗继盛(Jerry Zong)向香港高等法院及杭州中级 人民法院同步发起诉讼。 三位原告主张的权益包括:追索21亿美元离岸信托资产,以及分割宗庆后生前持有的娃哈哈集团 29.4%股权。按当前市值计算,争议标的总额高达350亿元人民币。 350亿相当于整个"娃哈哈系" 接近七年半 的利润规模,这场突如其来的遗产争夺,正将娃哈哈推向 一场足以撼动其多年积累的财务根基与家族控制权的风暴中心。 若争议股权归属变更,将直接动摇宗馥莉对企业的控制权。目前娃哈哈股权结构为"国有资本—职工 持股平台—宗馥莉"三方制衡。若原告胜诉,股权结构将重组为"国有资本—职工持股平台—多名子 女"的复杂格局 ...
TCL,扫雷
新浪财经· 2025-07-15 18:00
公司控制权纠纷 - TCL智家起诉控股子公司奥马冰箱要求判定其公司章程部分条款无效 核心争议为章程第三十九条第五款第(1)(2)项内容规定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化时选举和更换董事需通过特别决议方式通过 TCL认为该条款限制控股股东合法权利 [1][3] - 争议条款是2020-2023年TCL收购奥马过渡期由原奥马电器一派设立 旨在抵御新股东干预并为日后恢复控股权埋下伏笔 即便TCL未来股权变动 原管理层仍可通过联合中小股东阻挠新任董事进入 [5] - TCL目前持有奥马冰箱51%股权 中山金奥与创始人团队分别持股10%和39% 未100%控股因考虑控制权已足够 且中山金奥具国资背景 同时避免对"现金牛"业务造成剧烈动荡 [8] 收购历程与博弈 - TCL家电自2021年1月起持续增持奥马电器股份 至3月22日持股达20%成为大股东 3月31日进一步增持至24.05% 远超原实控人赵国栋11.03%的持股比例 [7] - 通过增补非独立董事 TCL系高管在奥马电器董事会席位从5人增至9人 其中TCL系占4席 并成功获取董事长职位 标志控制权争夺从外部转入董事会内部 [7][8] - 收购背景为奥马电器因P2P暴雷陷入困境 2018年巨亏19亿(相当于前十年利润总和) TCL看中其占中国对欧冰箱出口38%的渠道及严苛品控体系 通过司法拍卖取得控制权后实施债务清理(3亿偿还担保债务)及业务重整 [16][17]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奥马冰箱是TCL智家核心"现金牛" 2024年冰箱冷柜业务收入155亿元(同比+19%) 占公司总营收84.49% 销量1654万台(同比+17%) 第16年蝉联中国冰箱出口总量冠军 [9][10] - 公司2024年营收183.6亿元(同比+20.96%) 其中境外收入占比73.5%(同比+31.82%) 归母净利润10.19亿元(同比+29.58%) 总资产148.9亿元(同比+18.45%) [10][22] - 奥马冰箱采用专业ODM模式 2024年高端风冷冰箱产能提升 中高端产品占比从35%升至60% 凭借规模效应将压缩机采购价压至市场价九折 净利率超行业平均2个百分点 [19][21] 战略意图与诉讼前景 - TCL诉讼旨在扫清控制障碍 为未来资本运作(引资或拆分上市)铺路 消除治理权"程序瑕疵"以保障企业估值 独立董事已表态支持修正章程 [23][25][27] - 诉讼胜诉概率较高 因限制性条款与《公司法》对股东权利保护存在冲突 若条款废除将完成TCL对奥马从股权、人事到治理权的全链条掌控 [27][28][30] - 奥马冰箱已完成战略转型 从专注贴牌代工发展为内外销并举 依托TCL渠道进入国内3万家门店 同时保持欧洲市场优势(每三台出口欧盟冰箱就有一台出自奥马) [19][21]
分红280亿背后 谁的科兴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15:55
