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造
搜索文档
【盘点】10家国内PEEK材料上市企业,产能及应用(文末附总结图)
搜狐财经· 2025-10-23 19:31
全球PEEK行业格局与增长趋势 - 全球PEEK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由英国威格斯、比利时索尔维和德国赢创主导[1] - 中国正成为全球PEEK产能增长核心力量,其全球产能占比预计从2021年17.3%提升至2025年42%[1] - 2024年中国PEEK市场规模达19亿元,2018-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15.5%,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 国内主要上市企业产能布局 - 中研股份现有PEEK纯树脂产能约1000吨/年,是国内年产量最大企业,全球产能占比约5%[3] - 沃特股份重庆1000吨/年PEEK树脂产线已正式投产,具备从关键单体DFBP到改性的全链条能力[6] - 金发科技拥有自主PEEK聚合技术,规划了5000吨/年的庞大产能[8] - 宁波华翔规划了全球已知最大单体PEEK产能,总1.2万吨,一期4000吨预计2026年底投产[9] - 国恩股份拟投资9.6亿元建设1000吨/年PEEK聚合及配套的改性产能[12] - 华孚科技规划PEEK产能为1000吨/年,产品包括树脂、型材及复合材料[22] - 万润股份已完成PEEK中试,中试线产能约100吨级,联泓新科已完成PEEK技术开发和中试[20][23] 企业核心优势与财务亮点 - 中研股份专注聚合-改性一体化,掌握从单体到聚合物核心合成工艺,是除英国威格斯外全球第二家能使用5000L反应釜进行PEEK聚合的企业[3] - 中研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为2.77亿元,其中PEEK纯树脂颗粒占比58.95%,在国内PEEK市场销售额占比约15%[3] - 沃特股份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7149.9万元,占营收比例6.46%,在同类企业中投入额度较高[6] - 沃特股份依托强大改性平台,将PEEK与LCP、PPA等特种工程塑料协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材料解决方案[8] - 金发科技作为全球改性塑料龙头,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超100亿元,践行“聚合-改性一体化”[8] - 宁波华翔作为汽车零部件巨头,其跨界布局旨在将新材料与自身机器人代工、汽车零部件业务协同,实现“反向整合”[10] - 国恩股份战略核心是纵向一体化,目标打造从“树脂→改性料→制品”的全产业链闭环[12] PEEK材料主要应用领域 - 人形机器人领域应用于关节轴承、谐波减速器摩擦片基树脂、关节、齿轮、骨骼等核心部件[7][17][23] - 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于电池包零部件、连接器、固态电池封装、电机绝缘部件[7][16][15] - 电子与半导体领域应用于5G/6G连接器、晶圆承载架、高端连接器、绝缘部件[14][23] - 医疗健康领域应用于骨科植入物级树脂、人工关节、牙科植入物[7][23] - 低空经济领域应用于无人机与飞行汽车轻量化结构件[17][23] - 工业装备与交通运输领域应用于压缩机阀片、密封件、航空航天轻量化复合材料[15] - 3D打印领域应用于增材制造专用丝材[17]
中石化,终于对这个热门材料动手了!
DT新材料· 2025-10-23 00:05
中石化COC项目备案 - 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备案建设COC装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850吨/年降冰片烯单元和1000吨/年环烯烃共聚物单元,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预计COC产能为1000吨/年 [2] - 中石化在COC环烯烃聚合物方面拥有多项专利布局,包括连续聚合制备方法、乙烯-环烯烃共聚物制备方法等 [2] 环烯烃共聚物(COC)行业概况 - COC是一类高附加值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光学透明性、耐热性、化学稳定性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如手机镜头、AR/VR设备等)、医疗领域(如预灌封注射器等) [3] - 2024年全球COC消费量约为9万吨,中国是全球最大COC消费国,预计2025年中国COC消费将增长至2.9万吨 [3] - 全球COC市场由日本企业主导,日本瑞翁产能47,600吨(2028年新工厂竣工后总产能将增至约54,000吨),宝理塑料产能35,000吨(2026年德国第2工厂投产),三井化学产能6,400吨,日本合成橡胶产能5,000吨 [3] 中国COC行业进展 - 阿科力年产1万吨高透光材料新建项目(二期年产5,000吨)于2025年6月30日进入生产阶段,并成功产出合格产品 [3] - 2025年8月29日,阿科力与无锡大诚高新材料签署COC购销合同,交易金额260万元(含增值税) [4] - 拓烯科技一期3,000吨特种环烯烃共聚物于2023年11月30日投产并实现满产满销,二期年产7,000吨COC项目顺利中交,总产能达1万吨/年,配套单体6,000吨/年 [4] - 2025年9月12日,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一行到访拓烯科技,双方就高端聚合物材料创新与战略合作进行深度交流 [4] - 辽宁鲁华泓锦一期项目实现年产COC 500吨、降冰片烯1,000吨,2025年1至2月生产COC 48吨,产值达601.65万元 [4] - 鲁华泓锦二期项目规划建设万吨级聚异戊二烯胶乳装置和COC装置,产能将进一步提升 [5] - 万华化学已发布COP/COC WANCOP™品牌产品,金发科技80吨/年COC中试装置于2023年9月投产 [5] - 国家能源集团化工公司乙烯-双环戊二烯制COC技术开发采购计划于今年7月公示,盖丰新材料创业板IPO募资13,797.30万元拟建设500吨降冰片烯和500吨环烯烃聚合物项目,盛虹石化全资子公司800吨/年多环烯烃开发技术中试项目获批 [5] 行业会议信息 - 高分子循环再利用大会将于12月11-13日在浙江宁波举行,专题包括产业宏观论坛、先进回收技术、PCR/PIR高分子循环利用案例等 [8][9][10] - 同期举办动态高分子论坛,聚焦可逆化学键分子结构设计实现高分子可持续化及功能化 [11]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将于2025年12月03-05日在深圳举行,主题应用涵盖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等 [15]
聚丙烯新增产能继续投放 2026年突破5000万吨
新华财经· 2025-10-22 14:51
行业产能扩张趋势 - 未来五年国内聚丙烯(PP)预计新增产能2314.5万吨,产能平均增速为8.19% [2] - 2026年国内PP新增产能预计达到565万吨,届时国内总产能将突破5000万吨 [1][2] - 2026年产能预计达到5387.5万吨,产能增速预计为11.72% [4] 2026年供应格局与影响 - 2026年新增产能投放时间多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因春季检修供应端支撑或较明显 [5] - 下半年新增产能投放较多,对供应端冲击明显,成为PP价格难以摆脱低位的重要影响因素 [5] - 产能持续扩增令供应端增量明显,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力度 [5] 新增产能结构与区域分布 - 2026年新投产能以油和丙烷为原料的装置为主,以煤为原料的新增产能也将迎来集中投产 [4] - 新增产能主力军为地方炼厂及地方轻烃企业,中油、中石化新增产能占比相对较少 [4] - 新产能区域布局仍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但西北区域新增产能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4] 行业自给率与竞争态势 - 产能增长带动PP自给率提升,对进口货源的替代性不断增强 [4] - 供应体量增加明显,来自国产的供应压力增加明显 [2] - 企业之间竞争更加白热化,区域内竞争进一步加剧 [4]
2025年1-8月中国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为9707.3万吨 累计增长11.6%
产业信息网· 2025-10-22 13:16
行业产量数据 - 2025年8月中国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为1266万吨,同比增长12.8% [1] - 2025年1-8月中国初级形态的塑料累计产量为9707.3万吨,累计增长11.6% [1] 相关上市公司 - 行业相关上市公司包括恒逸石化、荣盛石化、上海石化、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华锦股份、桐昆股份、恒力石化、卫星化学、ST鸿达 [1] 数据来源 -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由智研咨询整理 [1]
科思创荣获“优良设计奖”
中国化工报· 2025-10-21 11:10
公司成就与荣誉 - 公司因其在利用色彩、材料和表面处理解决方案将回收工程塑料转化为高端设计元素方面的成就获得“优良设计奖”[1] - 该奖项是源自日本的国际权威设计奖项,致力于表彰在产品、建筑、软件和服务等领域对提升生活品质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卓越设计[1] - 该奖项凸显了公司将可持续性转变为设计优势的卓越能力[1] 项目合作与技术基础 - 获奖的“将可持续材料转化为理想设计”项目是与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深度合作的成果[1] - 项目展示了如何通过专业材料技术和创新设计理念赋予废旧材料新的生命[1] - 设计创新的技术基础在于聚碳酸酯具有卓越的可回收特性[1] 材料循环与商业应用 - 由聚碳酸酯制成的水桶等废旧产品经过收集、分类、粉碎、清洗和再加工,被转化为高性能塑料粒子并在高端应用中获得“重生”[1] - 这些色彩、材料和表面处理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从行李箱到高端家具等多个领域[1] - 市场反馈表明回收材料不再是设计上的妥协,而是可以成为产品的高端特色和亮点,在实现商业成功的同时为消费者带来可持续价值和卓越的感官体验[1]
中石化,生物基聚碳酸酯又一新进展!
