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丨盛京银行大涨近23%,要约人提高私有化作价
格隆汇· 2025-09-15 11:08
股价表现 - 盛京银行H股盘中大涨近23% 报1 56港元 [1] 私有化要约调整 - 要约人沈阳市国资委旗下沈阳盛京金控将私有化作价调高约21% [1] - H股要约价由每股1 32港元上调至1 6港元 [1] - 内资股要约价由每股1 2元人民币增加至1 45元人民币 [1] 财务安排 - 假设要约获全数接纳 H股要约总现金代价约为35 97亿港元 [1] - 内资股要约总现金代价约为47 47亿元人民币 [1]
瑞幸距重新上市有多远
华尔街见闻· 2025-09-13 18:08
业绩表现 - 2024年收入达344.75亿元,首次跻身全国民企500强[1][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2.24亿元,同比增长44.57%;扣非归母净利润17.89亿元,同比增长17.89%[3] - 二季度净营收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GAAP营业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61.8%[6] - 二季度月均交易客户数9170万,同比增长31.6%;累计交易客户突破3.8亿[7] - 二季度咖啡类收入94.9亿元,同比增长44.9%;茶饮收入86.7亿元,同比增长44.3%[8] - 二季度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13.4%,环比一季度8.1%提升;直营门店营业利润率稳定在21%[15] 门店与供应链 - 门店总数超2.62万家,超过库迪、星巴克、幸运咖三家总和[10] - 二季度净新增门店2109家,上半年新增门店中直营与联营比例约7:5[18] - 高度标准化门店流程与供应链体系支撑产品稳定供应与外卖时效[11] - 2025年单杯售价预计与2024年持平,自营店每日杯量将实现同比增长[13] 重新上市挑战 - 需解决财务信披信任问题,聘用头部审计机构为关键障碍[25][26][32] - 历史上多次更换审计机构,现审计机构立信需满足纳斯达克PCAOB注册要求[28][29][34] - 加盟连锁模式对审计要求严苛,四大机构承接意愿存疑[35][36][38] - 若无法直接重新上市,私有化后赴港上市为备选路径,但需面对103.39亿美元市值带来的高溢价收购成本[39][43][44] 股权结构与资本诉求 - 大钲资本持有17.4% A类股及100% B类股,投票权超53%[46] - PE话事人结构导致退出诉求分化:直投股东倾向上市变现,LP可能寻求分红或折现[46] - 私有化需集结数十亿美元资金,当前动态PE 18.88倍、PB 5.46倍,估值提升空间有限[44] 市场竞争压力 - 面临库迪、幸运咖等低价竞争,库迪门店总数超1.5万家(含待开业3000家)[50][53] - 幸运咖签约门店突破7000家,蜜雪冰城供应链支持显著[54] - 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交易量增6%,本土化策略见效[55] - 瑞幸缺乏新爆款产品,近年椰云拿铁、酱香拿铁、茉莉轻乳茶对用户增长拉动效果递减[59][60] 国际化布局 - 美国门店已开业,主打1.99美元低价咖啡,显著低于星巴克当地定价[64] - 国际市场总门店数89家,尚未盈利,需解决数据隐私与本地化合规问题[64] - 全球扩张需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与声誉背书[63][65]
复宏汉霖及前CEO刘世高收到港交所纪律函
国际金融报· 2025-09-02 23:17
纪律行动 - 香港联交所对复宏汉霖及前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刘世高采取纪律行动 谴责公司并批评刘世高 指令其完成26小时监管及《上市规则》合规培训[2][4] - 纪律行动涉及2019年港股上市首日 前首席财务官张子栋签署投资管理协议 委聘尚乘环球投资1.17亿美元IPO资金 用途不符合招股章程所述[4] - 刘世高虽未直接参与协议签署 但知悉后未审阅文本、未提请董事会审议、未咨询合规顾问便批准支付首两年管理费共350万美元 被认定未尽董事责任[4] 公司治理与高管关系 - 刘世高2008年创办开曼Henlius公司 2010年与复星医药联合组建复宏汉霖 2020年因个人工作重心调整辞任首席执行官[6] - 