分红事件 - 科兴生物宣布每股55美元现金股息,总分红达39.5亿美元(约280亿元人民币)[5] - 股息率高达850%(按停牌价6.47美元/股计算)[1][2] - 至少四个投资方分别获得超20亿元现金回报,包括强新资本、赛富基金、尹卫东等[2][9] 股东分红明细 - 强新资本及相关方获约6.88亿美元(49.3亿元人民币)[9] - 赛富基金获约5.93亿美元(42.5亿元人民币)[9] - 尹卫东获约3.5亿美元(25亿元人民币)[9] - 鼎辉投资获约3.3亿美元(23.6亿元人民币)[9] - 尚珹资本与维梧资本各获约3.2亿美元(23.3亿元人民币),但暂未发放[1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1-2022年营收超1300亿元,净利超960亿元[2] - 分红后账面仍余超10亿美元现金[11] - 新冠疫苗业务贡献主要利润,科兴中维是主要供应商[2] 控制权争夺 - 公司存在两个董事会同时宣称掌权(李嘉强董事会和阎焱董事会)[3][16] - 争夺焦点包括维梧资本与尚珹资本的投票权问题[17][18] - 特别股东大会出现54.71%投票支持新董事会[16]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尹卫东主导研制SARS、甲流、新冠等多款疫苗[10] - 2016年私有化引发买方A团与B团之争[21] - 2018年控制权争夺导致七年诉讼,2025年1月英国枢密院终审判决[22]
分红280亿背后 谁的科兴
经济观察网· 2025-07-12 15:44
公司分红事件 - 科兴生物宣布280亿元人民币(39.5亿美元)超级分红,每股派发55美元现金股息,以7186万总股份计算,股息率高达850% [2][6] - 分红资金主要来自2021-2022年新冠疫苗业务积累的现金,期间公司营收超1300亿元,净利润超960亿元 [4] - 至少四个投资方分别获得超20亿元股息回报,包括强新资本(49.3亿元)、赛富基金(42.5亿元)、尹卫东(25亿元)、鼎辉投资(23.6亿元) [7] - 尚珹资本与维梧资本的23.3亿元分红暂被托管,因持股有效性存在法律争议 [9] 控制权争夺 - 公司存在两个董事会同时宣称掌权:李嘉强董事会(2025年2月成立)与阎焱董事会(2025年7月特别股东大会选举) [4][13][18] - 控制权之争始于2016年私有化分歧,涉及尹卫东、潘爱华、李嘉强、赛富基金等多方势力 [19] - 2025年1月英国枢密院裁定2018年五人董事会有效,但李嘉强董事会后续调整成员引发赛富基金异议 [20][21] 特别股东大会 - 赛富基金发起特别股东大会,54.71%投票支持罢免李嘉强董事会并选举阎焱为新董事长 [13] - 争议焦点为维梧资本和尚珹资本的投票权有效性,安提瓜法院在会前两小时临时允许其投票 [15][16] - 李嘉强董事会称股东大会休会后赛富基金"非法重启",阎焱董事会则称会议由合法董事主持 [17] 公司财务与股东结构 - 分红后公司账面仍余超10亿美元现金,此前小股东恒润投资曾要求分配89亿美元(640亿元) [10] - 强新资本为实际第一大股东(持股32.3%),但部分增持股份未按规定披露 [7] - 赛富基金、鼎辉投资等机构股东分别持股9.5%和3.8%,但实际控制权比例存在争议 [21] 业务背景 - 北京科兴中维为新冠疫苗主要供应商,2021-2022年业绩爆发推动现金积累 [4] - 创始人尹卫东曾主导SARS、甲流H1N1、手足口病及新冠疫苗研发 [8]
“科兴争夺战”的最新三大焦点
新浪财经· 2025-07-10 18:51
