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冰杯
icon
搜索文档
爆款产品+全渠道、全场景深度运营:蒙牛冰淇淋实现双位数增长
中金在线· 2025-10-27 17:07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冰淇淋行业处于谨慎观望状态,蒙牛冰品业务逆势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15%,显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1] - 公司增长源于产品、渠道、营销三大战略协同发力,构建了可持续的增长飞轮 [12] 产品策略:守正出奇 - “守正”策略聚焦“随变”与“绿色心情”两大国民品牌,上半年两大品牌合计销售占比稳步提升至55.2% [3] - “出奇”策略通过推出爆款新品驱动增长,上半年共有9支新品销量突破千万级,新品整体销售额占比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4] - 新推出的鲜牛奶冰淇淋系列、高端生牛乳冰淇淋及活菌酸奶冰淇淋,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天然原料的需求 [3] 渠道策略:全渠道深度运营 - 渠道策略从“广度覆盖”转向全渠道全场景“深度运营”,新兴渠道整体销量猛增33%,其中生鲜电商销售增速超过40% [6][7] - 线上渠道通过联动美团517吃货节等活动,实现营销与销售无缝衔接;传统渠道则聚焦校园、社区等高产出门店,稳定大盘增长 [7] - 积极开拓会员店、零食量贩店等新兴零售业态,并拓展餐饮连锁、热门景区等定制业务场景,同时高端品牌蒂兰圣雪成功入驻香港市场 [8] 营销策略:情感共鸣与品牌年轻化 - 营销思路进化为“产品+内容+媒介+渠道”四位一体的高度整合,目标是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深度情感链接 [9] - 通过与国民级IP(如《甄嬛传》)联名及覆盖11座城市的音乐节活动等场景驱动方式,成功提升品牌在Z世代中的热度与口碑 [9][10] - 线上话题热度和传播效应在二三季度保持极高水平,品牌形象从食品制造商转变为年轻人的“玩伴” [10][11] 财务表现与战略地位 - 冰品业务占蒙牛总收入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7.5%提升至9.3%,对集团整体业绩的贡献度显著增强 [12] - 增长逻辑具有可持续性,源于产品力、渠道力、营销力的协同,而非短期刺激 [12]
“火炉”重庆 冰杯走俏
人民日报· 2025-08-29 05:48
冰杯产品市场表现 - 冰杯作为一次性带盖密封塑料杯产品 内装可食用冰块或冰球 分为纯净水冰杯和带有咖啡 水果等味道的冰杯 [1] - 重庆高新区商店周末单天冰杯销量达数十杯 超八成消费者会同时购买果汁或茶饮用于自制冰饮 [1] - 商超与便利店冰柜中冰杯占比普遍超过30% 部分门店设有独立陈列区域 [1] 产品规格与定价 - 市场主流冰杯规格为160克左右 售价集中在3元人民币 部分产品低于2元 [1] - 蜜雪冰城门店冰杯售价为1元人民币 成为畅销产品且仅限门店销售 [1] 销售策略与监管 - 冰杯产品被用作线下门店引流工具 禁止外卖销售以避免配送过程中融化 [1] - 古茗 书亦烧仙草等品牌将低价冰杯作为主打产品吸引客流量 [1] - 产品包装需标注配料表 保质期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 遵循冷冻饮品行业标准 [1] - 市场监管部门重点监控水源安全 生产环境卫生及产品标识规范性 通过监督抽检保障质量 [1]
