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牌信任危机
icon
搜索文档
一条浅浅的绿线,如何酿成OPPO的信任危机?
观察者网· 2025-10-28 14:00
事件概述 - 近期OPPO及其子品牌一加手机出现大规模屏幕绿线问题,涉及高端Find X系列、中端Reno系列及一加系列,问题多在使用一至四年后出现[1][2] - 该事件已从技术故障演变为品牌信任危机,核心矛盾在于公司应对用户诉求的售后策略[1][2] 问题范围与性质 - 屏幕绿线问题在手机行业并不罕见,苹果、三星、小米等品牌均曾出现类似情况[1][2] - 但OPPO此次事件因较大数量且集中曝出,在近几年行业内较为罕见[2] - 绿线问题原因多样,可能涉及系统软件问题、屏幕硬件故障、屏幕老化、进水、主板显示芯片故障或外力损坏[2] 公司应对与用户反馈 - 公司被指售后政策不透明且执行标准不一,例如针对“4年内屏幕出线免费换屏”活动,有用户因“无发票”被拒保,而其他无发票用户却获得保修,被指区别对待客户[1][6] - 有用户反映,手机无磕碰、非人为损坏,确认为产品质量问题,但仍被要求自费1800元维修[2][6] - 公司被指区别对待国内外用户,印度市场的一加用户可享受终身免费换屏,与国内政策形成落差[1] 潜在影响与行业启示 - 事件暴露出公司在产品可靠性和服务一致性方面存在隐忧,正值其Find X9系列全力冲击高端、对标苹果的关键时期[1] - 高端市场竞争不能仅依赖外观模仿和硬件堆料,更需在产品可靠性和服务一致性上建立护城河[1] - 当用户换机周期再次来临,此次未彻底解决的信任危机可能悄悄改变用户的选择[1]
“始祖鸟炸山”余震未了:高管下课、双十一遇冷,中产信仰崩塌?
36氪· 2025-10-22 17:59
在事发约一个月后,"始祖鸟炸山"造成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蔓延,西藏日喀则江孜县以及始祖鸟大中华区均迎来了人事巨震。 西藏日喀则市在10月15日正式公布了《蔡国强:升龙》烟花秀调查结果。经调查显示,日喀则下辖的江孜县党政机关违规决策批准烟花秀,江孜县委书记 陈昊和县长多吉拉普被立案调查,陈昊与县公安局局长李积平被免职。 在日喀则市官宣处罚官员后不久,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在10月17日官宣始祖鸟大中华区总经理佘移峰(Ivan She)已离职。作为始祖鸟大中华区的掌 舵人,佘移峰的离开被外界视为始祖鸟大中华区在此次事件被追责的关键人物。 在"始祖鸟炸山"事件发生后不久,体坛经济观察就曾经表示一旦消费者对始祖鸟失去信任,这种信任的重建将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成本,甚至可能永远 无法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在一年中最重要的电商大促"双十一购物节"期间,许多消费者便用钱包投票,不再愿意为始祖鸟的品牌和产品买单。 "炸山"一个月,安踏与亚玛芬股价双双下跌 资本市场对于品牌的嗅觉一直以来都是最敏感的。当任何品牌出现负面影响时,品牌在资本市场的走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外界对于该品牌的信任程 度。 9月22日,距离"始祖鸟炸山"事发后 ...