刘世高2020年在中国台湾创办HanchorBio公司 2021年完成首轮融资 2022年完成2000万美元A轮融资 2024年6月20日在台湾证券交易所兴柜市场挂牌[6] - 复宏汉霖与刘世高关系紧密 2024年6月30日双方达成合作 开发SIRPα-Fc融合蛋白HCB101 HanchorBio可获得1000万美元首付款及1.92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另加6%~12%销售分成[6]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8.2亿元同比增长2.7% 其中销售收入25.57亿元 授权许可收入7444万元 盈利3.90亿元 研发投入9.95亿元[8]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57.24亿元同比增长6.1% 净利润8.21亿元同比增长50.3% 连续第二年实现盈利[9] - 拥有6款获批产品(25项适应症) 包括曲妥珠单抗等 其中4款在近60个国家/地区获批 在研管线含50个分子和10个研发平台[9] 资本运作历程 - 2019年港股上市后半年寻求科创板上市 因亏损问题未有进展[9] - 2024年6月24日复星医药拟以24.60港元/股收购H股股份及22.44元/股收购非上市股份 计划私有化复宏汉霖[10] - 2024年1月22日复星医药宣布私有化复宏汉霖失败[11]
新奥能源(2688.HK):业绩符合预期 私有化顺利推进
格隆汇· 2025-08-30 11:15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2.0% 归母净利24.29亿元同比下降5.6% 核心利润32.23亿元同比下降1.2% [1] - 中期股息DPS持平于0.65港币 派息率21% [1] - 2025-27年核心利润预测下调至70.0/74.6/79.2亿元 三年CAGR为4% [2] 天然气业务 - 零售气量129.53亿方同比增长1.9% 优于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同比下降0.9%) [1] - 工商业气量97.9亿方同比增长2.4% 居民气量30.4亿方同比增长1% [1] - 新增居民接驳69.2万户同比下降10.7% 新增工商业开口气量628.6万方/日同比下降13.4% [1] - 预计2025年零售气毛利同比增长4% [1] 泛能业务 - 泛能销售量197.6亿千瓦时同比微增0.1% 已投运项目达374个较2024年末增加18个 [1] - 效率提升对冲能源价格下降影响 预计2025年泛能毛利同比增长3% [1] 智家业务 - 智家服务渗透率达10.4%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综合客单价达649元/户 [1] - 聚焦高消费力区域 预计2025年智家毛利同比增长5% [1] 估值与评级 - 私有化交易隐含新奥股份H股潜在折价比例36% 高于公用事业A+H平均折价率27% [1] - 目标价下调至68.0港币 基于10倍2025年预测PE及汇率0.91 较前值68.6港币小幅下修 [2]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PE高于三年动态PE均值因私有化进程顺利推进 [2]
新奥能源(02688.HK):国内业务稳增 私有化顺利推进
格隆汇· 2025-08-30 11:1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6.7亿元,同比增长2.0% [1] - 股东应占溢利24.3亿元,同比下降5.6% [1] - 核心利润32.2亿元,同比下降1.2% [1] - 每股派息0.65港元,同比持平,核心利润派息比例21% [1] 分业务表现 - 天然气零售业务毛利30.92亿元,同比下降1.5%,含联营合营企业后毛利同比增长2.3% [1] - 零售气量同比增长1.9%至129.5亿方,其中工商业气量97.9亿方(+2.4%),居民气量30.4亿方(+1.3%) [1] - 价差保持0.54元/方,累计居民顺价比例提升至64% [1] - 接驳业务毛利8.20亿元,同比下降0.5%,新接驳居民用户69.2万户(-10.7%),新接驳工商户2.2万户(+133%) [1] - 泛能业务毛利10.90亿元,同比增长2.1%,在运装机13.9GW(+8.5%),能源销售量197.6亿千瓦时(+0.12%) [1] - 智家业务毛利14.70亿元,同比增长4.9%,综合客单价649元/户(2024H1为643元/户) [1] 