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旅游

搜索文档
宋城演艺8月29日获融资买入7560.91万元,融资余额10.62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9-01 10:18
股价与交易表现 - 8月29日公司股价微涨0.11% 成交额达4.48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7560.91万元 融资偿还7873.76万元 融资净流出312.86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0.70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10.62亿元占流通市值4.63% [1] - 融券方面当日卖出1.28万股 金额11.20万元 融券余量89.07万股 余额779.34万元 [1] - 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均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1] 业务结构与经营数据 - 公司主营业务为现场演艺和旅游服务 收入构成中杭州宋城旅游区占比25.36% [2] - 电子商务手续费收入占比12.56% 丽江千古情景区占比9.88% 广东千古情景区占比9.44%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80亿元 同比减少8.30%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00亿元 同比减少27.40% [2]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8月8日股东户数8.62万户 较上期增加1.15% [2] - 人均流通股27328股 较上期减少1.14%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 持股6551.63万股 较上期增持2514.12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3989.73万股 较上期减持104.49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新进十大股东 持股2345.53万股 [3] - 华安媒体互联网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分红与资本运作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4.12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9.17亿元 [3]
《只有峨眉山》演不下去了,名导光环换不来钱?
新浪财经· 2025-08-21 19:10
核心观点 - 知名导演王潮歌的"只有"系列开山之作《只有峨眉山》因严重亏损已停演 其运营子公司陷入资金周转困境且无法偿还借款利息 母公司峨眉山A已采取催债及法律手段[1] - 大型文旅演艺项目普遍面临高投入、慢回报的运营挑战 内容评价两极分化且客群吸引力有限 导致实际客流转化率低及持续亏损[3][4][5][6][8] - 轻资产运营模式成为行业转型方向 通过输出创意与管理能力降低重资产投资风险 宋城演艺凭借该模式实现高毛利率及业务扩张[9][10][11] 项目运营与财务表现 - 《只有峨眉山》项目总投资8.19亿元 包含三个剧场 其中两个付费剧场门市价各298元 但2024年上半年仅实现营收846.58万元 净亏损1613.83万元[3][4] - 运营方峨眉山云上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欠银行贷款4.93亿元(原贷款5.6亿元) 仅偿还4321.26万元 且无法支付母公司45.5万元借款利息[1][9] - 2024年上半年峨眉山景区客流达209.52万人次 但付费观演人数不足3万人次 客流转化率低于1.5%[4] 市场反馈与内容评价 - 观众评价呈现两极分化:部分认可剧场设计、文化诠释及演员表演 但多数认为票价高、内容理解门槛高、体力消耗大且互动性不足[5] - 同类项目《只有红楼梦》(投资40亿元)及《只有河南》(投资60亿元)同样面临回本压力 后者因资金周转问题于2022年将51%股权转让国资[6][8] - 行进式观演形式与景区游览模式存在冲突 夜间演出需长时间步行 降低游客体验意愿[5] 行业模式对比 - 重资产演艺项目依赖长期运营回本 但高负债与固定成本易导致资金链断裂 如《只有峨眉山》因亏损停演[1][9] - 宋城演艺2024年轻资产模式业务收入4.6亿元 毛利率超96% 同比增长80% 并新增青岛、台州轻资产项目 总轻资产项目达6个[10] - 轻资产模式通过IP输出与管理服务规避重投资风险 宋城演艺2024年9大自营项目营收约19亿元 较2019年3项目16亿元的营收增长有限[10] 项目投资与运营结构 - 王潮歌团队仅负责内容创作 不参与项目投资与票务运营 因此项目停演对其后续合作影响有限[10] - 地方文旅项目常被视为产业带动引擎 但前期高投入需匹配强资金实力 否则难以维持更新迭代[9] - 宋城演艺凭借千古情IP积累忠实客群 为新项目引流提供支撑 但其自营项目营收增长与规模扩张未完全同步[10][11]
