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冰业
icon
搜索文档
高温来袭,大冰块成“香饽饽”
人民日报· 2025-07-17 15:18
高温天气对制冰行业的影响 - 河南持续高温局部达40摄氏度以上导致制冰厂满负荷生产 市场供不应求 库存用去大半 [1] - 公司每天出货两三千块冰 每块重约200斤 售价30元左右 [1] - 工人月收入可达1万多元 生产积极性高涨 [1] 制冰厂运营情况 - 公司拥有15个冷库 总容量1500吨 目前冷库库存已消耗过半 [2] - 采用冷水制冷式制冰法 48小时可制成200斤重冰块 [2] - 生产线持续运转 制冰模具循环使用 每48小时完成一批次生产 [2] 市场需求结构 - 主要客户包括水产 蔬菜 物流 工厂等有降温需求的场所 [1] - 钓鱼爱好者成为重要客户群体 既购买普通冰块用于物理降温 也定制彩色冰块 [1] - 定制化需求增长 彩色冰块内冻有水果 饮料和啤酒等 满足户外作业和旅游需求 [1] 产品特性与用途 - 标准冰块重200斤 高温环境下可维持6小时降温效果 [1] - 彩色冰块兼具实用和娱乐功能 特别受钓鱼爱好者欢迎 [1] - 产品周转快速 生产后立即装车运输 实现高效配送 [2]
0.1元微利的“类水生意”,为何让农夫山泉、蜜雪冰城贴身肉搏?
新浪财经· 2025-07-13 20:06
冰杯行业现状 - 冰杯产品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消费者对定价存在争议,山姆2公斤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售价22.8元被部分消费者认为过高,但也有观点认为其便利性和工艺价值合理[3] - 农夫山泉冰杯采用千岛湖水源,通过24-32小时超低速缓冻工艺制成,融化速度比流水冰工艺低20%,主打专业品酒、调饮等场景[3] - 冰杯产品在便利店渠道快速普及,农夫山泉去年推出160g/杯售价3元产品,今年部分渠道采取"买果汁加1元获冰杯"促销策略[3] - 盒马冰杯系列商品6月同比增长30%,咖啡冰杯同比增幅达60%,饿了么冰杯下单量较去年翻番[5][19] - 新茶饮品牌如蜜雪冰城、古茗等推出1元冰杯作为引流单品,降低消费门槛[16] 市场竞争格局 - 多个品牌布局冰杯市场,包括Costco、盒马、饿了么、奥乐齐等平台,以及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5][22] - 价格体系呈现多样化,从1元到22.9元不等,规格从96g到2kg均有覆盖[6][7][8] - 蒙牛和伊利依托成熟供应链推出风味冰杯产品,伊利优酸乳-嚼柠檬果汁饮品同比增长493%[22][23] - 便利店渠道如罗森、711等推出多种风味冰杯产品,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21] - 农夫山泉通过冰杯带动饮料销售,采取"买饮料加1元得冰杯"策略提升动销[38] 产品创新趋势 - 风味冰杯成为新宠,咖啡风味冰杯增长显著,水果味冰杯满足尝鲜需求[21] - 盒马发现可塑性强的冰杯更受欢迎,如咖啡冰杯可搭配多种饮品[22] - 全家便利店推出MBTI人格冰杯,通过标签化设计吸引消费者[22] - 高端化产品涌现,如711小熊咖啡冰杯等网红爆款[21] - 即时配送便利性成为重要购买因素,30分钟送达服务提升消费体验[18][19] 产业链分析 - 冰杯行业存在明显季节性,南方销售期8-10个月,北方约6个月,企业多布局南方市场[28][29] - 主要成本来自包材和冷链,包材需耐低温耐高温,成本占比最高[30][32] - 制冰机采购维护成本高,多为进口品牌设备,易出现零部件损坏[33] - 行业利润率10%-18%,单杯利润约0.1元,依赖规模效应盈利[34][35] - 代工模式普遍,冰马仕为蒙牛、宏宝莱等品牌代工[35] 