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与智能装备

搜索文档
解码河南科技“新名词”
河南日报· 2025-06-30 07:11
科技创新机制 - 河南省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推动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龙门实验室成功揭榜2个项目,实现省实验室牵头参与"揭榜挂帅"项目零的突破 [2][3] - "揭榜挂帅"机制旨在通过悬赏方式整合资源,提高科技攻关效率,首批已立项支持5个项目 [3] - "PI制"赋予首席科学家更大自主权,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余龙表示该制度能更好激发创新活力 [4] - "赛马制"选择多个主体并行攻关,河南省已在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等领域对6项重大科技专项实行该制度 [4] 科技服务与体制改革 - 河南省推出科技服务综合体信息管理平台,征集创新要素需求6.07万项,办结率99.3% [6] - "赋权改革"解决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障碍,郑州大学转化合同从67项增至225项,总金额从2768万元增至3.92亿元 [7] - "备案制"已对省实验室59个重大创新项目纳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8] 产学研融合 - "科技副总"机制已选派626名科技人才到企业,如郑州大学刘文涛教授帮助银金达集团年新增产值超5000万元 [10] - "概念验证"和"中试基地"分别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 [10] - 河南省已认定39家创新联合体,形成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合力 [11] 产业技术突破 - 龙门实验室将牵头打造井下智能作业集成平台,目标实现智慧工厂物流调度效率提升20%以上,设备综合效率提高15%以上 [3] -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发榜"煤矿综采核心装备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旨在解决行业本质安全痛点 [2]
深港联合资助A类项目启动申请 单项资助最高300万元
深圳商报· 2025-06-28 05:06
深港联合资助A类项目申请 - 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启动"深港联合资助A类项目"申请 立项项目不超过20个 单个项目资助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1] - 深港两地申请单位需就同一合作项目分别向本地科技部门递交申请 通过两地联合评审立项后由两地科技部门分别给予资助 [1] - 重点支持领域包括机器人与智能装备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脑科学与脑机工程等 [1] - 申请时间为即日起至8月22日 需通过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申请 [1] 项目类别与资助方式 - A类项目为深港澳联合资助项目 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香港创新科技署及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征集 评审和资助 [2] - B类项目为深圳单方资助的技术攻关项目 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局负责选题 发布 评审和资助 港澳单位可申请承担 [2] - C类项目为深圳单方资助的港澳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 鼓励港澳科研成果在深圳产业化 对研究领域不加限制 [2] 申请单位要求 - 申请单位需在深圳实际开展经营 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或医疗卫生单位 [2] - 需已与香港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明确技术 人力 设备 资金投入 知识产权归属等权利义务 [2]
基金数量规模东莞居首 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年底开园
南方都市报· 2025-05-23 07:07
综述篇 - 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定位为"科技金融集聚区"和"千亿园区",承担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任 [3] - 园区已进驻220余家金融服务机构及基金机构,基金数量184家占全市59%,认缴规模962亿元占全市75%,均居全市第一 [3] - 上市企业7家、后备企业57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彰显资本增值潜力 [3] - 东莞将整合政策、资本、产业资源,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新高地 [3] 规划布局 - 集聚区规划面积5200亩,首开区750亩,以"一轴两翼"空间布局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业态 [4] - 围绕"金融新业态先行区、基金集聚区、政策创新区、产品示范区、生态样板区"五大核心定位发力 [4] 战略逻辑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支持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 [5] - 松山湖拥有77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华为终端总部等行业龙头企业,形成"1+4+1+X"现代化产业体系 [5][6] - 集聚区将吸引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6] 资本集聚 - 园区已备案基金184家,总投资认缴规模962亿元 [7] - 2018年出台《促进基金业发展实施办法》,2021年设立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东莞基地 [8] - 2023年设立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东莞松山湖分中心,2024年建设数字人民币全域应用集聚区 [8] 政策支持 - 设立每年1亿元融资损失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出"天使贷""园区保"等创新融资产品 [9] - 2010年设立广东省首家"金融法庭"和金融纠纷调解中心 [11] -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及东莞法院助力17家科创企业获1.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贷" [11] 服务体系 - 构建覆盖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梯"服务体系,满足初创、成长、成熟期企业差异化需求 [12] - 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五大母基金落户松山湖,目标形成2000亿元母子基金群 [12] - 松山湖天使基金总规模10亿元,已投资19个项目,今年将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 [12][14] 生态协同 - 成立"股贷担保租"联动服务队,提供超100亿元融资,实现"全科会诊"服务模式 [15] - 案例:为蓝潜海洋技术提供近2000万元"股权+债权"资金支持 [16] - 推动银行参考风投评估调整授信,企业通过股债结合降低股权稀释风险 [16] 未来发展 - 研究修订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政策,起草科技金融集聚区政策 [17] - 建设"三个高地":政策创新高地、机构汇聚高地、产品创新高地 [17] - 设立百亿母基金,构建"投贷债保"联动机制,强化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导向 [18]
松山湖科技金融进化论
南方都市报· 2025-05-19 11:10
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建设 - 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于2024年3月启动建设,规划面积5200亩,首开区750亩,采用"一轴两翼"空间布局,包含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基金中心等业态 [6] - 集聚区已吸引14家头部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6家金融机构签署首批入驻协议,目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新高地 [6][8] - 东莞将整合政策、资本、产业资源,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科技-产业-金融"正向循环机制 [5][35] 产业基础与战略定位 - 松山湖拥有77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1+4+1+X"现代化产业体系,涵盖华为终端总部、生益科技等龙头企业 [9][11] - 园区进驻金融服务机构220余家,包括银行20家、证券公司9家,已备案基金184家(占全市59%),总规模962亿元(占全市75%) [15] - 集聚区定位为金融新业态先行区、基金集聚区等五大核心功能,旨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8][11] 资本集聚与政策创新 - 松山湖设立总规模10亿元天使基金(首期5亿元),已投资湃泊科技等19个项目,计划新增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人才创新基金等 [23][25] - 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目标形成2000亿元规模,其中市场型母基金规模150亿元,计划撬动1400亿元母子基金群 [23] - 2024年设立1亿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出"天使贷""园区保"等创新产品,破解初创企业融资难题 [17]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成立"股贷担保租"联动服务队,累计提供融资超100亿元,实现银行、风投、担保等跨业态协作 [26][28] - 创新"科创贷+批量担保+保险服务""股权投资+科技成果转化贷"等联动模式,为蓝潜海洋等企业提供近2000万元组合融资 [28] - 建立广东省首家金融法庭和金融纠纷调解中心,优化金融法治环境,助力17家科创企业获1.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贷 [20] 未来发展布局 - 松山湖将修订科技金融政策,优化母基金出资比例和返投机制,打造政策创新、机构汇聚、产品创新三大高地 [33][35] - 计划设立百亿母基金,联合中信集团等设立种子基金、产业链发展母基金,强化"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导向 [33] - 目标吸引银行、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集聚,构建全链条科技金融服务生态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