DT新材料· 2025-10-20 00:05
中石化生物基聚碳酸酯技术突破 - 公司一项关于生物基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正式授权,申请号为CN202111278896.6,授权公告号为CN116063671B [2] - 技术采用异山梨醇和碳酸二苯酯为原料,通过加入具有环状结构的二聚脂肪酸进行改性,经过预聚和终聚反应制得生物基聚碳酸酯 [3] - 该技术制得的生物基聚碳酸酯分子量≥35000,玻璃化转变温度≤100℃,断裂伸长率≥140%,冲击强度≥70kJ/m² [3] - 二聚脂肪酸的加入可提高主链弹性、改善加工性能、降低加工温度,其环状结构保证了产物较高的机械强度,并有助于生成较大分子量的聚碳酸酯 [6] 中国生物基聚碳酸酯产业化进展 - 由中油工程与中石油参股的子公司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展示首款中国生物基PC特种工程塑料产品 [4] - 该公司生物基PC工业生产装置已于2025年2月成功开车,工艺采用可再生异山梨醇生物基单体替代双酚A,产品表面硬度接近玻璃,透光率高达92% [4] - 中国PC产业存在“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现象,2024年中国PC产能381万吨(占全球48%),但高端产品70%依赖进口 [7] - 中石化的技术突破与盛通聚源的工业化落地,标志着中国在生物基聚碳酸酯领域迈出关键步伐 [8] 国际生物基聚碳酸酯发展现状 - 科思创推出生物基Makrolon®,产品含60%生物基碳含量,应用于眼镜镜片,并推出含循环生物质份额的Makrolon® RE系列和含化学回收份额的RP系列 [7] - 帝人集团开发100%生物基PC,计划2025年前量产,其生物质衍生PC树脂已用于制造全球首台生物塑料管风琴 [7] - 三菱化学采用异山梨醇作为生物基单体的DURABIO®早在2015年就已量产,应用于汽车内外饰零部件,合作企业包括吉利、北汽、奇瑞、宝马、通用、福特、丰田、现代等 [7]
2025年1-4月中国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为4601.2万吨 累计增长10.1%
产业信息网· 2025-10-18 10:54
行业产量数据 - 2025年4月中国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为1169万吨,同比增长12% [1] - 2025年1-4月中国初级形态的塑料累计产量为4601.2万吨,累计增长10.1% [1] 相关上市公司 - 涉及上市公司包括恒逸石化、荣盛石化、上海石化、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华锦股份、桐昆股份、恒力石化、卫星化学、ST鸿达 [1] 数据来源 -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由智研咨询整理 [1] - 相关报告为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 [1]
墨西哥对中国发起多起反倾销调查,中方回应
财联社· 2025-10-03 17:05
墨西哥反倾销调查概况 - 墨西哥经济部近日连续对中国浮法玻璃、自粘胶带、聚氯乙烯涂塑布和钢制螺栓发起4起反倾销调查 [1][2] - 今年以来墨西哥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已达11起,几乎为去年立案总数的两倍 [2] 中方回应与立场 - 中方坚决反对损害中方正当权益的保护主义行为,将密切关注墨方调查进展 [2] - 中方敦促墨方在调查中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保障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2] - 中方认为在当前美方滥施关税的背景下,各国应共同反对单边主义,不应放任保护主义蔓延 [2] 中方应对措施 - 商务部已依据相关法规,就墨西哥拟对华提高进口关税和其他贸易投资限制措施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 [2] - 中方将根据调查结果和实际情况,采取包括贸易、投资领域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高管对欧盟审查科思创收购案表示乐观
商务部网站· 2025-10-01 23:07
收购审查进展 -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高管对欧盟审查其收购德国塑料制造商科思创一案表示乐观 [1] - 公司方面指出监管要求需要在合理与过度诉求之间取得平衡 [1] 公司战略定位 -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将自己定位为战略性长期投资者 [1]
胜利股份:9月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8:17
公司治理动态 - 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十一届五次董事会临时会议 [1] - 会议审议《关于修订公司有关治理制度的议案》等文件 [1] 财务结构分析 - 2025年1至6月营业收入构成中天然气及增值业务占比76.33% [1] - 同期其他塑料制造业收入占比23.67% [1] 市场表现 - 公司当前收盘价为3.51元 [1] - 截至发稿时点公司市值为31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