雷军,这次不对劲
创业家· 2025-10-16 18:16
文章核心观点 - 成都发生一起涉及小米SU7 Ultra的致命交通事故 车辆碰撞后起火且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 导致驾驶员死亡 引发公众对小米汽车产品质量与安全设计的强烈质疑 [4][5][10] - 事故车辆驾驶员涉嫌酒后驾驶 但车辆在事故后的安全表现(如车门锁死、电池爆燃)是舆论关注的核心焦点 对小米品牌信任造成严重冲击 [9][10][11] - 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个人品牌形象及其营销方式正面临信任危机 近30天其社交账号掉粉超过29万 反映出消费者对小米品牌好感度的明显变化 [13][24][27] 事故概述与市场反应 - 10月13日深夜 成都天府大道一辆小米SU7 Ultra发生交通事故 车辆在与前车碰撞后越过绿化带并起火燃烧 [4][6][9] - 现场救援视频显示 多名路人尝试徒手掰门、砸窗、使用灭火器均告失败 车辆最终爆燃 驾驶员因被困车内而死亡 [5][9] - 事故发生后 小米公司股价在10月13日一度下跌近7% 市场反应剧烈 [11] 产品质量与安全设计质疑 - 事故焦点集中于车辆发生高速撞击后 铝合金车门为何无法从外部顺利打开 救援人员无法拉动电子门锁 [10][14][15] - 专家指出 车辆电子系统冗余设计及事故后的紧急逃生机制需综合考虑 隐藏式门把手的应急结构不为救援人员所熟悉 可能错失黄金救援时间 [15] - 尽管小米官方客服声称碰撞信号会触发整车解锁 但现实中的复杂碰撞场景使该功能失效 且品牌方未明确披露机械应急拉手在所有车况下的可靠性 [15][16] -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拟禁止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 表明此类设计因潜在安全风险正成为社会共识 [19] 品牌营销与信任危机 - 小米在宣传SU7半隐藏式门把手时 强调其“轻松优雅”的电动解锁体验 但与事故中的惨况形成鲜明对比 [17][18] - 近期小米在营销中采用“大字吸睛 小字免责”的策略(如手机海报右下角用小字标注“逆光之王为产品目标”) 引发消费者对其商业虚伪套路的不满 [24][26] - 雷军个人IP是小米品牌管理的关键 但近期其社交账号粉丝流失超29万 显示“雷军式”营销正在让大众“祛魅” [13][24][27] - 愿意花费数十万元购买SU7的目标车主群体 与早期支持小米手机的消费者有重合性 连续爆燃事故可能导致口碑崩塌式下滑 是公司的深远危险信号 [27]
始祖鸟“炸山争议”背后:品牌价值与商业增长的失衡?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15:54
事件概述 - 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于2025年9月19日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合作呈现了一场名为《升龙》的3000米长艺术烟花表演,但在48小时内引发巨大环保争议,最终在9月21日公开道歉 [1] 环保争议与公众反应 - 主办方声称活动使用通过北京冬奥会检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燃放后进行了现场清理、植被修复,并转移了牧民牲畜及引导小型动物离开 [1] - 网友和专家质疑点包括:金属盐(如锶、铜、钡)引入外来污染物,可降解材料在高原分解或需十年以上;火药爆破和翻土可能破坏山脊土壤结构及草甸根系,造成长期生态影响;噪音可能对珍稀野生动物造成应激 [2][9] - 专家指出高原生态破坏具有滞后性和不可逆性,所谓修复措施如翻土可能将污染物埋入土壤,对草甸造成“斩草除根”的进一步破坏 [9][10] - 烟花可能通过影响鼠兔等生物引发高原食物链的连锁反应 [9] - 社交平台用户强烈不满,认为活动与品牌“敬畏自然”的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部分用户表示将不再购买其产品 [3][4][6] 公司危机应对与品牌形象 - 争议爆发后,公司最初选择删除宣传内容并保持沉默,后在日喀则市政府介入调查的舆论压力下才发文道歉 [7] - 公司道歉信表示对艺术表达边界的评估需要更专业,将依据评估结果展开补救行动,并推进藏地环境保护计划 [7] - 品牌长期以来通过参与冰川保护、推行旧衣回收等行动塑造了“热爱自然、敬畏户外”的形象,此次事件导致核心用户感到价值观割裂 [2][3] 商业背景与增长压力 - 