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数据服务
搜索文档
十个应用场景引来一批项目 京津冀18个北斗重点项目落地武汉
长江日报· 2025-11-01 08:49
公司动态 - 联合飞机集团于10月31日与武汉市武昌区签约 设立华中总部 [1][5] - 公司此前一天自主研发的起飞重量1.4吨无人直升机在哈尔滨完成首航 填补国内吨级无人直升机空白 [1] - 公司华中区域总经理表示 武昌区拥有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 汇聚全国半数北斗院士团队 [5] - 公司在武昌设立华中总部后 将与当地在低空经济运营等方面合作 将无人飞行器与北斗技术结合以提升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10] 行业与区域发展 - 武昌区发布低空智眼市容自动巡检、北斗智巡管网智能探查等十大应用场景清单和《武昌人才十条》 [5] - 活动现场集中签约京津冀地区18个北斗相关领域重点项目 预计带动相关领域投资超过35亿元 [10] - 签约项目企业包括攻坚智能AI芯片的北京凌川科技、深耕航空航天材料的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等 [10] - 武昌区以中科·武大智谷为核心 着力构建技术攻关至场景应用的全链条北斗产业生态 打造全国北斗产业集群发展高地 [10]
数据共享,AI开放计算架构不可或缺的“拼图”丨ToB产业观察
钛媒体APP· 2025-10-01 11:15
行业数据开放趋势 -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向全球用户开放实时数据目录,包括每日4个预报时次、未来1-15天的全球范围预报数据,最高分辨率达0.1°格点,涵盖温湿度、气压等众多变量[2] - 中科曙光旗下中科天机发布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共享计划,开放全球12公里及中国区域3公里分辨率、15天逐小时输出的160余项气象要素模式数据[2] - AI时代数据开放共享已成为必选项,中国2022年数据产量达8.1ZB,但80%高质量公共数据仍处于沉睡状态,训练行业大模型存在60%的数据供给缺口[2] 政策与市场驱动 - 中国已形成中央统筹加地方试点的发展格局,31个省份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方案,12个国家级数据交易所陆续运营[3] - 福建省建成全省统一数据汇聚平台,接入2000多个政务系统,汇聚数据超1400亿条,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向社会开放近4万个数据目录和6000多个接口,累计提供1.5亿次数据下载服务[3] - 据中国气象局预测,到2030年中国气象数据开放量将突破500PB,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4] 中科天机数据优势 - 提供更高分辨率的中国区域数据,全球12公里数据基础上额外提供中国区域3公里数据,更好满足新能源、低空经济等领域需求[4] - 数据输出频率更高,保证15天360小时数据全部逐小时间隔输出,而ECMWF对90小时以上数据采用3小时和6小时间隔输出[5] - 数据获取成本更低,国内用户可免费下载,而获取ECMWF一年全球160余项气象要素需约190万元,不含国际带宽费用[5] - 提供更便捷的数据可视化服务,用户可在官网直接使用可视化平台,而ECMWF数据需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可视化[5] 技术支撑与产业协同 - 中科天机数据共享由七大底层技术支撑,包括动力与物理深度融合技术、全球自由变焦技术、气象AI大模型技术等[5] - 中科曙光协同产业链20多家企业发布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通过算、存、网、电、冷、管、软七大维度协同创新[6][7][8] - 开放架构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AI生态体系,推动AI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创新,类似安卓系统通过开放生态催生应用爆发[8]
让数据跨境流动更加便捷安全高效
广西日报· 2025-09-14 10:17
政策背景与意义 - 全国首个聚焦地理信息与气象数据服务、企业信用信息服务、直播跨境电商、海外音视频制作与传播等4个行业领域的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印发实施[1] - 政策旨在提供清晰、稳定、便利的数据流动政策环境,帮助企业拓展国际业务并提升竞争力[1] - 预计到2025年底,数据跨境流动对全球GDP的贡献价值将达到11万亿美元[1] 政策核心原则与内容 - 负面清单秉持“非禁即准”原则,清单外的数据无需事前审批即可出境,大幅降低企业合规成本与负担[5][8] - 政策清晰界定重要数据边界,尽量不纳入企业日常经营数据,确保国家安全的同时便利商业合作[4] - 适度放宽个人信息出境规模,例如海外音视频制作领域需申报安全评估的个人信息数量从100万人调整至200万人以上[4] - 企业信用信息服务领域,个人信息出境规模限额从年累计10万—100万人上调至50万—200万人[8] 行业影响与机遇 - 政策为直播跨境电商提供明确的数据输出指引,解决主播信息、商品信息、物流信息等数据跨境传输的不确定性[2][9] - 地理信息与气象数据服务领域获得数据流动便利,有助于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气象合作及区域灾害联防[5][6] - 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公司可合规传输更丰富全面的信用数据,为打造精准多元的征信产品及开拓跨境业务创造空间[9] - 政策红利正转化为企业商机,例如推动跨境电商主播孵化和东盟电商平台数据分析等新业务发展[9] 基础设施与未来发展 - 广西正加速建设面向东盟的“数据高速网”,拥有12条通往东盟国家的跨境陆缆,国际通信信道总容量超过9000G[11] - 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将实现数据直接从南宁传输到东盟国家,极大缩短传输距离[12] - 政策将为AI气象产品、AI直播等人工智能应用在东盟落地提供有力支撑,并联合东盟国家共建数据跨境流动试验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