利润结构分析 - 国内业务核心利润31.0亿元,同比增长0.7% [1] - 海外LNG销售相关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33.8% [1] - 海外转售利润继续收窄,国内零售气、泛能及智家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1] 资本开支与业务发展 - 泛能业务资本性支出同比增加7亿元至12.5亿元 [1] - 公司把握电力改革机遇,择优布局光储泛能业务 [1] 私有化进展 - 新奥股份将对新奥能源进行私有化,交易对价599.24亿港元 [1] - 股份支付415.72亿港元,现金支付183.52亿港元 [1] - 每股隐含价格80港元,较收盘价存在27%空间 [1] - 2025年8月22日重大资产重组获国家发改委备案 [1]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至70.9/74.2/78.0亿元(原值73.72/79.20/84.80亿元) [1] - 对应同比增长率18.4%/4.6%/5.2% [1] - 当前PE估值9.2/8.8/8.4倍(2025年8月28日) [1]
新奥能源(02688):国内业务稳增,私有化顺利推进
东吴证券· 2025-08-29 14:0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私有化定价隐含27%上行空间[1][7] 核心观点 - 2025H1营业收入556.7亿元同比+2.0% 股东应占溢利24.3亿元同比-5.6% 核心利润32.2亿元同比-1.2%符合预期[7] - 国内业务核心利润31.0亿元同比+0.7% 海外LNG销售利润1.2亿元同比-33.8% 利润结构持续改善[7] - 私有化交易对价599.24亿港元 对应2024年核心利润12倍PE 每股隐含价格80港元较现价存27%空间[7] - 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至70.9/74.2/78.0亿元(原值73.72/79.20/84.80亿元)[7] 业务表现分析 - 天然气零售:毛利30.92亿元同比-1.5% 气量同比+1.9%至129.5亿方(工商业+2.4%至97.9亿方 居民+1.3%至30.4亿方)价差保持0.54元/方[7] - 接驳业务:毛利8.20亿元同比-0.5% 新接驳居民用户69.2万户同比-10.7% 工商户2.2万户同比+133%[7] - 泛能业务:毛利10.90亿元同比+2.1% 在运装机13.9GW同比+8.5% 能源销售量197.6亿千瓦时同比+0.12%[7] - 智家业务:毛利14.70亿元同比+4.9% 综合客单价649元/户持续提升(2024H1为643元/户)[7] 财务预测 - 2025E营业收入1141.02亿元同比+2.89% 2026E达1190.49亿元同比+4.33%[1][8] - 2025E归母净利润70.90亿元同比+18.42% 2026E达74.16亿元同比+4.60%[1][8] - 每股收益2025E为6.27元 对应PE 9.21倍 2026E为6.56元对应PE 8.81倍[1][8] - ROE维持在13-15%区间 2025E为14.51% 2026E为14.11%[8] 资本结构 - 资产负债率持续改善 从2024A的50.52%降至2027E的45.20%[8] - 经营现金流2025E预计84.35亿元 2026E增至95.38亿元[8] - 每股净资产从2024A的39.87元提升至2027E的49.78元[8]
岚图汽车登陆香港联交所倒计时,央国企新能源业务资本化路径的新探索
北京商报· 2025-08-27 17:30
资本运作方案 - 东风集团股份计划通过"介绍上市+私有化"组合方式实现岚图汽车登陆港交所 同时完成自身私有化 [1][4] - 岚图汽车介绍上市不发行新股或融资 仅将现有股东持有证券挂牌交易 东风集团私有化由大股东全数收购中小股东股份 [4] - 中小股东可获得现金对价并按比例获配岚图汽车股权 形成"现金+股权"双重对价机制 [4] 战略目标与行业意义 - 资本运作首要目的是推动岚图汽车上市 借助资本市场提升成长空间 增强技术产品出海自主性 [3] - 操作让岚图汽车可按造车新势力标准被评估 获得创新和增长潜力认可 [5] - 岚图上市将为汽车央国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实践样本 推动行业转型探索进程 [3][14] 岚图汽车业务表现 - 2024年交付新能源车超8.5万辆 同比增长约70% 