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塑料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欧亚经济联盟对阿塞拜疆高密度聚乙烯启动反倾销调查
快讯· 2025-07-29 16:09
反倾销调查启动 - 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保护司于2025年7月24日发布第2025/446/AD42号公告 [1] - 对原产于阿塞拜疆的高密度聚乙烯启动反倾销调查 [1] - 调查依据欧亚经济委员会第8号令 [1] 涉案产品信息 - 涉案产品为固体初级形态的高密度聚乙烯 [1] - 产品密度不低于0 94克/立方厘米 [1] - 涉及欧亚经济联盟税号3901209001和3901209009项下产品 [1] 调查背景 - 调查应欧亚经济联盟企业申请启动 [1] - 调查对象为阿塞拜疆产高密度聚乙烯 [1]
京博聚烯烃,5万吨/年聚合改性一体化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7-28 23:28
项目 计划2026年Q2投产, 产能包括2.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HDPE)、1.5万吨/年聚丙烯(PP)改性料、1.0万吨/年弹性体(POE)、0.5万吨/年特 种功能母粒。 【DT新材料】 获悉,日前,7月18日, 山东京博聚烯烃新材料有限公司 5万吨/年聚合改性一体化及配套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的公 示。 项目地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博兴化工产业园山东京博聚烯烃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内,拟建设5万吨/年聚烯烃聚合改性一体化生产线,涵盖催化剂研 发、聚合反应、共混改性全流程,目标市场包括汽车轻量化、电子电器、医用包装等领域。 · 政策发展 · 市场分析 · 投融资 · 供应链 · Al赋能 2025"新塑奖"评选颁奖盛典 | 七大论坛 第一届具身机器人创新 第一届AI消费电子 第十届中国国际工程塑料 产业创新大会 制造论坛 材料论坛 ·关键单体 · ·特种工程塑料 · 谐波减速器 · 轻量化结构件 · · 热管理· 柔性显示 · 外观设计 · 电子皮肤 · 关节齿轮 · 灵巧手腿绳 ·轻量化·AI融合 ·特种聚烯烃 ·特种弹性体 ·光学高分子 ·医用高分子 第一届新能源领域创新 8 材料论坛 · ...
ACC建议美出台再生塑料国家标准
中国化工报· 2025-07-28 11:23
ACC下属美国塑料制造商协会总裁罗斯·艾森伯格表示,若缺乏全国性政策,各州会各自出台规则形 成"拼凑式"监管体系,推高企业合规成本。目前,美国已有7个州通过了与生产者延伸责任(EPR)相关的 塑料包装法案,5个州通过独立法案对塑料产品的消费后再生料最低含量提出要求。目前将化学回收定 义为"制造过程"以方便企业建厂的举措仍由各州自行决定,已有25个州将化学回收归类为制造过程。但 目前各州自行其是的现状仍然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 中化新网讯 近日,美国化学理事会(ACC)表示,美国制定全国性再生塑料标准将有助于企业更高效地回 收废塑料,从而降低成本,增强其在原生树脂供应过剩市场中的竞争力。该机构公布了一项计划,旨在 简化企业回收废塑料并将其转化为再生塑料的流程。 艾森伯格还透露,ACC已向特朗普新政府阐释美国参与全球塑料条约谈判的重要性,目前的回应令人 鼓舞。美国已派代表参加多数条约预备会议,预计将派代表团出席2025年8月5日至14日在瑞士日内瓦举 行的第五轮联合国谈判。 ACC表示,美国急需制定全国性再生塑料标准。目前市场上虽有不少再生塑料,但许多品牌和加工企 业仍受困于再生塑料质量参差不齐、成本过高及生产应 ...
