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运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4年拟退市!安能物流获财团143亿港元私有化要约
搜狐财经· 2025-10-30 22:23
私有化交易方案 - 由大钜资本、淡马锡及True Light组成的财团提出私有化要约,价格为每股12.18港元[1] - 公司估值约为143亿港元,较其最后交易日市值溢价近三成[1] - 私有化所需资金总额超过125.7亿港元已全部落实到位[4] - 股东可选择收取现金或转换为新控股公司TopCo的A类股份,换股选项初始上限为约5%,最高可升至7.5%[4] 创始人角色与股权变动 -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秦兴华将卸任所有核心管理职务,调任集团高级顾问[3][5] - 秦兴华及首席运营官金云等核心管理层已作出不可撤销承诺,支持私有化并将其合计持有的约8.51%股份全部接受现金选择[4] - 秦兴华持有约9710万股股份,选择全额收取现金对价,将获得约11.83亿港元现金[4] 私有化原因与战略考量 - 公司股价自2021年11月上市以来长期承压,股份交易流动性持续处于低位[7] - 退市旨在摆脱资本市场的短期业绩压力和繁重的上市合规成本,以获得实施有利于长期竞争力的战略决策的更大灵活性[7] 公司近期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零担货运总量为682万吨,同比增长6.2%[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6.25亿元,同比增长6.4%[7]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4.76亿元,同比增长10.7%[7]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8.8亿元,毛利率为15.6%[7] - 公司于2023年全年利润成功扭亏为盈,此前2021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亏损超20亿元,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达2.18亿元[7] 行业竞争格局 - 快运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公司通过积极应对策略重新拉开与中通等同行的差距[8] - 近两年中国零担物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包括新玩家进入大票零担赛道以及老对手进一步争夺市场[8] - 首席运营官金云表示公司会对行业竞争情况保持高度关注,并灵活调整价格政策[8]
私有化后,安能物流由谁掌舵?
新浪财经· 2025-10-30 13:44
私有化交易核心条款 - 安能物流拟通过协议安排从香港联交所退市,私有化最终价格为每股12.18港元的现金选择,对应公司估值约143亿港元(18.4亿美元、131亿元人民币)[1] - 该价格较未受干扰日(2025年9月3日)前6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溢价50.18%[1] - 要约人一致行动人(包括首席执行官秦兴华及首席运营官金云)合计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5.74%,以12.18港元/股计算,该部分股份现金价值约47亿元[1] - 私有化价格被确定为最终价格,要约人不保留提高价格的权利[8] 股东选择与创始团队变动 - 要约人一致行动人有两种选择:一是以12.18港元/股的价格换取现金;二是每股协议安排股换取一份TopCo A类股份,且股份比例上限为约5%[9] - 私有化后,首席执行官秦兴华将被调任为公司高级顾问,不再担任所有核心管理职务;总经理金云继续担任执行董事[9] - 秦兴华与金云均选择将自己持有的股份全部按收购价换成现金,价值分别为约11.83亿港元(约10.79亿元人民币)和0.37亿港元(约0.33亿元人民币)[9] - 创始管理团队将失去公司控制权,但获得巨额现金,实现财富自由[11] 公司经营与历史背景 - 安能物流货量稳定在1500万吨/年,年度净利润超过8亿元,网点数量突破38000家,在小票零担市场占据领跑地位[6] - 公司最低谷时市值不到30亿港元,后通过"利润与品质并重"的战略转型扭亏为盈,市值重回百亿[6] - 大钲资本是安能物流最大的机构股东,持有约24.32%的股份,2020年以3亿美元投资安能,其中H轮投资1.25亿美元时公司估值为15亿美元[6] - 私有化前公司市值120亿港元,与大钲资本投资时的估值15亿美元基本持平[7] 行业格局与市场困境 - 快运巨头价值被低估,私有化与收并购成为普遍现象,头部玩家货量规模达到1500万吨左右,德邦快递、安能物流、中通快运2024年净利润均在8~9亿元左右[16] - 大规模收并购后形成两大"超级阵营":京东快运、跨越速运、德邦快递组成的"京东系",以及顺丰快运、顺心捷达、德坤物流组成的"顺丰系",2024年两大阵营业务规模都达到3000万吨/年左右[16] - 其他快运网络资本交易案例包括:百世集团私有化股权价值约5420万美元,德邦快递被京东物流以89.76亿元收购控股股权,跨越速运被京东物流收购36.43%股权对应估值178亿元,壹米滴答与汇森速运战略合作估值约70亿元[18] 私有化后公司治理方向 - 私有化后公司将留任员工并实施长期增长战略,管理团队将经历职业经理人化改革以保障运营平稳过渡[23][24] - 大钲资本合伙人陈伟豪自2019年起担任安能董事,后任联席主席,在2023年组织架构改革中协助公司扭亏为盈,可能在未来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25] - 业内将安能发展与大钲资本操盘下的瑞幸咖啡类比,后者在资本深入参与后实现业绩翻身[27]