自安踏2019年以46亿欧元收购其母公司亚玛芬体育后,公司进行了品牌重塑,推动与潮牌联名、启用奢侈品代言人、在一二线核心商圈开设旗舰店 [11] - 品牌转型成功,北京SKP门店坪效突破8万元/平方米,较收购前暴增420%;8000元的龙年限定冲锋衣5分钟售罄 [11] - 公司80%的用户不参与户外运动,产品已成为“中产身份符号” [11] - 大中华区是增长最快市场,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超50%,占集团总收入25%;始祖鸟品牌2024年收入达21.94亿美元(约1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为集团贡献约40%收入 [12] - 2025年第二季度,始祖鸟所在的技术功能性服饰部门收入增长23%至5.09亿美元,但增速已从上年同期的34%下滑 [12] - 此次营销活动被视为在增长压力下,为维持品牌热度、平衡高端市场与户外专业形象的“豪赌” [12][13]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信任 - 除本次事件外,公司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也引发消费者不满,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累计达3042条 [14] - 投诉内容包括软壳冲锋衣开线、徒步鞋短期开胶等品控问题,以及客服回应消极 [14] - 部分产品被指含有害物质PFAS,但国内官网未对含该成分商品作统一提示 [14]
翻车!始祖鸟的雪山烟火秀,被骂上热搜第一
凤凰网财经· 2025-09-20 21:02
事件概述 - 公司在喜马拉雅山海拔5500米处实施名为“升龙”的烟火艺术项目,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并从文化热议转变为环保争议 [1] - 活动被定义为“致敬自然、对话天地”,但在48小时内将品牌推至微博热搜第一 [1] 环保争议与公众质疑 - 主办方回应称活动全程经过科学评估,使用生物可降解彩色烟粉,并实施了全链条生态保护方案,包括转移牧民牲畜、引导小型动物撤离及活动后进行植被修复 [2] - 公众质疑未平息,焦点集中于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的生态脆弱性,其冻土碳储量占全球冻土碳库15%以上,拥有超过3500种高等植物、800多种鸟类和200多种哺乳动物 [4][5] - 网友及生态科普博主质疑项目是对高原生态复杂性的无知和傲慢,任何微小人为干预都可能引发不可逆连锁反应,尤其关注冻土保护具体措施和降解材料高原测试数据的缺失 [6][7][9] - 公司悄然删除社交平台上的活动视频与宣传文案,其“敬畏自然”的品牌价值观与在生态脆弱区实施爆破艺术的行为产生直接矛盾 [11] 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 - 公司自2019年被安踏集团牵头的财团收购后,品牌战略明显转向高端与奢侈化,通过改革渠道、铺设直营旗舰店和联名营销拉升品牌溢价 [14] - 产品定价居高不下,一件冲锋衣动辄售价数千甚至上万元,但频频陷入质量争议,消费者反映产品存在开线、起球、走线歪斜、线头密布等品控问题 [14][16][18][19] - 售后服务态度引发投诉,有用户反映按说明机洗的外套起球后售后拒绝处理,尽管品牌标榜采用顶级面料与工艺应对极端环境 [18][22] 品牌信任危机 - 公司面临深层的品牌信任危机,其“专业户外”、“敬畏自然”的核心人设与在生态敏感区的行为存在裂缝,同时“高端品质”的定位与基本品控问题形成错位 [22][24] - 在消费者愈发理性和环保意识觉醒的背景下,品牌不能仅依靠营销叙事和价格定位建立忠诚,真正的高端在于对产品细节的坚守和对自然与消费者的敬畏 [26]
翻车!始祖鸟的雪山烟火秀,被骂上热搜第一
凤凰网财经· 2025-09-20 20:37
环保争议事件 - 始祖鸟在海拔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脊进行烟火艺术项目,活动定义为“致敬自然、对话天地”,并在48小时内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1][2] - 主办方回应称活动经过科学评估,所用彩色烟粉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并实施了全链条生态保护方案,包括转移牧民牲畜、引导小型动物撤离及活动后清理修复 [4][5] - 公众质疑集中于青藏高原生态的极度脆弱性,该区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冻土碳储量占全球冻土碳库15%以上,拥有超过3500种高等植物、800多种鸟类和200多种哺乳动物 [7][8][11] - 品牌“敬畏自然”的核心传播语与在生态敏感区进行爆破艺术的行为产生直接矛盾,被指造成品牌价值观的自相矛盾 [11] 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 始祖鸟自2019年被安踏集团牵头的财团收购后,品牌战略明显转向高端与奢侈化,通过铺设直营旗舰店和限量营销拉升品牌溢价 [15][16] - 产品定价居高不下,一件冲锋衣动辄售价数千甚至上万元,但频频陷入质量争议,消费者反映问题包括衣物开线、起球、走线歪斜及线头密布 [16][17][19][20] - 部分售后服务态度消极,拒绝处理某些质量问题,接连的质量问题与售后服务正在消耗消费者的信任,动摇其高端形象 [19][22] 品牌信任危机 - 公司面临深层的品牌信任危机,其“专业户外”和“敬畏自然”的核心人设与在生态敏感区的活动相矛盾,其“高端品质”定位与基本品控问题相冲突 [23] - 在消费者愈发理性、环保意识觉醒的背景下,品牌不能仅依靠营销叙事和价格定位建立忠诚,真正的高端在于对产品细节的坚守及对自然和消费者的敬畏 [25]
充电宝“地震”2月后,安克创新赴港“续命”
36氪· 2025-08-20 19:33
公司动态 - 安克创新已启动赴港上市流程,计划融资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9亿元),委任中金公司、高盛及摩根大通为联席保荐人,目标于2026年2月完成上市 [1][6] - 公司2020年在A股创业板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大涨121.44%,报收146.86元/股,总市值一度逼近600亿元 [5] - 截至8月20日,公司股价报收于145.74元/股,市值达781.4亿元 [3] 产品召回事件 - 2025年6月因上游电芯供应商私自变更核心材料,公司在全球召回超227万台充电宝(美国115.8万台、中国71.3万台、日本41.6万台) [8] - 自2023年2月以来已发起五次产品召回,涉及总量接近230万台,其中四次因电池安全隐患 [8][9] - 召回处理方案存在"双标"质疑:美国用户可便捷选择30美元礼品卡或换新,而国内用户一度被要求录制"充电宝浸泡盐水24小时"的视频才可办理退款或换货 [11] 财务影响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91%至59.93亿元,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59.57%至4.96亿元,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为-2.88亿元 [16] - 若以退款方案计算,在国内外市场合计召回约187万件产品,直接损失超过2亿元 [16] - 召回涉及大额退款、库存减值及额外物流销毁费用,预计将持续冲击未来2-3个季度的利润表现 [3][16] 市场反应 - 召回公告发布后七个交易日内有5个交易日股价下跌,6月20日市值跌至572亿元 [18] - 截至8月20日股价已较6月20日上涨35.35%,市值同步上涨36.61%至781.4亿元 [18] - 在已申请召回的20多万用户中,约70%选择了换货或代金券 [18]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智能配件和智能硬件的设计、研发和销售,主要通过亚马逊等线上平台及沃尔玛等线下零售商销售 [4] - 2015年Anker成为亚马逊全球充电品类销量第一的品牌,并进入全美超3000家沃尔玛门店销售 [23] - 2019年其数据线产品通过苹果公司MFi认证,成为该体系下首家获权的充电配件品牌 [25] 创始人及股权结构 - 创始人阳萌为前谷歌工程师,与妻子贺丽共同持有公司44.77%的股权 [20][25] - 公司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30.67亿元,阳萌夫妇近5年的分红收益约为13.73亿元 [25] - 公司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接近80%,其中董事长阳萌个人持股43.78% [25]
谁偷走了老干妈的灵魂?国民辣酱信任危机调查
搜狐财经· 2025-08-16 10:15