【经济新观察】河北:“体育经济”释放消费潜力 “文旅新风尚”
搜狐财经· 2025-07-15 21:07
正定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 - 华北地区最大专业室内滑雪场 占地面积超3万平方米 瞬时可容纳1600人同时滑雪 [2] - 建设初级/中级滑雪道各1条及地形公园 中级道最大垂直落差46米 坡度13度 满足专业竞赛/教培/大众滑雪/亲子娱雪需求 [4] - 雪质获资深滑雪爱好者认可 雪道硬度适宜刻滑 高铁2小时可达实现四季畅滑 [4][5] - 配套10余项娱雪项目如雪地摩托/冰上碰碰车 结合"地道战"主题展厅打造"冰雪+研学"特色 [7] - 计划推出少年营/公益电影展演/国家赛/夏令营等活动 补充河北夏季运动空白 激发青少年冰雪兴趣 [7] 冰雪经济与文旅融合 - 差异化定位"全季可玩/全龄可享/全域联动" 与正定古城文旅有机融合 形成新消费场景 [7][9] - 预计带动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 创造新经济增长点 [7] - 崇礼打破季节壁垒 夏季游客430万人次首超冬季 计划推出314项文体活动强化"文旅+赛事"模式 [9] 河北省体育消费生态 - 2024上半年举办5552场赛事 吸引1343.62万人参与 直接消费269亿元 同比增197% [13] - 通过攀岩联赛/龙舟赛/帆船赛等特色活动 打造"户外在河北"等IP 转化体育流量为经济增量 [11][13] - 帆船锦标赛等国际赛事吸引境外游客 促进滨海旅游发展 [11] 暑期文旅消费创新 - 河头老街单日客流峰值12万人次 升级公共空间 推出实景演出《大唐之山》提升体验 [15] -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累计接待180万人次 今年入园人次同比增150% 沉浸式戏剧成引流利器 [16] - 荣国府夜游项目设7大主题活动 暑期每日3场演艺 结合节日节点强化互动体验 [18] - 针对入境游推出8大主题线路 覆盖城市/塞外/滨海/长城等多元场景 [21]
金融百家|激活演旅融合动能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1:52
演艺经济市场概况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超60% [2] - 演唱会经济形成"以演促旅"新潮流,带动场馆租赁、票务销售、设备供应及餐饮住宿交通等周边产业 [2] - 城市间形成差异化竞争:大城市依赖明星资源吸引游客,小城市依托特色文化打造独特演出 [2] 演旅融合驱动因素 - 消费升级推动精神需求增长,观众追求现场体验、情感共鸣及社交分享价值 [3] - 技术革新赋能行业,数字孪生实现虚拟场地预览,AI算法精准推荐演出内容 [3] - 政府将演艺纳入城市发展规划,通过政策优惠、基建优化及特色IP开发(如"印象"系列、《长恨歌》)推动产业 [4] 行业发展现存问题 - 供需失衡导致热门演出"一票难求",票价体系不合理削弱市场普惠性 [4] - 区域资源分布不均,一线城市集中度高,中小城市演出机会稀缺 [4] - 技术双刃剑效应显现,线上演唱会沉浸感不足,难以替代现场体验 [4] 政策与创新解决方案 - 国家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优化演出审批流程,推行"一次审批全国巡演"机制 [5] - 通过弹性场次、引进国际项目、开发城市"微空间"及5G/VR技术拓展供给形式 [5][6] - 财政补贴降低票价成本,实名制购票打击黄牛,政策引导资源向中小城市倾斜 [6] 行业规范与价值观建设 - 明星需承担社会责任,在作品中融入红色经典与民族元素传递正能量 [6] - 监管部门重构明星评估体系,加强行业监管,管控粉丝不良行为,推动理性追星 [6] 战略定位与发展前景 - 演艺经济被定位为文化强国建设核心引擎,需通过政策与技术创新提升演旅融合质量 [7] - 行业目标成为点亮城市文化名片、促进消费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7]