被财团私有化 快运龙头安能物流退市
北京商报· 2025-10-30 00:40
私有化提案与公司估值 - 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和淡明资本组成的财团与公司联合宣布,拟通过协议安排从港交所退市 [1] - 私有化提案拟定每股12.18港元的现金选择,按股权价值计算,公司估值约为143亿港元 [3] - 私有化价格较2025年9月3日每股8.2港元的收盘价溢价达48.54%,为最终价格且不保留提高权利 [3] - 要约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5.74%,并已收到首席执行官及首席运营官的不可撤销承诺支持提案 [3] 管理层变动与退市原因 - 私有化后,公司首席执行官秦兴华将被调任为高级顾问,不再担任所有核心管理职务,首席运营官金云继续担任集团高级顾问 [1][3] - 退市主要原因为公司股价自2021年以来长期承压,成交量低迷,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3] - 维持上市地位需承担行政、合规及相关费用,管理层需投入大量时间履行上市公司义务,但收益有限 [3][4] - 退市可使公司立即节省成本,将资源重新分配至核心业务,提升运营效率以支持长期发展 [4]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1年11月公司登陆港交所时发行价为13.88港元/股,市值约为151亿港元,但至2023年3月市值曾跌至约56亿港元,蒸发超100亿港元 [4]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93.35亿元,同比下降3.22%,归属母公司净亏损为4.08亿元,较2021年20亿元亏损缩减79.73% [5] - 2024年公司经调整税前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10.84亿元和8.37亿元,同比增幅达65.7%和64.2%,毛利达到18.42亿元,同比增长45.2% [6] - 2024年货运总量达到1415万吨,同比增加17.5%,2023年票均重从2022年的106公斤降至93公斤 [5][6] 战略调整与运营优化 - 公司改变以货量和规模为导向的治理方针,制定以利润和品质为核心的新战略 [5] - 产品结构上发力利润更高、300kg以下的中小票市场,升级产品并实行更高时效标准 [5] - 运营上裁撤部分中小分拨中心,数量从136个减少至81个,通过拉直运输干线、优化车线规划提升效率 [5] - 2023年下半年公司单位干线运输成本310元/吨,环比下降5.1%,全年平均运单时长同比缩短10.1% [5] 行业背景与未来展望 - 行业观点认为平台型物流模式的资本红利期已接近尾声,行业开始回归本质运营能力比拼 [4] - 退市后公司不再受短期资本市场预期及信息披露义务压力,能更灵活高效地推进战略重点 [7] - 公司面临持续的宏观经济挑战及零担货运行业竞争加剧,需推行可能影响短期财务表现的战略举措 [7] - 业内专家指出资本深度介入是看好快运市场体量及外部政策对物流降本增效的支持,私有化后可能采取收购行动或出售给其他企业 [8]
被财团私有化退市、CEO转任高级顾问 安能守擂不易
搜狐财经· 2025-10-29 21:32
私有化交易核心条款 - 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和淡明资本组成的财团提出私有化提案,拟以协议安排方式将公司从港交所退市 [1] - 私有化价格为每股12.18港元,公司股权估值约为143亿港元,该价格为最终价格且不保留提高权利 [5] - 私有化价格较2025年9月3日未受干扰的收盘价8.20港元溢价48.54% [5] - 要约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5.74%,并已获得首席执行官及首席运营官的不可撤销承诺支持 [4] 退市原因与影响 - 公司股价自2021年以来长期承压,成交量低迷,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6] - 维持上市地位需承担高昂的行政、合规及相关费用,管理层需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履行上市公司义务 [6] - 退市可使公司立即节省成本,将资源重新分配至核心业务,提升运营效率以支持长期发展 [6] - 退市后公司不再受短期资本市场预期、股价波动及信息披露义务压力,战略决策将更灵活高效 [10] 