2025年连续5个月月交付破万 [7] - 累计产量突破20万辆 完成SUV+MPV+轿车三大品类布局 [7] - MPV车型梦想家多次获月度销量冠军 新能源MPV市场长期排名前二 [7] - 新款SUV岚图FREE+上市15分钟内锁单11583辆 跻身20万-30万元混动SUV销量TOP3 [7] 技术研发实力 - 构建ESSA电动架构+天元SOA架构+VP1000超充桩智能电动底座 [7] - 2025年8月发布全球首个800V智能超混技术"岚海智混" 实现360-410公里纯电续航 1400公里综合续航 [7][8] - 支持12分钟从20%电量充至80% 5C快充与多种放电场景 唯一实现高压快充+大电池+超电驱全链路自研 [7][8] - 电池包通过针刺测试和5米高空跌落双重极限考验 不起火不爆炸 [10] 市场拓展规划 - 已进入挪威 丹麦 荷兰 意大利等市场 计划加快中亚 中东和南美区域布局 [10] - 2026款梦想家定档8月29日成都车展预售 为首款800V高压架构混动MPV 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与鸿蒙座舱5 [11] - 年内计划发布岚图追光L与全尺寸六座SUV 构建全栈智混产品阵营 [12] 资本化预期效益 - 借助港交所全球融资优势获得国际资本加持 拓宽融资渠道 [5] - 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打通国际资源层面上升空间 [5] - 增强核心战场资源调配能力 加快海外市场产品与渠道投放节奏 [14]
大胆立“新” 给东风汽车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经济观察网· 2025-08-27 15:52
文章核心观点 - 东风集团股份采用"介绍上市+私有化"的创新资本运作方式 将岚图汽车分拆至港股上市并私有化东风集团股份 这一操作在汽车行业央企中属首次 对岚图汽车 东风汽车和投资者均产生积极影响 [1][9] 岚图汽车上市背景与意义 - 岚图汽车作为东风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 2024年交付85,697辆同比增长70% 2025年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 7月交付突破12,000辆 梦想家车型稳居新能源MPV TOP2 FREE+车型上市15分钟获11,583辆大定锁单 [2] - 岚图采用介绍上市方式规避港股市场低迷风险 2025年港股流动性低迷 内地车企IPO募资额同比缩水42% 介绍上市无需公开募资 可待市场回暖后再融资 [4] - 上市有助于岚图拓宽国际融资渠道 建立规范治理结构 提升运营效率 并加速全球化进程 计划2030年布局全球60个国家 建成500家销售网点 实现海外累计销量50万辆 [3][4] 东风汽车战略转型动机 - 东风集团股份估值长期偏低 截至2025年7月31日总市值391.2亿港币 PB仅0.25倍 基本失去H股融资功能 体内资产估值逻辑复杂导致投资价值未被充分发掘 [6] - 私有化东风集团股份后 东风汽车可促进存量资产盘活 实现资源向新能源核心赛道集中 加速向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转型 [8] - 通过"股权分派+吸收合并"组合模式 岚图上市将带动东风自主新能源品牌整体跨越式发展 形成"高端引领 全谱系发展"格局 [7][8] 交易结构与股东回报 - 交易采用"股权分派+吸收合并"模式 东风集团股份先将其持有的岚图79.67%股权按比例分派给全体股东 随后岚图介绍上市 再由东风汽车全资子公司支付对价实现100%控制 [9] - 总体收购价格10.85港元/股 其中现金对价6.68港元/股 岚图股权对价4.17港元/股 远高于东风集团股份股价 为中小股东提供"现金+股权"双重选择 [10] - 消息发布后首个交易日东风集团股份开盘价达10.10港元 较前日收盘价涨近70% 显示资本市场对操作的高度认可 [10]
复盘首日,东风集团大涨54%!即将退市交棒岚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22:24