科兴控制权争夺战 - 科兴控制权争夺分为两大阵营:创始人尹卫东联合维梧资本和赛富基金的初始董事会 vs 李嘉强控制的强新资本及奥博资本主导的现任董事会 [1] - 7月9日特别股东大会由赛富基金发起 目的为罢免现任董事会并选举10名新董事 但会议未决出胜负 [1] - 争议焦点包括:赛富基金召开会议的合法性 新董事会组建合法性 维梧资本与尚珹资本参会资格 [1] 特别股东大会进程 - 李嘉强宣布安提瓜法院两项裁决后休会 但董事卢毓琳随后重启无李嘉强参与的新会议 [2] - 赛富基金称卢毓琳主持的会议合法 李嘉强方指责其虚构投票结果 强调现任董事会获ISS与Glass Lewis支持 [3] - 赛富基金提名的10人董事会名单包含李嘉强和尹卫东等原成员 声称投票通过两项提案 [4][5] 股东投票权争议 - 李嘉强方引用Georgeson数据称白色委托书获压倒性支持 金色委托书仅少数票源来自"冒名前董事会" [6] - 维梧资本与尚珹资本2018年以7.35美元/股获590万股(各占8.3%) 被质疑通过毒丸计划稀释股权 [7] - 强新资本2013-2017年暗中收购近三分之一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尹卫东方认为其秘密夺取控制权 [7] 法律裁决动态 - 安提瓜法院2018年和2021年两次判定强新资本提名董事会不合法 指其密谋控制权 [9][10] - 英国枢密院2025年1月改判强新资本董事名单合法 李嘉强接替尹卫东主导董事会 [10] - 维梧资本称东加勒比最高法院支持其投票权 强新资本则等待PIPE股份有效性诉讼裁决 [8] 股东互相指控 - 维梧资本指责强新资本通过欺诈手段获取控制权 未提供资金支持 [8] - 强新资本指控维梧资本和尚珹资本股权稀释损害股东利益 质疑PIPE交易合法性 [7][8]
董事会大换血,将落实最高500多亿天价分红!科兴内斗新进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22:47
公司控制权变更 - 赛富基金提出的两项提案在科兴生物特别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包括罢免现任董事和选举由赛富提名的十位新董事 [1] - 新董事会成员包括原董事西蒙·安德森、付山等,以及新增的李嘉强、阎焱等人 [1] - 新董事承诺支持公司已宣布的股息派发计划,并与管理层合作推动普通股恢复交易 [1] 巨额分红方案 - 公司宣布三次特别股息支付方案,最高分红金额达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8亿元),占账上余额的73% [1] - 第一阶段每股55美元的股息将在特别股东大会前支付 [1] - 股东最高可获得每股普通股127.73美元的分红,股息率高达850% [13] - 截至2024年6月,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3亿美元,此次分红占比超七成 [13] 控制权争夺历史 - 2016年私有化引发创始团队冲突,尹卫东和潘爱华分别组成买团发出私有化要约 [5] - 2018年冲突升级,尹卫东启动"毒丸计划"稀释对手股权,双方爆发抢夺公章、断电等事件 [6][7] - 2024年潘爱华因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获罪,争夺战暂告一段落 [8] - 2025年英国伦敦枢密院司法委员会裁决引发新一轮争斗,维梧资本提起多项法律诉讼 [11] 公司治理问题 - 公司因长期治理混乱于2019年被纳斯达克摘牌,停牌超过6年 [7] - 独立审计机构致同会计师事务所辞职,公司承认尚未找到新的审计机构 [11] - 维梧资本在2021-2024年已从公司获得超过8亿美元现金股息,尚珹资本获得超过5亿美元 [12] 行业专家观点 - 多数企业不会选择将超过账上余额70%的资金用于分红,科兴生物此举与控制权争夺有关 [14] - 高额分红短期内可提升股东信心,但长期可能限制企业发展能力和财务弹性 [14] - 公司后续面临资金需求时可能需要通过债务融资,增加财务负担 [14]
科兴生物天价分红背后:两个创始人及第三方资本的争权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21:10