管理层变动 - 私有化后,首席执行官秦兴华将被调任为公司高级顾问,不再担任所有核心管理职务 [1][6] - 首席运营官金云也将继续担任集团高级顾问 [6] - 2022年大钲资本成为最大股东后,公司创始高管“铁三角”解体,祝建辉、王拥军相继离场 [9]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93.35亿元,同比下降3.22%,归属母公司净亏损为4.08亿元,较2021年20亿元亏损缩减79.73% [8] - 2024年公司经调整税前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10.84亿元和8.37亿元,同比增幅达65.7%和64.2%,毛利达18.42亿元,同比增长45.2% [9] - 2024年货运总量达1415万吨,同比增加17.5% [9] - 2023年公司票均重从2022年的106公斤降至93公斤,分拨中心数量从136个减少至81个,单位干线运输成本降至310元/吨,环比下降5.1% [8] 战略转型举措 - 公司改变以货量和规模为导向的治理方针,制定以利润和品质为核心的新战略 [8] - 产品结构上发力利润更高的300kg以下中小票市场,升级产品并免除特殊加收费,提升时效标准 [8] - 通过裁撤分拨中心、拉直运输干线、优化车线规划等措施提升效率,2023年全年平均运单时长同比缩短10.1% [8] 行业背景与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于2021年11月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快运第一股”,发行价13.88港元/股,市值约151亿港元,2023年3月市值曾跌至约56亿港元 [6] - 同在2021年上市的满帮在纽交所表现也不顺利,当前市值136亿美元,低于上市之初的233.58亿美元 [7] - 行业观点认为“平台型物流”模式的资本红利期接近尾声,行业开始回归本质运营能力比拼 [6]
130亿大交易,物流巨头将退市!创始人套现超10亿元退居幕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18:48
私有化交易核心条款 - 由大钜资本、淡马锡及True Light组成的财团提出私有化要约,价格为每股12.18港元 [1] - 私有化对安能物流的估值约为143亿港元,较其2025年10月24日最后交易日市值溢价近三成 [1] - 私有化所需资金总额超过125.7亿港元已全部落实到位,股东可选择全部收取现金或转换为新控股公司TopCo的A类股份,换股选项初始上限为约5%的已发行股份 [3] 创始人角色与股权变动 - 创始人兼CEO秦兴华持有约9710万股股份,将选择全额收取现金对价,套现约11.83亿港元 [5] - 秦兴华及首席运营官金云等核心管理层已作出不可撤销承诺,支持私有化并将其合计持有的约8.51%股份全部接受现金选择 [5] - 私有化生效后,秦兴华将卸任所有核心管理职务,调任为集团高级顾问 [1][5] 私有化动机与战略意图 - 私有化核心逻辑是使公司摆脱资本市场的短期业绩压力和上市合规成本,获得实施长期战略决策的更大灵活性 [7] - 公司股价自2021年11月上市以来长期承压,股份交易流动性持续处于低位,股东难以大规模减持 [7] - 私有化后,新的控股平台TopCo计划设立管理层激励计划,以绑定核心人才与公司的长远利益 [5] 公司近期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6.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 [8][9]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4.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 [8][9] - 2025年上半年实现零担货运总量682万吨,同比增长6.2%,毛利率为15.6% [9]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零担物流市场竞争激烈,新玩家如融辉、兴满物流陆续进入大票零担赛道 [9] - 老对手中通快运、顺丰快运等也在进一步争夺市场 [9] - 公司首席运营官金云表示会对行业竞争保持高度关注,并灵活调整不同区域的价格政策 [9]
130亿大交易,物流巨头将退市!创始人套现超10亿元退居幕后,他曾是战斗机飞行员,扔掉“铁饭碗”创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18:41