年产10万吨改性塑料项目动工
DT新材料· 2025-07-19 20:05
恒申安科罗改性工程材料项目 - 恒申安科罗年产10万吨改性工程材料项目正式动工 一期产能5万吨 总投资10亿元 占地面积110亩 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1] - 项目分两期建设 第一期5万吨 第二期5万吨 引进德国安科罗标准化混炼挤出技术与工程塑料配方 [1] - 产品应用于汽车 轨道交通 电子电器等高性能材料需求领域 [1] 恒申集团与安科罗合作背景 - 恒申集团2022年7月收购安科罗工程塑料(常州)60%股权 成立恒申安科罗工程材料(常州)有限公司 [2] - 安科罗成立于1988年 总部位于德国 在德国 中国 巴西设有生产基地 专注改性工程塑料创新应用 [2] 恒申集团产业布局 - 恒申集团是化纤 化工及新材料一体化企业 全球首个完成锦纶6八道产业链完整布局 [3] - 以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为核心 延伸至半导体原材料 纺织服装新材料 汽车产业链配套等新型材料项目 [3] - 全球最大己内酰胺生产商 [3] 高分子产业活动信息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包含政策发展 市场分析 投融资 供应链 AI赋能等议题 [6] - 七大论坛覆盖工程塑料 新能源材料 航空航天 新能源汽车等创新领域 [7][8] - 特色活动包括AI材料开发 CEO研讨会 科技成果路演 国际合作等 [8] - 展览展示包含产品设备展区 科研成果对接 学术墙报等 [8] - EP10年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之夜活动 [9]
复合塑料导热性能超越不锈钢
科技日报· 2025-07-17 09:01
材料性能突破 - 新型复合塑料导热性能超越不锈钢,重量仅为不锈钢的四分之一 [1] - 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纳米级有序结构,陶瓷颗粒精确定位后形成热传导"高速公路" [1] - 具备三大优势:电绝缘性优异、对射频信号零干扰、兼具电路防护与快速散热功能 [1] 应用场景拓展 - 可解决消费电子设备(如手机处理器)因过热降频的问题 [1] - 适用于5G和雷达系统,避免射频信号干扰 [1] - 在数据中心热岛效应和电动汽车电池热失控风险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2] 技术产业化进展 - 研究团队正加速推进该材料的产业化进程 [3] - 材料未来将与现有冷却系统协同使用,作为热界面材料提升整体散热效率 [2]
2025年中国聚苯乙烯行业产业链图谱、产能、进出口及未来趋势研判:行业新一轮扩能周期启动,对外依存度下降[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5 09:11
行业概况 - 聚苯乙烯(PS)是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被列为五大通用塑料之一 [2] - 按物化性质可分为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和可发性聚苯乙烯(EPS)三大类 [2] - 产业链上游为苯乙烯、矿物油等原材料,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于包装材料、建材、日用品等行业 [4] 生产端 - 2024年全国聚苯乙烯产能达680万吨,同比增长10.57%,新增产能中一体化产能占比69.23% [6] - 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72%)和华南(16%)地区,2024年新增产能华东45万吨、华南5万吨、东北15万吨 [8] - 2024年产量达428.6万吨,较2018年增长61.7%,但行业利润显著收缩,GPPS利润从2020年1745元/吨降至2023年49元/吨 [10] 进出口 - 2024年进口量50.93万吨(同比降19.64%),出口量54.3万吨(同比增3.41%),实现贸易顺差 [12] - 2025年1-4月出口量21.84万吨,同比增长16.25%,出口市场持续扩容 [12] 消费端 - 2024年表观消费量425.23万吨,较2018年增长22.1%,主要受包装、建材、电子电器等行业需求拉动 [14] 企业格局 - 外资/合资企业仍占规模优势,但内资企业如镇江奇美、仁信新材、星辉环材等通过技术研发逐步崛起 [16] - 天原股份2024年聚苯乙烯类产品收入44.88亿元(同比降28.39%),星辉环材2024年营收16.94亿元(同比增6.13%) [17][19] 未来趋势 - 产能持续扩张,预计2025年超800万吨,但产能利用率或降至60%以下,同质化竞争加剧 [21] - 出口复合增长率达40.52%,2025年出口量或突破30万吨,东南亚为主要贸易伙伴 [22] - 政策支持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新型包装材料列为鼓励类项目,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23]
研判2025!中国阻燃ABS原料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以旧换新推动行业规模增长,环保化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30 09:43
阻燃ABS原料行业概述 - 阻燃ABS原料是在ABS树脂基础上加入阻燃剂制成的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冲击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建筑等领域[1][3] - 阻燃剂主要分为溴系(占家电领域80%)、磷系、膨胀型和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铝/镁)四大类,其中溴系因效率高、性价比优成为主流[3][4] - 阻燃等级按UL标准分为V-0(最优)、V-1、V-2三级,不同应用场景对等级要求各异[5]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 2024年中国阻燃ABS原料市场规模达67.5亿元,同比增长5.63%,全球市场规模达32亿美元(2015-2024年CAGR为3.6%)[1][14][16] - 政策驱动显著: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带动家电、汽车需求,2025年Q1中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1][9] - ABS树脂产能快速扩张:中国产能从2019年422.5万吨增至2024年900万吨,产量从395.9万吨增至730万吨[11]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为丙烯腈、苯乙烯等原材料及阻燃剂,中游为改性加工,下游覆盖电子电器(占ABS消费量80%)、汽车、建筑等领域[7][12] - 国际巨头(杜邦、巴斯夫)主导全球市场,本土企业如金发科技(改性塑料营收320.75亿元/+18.95%)、普利特(PC/ABS合金产量国内第一)通过技术差异化竞争[18][19][21] - 聚赛龙2024年改性ABS产品营收1.11亿元(+7.73%),受益于家电/汽车需求增长[21] 技术发展趋势 - 绿色化:无卤阻燃剂替代传统溴系产品,减少有毒气体排放[23] - 高性能化:电子电器要求更高阻燃/耐热性,汽车领域需轻量化与耐候性结合[24] - 智能制造: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提升效率,定制化服务满足差异化需求[25]