上市公司加速竞逐冰杯赛道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1 00:42
冰杯行业市场热度 - 冰杯品类异军突起成为消费热点 多个上市公司竞相布局该赛道 [1] - 冰杯正从网红爆品迈向常规品类 由尝鲜消费向高频复购转变 [1] - 冰杯从边缘增量成长为刚性配置 具备形成规模产业链的潜力 [1] 冰杯消费数据表现 - 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超300% 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达48杯 [2] - 大暑前后冰杯外卖量同比增长350% 搭配酒水饮料的外卖量增长约300% [2] - 便利店冰杯产品补货频次增加 部分情况每日需补货两到三次 [2] 消费驱动因素 - 消费者注重生活品质和个性化体验 冰杯支持自由搭配原料满足个性化需求 [3] - 快节奏生活推高便捷性要求 冰杯产品方便携带和储存契合需求 [3] - 社交媒体普及促进自制饮品过程分享 进一步激发购买欲望 [3] 企业布局动态 - 农夫山泉2024年上架160克原味冰杯定价4.4元 190克柠檬冰杯定价6.6元 [4] - 农夫山泉在山姆推出2kg千岛湖水源纯透食用冰 售价22.8元并多次售罄 [4] - 伊利冰淇淋上新冰工厂冰杯 主打与饮料搭配实现一杯一调 [4] - 蒙牛通过冰+品牌推出冰杯 完善清凉消费场景产品矩阵 [4] 渠道与茶饮品牌参与 - 盒马2021年上线冰杯 今年新增咖啡冰杯/柠檬冰杯/乳酸菌冰杯等新品 [5] - 蜜雪冰城延续1元雪王冰杯售卖模式 大杯售价仅1元 [5] - 古茗推出500ml一杯冰水售价1元 可只加冰块不加水 [5] - 罗森/全家/7-11等连锁便利店推出自营冰杯产品 [5] 行业发展趋势 - 冰杯行业将趋于个性化/精细化和品牌化发展 [6] - 企业涌入加剧市场竞争 推动行业集中度提高 未来形成头部品牌引领格局 [6] - 传统制冰企业可聚焦工艺创新与品质管控 建立溯源体系 [6] - 渠道商可深化场景融合 通过创新销售策略打造差异 [6] - 跨界企业可借助品牌影响力开发高端冰杯 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构建壁垒 [6]
为什么冰杯爆火,为重用循环杯带来了商机?
36氪· 2025-08-20 18:12
冰块经济市场概况 - 7-Eleven、山姆、农夫山泉等零售巨头纷纷将冰块产品摆上货架,推动“冰块经济”升温 [1] - 冰杯品类销量已连续两年保持300%以上增速,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达48杯 [1] - 消费者为4元一杯的冰块、8元一个的冰球买单,价格甚至超过一瓶可乐 [3] 冰块产品成本结构分析 - 制冰厂生产1公斤冰块的成本在1.6-2元区间,一杯160克冰块的原材料成本约0.3元 [5] - 每杯冰的运输成本约0.2-0.3元,因冰块体积大、单价低且对冷链要求高 [5] - 耐冻耐挤压的食品级塑料包装成本比普通PET瓶高出50%以上,单个冰杯包装成本约0.6-0.7元,超过冰块本身成本 [5] - 冰杯抵达货架时的综合成本约1.3元,加上门店运营成本后利润空间需“大力相争” [5] 环境成本与挑战 - 主流冰杯材料(PP、PET、PLA)中,PLA需特定工业堆肥条件才能降解,在国内多数仍以不可回收身份进入焚烧或填埋系统 [7] - 一个普通一次性塑料杯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约为70–100克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城市中打车半公里的碳排 [7] - 一线城市年消费冰杯已以亿计,仅碳排就可能触及万吨量级,未纳入冷链运输等额外消耗 [7] - 杯体与杯盖、封膜、吸管等多材质组合使回收分选难度大,残留物易污染整批可回收物料 [8] 循环经济解决方案案例 - 中国台湾全家便利商店推出“押金租借+异地归还”循环杯项目,2024年减少一次性饮料杯使用量比例达20% [12] - 长沙咖啡品牌猿素采用“会员制+环保杯”模式,覆盖堂食、外带、外卖场景,支持多门店归还 [12] - 香港WeUse为活动场景提供可循环餐具租用服务,合作超600场活动,减少使用超过49万件一次性餐具 [12] - 德国ReCup构建覆盖全国21,000家门店的循环系统,通过积分机制、价格杠杆等提升用户返杯率与复购意愿 [16] 政策与行业标准支持 - 国家《“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系统提出“绿色包装”理念,鼓励可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 [20] - 广东《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商品零售等行业主体责任,鼓励推广可循环包装使用激励机制 [20] - 上海《“无废城市”建设条例》将绿色采购、包装减量纳入法治框架,支持使用可循环配送箱 [20] - 《物流包装循环使用管理要求》等行业标准为包装回收、清洗、再利用建立统一流程 [21] 商业模式转型机遇 - 循环杯可将“一次性包装成本”替换为具备数据价值的系统资产,嵌入会员积分系统提升品牌忠诚度 [19] - 循环杯可作为品牌文化“移动名片”,通过定制图案激发用户收藏欲与社交分享意愿 [14] - 循环体系运营需解决洗杯物流、库存调度、平台对接、数据追踪、用户激励等多维度系统构建 [15] - 高客流、高复购的便利店与新茶饮品牌天然拥有落地“循环+”模式的潜力 [14]
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
36氪· 2025-08-20 08:20
食用冰市场现状 - 高温天气推动食用冰需求激增,农夫山泉2公斤冰块售价22.8元引发热议[1] - 冰杯产品持续火爆,部分厂家日销量达30吨[1] - 便利店冰杯零售价区间为3.5-6元,711曾定价9.9元/杯[3] 冰杯产品技术壁垒 - 工业制冰采用流水缓冻技术,冰块密度高、融化慢,与家庭自制冰存在显著差异[6][7] - 冰杯需使用进口PETG塑料材料,耐低温性能要求高[8][10] - 生产环节需多道消毒灭菌工序,水损耗较高[10] - 全程冷链运输成本是常温运输的3-4倍[10] 产业链成本结构 - 冰杯出厂成本约1元/杯(水0.35元+杯子0.5元+其他0.15元)[13] - 批发环节价格达1.75元/杯,终端零售毛利率有限[13] - 浙江沪地区多数工厂仅生产食用冰,不涉足冰杯业务[11]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现存制冰企业10922家,同比新增3338家[15] - 农夫山泉、蒙牛、伊利等饮品巨头及罗森、7-11、盒马等渠道商纷纷布局[15] - 韩国市场已形成成熟业态,国内仍处于发展初期[33][35] 产品创新方向 - 复合型冰杯成为新趋势,如盒马推出咖啡/柠檬/茶味等创新品类[30][32] - 未来竞争将聚焦口味创新、配方设计及健康概念[37] 消费行为洞察 - 冰杯作为互补商品有效拉动饮料销售,提升冷饮区业绩[17] - DIY饮品风潮推动冰杯需求,年轻消费者追求创造体验和社交分享[19][26][27] - 品牌通过茶包、冷萃液等产品强化DIY场景,如瑞幸与柠檬共和国联名[21]
“冰杯+酒”,Z世代的社交入场券?