私有化交易核心条款 - 由大钜资本、淡马锡及True Light组成的财团提出私有化要约,价格为每股12.18港元 [1] - 按此价格计算,公司估值约为143亿港元,较其2024年10月24日市值溢价近三成 [1] - 私有化所需资金总额超过125.7亿港元已全部落实到位 [3] - 股东可选择全部收取现金,或将其持股转换为新控股公司TopCo的A类股份,换股选项初始上限为约5%的已发行股份,最高可升至7.5% [3] 创始人角色与股权变动 - 创始人兼CEO秦兴华将卸任所有核心管理职务,转任集团高级顾问 [1][5] - 秦兴华及首席运营官金云等核心管理层已作出不可撤销承诺,支持私有化并将其合计持有的约8.51%股份全部接受现金选择 [5] - 秦兴华目前持有约9710万股股份,选择全额收取现金对价,将获得约11.83亿港元 [5] 私有化原因与战略意图 - 公司股价自2021年11月上市以来长期承压,股份交易流动性持续处于低位 [7] - 私有化旨在使公司摆脱资本市场的短期业绩压力和繁重的上市合规成本 [7] - 退市后公司将获得更大灵活性,以实施可能影响短期财务表现但有利于长期竞争力的战略决策 [7] 公司近期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6.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 [8][9]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4.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 [8][9]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8.80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15.6% [8][9] - 2025年上半年零担货运总量为682万吨,同比增长6.2% [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1% [8] 行业竞争格局 - 快运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公司通过积极应对策略重新拉开与中通等同行的差距 [9] - 近两年中国零担物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玩家陆续进入大票零担赛道,老对手也在进一步争夺市场 [9] - 公司表示会对行业竞争情况保持高度关注,并灵活调整价格政策 [9] 交易后续步骤 - 私有化仍需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监管机构的批准,以及在法院会议和股东特别大会上获得无利益关系股东的法定多数支持,并最终获得开曼群岛大法院的认许 [5] - 公司股份自2024年10月30日上午9时起恢复买卖 [6] - 综合协议安排文件将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寄发给股东 [6]
上市4年拟退市!安能物流获财团143亿港元私有化要约,创始人秦兴华将套现近12亿港元退居幕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14:56
私有化交易核心条款 - 由大钜资本、淡马锡及True Light组成的财团提出私有化要约,价格为每股12.18港元 [1] - 私有化估值约143亿港元,较最后交易日市值溢价近三成 [1] - 私有化所需资金总额超过125.7亿港元已全部落实到位 [2] - 股东可选择收取现金或换取新控股公司TopCo的A类股份,换股选项初始上限为5%,最高可升至7.5% [2] 创始人角色与股权变动 - 创始人兼CEO秦兴华将卸任所有核心管理职务,转任集团高级顾问 [1][4] - 秦兴华及首席运营官金云等核心管理层已作出不可撤销承诺,支持私有化并将其合计持有的约8.51%股份全部接受现金选择 [4] - 秦兴华持有约9710万股股份,选择全额收取现金对价,将获得约11.83亿港元 [4] 私有化后续步骤与条件 - 交易需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监管机构批准,以及在法院会议和股东特别大会上获得无利益关系股东的法定多数支持 [5] - 交易最终需获得开曼群岛大法院的认许 [5] - 公司股份自10月30日上午9时起恢复买卖 [5] 私有化动因与战略考量 - 公司股价自2021年11月上市以来长期承压,股份交易流动性持续处于低位 [6] - 私有化旨在摆脱资本市场的短期业绩压力和繁重的上市合规成本,获得战略决策的更大灵活性 [6] - 退市后公司将更专注于核心业务运营和长远发展 [6] 公司近期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零担货运总量682万吨,同比增长6.2% [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6.25亿元,同比增长6.4% [8]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10.7% [8] - 2025年上半年毛利8.8亿元,毛利率为15.6% [8] 行业竞争格局 - 快运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公司通过积极应对策略重新拉开与中通等同行的差距 [9] - 近两年中国零担物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玩家陆续进入大票零担赛道,老对手也在进一步争夺市场 [9]
快运龙头将被财团私有化 安能物流拟从港交所退市 |速读公告
新浪财经· 2025-10-29 07:21