公司控制权变更 - 赛富基金在科兴生物特别股东大会上成功通过两项提案:罢免现任董事并选举由赛富提名的十位新董事进入董事会 [1] - 新董事会成员包括原董事西蒙·安德森、付山、焦树阁、李嘉强、卢毓琳、裘育敏、王宇、肖瑞平、阎焱和尹卫东 [1] - 新董事承诺支持公司已宣布的股息派发计划并与管理层合作推动普通股恢复交易 [1] 巨额分红计划 - 科兴生物宣布三次特别股息支付方案 最高分红金额达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8亿元) 占公司账上余额的73% [1][11] - 第一阶段每股55美元的股息将在特别股东大会前支付 [1] - 股东最高可获得每股普通股127.73美元的分红 按停牌前股价6.47美元计算 股息率高达850% [11] 控制权争夺历史 - 公司控制权之争始于2016年私有化退市计划 尹卫东和潘爱华分别组成买团发出私有化要约 [4] - 2018年冲突升级 尹卫东启动"毒丸计划"稀释对手股权 双方爆发抢夺公章、占厂房、剪电线等行为 造成疫苗生产中断和1540.4万元损失 [5] - 2024年潘爱华因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获罪 争夺战暂告一段落 [7] 近期法律纠纷 - 2025年1月英国伦敦枢密院司法委员会裁决替换四名董事会成员 但科兴生物管理层声明当前董事会组成与裁决不符 [8] - 维梧资本在多地法院发起多项法律诉讼 指控新董事会为1Globe单方谋取利益并引发公司治理危机 [8] - 科兴生物在香港高等法院胜诉 法庭拒绝授予尚珹资本和维梧资本申请的禁制令救济措施 [10] 公司股权结构 - 科兴生物通过科兴香港持有北京科兴73.09%股权 未名生物持股26.91% [4] - 2022年未名医药与厦门未名、杭州强新签署增资协议 杭州强新以288,485万元溢价认购厦门未名34%股权 [7] 公司发展历程 - 2001年尹卫东与潘爱华共同成立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3] - 2003年通过反向收购在美国纳斯达克OTCBB挂牌 2004年转板美国证券交易所 2009年转板至纳斯达克全球市场 [3] - 2019年2月因公司治理混乱被纳斯达克暂停交易 停牌已超过6年 [6]
科兴控股董事长李嘉强回应自己被罢免:所谓新董事会不合法
经济观察报· 2025-07-09 21:04
科兴控股控制权争夺战 - 李嘉强方与尹卫东阵营就科兴控股董事会合法性存在争议 李嘉强方称7月9日特别股东大会已休会 需等待安提瓜法院对维梧资本及尚珹资本持股有效性的最终裁决[1][5] - 7月9日特别股东大会原定表决两项提案:罢免现任董事会和选举10名新董事 会议地点在安提瓜和巴布达首都圣约翰[3] - 科兴控股2021至2022年营收超1300亿元 净利超960亿元 旗下科兴中维是新冠疫苗主要供应商[3] 股东大会争议焦点 - 安提瓜法院在股东大会前夕颁布临时禁令 禁止维梧资本及尚珹资本行使投票权 李嘉强方据此决定休会[6] - 维梧资本与尚珹资本通过上诉获得暂缓禁令 声称可作为有效股东出席股东大会[7] - 李嘉强方认为在法院多项裁决前提下 无法选举出新董事会 将继续主导公司治理[8] 公司未来计划 - 李嘉强方表示将执行每股55美元特别现金分红 已启动派发流程[8] - 计划推动普通股恢复纳斯达克交易 并探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提升流动性[8] 股东背景信息 - 李嘉强自2013年通过1Globe Capital增持股份 成为科兴控股实际第一大股东[3] - 尹卫东阵营包括赛富基金 维梧资本和尚珹资本 后者于2018年7月在尹卫东主导下入股[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