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事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首个海事流动仲裁庭在津揭牌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00
创新机制概述 - 全国首个设立在海事管理机构的流动仲裁庭“津海法通”在天津新港海事局揭牌并投入运行 [1] - 该庭由天津海事局与天津仲裁委员会相关单位共同创立 [1] - 标志着“海事调解+专业仲裁”的创新模式正式落地 [1] 服务模式与流程 - 将专业仲裁服务直接延伸至海事管理一线 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裁决、一键式执行”的全流程服务 [1] - 对于海上交通事故类纠纷实行“行政调解前置” 调解成功可当场签署协议并快速转化为有强制执行力的仲裁文书 [1] - 调解未果或非事故类纠纷可通过“仲裁直达通道”进入仲裁程序 实现就地审理 [1] 机制优势与影响 - 创新了我国海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1] - 打破了行政与仲裁的壁垒 实现了两大功能的深度融合 [1] - 显著降低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和时间 [1]
对话胡振宇:中国海洋经济“增量”突围,深港穗错位协同潜力巨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15:52
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海洋城市竞争正从“存量”巩固向“增量”突破转型 [1] - 中国城市凭借科技创新与区域协同强势突围,上海、香港稳居第一梯队,深圳、广州、青岛等成为第二梯队核心力量 [1] - 技术创新是推动“增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以深圳为代表的南部海洋经济圈依靠海洋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快速崛起 [1] 中国海洋城市竞争力表现 - 全球海洋城市第一梯队格局稳定,伦敦、新加坡等老牌枢纽展现出强大综合竞争力 [2] - 中国已形成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进步显著,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已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 [2] - 深圳、广州在全球海洋城市排名中分别达到第11位和第14位 [2] 评价体系与“增量”焦点 - 报告构建了经贸活力、科技创新、海事服务、国际影响和城市治理五大维度,以多元指标体系评估海洋城市综合实力 [3] - 报告核心亮点在于聚焦“增量”,区别于传统榜单对海事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关注 [3] - 宁波、舟山在经贸活力维度领先,深圳、青岛在科技创新维度居第一梯队,体现了“增量”作用 [3] 深圳海洋经济发展成效 - 自2017年被赋予“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任务以来,深圳海洋经济总产值从不到200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409亿元,占GDP比重达14.7% [1][6] - 深圳已集聚涉海经营主体11万家、高新技术涉海企业2508家 [1] - 海洋经济结构显著优化,传统“老三样”(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占比从90%以上降至40%以下,增量主要来自海洋新兴产业 [6] - 深圳探索“资源紧缺型”城市发展路径,包括释放深汕特别合作区1800平方公里海域、建设86个涉海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5个) [6] 深港穗集群协同潜力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登上世界百强创新集群之首,三地可构建“香港研基础+深圳做转化+广州搞制造”的协同链条 [2][8] - 香港优势在于海事服务与法律保障,是波罗的海国际海运委员会指定仲裁地,聚集900余家海事服务企业,船舶注册吨位达1亿多吨 [7] - 深圳优势在于硬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依托86个涉海创新平台与11万家涉海主体形成产业闭环 [7] - 广州优势在于全产业链制造与港口基建,拥有广船国际、黄埔文冲等制造机构 [7] - 三地在绿色船艇、绿色航运、海事服务等领域合作空间巨大 [7][8] 海洋经济“增量”领域拓展 - 海洋经济概念框架持续扩展,以海工装备为例,从传统油气装备扩展到海上风电、海上卫星发射、深海网箱等多种类型 [4] - 海域空间大幅突破,从近海走向深海、远海,例如深海采矿深度达到海面下4000米到6000米 [4] - 能源转型是全球趋势,海洋城市在海上风电、波浪能、潮汐能等新能源领域的率先布局对提升经济效益和建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5]
书写香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8 06:16
核心观点 - 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香港举办 吸引1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90位高层官员及商界领袖参与 成为香港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时刻[1] - 香港通过金融 贸易 人文等多领域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累计支持超2000个项目并促成30多项合作交易[2][3][4] - 未来香港将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平台 功能对接枢纽和人文交流新优势 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拓展新兴合作领域[5][6][7] 香港现有贡献 - 作为"超级联系人"加入100多个国际组织 适用280多项国际多边协议 成为全球外国领馆第二多城市[2] - 作为"功能平台"提供人民币国际化服务 自由港和发达运输网络促进贸易畅通 2023年5月带领50余位企业家出访中东达成多项合作[3] - 作为"交流纽带"通过奖学金计划资助49个国家680名留学生 大学及智库积极参与人文合作项目[3] - 九届论坛累计吸引120个国家近4.5万名嘉宾 组织5400场商务对接 覆盖基建/金融/科技/绿色发展等领域[4] 未来发展机遇 - 国际调解院落户推动建设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为商事纠纷提供高效解决途径[5] - 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功能 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与航运业转型升级[5] - 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通过联合投标整合内地基建能力与香港设计运营优势[6] - 依托5所全球百强大学和1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展青年教育与科创合作[7]
助力企业融资近900万!鄂东地区首笔在建船舶抵押权登记业务办成
搜狐财经· 2025-09-02 16:55
行业政策与服务创新 - 黄石海事局通过打造政银企交流平台 组织6家金融机构和9家航运造船公司代表召开座谈会 推动银行出台在建船舶抵押金融产品[3] - 签订助力航运事业高质量发展框架协议 优化在建船舶抵押登记业务流程 合力推进鄂东地区航运企业便利融资[3] - 该业务是海事局促进政务服务在更多领域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的体现 未来将继续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3] 公司融资案例 - 润邦×轮船东在黄石海事局政务中心帮助下 于8月29日办成鄂东地区首艘在建船舶抵押登记业务[1] - 通过该抵押登记业务 公司顺利获得近900万元融资 解决了融资燃眉之急[1] 行业发展趋势 - 长江干线新能源船舶建造量增多 为航运企业带来了更大的融资需求[3] - 相关举措旨在帮扶航运企业融资 推动航运经济发展 共同助力鄂东航运事业高质量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