市场发展阶段 - 国内冰杯市场仍处初期,消费者付费习惯尚未完全养成[26] - 工业制冰相比家用制冰在纯度、透明度、融化速度等方面具有优势[26][30] - 日韩市场成熟,日本年销量25.7亿杯,超过瓶装水销量[23] - 部分企业销售额快速增长,冰极川近两年增长5-6倍至300万,冰马仕预计今年翻番至5000万[27] - 行业呈现"专业制冰厂做规模、饮料商做品牌、渠道商做场景"的分工趋势[38] 商业模式分析 - 头部企业如农夫山泉、伊利等占据优势,但利润点不在冰杯本身[38] - 农夫山泉通过冰杯推动饮料销售,但缺乏冷冻经销网络[38] - 价格战加速市场教育但压缩利润,合理价格区间应在3-4元[38] - 行业最大受益者可能不是制冰企业,而是能整合消费生态的玩家[36] - 即时零售平台与冰品"天作之合",饿了么推出"冰冰保"服务保障配送质量[19]
卖冰大火,农夫山泉们的“搭子”生意
经济观察报· 2025-06-29 11:51
行业动态 - 山姆与农夫山泉联手推出袋装冰块新品,引发抢购热潮 [2] - 伊利、蒙牛、盒马、罗森、便利蜂等企业均已推出自营冰块产品 [1][6] - 蜜雪冰城延续1元1个冰杯的售卖模式 [1][6] - 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300%,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达48杯 [5] - 2024年大暑前后冰杯外卖量同比激增350%,搭配酒水饮料的外卖量增长300% [18] 市场格局 - 当前食用冰市场主要玩家包括老牌生产企业、零售渠道、跨界食品饮料企业和新茶饮企业 [9] - 农夫山泉投入更高成本自建生产线,同时采用代工模式 [8] - 盒马、罗森等商超便利店多采用代工模式,部分便利店自行生产 [9] - 蜜雪冰城在门店购置制冰机现场制作并销售 [9] - 天眼查显示553家制冰企业中179家成立于2019年后 [20] 产品特点 - 冰杯具有便捷性强、可塑性高、干净卫生等特点 [3] - 工厂制冰采用过滤水和缓冻工艺,产出高密度、透明、融化慢的冰块 [14] - 冰杯成本中包材、仓储、运输占比超50%,塑料杯需使用抗冻材质 [14] - 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选用千岛湖水源,通过低速缓冻工艺制成 [2] 成本分析 - 冰杯平均售价从2024年的3-4.5元降至2025年的2.5元 [12] - 盒马同款冰杯价格从2022年4.9元降至2025年2.5元 [13] - 每杯利润约0.1元,包材成本0.7元,运输成本0.2-0.3元 [15] - 4吨自来水经处理后仅能产出1吨冰 [14] - 冷链运输成本是常温运输的3-4倍 [15] 渠道与扩张 - 农夫山泉食用冰已上线全国14个城市的便利店渠道 [17] - 产品主要辐射周边350公里范围,超过400公里运输成本大幅上升 [15] - 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销售期达8-10个月,北方约6个月 [15] - 冰勋制冷设备销量近两年增长2-3倍,同步发力内贸与外贸 [9][19] 商业模式 - 代工模式能快速响应市场,规避重资产投入风险 [8] - 自建工厂前期投入需三四千万元 [8] - 冰杯作为饮料产品的搭档,通过拓宽食用场景来引流 [18] - 参照日韩市场,冰杯多以"冰杯+饮料"组合形式售卖 [18] 未来趋势 - 行业认为食用冰将如同饮用水一般成为日常必需品 [20] - 市场面临洗牌,企业需调整生产与客户结构应对淡旺季 [20][21] - 罗森计划扩大冰杯SKU,叮咚买菜开发独家玫瑰冰杯和冬季冰球 [21] - 消费习惯从日韩传导至中国,正向下沉市场辐射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