私有化提案概述 - 财团计划通过协议安排将安能物流从香港联交所退市 [1] - 财团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和淡明资本共同组成 [1] - 公司首席执行官秦兴华及首席运营官金云已提供不可撤销承诺支持提案 [1] - 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5.74% [1] 私有化条款细节 - 私有化现金选择价格为每股12.18港元 [2] - 该价格较2025年9月3日未受干扰收盘价8.20港元溢价48.54% [2] - 注销代价不会增加,要约人不保留增加代价的权利 [2] - 现金价格为公司自2021年11月中旬以来从未达到的水平 [2] 私有化原因与背景 - 公司经历全球疫情、经济逆境及激烈市场竞争等宏观挑战 [2] - 尽管调整策略并取得行业领先盈利能力,股价仍因外围环境及流通量低而受压 [2] - 维持上市地位的实际收益有限,退市可使公司更专注于核心业务 [2] 公司近期经营业绩 - 2025年中期收入为56.25亿元,同比增长6.4% [2] - 2025年中期经调整净利润为4.76亿元,同比增长10.7% [2] - 零担货运总量为682万吨,同比增长6.2% [2] - 货运合作商和代理商总数超过38000个 [2]
港股异动丨安能物流(9956.HK)一度大涨近18% 此前获财团提出私有化要约
格隆汇· 2025-10-21 16:17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强势反弹,盘中大幅拉升近18%,收盘涨10.47%报9.6港元 [1] 私有化提案 - 公司收到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及淡明资本组成的财团提出的有条件收购建议 [1] - 若提案落实,可能导致公司从香港联交所退市,完成私有化 [1] - 大钲资本目前持股约24.32%,且自2019年起便持续投资该公司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零担货运总量682万吨,同比增长6.2%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6.25亿元,同比增长6.4% [1]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10.7%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和毛利率分别达8.8亿元和15.6% [1] 股东回报 - 公司发布上市后的首次分红方案,中期分红派息率为50% [1]
三大财团内外联手,求购100亿快运之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16:27
私有化提议与市场反应 - 公司于10月17日公告,收到由大股东大钲资本等三家财团发出的有条件的私有化建议,可能导致其从香港联交所退市 [2] - 消息公布后公司股票复牌,股价一度重挫约25%,最终收于9.14港元/股,下跌约10%,市值为107.5亿港元 [4] - 私有化建议尚在考虑中,谈判结果存在不确定性,董事会未就是否会发出要约做出决定 [7] 主要股东与治理结构 - 私有化财团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和淡明资本组成,其中大钲资本是公司最大机构股东,持有约24.32%的股份(2.86亿股普通股)[13] - 大钲资本与公司渊源深厚,曾于2020年公司资金链紧张时携3亿美元入股,并陪伴至港交所上市 [14] - 大钲资本合伙人陈伟豪深度参与公司治理,目前与创始人秦兴华共同担任董事会联席主席,并担任战略委员会主席 [16][17] - 创始人团队原有“铁三角”(秦兴华、王拥军、祝建辉),上市后一致行动人持股27.8%,后两人已离场,仅秦兴华留任 [19]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56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润为4.76亿元人民币,并实施首次中期分红,派息率高达50% [23] - 2025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42.338亿元人民币,经调整期内税前利润为65.45亿元人民币 [24] - 2025年上半年零担货运总量为682万吨,同比增长6.2% [25] - 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发力中小票市场(300kg以下),相关货量同比增长18.2%,并通过自动化升级使运单时长缩短5.3%、遗失率下降50% [27][29]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目前货运量居零担快运行业第三位,被顺丰快运和德邦快递赶超 [21] - 行业集中度加剧,排名前10的企业占据行业9成收入,顺丰与京东两大阵营在2024年快运规模达3000万吨,前10强中占据5席 [25] - 行业竞争激烈,对手采用激进价格策略,公司从2025年二季度开始不得不下调单价以平衡市占率与利润 [27] - 公司采用加盟制,与头部直营模式形成差异化,全国乡镇覆盖率达99.6%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