搜狐财经· 2025-08-11 12:58
冰杯赛道发展现状 - 冰杯赛道已初步成型,快速完成品牌成长的中国化、本地化、个性化穿越式发展,渠道从便利店扩展至大卖场、普通超市、奶茶店及餐饮店 [1] - 冰杯饮用场景从年轻人的搞怪、尝新、摆拍需求转化为日常需求,销量连续两年增速超300% [1] - 济南某冰杯公司每日出货量约3万杯,较上一年增长约50%,主要客户为便利店、卖场等非传统渠道 [2] - 某地级市便利店冰杯日均销售约70杯,产品规格为150g-200g,价格区间为2元至10元 [2] - 冰杯赛道竞争激烈,参与者包括国企与私企,规模涵盖全国性巨头与本地小企业,品牌有伊利、农夫山泉、蜜雪冰城等头部品牌及便利店定制品牌、网红品牌,产品口味多元包括原味、茶味、咖啡味、果味等 [2] 白酒行业需求变化 - 白酒行业经历黄金十年、酱酒狂潮及电商直播刺激后,消费端需求逐渐走低,与厂家的单项需求日渐脱节 [1] - 低度白酒在局部市场如山东已有成功案例,如青岛琅琊台21度红梅、烟台古酿29度,成功因素包括大饮用量化、大众价格化、酒体好入口结合文化以及满足小众需求 [5] - 酒水年轻化是企业思维的转变与新需求的整合营销,而非重资产投入或产品根基革命 [5] 冰杯与酒业结合的新机遇 - 酒类企业无需自行生产冰或培育冰冻场景,但应重视冰杯赛道发展,做"冰+酒水"新生意 [4] - 会稽山绍兴酒冠名"仲夏奇趣夜"活动,吸引30万人次参与,线上曝光量达1亿,是针对"夏冰"场景的新尝试 [4] - "冰杯+酒"模式满足微醺需求,是冰+酒精+颜色物质+口感物质的简化版自调低度酒精饮料,已在全球流行多年 [7] - "冰杯+酒"满足年轻需求,是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白酒饮用方式 [7] - "冰杯+酒"满足好玩需求,案例如瑞幸+茅台的酱香拿铁、金星啤酒+信仰毛尖,好玩是吸引年轻人并形成新爆品的首要条件 [7] - "冰杯+酒"满足新事物尝鲜需求,冰杯可作为老品牌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沟通的新渠道,聚焦品牌战略与感情共鸣以改变品牌老化印象 [9] - 酒水与冰杯的结合放大新场景,满足白酒年轻化想象与年轻人对白酒的新场景需求,是一场双向奔赴 [9]
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冰杯≠一杯冰?冰杯里卖的到底是什么?
央广网· 2025-08-10 21:25
冰杯市场现状 - 冰杯市场异常热闹,多家饮料食品企业打破品类边界推出形态各异的冰杯产品,从纯净水冰块到融入水果风味的创新冰杯,甚至售价高达二十多元的精品冰杯 [1] - 冰杯市场呈现明显价格分化,从一元到二十多元不等 [3] - 专业冰杯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生产工艺和供应链保障,包括原料纯净水需经反渗透、消毒杀菌处理保证无菌,装冰的杯子要耐摔、耐高低温,并通过全程-18℃冷链运输 [2] - 低价"一杯冰"往往是现场用杯子接取冻好的冰块,其水质、工艺标准和储存条件无法与专业冰杯相比 [2] 产品差异化 - 高端冰杯的复杂工艺带来更高硬成本,满足"无冰不欢"人群对品质的追求 [3] - 平价冰杯满足"即时享受"人群的解渴需求 [3] - 杯身加入文创设计、社交化语言或联名元素,能调动消费者情绪共鸣,引导冲动消费 [3] - 在口味上加入鲜柠檬片,在杯子造型上如月球杯、星星杯等创新,提升了视觉冲击和情绪价值 [3] 行业标准与挑战 - 冰杯行业需要更多标准,包括包装材料标准、水源标准、设备标准和生产工艺标准 [6] - 冰杯季节性明显,生产和销售旺季只有五到六个月,旺季时需要增加生产班次甚至24小时开机 [10] - 2024年我国冰杯消耗量约三亿多杯,与日韩市场每年二十亿杯的消耗量差距明显 [10] 市场潜力与创新 - 如果我国人均冰杯消费量能达到日韩一百杯的水平,总量将相当惊人 [10] - 可通过"场景化设计"提高复购率,深耕聚会、露营、办公室、运动补水等高频场景 [12] - 创新方向包括解酒冰杯等产品创新,以及健康使用冰杯的科普教育 [12] 行业发展趋势 - 冰杯经济反映了人们对体验要求的提高,从解渴解暑的第一需求向功能需求延伸 [13] - 冰杯应用场景广泛,包括搭配佐餐饮品、缓解运动后燥热、应急冷敷镇痛等 [13] - 随着工艺进步、标准完善与场景深耕,冰杯或将撬动更加广阔的清凉经济 [13]
