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交
icon
搜索文档
沉默只会让恶霸大胆,莫迪访华前,中国大使通告全球:力挺印度对美强硬,特朗普坐不住了
搜狐财经· 2025-08-28 13:29
地缘政治动态 - 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公开批评美国对印度加征50%关税的政策 称"沉默只会让霸凌者更大胆" 直接点燃中印美三角关系[1][3] - 中方旗帜鲜明支持印度反击美国贸易霸凌 印度媒体以"中国大使力挺印度"和"中印联手反击美国关税战"为主题进行头版报道[1][3] - 中国通过外交表态向印度提供"雪中送炭"式支持 给予印度国际舞台上的谈判底气[7][9] 中美印贸易关系 - 美国对印度实施50%关税大棒 涉及经济打击和地缘压制 导致印度陷入两难境地[3][4] - 印度长期在中美间摇摆 2020年中印边境摩擦后莫迪政府押宝美国 但未获得战略红利反而导致经济和安全环境恶化[4] - 美国取消原定月底的关税谈判 国务卿和财政部长强调"印度和中国不能相提并论" 并威胁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将付出代价[10] 中印关系回暖 - 王毅外长访印推动双方坦诚对话 莫迪亲口承认"印中是伙伴不是对手" 打破多年外交僵局[4] - 莫迪将亲自赴天津出席上合峰会 这是七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访华 标志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6] - 中国对印度三大核心物资作出直接承诺:化肥保障农业产量 稀土供应高端制造业 隧道掘进机支持基建发展[6] 战略物资供应 - 中国承诺向印度提供化肥 稀土和隧道掘进机等关键物资 这些均为印度工业基础薄弱领域且完全依赖进口[6] - 稀土被定义为高端制造业的血液 隧道掘进机是基建狂魔的标配 这些物资对印度具有战略重要性[6] 反制策略与经验 - 中国在贸易战中通过反制措施将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 实现关键产业链逆势升级 为印度提供可借鉴经验[6] - 美国最担心对手团结和学会反制 特朗普的"分而治之"策略在遇到坚决反抗时会失效[7] - 中方表态既是对印度的拉拢也是对美国的警告 直接批评美国"利用关税敲诈勒索"和实行单边霸凌[7]
美国不待见欧盟?还未达成贸易协议,冯德莱恩:中俄坐收渔翁之利
搜狐财经· 2025-08-26 10:28
美欧贸易关系动态 - 美国对欧盟产品征收15%的基本关税 未给予特别照顾[1] - 欧盟需向美国开放市场并接受汽车标准 可能冲击欧盟汽车制造业[1] - 欧盟试图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以避免关税任意加征 但美国未采取行动[1][5] 俄乌冲突中的经济利益转移 - 欧盟向乌克兰提供与美国旗鼓相当的援助规模[3] - 乌克兰承诺购买美国近千亿美元武器 相关费用通过欧盟支付[3] - 美国成为俄乌冲突的赢家之一 通过武器销售获得经济利益[3] 欧盟对俄罗斯制裁影响 - 欧盟推动对俄罗斯第19轮制裁 试图迫使俄罗斯让步[7] - 欧洲企业纷纷离开俄罗斯市场 导致自身损失巨大[7][8] - 欧盟将自身损失归咎于俄罗斯 而非市场退出决策[8] 欧盟对华贸易政策动向 - 欧盟委员会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制裁[10] - 冯德莱恩在制裁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10] - 欧盟政客将中美欧贸易关系与中俄地缘政治利益相关联[5][10]
巴西正扩大在华外交存在,外交部回应
环球网· 2025-08-06 18:39
【环球网报道】8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以下为部分实录。 巴西《圣保罗页报》记者:巴西正在扩大在北京的外交存在,巴联邦税务局和联邦警察局将对华派驻新 专员,驻华陆军和海军武官将由将军担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郭嘉昆: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巴携手推进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命运共同体取得丰硕 成果。中巴互利友好合作惠及两国人民,助推各自国家现代化进程,成为发展中大国携手共进、团结合 作的典范。中方愿同巴方一道,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丰富中巴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内涵。 ...
印学者有点慌:不是真想对抗中国,演给美国看的
观察者网· 2025-07-17 15:23
中印关系动态 - 印度外长时隔5年再次访华 两国关系出现稳步改善契机[1] - 近期中印高层交流频繁 印度国防部长上月率团参加上合组织防长会议[7] - 印度外长在北京表示 两国关系正常化可产生"互惠互利结果"[7] 印度外交战略调整 - 印度政策界承认从未真正计划对抗中国 仅迎合美国相关幻想[4][5] - 特朗普第二任期带来不确定性 印度精英对其对华政策走向"摸不着头脑"[5] - 印度试图维持大国平衡立场 相比美正式盟友被认为有更大回旋余地[5] 美印关系变化 - 特朗普时期美国曾向印度提供中印边境冲突实时情报[5] - 拜登政府将印度捧为"全球最大民主国家" 默许其购买俄罗斯石油[5] - 特朗普近期警告与俄贸易国家 印度面临次级制裁风险[5] 经济领域影响 - 印度被视作中国制造替代 通过承接苹果等企业产能获益[6] - 中国召回数百名工程师 据称限制高端设备出口印度[7] - 印度商界对是否与中国"脱钩"仍存分歧[7] 地缘政治背景 - 印度长期以"亚洲对抗中国不可或缺力量"定位向美推销[3] - 中美意识形态与经济对抗被印度视为核心战略前提[3] - 特朗普处理印巴冲突方式引发印度精英阶层震动[3]
你敢降息,我就敢抛!中国抛售189亿美债,美国慌了:可以见面聊
搜狐财经· 2025-05-21 12:25
美债海外持有格局变化 - 中国持续减持美债 2022至2024年累计减持近2800亿美元 2025年前两月短暂增持但未改变整体趋势[1] - 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4万亿美元 债务与GDP比值超过120%[1] - 3月海外资金对美国证券整体流入2543亿美元 其中私人资金净流入2592亿美元 官方资金净流出49亿美元 呈现"官方避险 私人逐利"分化态势[3] 特朗普中东外交成果与矛盾 - 特朗普宣称与沙特 阿联酋 卡塔尔达成数千亿美元投资协议 试图巩固美国在中东影响力[3] - 沙特未获得正式安全协议 阿联酋未取得美国先进微芯片技术突破[6] - 特朗普外交主要目标包括获取军工能源合作承诺 巩固同盟关系 塑造海湾国家为危机调解人[6] 美国经济与外交战略矛盾 - 美联储货币政策在通胀与增长间反复横跳 增加美债安全性与收益性不确定性[1] - 特朗普外交承诺与加沙冲突持续升级形成鲜明反差 24小时内以色列空袭致上百人死亡[8] - 美国战略目标与实际能力存在矛盾 经济稳定与外交博弈的平衡将影响全球政治经济秩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