公司股价表现 - 8月25日复牌开盘飙升69.2%至10.1港元 创2010年10月以来新高 当日收盘涨54.1% [1] 交易方案核心设计 - 采用"股权分派+吸收合并"组合模式 两环节互为前提同步推进 [2][6] - 第一环节分派岚图79.67%股权实现介绍上市 第二环节通过东风投资完成私有化 [6] - 中小股东获得现金与股权双重选择 总收购价10.85港元/股(现金6.68港元+股权对价4.17港元) [6] 岚图汽车业务表现 - 2024年交付8.57万辆同比增长70% 2025年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 [3] - 2025年上半年销量56128辆同比增长85% 亏损从2023年近20亿元收窄至2024年不足2亿元 [3] - 明星车型"梦想家"在新能源MPV市场多次获月销冠军 FREE+车型上市15分钟获1.1万辆大定订单 [4] 东风集团财务与估值状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总市值391.2亿港元 市净率仅0.25倍远低于净资产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45.33亿元同比增长6.6% 毛利率13.9%提升2.3个百分点 [3] - 上半年整车销量82.39万辆同比下降14.7% 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下滑92% [3] 战略动机与行业背景 - 港股央国企私有化趋势显著 近年多家企业完成退市 [1] - 介绍上市方式无需发新股募资 流程高效预计3-6个月完成 [1] - 岚图已完成A轮融资 获国企混改基金等机构投资 具备独立上市基础 [4] - 符合国资委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的要求 [4][6] 岚图上市预期效益 - 拓宽融资渠道获得长期资本支持 提升国际知名度与品牌形象 [5] - 吸引境外投资者关注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提升运营效率 [5] - 估值不再受传统整车板块拖累 有望实现估值逻辑切换 [7] - 推动东风国际化战略 积累国际资本运作与品牌出海经验 [5] 东风集团转型举措 - 成立东风奕派汽车科技 整合三大自主品牌研发生产销售链条 [7] - 摆脱上市平台约束后 可更灵活推进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 [7] - 通过资源整合"攥紧拳头"应对行业白热化竞争 [7]
复盘首日,东风集团大涨54%!即将退市交棒岚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22:16
核心观点 - 东风集团股份宣布创新性交易方案 通过"岚图介绍上市+东风集团股份私有化退市"实现资产重组 旨在解决港股估值低迷问题并释放岚图汽车独立价值 [3][9] - 岚图汽车作为东风体系内高增长新能源板块 将凭借独立上市平台获得估值重估和国际发展机遇 而东风集团可通过私有化提升战略灵活性 [6][8][10] 交易方案设计 - 采用"股权分派+吸收合并"双线并行模式 分派岚图79.67%股权后介绍上市 同时东风投资通过现金与股权对价完成集团私有化 [4][9] - 中小股东可获得10.85港元/股对价选择 含6.68港元现金和相当于4.17港元的岚图股权 [9] - 介绍上市无需发行新股和融资 预计3-6个月内完成 效率远高于常规IPO [3] 估值与财务背景 - 东风集团港股长期估值低迷 总市值391.2亿港元 市净率仅0.25倍 失去再融资功能 [6]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45.33亿元同比增长6.6% 但净利润0.55亿元同比下滑92% 整车销量82.39万辆同比下降14.7% [6] - 岚图2025年上半年销量56128辆同比增长85% 亏损从2023年20亿元收窄至2024年不足2亿元 并于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 [6] 战略动机与影响 - 响应国资委对破净央企加强市值管理要求 通过资产重组处置失去融资功能的上市平台 [7] - 岚图独立上市后可拓宽融资渠道 提升国际知名度 完善公司治理 成为东风国际化战略新引擎 [8] - 东风集团解除上市约束后 可更灵活推进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 6月已整合三大自主品牌至新主体东风奕派 [10] 行业意义 - 创新性组合方案为央国企提供"腾笼换鸟"范式 在退市低估值平台同时推动优质资产对接资本市场 [9] - 港股央国企私有化趋势显著 近年国电科环、雅士利国际、中集车辆等多家企业已完成退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