“冰杯”营销站上C位,与品牌场景卡位的阳谋
虎嗅· 2025-08-08 10:30
冰杯市场增长与规模 - 冰杯市场增速达到300% [1] - 市场潜力被描述为百亿级别 [1] 产品属性与价值转变 - 冰杯产品从解渴工具转变为情绪杠杆 [1] - 产品单价极低,成本约为5毛 [1] 行业参与者动态 - 山姆会员店销售2公斤冰杯价格为22.8元 [1] - 蒙牛和伊利等大型乳业公司争相进入该市场 [1] - 蜜雪冰城在去年因该产品出现赔钱和道歉的情况 [1]
盛夏冰品 小冰杯为啥能站C位
河南日报· 2025-08-08 08:30
冰杯市场热度与消费趋势 - 冰杯成为今夏便利店核心单品 占领冰柜显眼位置 价格区间3元至7元 [3][5] - 河南省冰杯成交额同比增长290% [4] - 年轻消费群体为主要购买力 用于制作冰爽咖啡等饮品 补货频率显著提升 [5] 产品形态与品牌参与 - 产品从纯冰块基础款发展到水果味 茶饮 咖啡等风味系列 [5] - 冰力达 冰极限等可食用冰公司主导市场 农夫山泉 盒马等品牌相继推出相关产品 [5] - 农夫山泉上市2公斤装"纯透食用冰" 售价22.8元 [7] 社交属性与传播效应 - 冰杯在社交平台引发创作热潮 小红书"冰杯特调"话题浏览量达2.3亿次 笔记超4万篇 [6] - 短视频内容消费催生"视觉饮品"特性 透明杯身 冰块碰撞声效 果味气泡升腾等元素增强传播性 [6] - 年轻人通过创意搭配赋予冰杯社交属性 例如"优益C+梅桃汁+柠檬味伏特加"等配方 [6] 生产成本与供应链 - 生产工艺采用低温缓冻技术 通过多层过滤净化和分层结冰技术提升冰块密度 减缓融化速度 [7] - 杯体采用耐低温乙二醇改性PET树脂 原材料成本比普通饮料杯高30%以上 [7] - 杯盖采用热收缩膜密封技术防止渗水 包装成本进一步推高 [7] - 全程需-20℃冷链运输和储存 包括冷库 冷链物流和终端冰柜 能耗成本显著 [8] 市场前景与业态融合 - 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渠道增速预计达39% 全渠道增速为8% [9] - 2026年冰品冰饮即时零售渠道销售规模有望突破630亿元 [9] - 冰杯价值体现在"即时满足"体验 未来可能成为无人零售 即时配送和社区团购的"最后一公里冷饮服务基础设施" [10] - 业态融合表现为冰杯与果汁 即饮咖啡模块化组合 社区团购平台组合销售饮料酒水 无人零售终端陈列热门商品 [10] - 未来增长机会存在于"夏季冷饮轻生活"垂类生态 包括便携制冰机 定制冰模 主题水杯等组合产品 [10] - 冰杯可能从饮品"附属品"转变为餐饮连锁 便利零售 短视频直播等业态的基础设施 [11]
冰杯热潮:消费新宠背后的商业密码
虎嗅· 2025-08-05 17:51
行业趋势 - 冰杯产品市场热度极高,已形成显著消费潮流 [1] - 产品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连续数年增长率高达300% [1] - 一线城市市场渗透率深,消费者人均年消费量达到48杯 [1] 市场竞争格局 - 便利店渠道已成为产品重要销售终端,普遍完成铺货 [1] - 行业吸引多家知名企业入局,包括伊利、蒙牛、元气森林等新玩家 [1] - 行业内竞争加剧,产品在口味和造型方面创新频繁,呈现“内卷”态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