产品品质变化 - 公司用河南辣椒替代贵州遵义辣椒导致口味差异明显 83%盲测参与者能分辨2013年与2020年产品区别[2] - 辣椒原料成本优化使每斤便宜2.7元 年节省近4亿元但损害核心味觉记忆[2] - 不同批次产品钠含量波动达23% 对传统工艺调味品构成质量隐患[4] 产品策略调整 - SKU从单一油辣椒扩张至香菇牛肉酱等20余种新品 经典款陈列位置被边缘化[3] - 新品强制占据超市黄金堆头位置 导致经典款动销率下降30%[3] - 价格体系从7-10元跃升至15-20元 某香菇牛肉酱售价19.8元但牛肉含量仅排配料表第五位[3] 品牌形象重塑 - 2018年纽约时装周卫衣营销引发群嘲 2019年二次元广告片遭用户抵制[4] - 2020年双十一豪掷千万签约流量明星 直播间却被"求经典款"呼声淹没[4] - "拧开干妈"广告替换陶华碧形象导致弹幕刷屏"还我大妈"[4] 消费者反馈 - "吃不起的老干妈"话题阅读量达2.3亿 评论区出现转向新品牌趋势[3] - 异物投诉量较五年前激增470% 包括蟑螂/涨袋/油哈味等问题[4] - 18-35岁主力消费群体首选率从2016年67%暴跌至2022年29%[5] 行业竞争格局 - 海天味业推出9.9元辣酱组合拳 川娃子/虎邦采用网红打法抢占市场[5] - 李子柒品牌通过文化IP重塑行业格局 形成差异化竞争[5] - 公司"三不政策"(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在新时代显现局限性[5]
金氏母女清仓离场,张小泉资本局曲终人散
36氪· 2025-08-15 08:17
股东减持与资本运作 - 万志美、金燕母女通过清仓减持张小泉股份累计套现超7800万元(1800万元+6000万元)[1][2][3] - 金燕自2011年起通过股权受让和增资方式潜伏张小泉,累计投入资金约309.79万元(上海张小泉8%股权)+1200.12万元(张小泉集团5.8782%股权)+2815.02万元(张小泉实业4.01%股权)[3] - 母女二人通过富泉投资等平台完成股权腾挪,在2021年公司上市后合计持股5%并进入前十大股东[3] 公司控制权危机 - 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所持28.23%股份被100%司法冻结,另有1.34亿股(占其持股304.85%)被轮候冻结[8] - 兔跃呈祥通过司法拍卖以3.58亿元购得18.43%股份,并通过受让员工持股平台杭州嵘泉34.30%份额将总持股提升至28.15%,与张小泉集团阵营29.13%持股差距不足1%[8] - 兔跃呈祥已计划推荐董事及修改公司章程以增强话语权,可能实质性介入公司治理[9][10] 经营业绩波动 - 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7.28%至4150.75万元,2023-2024年继续下滑至2521万元(-39.48%)和2504万元(-0.30%)[5]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69.49%至1298.67万元,但7月总经理崔华波突然辞职[5] 关联方债务风险 - 实控人张樟生、张国标因富春控股集团在陕西130亿元投资项目陷入债务纠纷,导致张小泉集团2024年10月逾期债务超52亿元[6] - 2024年4月张小泉集团及张樟生被执行31亿元,引发流动性危机传导至上市公司[8] 品牌与治理变动 - 2022年"断刀门"事件导致品牌信任危机[5] - 2024年5月公司董事会换届,实控人之子张新程接任董事长,管理层二代接班进程加速[5]
三星Galaxy S23系列手机系统升级致相机性能“暗降”?厂商暂未回应
犀牛财经· 2025-07-29 14:47
三星Galaxy S23系列相机性能问题 - 用户升级至基于Android 15的One UI 7系统后相机性能显著下滑 包括成像质量全方位降级 远距离拍摄背景模糊 近距离拍摄过度虚化 光线充足环境下照片色彩黯淡且细节丢失 [2] - 拍摄模式或镜头切换时出现明显延迟 拍摄后预览画面需等待2-3秒才能显示 严重影响连拍体验 用户尝试清除缓存或重置设置均未改善 [2] - 问题波及Galaxy S23、S23 Ultra及S23 FE机型 S23 FE在低光环境下问题尤为突出 夜景模式照片噪点增多且画面过暗 与旧版系统差距明显 [2] - 类似问题曾在2023年因软件算法缺陷导致"香蕉模糊"现象 后经补丁修复 [2] 行业动态与厂商反应 - 三星官方未发布正式声明 但建议用户通过Samsung Members应用提交错误报告并附日志文件以供分析 [3] - 国内社交平台出现针对部分国产手机品牌的同类投诉 用户怀疑厂商通过系统更新间接降低老机型相机表现 相关厂商均未回应此类猜测 [3] -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争议可能源于新系统与相机算法兼容性问题 或厂商为平衡性能与功耗进行的参数调整 若无法及时修复可能演变为品牌信任危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