2025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应用前景广阔,需求量巨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9 14:50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概述 -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是一种内含有机金属复合物等特殊成分的改性热塑性塑料,通过激光照射活化出电路图案并电镀形成三维金属电路,具备电气互连功能 [2] - 常用树脂基材包括聚碳酸酯(PC)、PC/ABS合金、PC+GF、高温尼龙+GF、PBT/PET+GF和LCP,不同基材在抗冲击性、耐热性、加工流动性等方面各有优劣 [3][4]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规模达37.54亿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14.65%,需求量增长至13.75万吨,同比增长16.03% [5][6] - 2024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产量为4.76万吨,同比增长23.25%,市场被三菱工程塑料、Sabic等国际品牌主导,但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5] - 该材料在手机天线、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是5G通讯时代的关键基础材料之一 [5] 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竞争格局 - 中塑股份2024年LDS塑料业务营收达5.96亿元,市场占有率为15.88%,客户包括华为、联想、小米等终端品牌 [9] - 国内领先企业还包括华力兴、辰东新材料,中塑股份已自主开发出系列LDS工艺制程专用材料并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电子电气等领域 [2][9]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前景 - 预计到2031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9.91亿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为8.92% [11] - 国家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将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为行业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11]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技术趋势 -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包括介电性能优化(开发低介电材料如LCP)、机械加工性能提升(调整基材流动性)、拓展新应用领域(VR、智能家居等)和环保可持续发展(生物基树脂应用) [13] - 需针对5G毫米波信号衰减问题深入研究材料组分与介电性能关系,并探索与3D打印、纳米注塑等新工艺结合 [13]
聚丙烯抗冲产品首用国产催化剂
中国化工报· 2025-05-27 10:08
国产催化剂技术突破 - 中煤鄂能化公司乌审召分公司首次成功应用国产催化剂完成聚丙烯抗冲产品转产,实现全体系自主可控 [1] - 该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特种催化剂生产应用的空白,解决了长期依赖进口催化剂的技术瓶颈 [1] - 聚丙烯抗冲产品生产具有操作难度大、工艺联锁复杂的特点,此前中高端产品对进口催化剂依赖度更高 [1] 技术协同创新与实施方案 - 公司与国内催化剂厂家深度整合技术创新能力与生产运营经验,协同攻克关键技术 [2] - 采用算法赋能精准预测,通过先进过程控制系统与工艺数学模型模拟转产过程,制定关键技术控制指标 [2] - 实施全流程风险管控,依托实验室和中试分析评估催化剂性能风险,制定专项技术措施确保试验可控 [2] - 通过多项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系统性解决国产催化剂应用难、切换不稳定及单耗能耗高等问题 [2] 经济效益与市场应用 - 国产催化剂预计可降低催化剂成本30%以上,实现降本增效 [3] - 新产品LC1813-01、K8303及EPS30R可广泛应用于重载部件、汽车部件等领域,市场需求较大 [3] - 该技术对提升市场差异化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3]
聚真科技,扬帆起航!
DT新材料· 2025-05-26 22:48
公司动态 - 江西聚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址开业典礼于上饶市广信区茶亭经济开发区举行[1] - 公司改性聚苯硫醚年产能从1万吨提升至5万吨[1] - 2025年出口创汇目标为500万美元[1] - 2024年公司营收近亿元 近三年平均增长率达86.35%[1] - 出口业务覆盖欧洲、东南亚等市场[1] - 公司计划在上海建立研发基地 在越南、巴塞罗那扩建生产基地[4] 产学研合作 - 与中北大学设立"就业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6] - 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共建"研究生实践教学联合培养基地"[8] - 举办"科技驱动创新"产学研合作论坛 邀请行业专家发表演讲[9] - 200余家产学研上下游企业代表参与开业仪式及科技论坛[11] 行业前景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4] - 公司展示产学研合作进展与担当[4] - 论坛内容涵盖设备及工艺进展、产学研合作及专利布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